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患上了养蛙都会暴躁的城市病?你需要这款豆瓣9.4的综艺配方

2018-01-26 E姐鸡蛋萝梅梨 高能E蓓子


不知最近大家有没有综艺荒,在这里我再给你们推荐一款清流。


这个节目第一季播出的时候,E姐就曾经跟大家安利过……


写的是顾城和谢烨的故事


如今假期快到了,《见字如面》第二季也即将收官,这个时间点很适合给闲下来的仙女们再次推荐这档很纯粹的文化节目,好安抚大家春节前的浮躁。


特别是安抚你的养蛙焦虑



一言不合就被延期,难道只因为太催泪?



可能很多人在还没看第二季第一期的时候,就先被“中国第一综艺被迫下档”的消息刷过屏。



第一期主题为“生死”的节目播出后,《见字如面》遭到停播。


虽然视频被下架,但我们仍能从第二集的预告中看到第一集带来的影响。



下架原因众说纷坛,好在它没让我们等太久。


可等它重装上线,戳破无数人泪点的第一期却从节目单里消失了。而第二期“万象”的时长,也从常规的90分钟骤减到41分钟。



这次风波对节目的影响我们都看到了。不过万幸的是,节目能给我们的触动和震撼丝毫没有减少。


在豆瓣还保持着9.4的高口碑


我们再仔细来看看这档节目。


跟第一季相比,第二季的改变很明显。比如新增了讲述人,多了背景故事的介绍,能让观众快速“入戏”。



主题也更清晰。十二期的内容分成了12个主题,从“生死”、“万象”、“情爱”、“抉择”、“热血”......直至最后不说再见的“先锋”。



信件的选择也注意与上一季的承接。两季都有关注的话,会时不时有种在看连续剧的赶脚。


第一季念过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情书,在第二季的书信中我们得知,他们举行了婚礼


不仅如此,在第二季每个主题的信件内容上,还可以找到一些关联。


用第三期“情爱”主题来举栗子。


第一个出场的周迅,读的是明代徐妙锦写给朱棣的拒绝信。徐妙锦追求的是淡泊宁静,所以这是一个拒爱的故事。


接下来还有一封由赵立新朗读的男版辞婚信,也别有趣味。


第二封信是赵立新朗读,郁达夫写给王映霞的放手信。信中郁达夫深爱而不得,但是却选择尊重王映霞的意愿。



第三封信则由明道朗读,是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一封说服信。炽热而深情,希望以此情打动张兆和。



接下来就是相恋的故事了。李银河与王小波的书信往来,体现出一对热恋男女对彼此的爱意,以及两性对爱情的讨论。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节目组对念信嘉宾的选择了。第二季的嘉宾趋于人生阅历与演技经验更加深厚丰富的戏骨。



所以这些经过挑选的书信,在读信嘉宾的演绎下,或是催人泪下,或是深刻厚重。还有的……竟然能很苏但不失稳重?



自带偶像剧男主光环的明道,在读沈从文的书信时意外苏了一片妹子。


有网友表示,听了这封信就像谈了场恋爱


后来明道还真的化身总裁,读起马云的信。看看这总裁范儿,快把演播厅变成年会现场了。


李泽言我要你有何用


其他嘉宾的演绎也是让观众们赞叹不已。


比如在《声临其境》中大放异彩的赵立新,读信即是演信。



在读郁达夫的书信时,无奈又饱含深情的神情生动表现出“爱是想触碰却又收回手”。



赵立新老师不再只是各种大剧里的黄金配角,人信合一的演绎方式让观众重新认识了他。



达康书记吴刚在读革命烈士许晓轩家书时,将他的相思之苦娓娓道来,情绪饱满有层次感。



而沙瑞金张丰毅的声音浑厚气势,读出了大国气派。



周迅朗读宋庆龄的书信时,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优雅又和蔼的宋庆龄。



第二演播室的嘉宾也盛赞她把信主的气质表现得很好。



嗯对,第二演播室的变化也是这一季的亮点。


嘉宾换成了梁文道和许子东,两人对历史、人物进行深度的解读,让原本槽点满满的第二演播室变成了加分项。



两人侃侃而谈如同访谈评论会。



演播室的设置也体现出用心,互相讨论的氛围就像一个小型的读信会。



和第一季一样的是,节目依旧不草流量,不玩人设,只是静静地读信。并且强调读信的时候不能用朗诵腔,而是用清澈触摸历史。


这也就更让人好奇,是什么样的导演,才能做出人文气这么纯粹的节目?



