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伊琍老师温馨提示:花路千万条,读书第一条

E姐和美少女们 高能E蓓子 2019-06-09



一年一度的高考到了。


虽然志玲姐姐忙着官宣,但贵圈还有许多哥哥姐姐不忘为高考的小朋友打CALL


小朋友,你离高考还有6576天,祝你好运


现在,除了参加普通高考,到艺术中专或体育中专学习,也是许多小朋友的选择。


可是艺考考官马伊琍却说:不建议家长把喜欢艺术的孩子早早送进艺校中专。




她的原因是,没有牢靠的文学理解能力和博学的知识基础,即便一时红出圈,也不可能在艺术道路上走得长久


我觉得她说得对。


高考很苦,但马伊琍还是建议你好好读书



在中国高考里,“艺考”也算是颇有特色的门类了。


普通考生在教室里闷头撸五三模拟时,艺术生则是早早就开始四处面试,全家出行,从南到北的学校都要试一试。



由于对文化课的要求不高,艺考往往是很多数理化吃力,艺术却别有天赋学生的出路。


可是马伊琍本人,却是“上戏提前录取高中应届毕业生”的受益者。



她小时候和很多孩子一样,对唱唱跳跳很感兴趣,那时候她爸爸也像很多家长那样望女成凤,带着她考了很多艺术团。



但小孩子喜欢这些,不一定是“天赋”,只是喜欢表现自己的“天性”。


马伊琍虽然小小年纪考入艺术团,但并没断掉文化课学习。她第一次以演员的身份出现在银幕上,是1993年高中时期,在《叛逆大师刘海粟》里饰演刘海粟的学生陈晓君。



没有任何演戏经历,没有受过任何培训,马伊琍对第一次演戏的印象是新鲜、好玩。然而经验缺失的她完全不能投入到角色的状态中去。




不过也是因为这部电影,让她决定尝试走演戏的道路。


1994年马伊琍成为上戏的一名学生,表演经验缺乏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学,专业课对她来说就是“受折磨”。




第一个学期专业成绩在班里是倒数第二,去某剧组客串,因为表现不好还被导演骂,“就你这样的,将来还想当演员?”




这种状态直到大三时才得到转变。


那时,曾在日本留学的谷亦安成了马伊琍的老师。他建议马伊琍多做尝试,体验不一样的角色才能完全将戏路打开。


谷老师曾在90版《封神榜》中扮演"破军星苏全忠"一角


马伊琍照做了,试了很多和她的外形反差极大的角色,摸索出了演戏的技巧。同时,剧本阅读能力和对人物心理的快速理解力占尽优势。


马伊琍的专业课成绩从最开始的倒数第二,直接跃到了前两名,最后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顺利毕业。



从业26年,马伊琍用自己的经验盖章了文化底蕴对艺术生涯的重要。她最明白怎么样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长久。


无论是少奶奶还是小保姆,她的演技都扛得住推敲


马伊琍自己当上上戏的艺考考官之后,对考生的要求也会与当年的自己对标。



马伊琍觉得录取整容学生,会在无意间给其他向往艺术道路的孩子们错误的引导


当她看到许多空有一身形体声乐功底的考生,会更有感慨:作为演员,内心的自信是最重要的。



这种内心的自信不仅来自高考前那十二年的知识储备,也是一种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渴望。


那些在艺校上积累了社会经验和表演经验的同学,马伊琍说,一开始他们真的很沾光,但放到一个演员的演艺生涯里,这些优势的保质期并不长。



对于马伊琍提出的这个观点,有人觉得很对,也有人觉得放在这个时代明显说服力不足,毕竟贵圈中低学历、文化水平不高但又成就颇丰的艺人,那是多了去了。



贵圈低学历明星这么多,不是一样功成名就吗?



当明星不需要学历,不需要文化知识,只需要颜和相关专业的业务能力,这是大家对明星这一职业的共同认知。


章娘娘这样的大花,求学经历是在北京舞蹈学院跳了六年舞,再以一身好舞功考到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然后被张艺谋pick中的;


15岁的章娘娘


周公子则是在浙江的一家艺术类中专学院,学了三年民族舞,毕业后就开始拍戏了。



还有相当多的艺人,之前的求学经历甚至和艺术无关。


前几天被拍到和老公冯绍峰一起出行的赵丽颖,就读于廊坊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空乘专业,但也不妨碍她成为演技有所担当的小花。


由于当空姐要给公司交一定的培训费,赵丽颖才放弃了做空姐的机会


TVB的艺员训练班始于1971年,训练期从一年缩为半年,头3个月学基本知识,后3个月进行实习,这样的“造星流水线”,却输送了华人演艺圈的半壁江山。



那这能不能说,马伊琍所说的就不对了呢?是不是艺术从业者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知识水平就没关系了呢?


