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间荐书 | 二月书单推荐
「 生于野莽,安于邻间 」
前几日看到木心写下的一句话,甚觉温暖:
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来做什么呢?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在人生大志向的缝隙处,去填满这样细致「最」小事吧。
1
《熊镇》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熊镇》系列是巴克曼「暖心三部曲」(《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外婆的道歉信》和《清单人生》)之后创作生涯的一个里程碑。在这部作品中,他大胆地突破了自己擅长的叙事模式和视角,将描写对象从老人和小孩延展至小镇群像。
熊镇是一个小镇,它偏远,落寞,冬天很长,雪很多,镇上的人们,懂得沉默和忍耐;熊镇是一个小镇,一座冰球馆,几个家庭,一个酒吧,一片森林,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一群男孩和几个女孩,一群男人和一群女人。
它是安静的。它的爆发在一个夜晚,当一个女孩的衬衫被撕破,一枚纽扣掉在了地上。我们该如何活?如何爱?如何赢?如何保护那珍贵的事物?如何选择和做一个更好的人?
这是一个小镇,可这是一整个世界。这里有很多人,可最终你只读到了自己。
2
《成为母亲》
蕾切尔·卡斯克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感谢时代,生育终于也和婚姻一样成为了可讨论的问题。怀孕生子不仅区分了男人和女人,也区分了女人和女人。怀孕生产后,女人对于存在的意义的理解发生了巨变。她体内存在另一个人,孩子出生后便受她的意识所管辖。孩子在身边时,她做不了自己;孩子不在时她也做不了自己。人类的每一位成员都会经历从出生到独立这一异常艰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征用某个女人的一段生命。
《成为母亲》忠实地呈现了这段生命。它是一种寻常生活从不可见、不可感,向激烈的热情、爱与奴役转变的过程,它还是一种束缚,一种妥协。
身为女人,成为母亲是什么感受?照顾一个幼小的婴儿又是什么感觉?而当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意识,母亲又作何感想?英国作家蕾切尔·卡斯克记下了自己那一年包含多重面向的的经历:个人自由、睡眠和时间的终结,对人性和艰苦工作的重新认识,追寻爱的真谛,游走在疯狂和死亡之间,对婴幼儿的情感体验,对母乳喂养的思考……
3
《四个春天》
陆庆屹 著
南海出版公司
《四个春天》是陆庆屹首部文字作品,他用深情质朴的文字和饱含温度的摄影,记录下父母、故乡、旧识……在书页间搭建起西南小城中充满烟火气、人情味,同时充盈着诗意的生活景象。本书写给天下的父母和每一个游子。诗意,不在远方,在身旁。
在外的人,只能在春节时回家,和父母共处的日子,大都在春天里——相濡以沫半个世纪的父母,「土味」却饱含智慧的乡土人,细碎平常的片段,柔软浪漫的小事。清水白菜式的记录,简单却有热力。虽不是自己的故事却发生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里。风物景致或许不尽相同,但是对亲情的温润感悟,对世事变迁的杂陈体味,对时光与故人的怀恋,是相通的。
4
《小偷家族》
是枝裕和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在东京角落一处无人注意的老屋里,住着秘密生活的一家人。他们靠「奶奶」的养老金生活,间或打工,习惯游荡在商店之间,顺手牵羊地偷点日常用品。一个冬夜,「爸爸」阿治发现一位被赶出家门的小女孩,把她「偷」了回去,成为新的家庭成员。众人一起度过了短暂而其乐融融的时光,然而一次意外引发了令人震惊的真相浮出水面。他们也赫然发现,日夜相处的家人,彼此背后藏着无法言说的往事和复杂的勾连……十年来,是枝裕和关于人性和社会的所有思考,都在这个故事里。
在很多意义上,它超越了是枝裕和的以往作品。是枝裕和说:「从结果上来说,这10年来我考虑的诸多事情,可能都集结在了这部作品里。这既是一个思考何为家庭的故事,一个要成为父亲的男人的故事,也是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
5
《世界观》
理查德·德威特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有没有可能我们现在拥有的世界观,最后也被证明为错误?
有没有可能我们的世界观在子孙后代看来,也是陈旧而诡异?
从科学哲学的根本问题,到科学史上的历史事件和哲学主题,彰显了历史、科学、哲学的无止境魅力。本书化繁为简,剖析根本,纵观西方科学两千年,探讨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演化论等理论给世界观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它拥有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套新的认知体系。
本书纵论西方科学两千年,探索科学的起源和思维的本质。这是每一个现代人都需要阅读、了解的关于科学的历史和哲理,有助于读者构建正确的世界观。
6
《想我苦哈哈的一生》
詹姆斯•瑟伯 主编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人至少要到四十岁,才有资格执笔写下自己的一生。
迷迷糊糊仿佛活在异次元的爷爷、每逢雨天就担心插座漏电的妈妈、半夜装神弄鬼将爸爸吓得要死的弟弟,还有那条见人就咬树敌无数的狗……我们这家人总是状况百出,笑料不断。这些苦哈哈的日常,也许能给各位带来些许慰藉,觉得相比之下,自己的人生实在是稳妥多了,太平多了。
如果说毛姆是人世间理直气壮的挑剔者,瑟伯就是胆战心惊的吐槽大师。他有着神经质的絮絮叨叨、诡谲的天马行空、不露声色的冷嘲暗讽。读他的文字就像在与一位嘴角带着一丝坏笑、绝顶聪明、心有灵犀的老友聊天。
7
《整个巴黎属于我》
[美]莱斯利·M.M.布鲁姆 著
中信出版集团
显微镜视角,重磅纪念海明威诞辰120周年,细看野生天才的黄金时代!
21岁到27岁,在人生的黄金时代,海明威旅居巴黎,度过了一段困顿、疯狂的日子。他信仰文学,心高气傲,却只能靠做记者度日,妻子哈德莉的基金是主要经济来源。最为贫困的时候,他甚至去卢森堡公园偷袭鸽子,逮住了就回家炖了吃。
他是社交宠儿,热爱拳击和斗牛。打拳击是他交朋友的惯例,对斗牛的狂热则为他带来了人生第一部重要作品《太阳照常升起》。与杜芙夫人、菲佛姐妹的暧昧,令海明威吃了哈德莉「一拳」——相濡以沫的婚姻宣告结束。他戏仿作品嘲弄恩师,把巴黎、伦敦、纽约一些精英朋友难以示人的情感纠葛写进小说……海明威从一个无人问津的时代旁观者变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有人说海明威是「坏男孩」,混合了巴黎的喧嚣、阿尔卑斯山的粗犷、拳击场的野蛮,还有一种别样的才华光芒。如果可以,谁不想用力喝酒,用力感受,用力爱,以青春之名?
8
《认知天性》
彼得•布朗 著
中信出版社
这本书是11位认知心理学家10年的科研心血。以罗迪格教授为主要负责人的团队在项目上投入了10年时间, 首次提出人类认知规律和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透彻解读人类普遍的学习过程规律。根据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推导出的最有利于大脑的简单学习法则。
在这本书中,你将掌握学习领域的终极规律:为什么说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为什么知识是平面的,复合型知识是立体的?哪些「良性干扰」 能提升学习效果?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掌握哪些适合自己的记忆技巧会事半功倍?
这本书案例丰富,论点权威,是一本不容错过的认知科普读物。
— Read More —
▲ 三月读书会活动
▲ 「邻间」入选《2018中国室内设计年鉴》
— END —
注:文中部分内容参考豆瓣读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