如此人文气的节目,果然要看导演



这档节目的导演关正文,正是综艺圈少有的文人。


他1960年出生于一个满族家庭,童年跟着大人搞运动,谈不上学业。


据关正文回忆,他们小学生上的第一课就是《毛主席万岁》


关导提起那个年代的经历,既不幸,又给了他特殊的影响。所以他在以后的生涯中对学习才有种“珍惜”的感觉。


1978年恢复高考,关导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也就是现在的首都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留校教了几年书,之后去了出版社。



出版社的经历对关导在文化节目上的审美有重要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初,关导亲历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他接触到了那个年代最优秀的诗人和作家,感觉到了文学带来的最大影响力。


那时的他在出版社当编辑,推出了当时一系列“新人”作家(当然现在已经是大家了)。其中包括80年代中期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江河第一次正式集结出版的《五人诗选》;


这本书里有顾城的那句“黑色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和冯小刚合作多次的刘震云当年的长篇巨制《故乡面和花朵》。



《一地鸡毛》、《手机》、《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等电影作品都改编自刘震云小说。


关导接触着这些当时最优秀的作品,连日常生活都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因为我是编辑,老得组稿,老得去跟最优秀的作家们交往,所以差不多当时的好作家——从最活跃的诗人到最活跃的小说家——你随便数,舒婷、北岛、江河、顾城、贾平凹、刘震云、王朔、毕飞宇……那时大家真的年轻,二十几岁,住得也都不远,因为几百块钱的稿费就会特别高兴。


据关导回忆,那时大家都特别青涩


仅如此,据著名的当代中国文学评论家、《小说选刊》副编审冯立三当年的回忆,在出版社关正文也是佼佼者。


冯先生的这篇文章里说到,当年关正文的文笔水平不在正红的评论家之下。



要说关导和中央电视台的渊源在杂志社就已经开始了。


当年关导还在《小说选刊》,那时候的文学开始借助媒介宣传,所以和中央电视的文化栏目开始有合作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个90年代央视最早播文化类成语节目《东方小故事》,每集一个成语小故事


据关导回忆,当时杂志社和电视台相互协作,你帮我出选题我帮你出主意,长此以往他参与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


到关导真正离开杂志圈,是因为90年代电视机开始超越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就如同新媒体对纸媒的冲击一样。


那时候《东方时空》甚至都养成了观众早间看电视的习惯。


尽管后来关导投身到电视行业,但他仍旧忘不了那个文学辉煌的年代。


虽说现在的传播方式有多种,电影、电视、网络,这些依旧是以文学为基础,好的电影作品是以好的文学作品为基础。


电影《让子弹飞》就改编于马识途的《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在收官的“先锋”一期中,也念了姜文关于这部电影的信件。


关导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到,在认识世界的方法上,我们永远离不开文学。


说到底,文学和传播的关系是这样:在具体形式上我们可能离文学远了,但在认识世界的方法上,我们永远离不开它。


包括《见字如面》这个节目的由来,也是因为一本书。


之前关导一直想做个读书节目,某天他偶然读到一本英国出版的书籍《见字如晤》,里面是从欧美各国收集来的私人信件。


关导说“我突然有了灵感,要做一档读信节目”。


在同款读书读信节目中,关导的《见字如面》更像是一股清流,第一季以豆瓣8.9分的高分落幕。



在选信也下了许多功夫,一封信需要拥有足够的内在张力,又能同时承载历史和人性。



第二季最后,很多嘉宾也表达了对这档节目的情感。


归亚蕾的朋友们都非常喜欢这个节目,因为每期的内容都言之有物。



赵立新认为这个节目娓娓道来的讲述中,能让浮躁的人们安静地去回望历史。



而在听了《见字如面》第二季中近70封书信之后,E姐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已经消失的“生死”主题,和不知道什么原因时长缩短了很多的“万象”。


其中只有四封信的第二期“万象”开场李立群老师读的《梁启超写给孩子们》可以说相当耐人寻味了。



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上梁启超的“祝词”。徐志摩爱上了当时的有夫之妇陆小曼,后陆小曼离婚与徐志摩再婚。


徐志摩与陆小曼婚礼照片


证词的最后一句“我希望这是你们俩,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甚至被网友们戏称“史上最毒证婚词”。

 

那句“免得把志摩累死”也一语成谶。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也真成了徐志摩的最后一次婚姻。


不过,让我们飙泪最多、震撼最大的,还得说是已经消失了的第一期,“生死”。


不止“生死”,书信文字里有语言传递不了的力量



死亡在我们的观念,里一直是非常忌讳提到的词眼。但往往“生死”又是我们不想面对却不得不接受的。


《见字如面》第二季第一期“生死”主题中的书信中,我们或许可以在他人的书信中学着正视死亡。



周迅读的太平洋号幸存者的家书里,在生死线上走过一遭的人,活下来后的一丝侥幸和沉重的负罪感;