与其说与知识水平无关,不如说对于贵圈艺人,能让他们“红”的影响因素太多了。


第一,在娱乐行业里,不管是歌手还是演员,远未达到需要拼文化内涵的程度,就像高考的学生,99%都没到拼天赋的程度,更多艺人拼的是颜值、机遇和天份。


像是现在大部分流量的成功,并不在于才华,而是在于神颜。在很多男团选秀节目里,你会看到“再优秀的丑x,我也不会喜欢”的言论。



目前还有一种剧种叫做“粉丝定制剧”,噱头就是“xxx流量小生”与“xxx当红小花”主演,至于演了什么,不重要。


在这样“唯红是论”的浮躁环境下,艺人连花心思去塑造一个角色都很难很难了,怎么还有可能去读书,去补充文化知识呢?



在这一点上,鹿晗自己倒是说了大实话。



只是,靠颜值走红的,大部分一辈子都是靠颜值,老了也是在演“比同龄人美”的角色,而仅靠运气和天份的,也很可能在复杂而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被磨掉灵气,最后泯然众人矣。


第二,艺术是一个技巧性极强的行当,表演完全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艺术才能。


比如你万万想不到,黄渤曾经是穿着性感渔网在酒吧里混生活的夜店咖,走的完全是唱跳路线。


品品左上角的宣传语


考专业的时候,也没成功进表演系,最后是去了北京电影学院的配音专业。



可是一走上演戏的路,黄渤却仿佛迅速切换成演啥是啥的实力派,出道不到十年就获得金马奖影帝……很明显,他的演技不是靠配音课听出来的。


一来,他遇到了符合自己形象气质的角色,而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也足以支撑角色的故事。


黄渤在没有开始演戏之前,曾在各地唱跳,还当了7年舞蹈教练,开始演戏了也是一个接一个的龙套


二来,他遇到了电影路上的伯乐管虎和宁浩。


在两人的摔打磨练下,黄渤从一个和别人搭戏还是“那是别人的主场,我就是打酱油的”的小透明,进化到了扮丑而毫无包袱的主角。



如果说演员的表演包括情绪、表情、动作和台词功力,一些经验尚浅的演员,则会通过模仿去尝试获得这些能力。


李晟在《新还珠格格》中,可以说是在用生命模仿赵薇的小燕子了,念着熟悉的台词,做着似曾相识的表情,就这样演完了整部剧。



只是当她离开了模仿对象,再站到舞台上时,瞬间就失去了存在感,导师对她连批评都没有。



第三,成功艺人的背后,往往是因术成道的。


在京剧行当里,许多大老板都是从小学艺,甚至没念过半天书,他们的艺术成就,就是靠着最纯粹的艺术执念,在日复一日的唱念做打中琢磨出来的。



章子怡的文化基础不扎实,但她有过人的用功和执着,每一个奖项,每一个经典角色,背后都有她拼了命的付出。


演《卧虎藏龙》里的玉娇龙时,拍撞城墙的戏,章子怡会毫不闪躲地撞上城墙;拍打戏指甲被削没了,手放到雪地里冻一冻再继续拍摄。



这种心无旁骛的坚持和付出,一心只求为角色发挥到最好,也算是走在因术成道的路上了吧。



任何行业决定你高度的,还是你的知识



花路千万条,读书第一条。


马伊琍说的文学理解能力、人物心理的理解力、剧本阅读能力……在现实里几乎是“无用”的。


大部分演员只要足够努力 ,将声台行表的“功底”打扎实,练好各种抓住观众眼球的舞台技巧,演技就能比许多流量好。



可是谈到文化内涵,对作品内核的理解,作品价值观的构建,则近乎“道”,“道”对于一个演员的意义,就是马伊琍所说的“提供灵魂与身体的合一”。


“秀才”喻恩泰,就是一个孜孜不倦求“道”的艺人,读14年的大学,为了演《武林外传》中满腹经纶但怀才不遇的秀才角色,直接背了一整部论语。


贵圈成名之后回炉读书的演员也很多,19岁就成名的赵薇在31岁时淡出娱乐圈,到电影学院重新进行基础和专业课的学习。


毕业那年,她交出了高分作品《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


胡歌的改变更是明显,当年他在《仙剑》爆红时,还是靠角色和颜值圈粉的偶像派,和当下的流量无异。



这几年,他却成功hold住正剧里复杂的人物角色,像是《琅琊榜》里的梅长苏。


从偶像派变成实力派,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阅读和学习。


2006年他因车祸入院,容貌受损,在一篇题为《照镜子》的文章中,他写道“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填满它吧”


在那段深沉无助的日子里,阅读让他找到了活着的意义。从此,从阅读和学习中汲取养份成为他的习惯。



艺术中的“术”与“道”,中国人在传统文化语境下已经讨论了上千年,套到娱乐行业,依然能清晰看到他们的区别。


在《歌手》的舞台上,当歌手们都使尽混身解数炫技,将表演难度推到最高档位时,李健却是用细腻儒雅的方式,将一首歌的故事、意境、情怀娓娓道来,他也因此被称为“音乐诗人”。



