查看原文
其他

大连市总体城市设计(附全图)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纯干货,不啰嗦




 



大连未来会是什么样?最新出炉的《大连市总体城市设计》为市民们描绘出一个令人憧憬的城市未来画卷:“一脉入海,九湾九品”的城市总体空间格局;“屏山聚湾、欧亚海韵、创新包容的国际浪漫都市”的总体空间特色定位;“湾区+战略”核心设计理念……《大连市总体城市设计》最终成果已于2020年3月经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2020年12月15日经大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12月31日,此城市设计成果依法公布于市自然资源局官网。



1
两年前启动编制工作

2017年,我市入选为国家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在试点期间,市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了《大连市总体城市设计》(以下简称《总体设计》),该城市设计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从历史文化、生态景观、都市发展等方面提炼并诊断大连城市发展的若干特色与问题。

《总体设计》于2018年末启动编制工作,历经前期规划研究、大数据综合会诊、部门专题座谈,以及网络问卷调查、新闻媒体报道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公众参与及宣传活动,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及建议。规划成果经多轮汇报及修改完善,于2019年6月4日通过专家评审。

《总体设计》属于城市设计试点项目之一,肩负着诸多使命。总体城市设计意图从构筑优美的城市空间环境形象和加强城市空间活力角度出发,通过对大连自然山水特征、历史文化特色、都市空间特色的把握与梳理,明确大连城市空间特色定位,构建未来城市空间形态的总体框架与发展思路,形成总体城市设计与相关试点项目间的同期、联动编制,并通过设计管控与行动计划,为下一步城市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南。



2
《大连市总体城市设计》正式公布

为适应城市发展新要求,落实国家战略目标和战略要求,强化大连市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大连市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了系列城市设计试点项目。《大连市总体城市设计》属于城市设计试点项目之ー,肩负着诸多使命。


总体城市设计从构筑优美的城市空间环境形象和加强城市空间活力角度出发,通过对大连自然山水特征、历史文化特色、都市空间特色的把握与梳理,明确大连城市空特色定位,构建未来城市空形态的总体框架与发展思路,形成总体城市设计与相关试点项目间的同期、联动编制,并通过设计管控与行动计划,为下ー步城市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南。


3
城市设计解读









生态维度


制定湾区生态保护整体框架,划定刚性的生态绿线,保护湾区生态自然基底。打通若干生态景观廊道,有机划分湾区城市组团,实现湾区的联山通海。



交通维度

统筹考虑多种交通空间及路线的组织,加强湾区交通的通行效率。建设海陆立体交通体系,优化海陆接驳换乘游线,促进海陆一体化综合开发。



产业维度

依托滨水岸线的环境优势,发展湾区岸线蓝色经济,激发滨海产业活力。同时,创新引领并推动湾区整体产业升级,实现滨海与湾区组团的协同发展。



文化维度

梳理资源分布,丰富活动类型,激活湾区文化节点;并通过海岸线、步行街、绿道等多元的路径串联,形成完整的游憩观览体系。



形态维度

强调因地制宜,结合各个湾区的环境特色,采用差异化的手法,塑造其空间形态。




为了更好地完成大连总体设计,大连市从海岸、街道、遗产、地标、活动等方面点亮湾区,具体落实湾区+五维策略。


海岸点亮,吸引全龄人群活

根据规划,大连主城区,尤其是大连港老码头与东港片区将沿岸打造游船码头(结合岸线特点,发展游船码头等市民、游客可参与的海岸活动)、滨海栈道(结合凹凸多变的海岸线设置可眺望山海的滨海栈道,结合当地植被栽植和活动营造,打造功能复合型的发展模式)、滨海广场(设置人民活动、赏景的硬质铺装广场,塑造滨海风格雕塑展示场地)、以及生态岸线与生态湿地。连续、尺度适宜的滨海开放空间带吸引全年龄层的人群活力。