还有人类在灾难面前的渺小与对生存的渴望。



台湾作家黄春明写给自缢儿子黄国峻的信中,丧子的切肤之痛,变成了平实的家常。


我到今天才知道,妈妈生下来就是为你烧饭的。现在你不回来吃饭,妈妈什么事都没了,妈妈什么事都不想做,连吃饭也不想。



每个字都平实却极尽悲伤,旁观者却能从中更深刻明白子女对于父母的责任。



而关于这一期几封信件所探讨的“生死”选择,都集合在了最后一封信上。


白血病患者李真写给母亲的信,它把那些听起来离我们有些遥远的故事拽回到观众身边。



这是场降临在一个平凡人身上的灾难,逼迫一个普通的家庭去接受随时可能降临的离别。


2014年6月,李真如愿收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三天,被查出患有白血病。


虽然大哥为自己进行了骨髓移植,但没多久李真便出现了肺部排异。2016年11月到2017年4月,他数次面对死亡,甚至一度想要放弃。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才有了黄志忠与李真的合作读信。


黄志忠念信的过程中,很多镜头给到了李真与他的母亲。李真听信时有些发愣,好像再次陷入写信时愧疚、感恩等等复杂的心绪里。而他的母亲却仰起头也止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



信中讲了李真从患病以来,家人倾尽所有的支持。


“情之厚如斯,百世不足还啊 ”


还有生病之后数次与疾病较量的心路历程。


——这可能也是李真与黄国峻相通的地方。



他们都是严重到想要放弃生命的病人


而两人不同的是,比起死亡,李真更害怕妈妈和姐姐面对自己离开的绝望。



《对不起,妈!我生病了》,把信起这么个名字,大概已经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


——生病不是谁的错,更不想重病后给家里造成负担。可当不幸都切实发生了,又该如何面对?


信的最后,李真设想了最坏的情况,并且希望能跟妈妈约定,“收住泪水,笑看过往”。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我们只有正视“死亡”,才会更珍惜生活。


结合前面几封信的内容再看李真写下的字句,对死亡的恐惧,对家人的感恩,对生活的思考,对生命的尊重……不仅仅是李真的感悟,也是向聆听者抛出的思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32yxw7p5&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些描述生与死的文字,深浅浓淡间都是道不尽的泪与叹啊!

 

如果我们在看日剧的时候稍作留意,会发现每每到了那些感情至深的时候,往往都有书信的助攻。


比如《东京爱情故事》里面,赤名莉香写给丸子的告别信。



这个最温柔的告别,杀伤力真的是一千吨的眼泪。完全不是口语可以达到的意境。



还有E姐个人非常喜欢的《最完美的离婚》。结夏曾给光生写过很多信件或者明信片。



SP的最后光生写给结夏的文字里,更有五味杂陈的心情:爱意、谢意、懊悔、痛苦,每一个字都无比戳心。



——这封著名的信件就是出自日本大编剧家坂元裕二之手的,他一直执着于书信的使用。因为他坚信,只有这种形式是最真诚和高贵的自我坦白。


《见字如面》最精彩的地方也是如此。


不是一味地煽情,而是用书信传达着语言难以阐述的力量。



E姐结语

 


E姐是文字工作者,对文字自然是心怀敬畏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习惯的替代,让书信诚与真的意味逐渐淡化。我们也早就不复当年,如黄永玉的诤谏、曹禺的谦卑皆了然于信件中,是真正的“见字如面”。

 

但它早已失落了原本的仪式感和庄重感。

 

正是《见字如面》这档节目,让我们重新感悟文字嬉笑怒背后的情真意切。看到过往的人们,是如何通过揣摩文字,不止于表意,而是真正的致意。


第二季的最后一封信件,读的是奶茶刘若英44岁写给自己的。书信里的语言平实,有对自己过去的嘲笑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所以选择它作为第二季的封箱信,全因为“这个世界不都是美好,但成长是永恒的主题。”


好的节目不需要费尽心思去讨巧,或者用各种姿态教你做人,而是平心静气跟观众交流,与聆听者一同成长。


《见字如面》便是这样。


《见字如面》第二季,黑龙江卫视本周六收官~记得去看啊!





上一篇:

TVB花旦大赏:比宣萱输给唐诗咏更有看头的,是黄金大女主的职场进击史!


推荐阅读:

《明星大侦探》又高能了,但让我毛骨悚然的是“正义失控”

焦虑的城市&佛系的农村:这个互换家庭的节目,展现的不止是“平行世界”这么简单

“人间精品”养成法:大张伟式家庭的爱与放手



-今天头条の主笔-


你们的小仙女E姐,迷恋文字的鸡蛋妹,爱写信的萝卜,爱读信的春梅,万能酱油油梨


美编:玲珑


E姐复更以后,还有很多失散的小伙伴没有找到这里,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各位随手转发,让更多失联的小伙伴看到我们,谢谢大家,明天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