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豆瓣9.0,这部神作的每句台词都让人细思极恐!

2017-11-30 E姐鸡蛋妹油梨 高能E蓓子


米娜桑,今天E姐要讲一个暗黑系的主题,这之前先给你们看一个人:


你们还记得这位炒鸡帅气的大叔吗?



他就是让E姐始终保持迷妹姿势的,暗黑俱乐部boss大卫·芬奇导演。


上一部他导演和监制的作品,是美剧《纸牌屋》,把风云诡谲的政局拍得紧张刺激。



我们最熟悉的还有他的《七宗罪》和《搏击俱乐部》,都是关乎荒诞生命以及其本义的探索。



当然还有《消失的爱人》这部神作。


传说小情侣牵手看完这片,男盆友都会不寒而栗地看看身边的女盆友。



最近,E姐又看了一部大卫·芬奇的新剧,想墙裂安利给剧荒的乃们。


剧名就很高能——


《心灵猎人》



改编自马克·欧尔薛克(Mark Olshaker)和约翰·E·道格拉斯(John E. Douglas)写于1995年的非虚构书籍《心灵猎人:FBI首位犯罪剖绘专家缉凶档案》。




道格拉斯是前FBI探员,从事犯罪学研究,是一名真正的心理侧写专家。直到今天,他对犯罪心理学的洞见依然是政府和影视的理论基础。



《心灵猎人》的内容都是道格拉斯对真实案件的回忆,其中包括他对十名重刑犯人的采访。


没有惊悚、血腥的破案场面,但绝不无聊,因为每一段对白,都有一种细思极恐的力量。





1 犯罪已经改变,我们只能不断深入变态的心理?


《心灵猎人》的男主角霍尔登福特,是FBI的一枚人质谈判专家。



一开头,就是他和一名绑架者的对峙。



霍尔登一直尝试逼近,以他的方式让对方放下武器。



赶赴现场的绑架者妻子透露,绑架者精神状况有问题,一直说自己是隐形人。



尽管绑架者执意要见其妻子,但霍尔登反对两人见面。因为在他的经验和知识结构里,妻子的出现会引起反效果。



最后,情况还是失控了,犯人抡起枪,爆头自杀。



接着,霍尔登被“问责”,从原岗位被调去做讲师工作,也就是空口传授“谈判”技巧。



然而, 没有人看重纸上谈兵。学员分分钟都在质疑。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拉斯曼教授的讲学。



以前的犯罪总能轻易发现作案动机,但是现在,杀人动机变得模糊不清,那该如何办案呢?


这个观点就像给霍尔登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大门,所有先前基于“动机”的谈判技巧都变得立不住脚。



“电视上播的还是老剧,但犯罪已经改变了。”


事实上,70年代的美国社会,经济衰退加上动荡阴影未散去,社会创伤未愈合,犯罪方式也在悄然变化——出现大批连续犯罪,其中不再有直接的因果动机,手段越发残忍,动机变得不再明确。



比如当年喜欢在报章上公开跟警方玩猫鼠游戏的“十二宫杀手”(the Zodiac Killer),杀人就完全不讲动机。




霍尔登觉得,如果只把罪犯当成罪人,认为他们是天生变态所以大开杀戒,这是太“清教徒式”的想法。


他于是认为,自己有必要去接近这些真实存在的“变态念头”了。




但是,连环案件往往癫狂至极,无从下手。


当霍尔登提出准备去进修犯罪心理的时候,他的上司甚至告诉他:心理学只有麻烦的“幕后小鬼”才会感兴趣,在执法部门这没人care,是鸡肋。



但这次申请,却也意外促成了霍尔登与第二主角,行为科学部的比尔坦奇大叔的合作——全国巡回培训教学。



于是,我们看到这俩哥们长途跋涉,在全美奔走,和当地警察的接触讲学。



在这个过程中,霍尔登萌生了采访变态杀人狂魔的想法。 


搭档比尔坦奇的第一反应就是炸了!他认为,变态意味着心理失常,即是正常人无法理解的,居然还要去研究采访变态杀人狂魔?