如果说许多歌手在音乐领域中仍在磨练“术”,那本身自带学霸buff的李健在音乐里的探索就更接近于“求道”。


另一位学霸级音乐人尚雯婕,也有点“修道者”的意思。


尚雯婕是复旦大学法语系的高材生,曾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大学法语要求,期间还翻译了一本法文小说《林先生的小孙女》,是复旦大学一等奖学金的获得者。



毕业后,因为不喜欢做一个只能复述别人语意的传声筒,她参加了《超级女声》,拿下了2006年的总冠军。


从此以后,法语专业反而成了兴趣,虽然还是会在一些特殊场合表演法语歌曲,但音乐才是尚雯婕专心钻研和探索的领域。


前不久获得法国授予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她将学霸的学习心得带到音乐中,用做实验的态度做电子音乐,成为电音领域的一名“先锋者”。



看似无用的知识,往往是一门艺术的灵魂所在。


尤其是当一个艺人、音乐家、工匠的技术到了顶层,近乎无可打磨的时候,能让他们更上一层楼的,便是在知识与文化领域的无尽探索。


大提琴家王健曾先后进入耶鲁和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在这两所顶级大学里,他最常呆的地方不是琴室,而是图书馆,他最爱读的书也不是乐理琴谱,而是“很多与音乐无关但很有意思的书”,比如《蒙古秘史》和《荷马史诗》。



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文化领域,是茱莉亚音乐学院推崇的教育理念,王健记得,当年他还有舍友是研究神学的。


从书中获得的启发和感悟,最终又会应用回他们的音乐演奏中,而没有演奏者赋予的灵魂,大提琴也不过是一个木箱子。


说到底,任何行业决定你高度的,还是你的知识。

爱吃的蔡澜被称为“美食家”,他吃一道菜的时候,总能启动大半辈子的学识旁征博引,将一道菜背后的故事到厨房的秘密娓娓道来,甚至延伸出一套生活哲学当佐料……

蔡澜将吃这件事做到极致,就成了艺术,成了“美食家”,否则再能吃,也只能当个“吃播”而已啊!



至于马伊琍提到的“艺术家”与“明星”,我想除了知识的高度与宽度,前者还有“德艺双馨”的标准。


譬如翟天临,论演技他对比流量很可以了,论知识虽然有水份,仍在许多同行之上,但我觉得,他永远成不了伟大的艺术家。



因为钻营太多的人用心不纯粹,可以有一时辉煌,却不配千古传名,他学历拿得再高,演技再好,也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丰饶。

 

E姐结语



在“术”与“道”的关系中,“术”决定下限,而“道”关乎上限,艺术家与工匠有些相似,都是极其偏重实践的领域。一个人能把技巧钻研透彻,他的上限就已经很高了。

 

我们感叹古代壁画的神乎其技,赞美敦煌写本背后堪称书法家的抄经人,追捧工艺美术大师巧夺天工的作品……


其实他们未见得有特别好的文化基础。当学者在河北农村试图探索剪纸非遗传承人的内心世界,她们中有的只说了一句话:“绞个花花心里美”。


所谓大师说来并不复杂,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始终不渝得去提高技艺,学习新的东西,再抓住个人的机会,这样的人就可以直上青云。


这么说来,确实没有文化也可以是大师的,艺人弃文从艺去当个流量更是绰绰有余,可是艺术,除了技巧,还有灵魂,青云之上,还有日月星辰!


我们培养艺术人才,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不是匠艺的极致,而是人类文明的星空能够更加璀璨,这是我们所谈的“道”。

 

学历不是到达这一层次唯一的途径,但学习是、读书是、个人际遇是、对艺术孜孜以求的渴望是。

 

一些没有学历甚至近于文盲的艺术家,凭着对艺术的专心,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最终能够接近因术而成道。


但我相信,在成“道”的路上,早年所欠下的文化学习的账,始终需要用别的方式加倍去补偿。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遵从上戏荣广润院长的理念呢?那些刚开始学习艺术的孩子,没有技巧是不行的。


但除了技巧之外的文化学习,暂时看起来无用,但那是为他们开了一扇通往青云之上的门啊。

 

最后,给奋战在高考第一线的莘莘学子们打Call,预祝你们旗开得胜!未来是你们的!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读书时的文化知识,工作后还用得上吗?


来评论区说说吧~



上一篇:吴亦凡的“大碗宽面”,一个顶流的倔强与和解


拓展阅读:

白富美们除了生产八卦还能干什么?

三星爱情故事与燕郊绝恋,为什么名媛都爱保安和司机?

张柏芝的思考题:单身女性除了婚姻,还有多少种活法?





-今天头条の主笔-


你的小仙女E姐,睿智的河马君,好好读书的油梨&碧雕&菜籽


责编:菜籽   美编:树懒


E姐复更以后,还有很多失散的小伙伴没有找到这里,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各位随手转发,让更多失联的小伙伴看到我们,谢谢大家,明天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