街道点亮,山海城多元联动

通过垂海的产业轴线联动滨海和腹地空间;通过观山通海的城市通廊联动山海城。在造船厂,结合造船厂旧址文化,再现旧船厂设施,为市民打造不同风格的慢行空间,增加海岸活力;在中山广场与东港国际会议中心产业轴线,对周边附属高层建筑局部进行城市界面丰富和组合,未来城市建筑天际线规划,将让湾区封面更为闪耀;在东港深处,垂海廊道连接山海,植物补植、绿脉连续,山海城融为一体。




遗产点亮,打造湾区特色文化

大连是一座海港城,造船厂、老码头……特色文化凸显。充分利用存量资源,对工业遗产进行整体保护,传统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打造大连独特的湾区文化品牌。在南山风情街、中山广场、俄罗斯风情街的基础上,对周边区域在风貌和高度上进行管控,文化路径串联成线,构建遗产保护的整体格局,实现历史遗产的复兴。结合造船厂的工业风貌,设计主题文化博物馆,打造工业地标,营造公共性与可达性兼顾的品质化广场公园。




地标点亮,特色门户串联系统游线

大连港地段,建设滨海标志性造型建筑物;中山广场地段,建设保存完好,造型风格特色突出的历史类建筑群;东港国际会议中心地段,建设滨海标志性门户建筑,打造滨海亮丽建筑群。环湾散点式构建大连地标门户特色,统一整体的秩序将环境空间达到最佳效果。系统游线成为大连面向世界的崭新封面。




活动点亮,体味大连缤纷风貌

工业遗址公园、滨海公园休闲、综合商业中心体验、滨海商业中心体验、登山环线……在市内主城的造船厂、大连港与东港沿岸,通过滨海和内部的活动流线,以丰富活动类型,增加湾区活力与市民的体验感。




“湾区+”五维发展战略,让都会湾区更加充满活力,也让城市封面再度领衔升级。除了五大湾区点亮,在生态上大连市还构建水绿空间体系,如利用大连湾区绵长的海岸线和已有的滨海公园,打造连续性滨海绿道,为市民提供活动、休闲、观赏的景观绿色空间;根据湾内已有公园、广场,以及主要交通路线等作为主要依托,形成局部成环,总体成网分布模式的城市绿道。


大连湾 超级湾中心连绵带

不难发现,大连将全面实现“湾区经济”、“湾区联动”的发展战略,强化和发展以海洋产业、海洋文化为核心的海洋中心城市。大连湾作为大连主城湾区,是大连最具潜力的发展核,也是大连“东进北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大连湾为主构成的都市连绵带,集聚现代金融、商贸、文化、总部、会展、创意等多种现代服务业,将辐射带动周边湾区发展。未来,随着海港、陆港、空港的日趋完善及大连湾海底隧道的竣工,大连湾将实现与中山区乃至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届时一小时生活圈就此形成,世界近在咫尺之间。




《总体设计》将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结构定位为“一脉入海、九湾九品”,并依托于此,建立了中心城区十大管控体系。


在中心城区建设上提出“构建多心辉映、硬核连绵的国际化都市中心体系”的一带一脊三轴的空间结构。其中中心连绵带(超级湾)由大连湾+泉水湾+红土崖子湾构成的都市连绵带,集聚现代金融、商贸、文化、总部、会展、创意等多种现代服务业、辐射带动周边湾区发展。

周水子活力中脊则考虑春柳河沿线用地潜力大,山水景观资源好,将周水子片区、春柳河片区、梭鱼湾片区打造为城市活力中脊,承载大连超级湾文旅娱乐等休闲功能。

联系轴线是依托重要交通输配廊道联系主副特中心,实现联动发展。重点打造星海国际科创轴、金州高新智造轴、小窑湾商贸物流轴。

同时,《总体设计》提出构建老城电车、湾内巴士、湾际轮渡、圈层换乘的特色交通线路,包括水上轮渡线、旅游巴士线、有轨电车线、空中缆车线等方式。




.....


《大连市总体城市设计》文件可扫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获取↓↓↓



添加城市设计联盟助理微信,加入社群

城市设计联盟

内容定位:传播城市设计理念,分享经典项目案例和专家观点

面向人群 :政府主管部门、城市设计相关从业人员和设计爱好者

视频访谈节目:定期邀请采访城市规划,建筑,市政,园林领域专家

打造跨专业交流、咨询、媒体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