但无论如何,霍顿就是要“同理心”和“共情”这群人,一定要去探寻他们的心理真相。


于是就迎来了最精彩的一幕——“人质谈判专家”霍尔登首次踏上心理侧写之路,和超级变态杀人狂魔艾德坎伯的正面交锋。



这里插播一点小的背景。


艾德坎伯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女大学生杀手”。



他智商高达145,年少时亲手杀了自己的祖母祖父,从精神病院出来之后,又残忍杀害多名女大学生,并且把自己母亲断头砍杀。



他的特点是杀害手段残忍,并且伴有极其怪异的性幻想。



《心灵猎人》还原了道格拉斯采访坎伯的真实历史画面。


Cameron Britto的演技神了,还原了真实的90%


霍尔登是恐惧的,但另一方面,他深感自己正在参与一件非同一般的“壮举”。


毕竟坎伯是他心目中仅次于曼森、最有研究价值的“变态”。(胆子真肥啊)



两人面对面交谈时,霍尔登根本算不上是在和他“较量”,全程都是坎伯占据主动。


一开始他坚持让霍尔登吃鸡蛋三文治,其实是炫了一下他在监狱里面的“好人缘”。



对其犯罪之事侃侃而谈。



也会阴森森地来上一句。


来自一个变态的敏感与多疑


他一直冷静地讲述自己母亲的“暴行”——而他就是在母亲的隔离、暴戾、羞辱之下被调教成一个变态。



“如果一个女人羞辱自己年幼的儿子,他只会变得充满敌意、暴力与堕落。”


这是坎伯对自己命运的总结。


不得不说,有一个好的妈妈真的无比重要。


霍尔登在坎伯身上看到了越来越多他想要的“心理成因”,这丰富了他的认识,于是他开始在现实的案件侦破中运用起来。


他根据坎伯讲述的与母亲的扭曲关系,找到另一起案件的突破口。



很快,霍尔登被警界鼓吹为下一个福尔摩斯,于是他越来越依赖在“变态系列采访”中获得灵感。


之后,一个美丽的博士小姐姐温迪卡尔加入。她从学术的角度让整个研究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霍尔登和拍档又采访了另一个连环杀手,布鲁多斯。



即使铁证如山,他也不承认自己杀了人。



布鲁多斯对高跟鞋有着奇异的幻想,是源自于母亲小时候的一次“焚烧”。为了能够“套出”他的更多心理,霍尔登甚至专门买了一双高跟鞋,以此取悦布鲁多斯。



同时,霍尔登也和犯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这位名叫布鲁多斯的犯人历史上也确有其人,他以扭曲的欲望和恋鞋癖闻名,杀害多位女性后他喜欢收藏被害者的一样器官(比如左脚),和自己私藏的女性衣物放在一起。


以上都是被害者


不过,经此一役,拍档比尔坦奇越发觉得霍尔登有点走火入魔,甚至跨过了应有的界限。



到采访奸杀了多名女性的变态杀手理查德时,霍尔登和初次采访坎伯的状态已经截然不同。




他就像一只变色龙,时进时退,充满自信。


霍尔登试图操纵谈话,数次主动去揣测理查德的思维、撩拨他的情绪。



最后,理查德在暴怒之下,将手中的鸟儿扔向风扇,说了句:“你知道她们为什么会死吗?只是她们那一晚的运气不好。”



看到这里,一个更大的深渊正在展开……


当变态心理被人步步挖掘,其结果会是罪恶被迎刃而解吗?


不,情况可能会陷入彻底的失控。





03 被卷入深不见底的人性


               

就像尼采说的,你凝视深渊,深渊也还之以凝视;你与恶龙缠斗,自身亦变成恶龙


人,永远存在于一种交互性中。


当霍尔登不断向恶魔靠近,在开放的自我中与恶魔建立关系时,这种关系就变成了他们之间的链接,恶魔的思想也开始住进他的脑子里,逐步失控。 



比如,霍尔登在面对女朋友火辣辣的高跟鞋黑蕾丝“闺房之乐”时,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布鲁多斯对高跟鞋的变态欲望。



很明显,他连欲望也在被重塑。

 

他自认越来越理解犯人,特别是他们的一步步堕落。

 

在一次小学的讲学中,有老师向霍尔登求助说,校长罗杰会咯吱学生的脚底,并支付相应的金钱。



霍尔登认为这样的行为极其可怕,形同猥亵。


孩子们甚至会像布鲁多斯那样,从小在内心种下变态的种子,或许会在长大的某一天被点燃,从而犯罪。



“两者虽然相距很远,但我不得不以布鲁多斯的情况去思考罗杰的事情。”——霍尔登认定,从心理上分析,罗杰存在异常,他无法停止联想。


 

在霍尔登的干预之下,此前并没有犯罪前科的罗杰被学校辞退。



罗杰太太找上门来,表示所有人都不愿意让罗杰接近自己的孩子,而孩子是他倾注了大半辈子心血的事业——只因为霍尔登判定并告知校监他可能是个“恋童癖”。



直到第一季结束,这件事情都并没有一个定论。霍尔登的判断是对是错无从得知,但校长的一生已经被改变。


可以看到的是,霍尔登无法卸下采访中赋予他的认知——他已经从整个过程的承受者和介入方,变成主宰一切的“导演”。


越演越烈之下,霍尔登游走在另一种形式的“逼供”边缘。



在他感知到女友渐行渐远时,先发制人地来一番心理演绎和辩解,在不给女友任何辩解机会的情况下,将其逼向墙角,然后丝毫不留余地地“宣判”。

 


霍尔登正在被他执迷的研究影响,甚至是吞噬。


最后,当霍尔登因为酒后失言暴露了采访研究,坎伯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以自杀来逼迫霍尔登来医院见他。



要知道坎伯不吝与之分享的“杀人见解”,是基于霍尔登与之建立友情的前提下。


但当坎伯意识到,这其实是诱骗研究的手段呢?



两人的再次重聚,完全打破了原本基于采访的关系。坎伯再一次变得无从揣测,霍尔登建立在洞察之上的自信和胆量瞬间崩塌。



一切又归于失序中。



最后,到底是霍尔登在研究罪犯,还是他一直在被凝视,进而被操纵?


导演也没有给我们答案。



 E姐结语


心理分析面前,你我都不是上帝。

 

我们会习惯于看到犯罪心理学在影视中被大量使用,大家都已经觉得,这在破案中真的特别管用啊!



在所谓连环杀人犯的世界里,我们到底获得了什么?


比如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变态杀人狂不是天生的,也是社会的产物。


他们或者有一个父亲缺位的童年;在母亲的羞辱之下长大;是俄狄浦斯情结的患者之一。



但同样以匡提科为素材的美剧《犯罪心理》也曾经明确过这样的观点:人格是受遗传、环境和个体特点共同影响形成的,外在原因,特别是童年时期的遭遇会成为其犯罪的诱因之一,但不是成为罪犯绝对而且唯一的选择和可能。




心理学家Deborah schurman-kauflin,“大多数的罪犯都不是被金钱驱动而杀人,而是被他们的大脑驱动。”


这也正是《心灵猎人》里面所延伸和探讨的:我们到底能不能用心理学,穷尽对犯人“大脑”以及“心智”的理解?而当我们自认为获得这种“真相”的时候,有多少是他们内心的真实?



我们不要忘记大卫芬奇的另外一部电影《十二宫》。



这部157分钟的电影,也涉及到了大量的心理侧写,但就算是千万种推理和侧写,“黄道杀手”一案至今它都是被悬置的未解之谜。



另外,我们习惯于被神话了的“侧写”科学,《犯罪心理》就是圈粉无数的心理侧写鼻祖剧。



《心理罪》中只能用天才解释的,并且只走hard模式的心理侧写师方木。



《如果蜗牛有爱情》中的许诩也是用犯罪心理学,在破案的现场无往不利。



这一次,霍尔登这个人物的“黑化”,也看出大卫芬奇对于心理侧写定的理解是这玩意充满了复杂性——犯罪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人性的学问。


其角力中总会伴随着折损,以及未知的博弈。



没有人能够完全驾驭心理,因为我们生而为人,总有局限。




 





上一篇:今年维密怎么可能不好看?奚梦瑶摔倒AA退役,还有各种美好肉体等着你!


推荐阅读:

解密连环杀人犯:到底是天生的恶魔,还是在黑暗中走了太久

这些古早刑侦纪录片告诉你:愚昧和落后是犯罪与邪恶的根源

都说《白夜追凶》和《明星大侦探》很高能,你们是忘了这档节目吗?



 


-今天头条の主笔-


美剧达人鸡蛋妹,重口味狂魔E姐,电影发烧友油梨


E姐复更以后,还有很多失散的小伙伴没有找到这里,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各位随手转发,让更多失联的小伙伴看到我们,谢谢大家,明天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