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量放毒,资本养蛊,观众买单

E姐和美少女们 高能E蓓子 2019-11-02


《上海堡垒》上映到现在,一直淹没在“烂片”的吐槽声中。



导演滕华涛诚恳地道了歉,表示接受所有观众的批评。


可在最新的采访中,他表示:我用错了鹿晗。


来源:毒舌影评


路人因此有一种“鹿晗被用完即弃”的感觉,向佐直接怒批滕华涛在甩锅。



虽然我看了滕华涛原话,觉得他是被标题党坑了,但《上海堡垒》糊穿地心已成事实,所以——


鹿晗应该为此背锅吗?





先有流量,还是先有烂片?



我们来复盘一下鹿晗和《上海堡垒》“锁死”的经过。


首先,《上海堡垒》改编自同名小说,小说本身讲的是一个科幻故事,男女主的感情线也很复杂。



而影片把原本复杂的感情线简单化,三角恋消失了,想用科幻和情感线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原本三角变成了朋友


于是,原著里虐到不行的感情被淡化,科幻的权重同时也被降低,就有一种“无聊”的感觉,影片缺少亮点。



所以,故事不够好,是本片垮掉的关键。


至于鹿晗这个角色,据说是被人“求”来的。


一直以来,鹿晗都是流量代表,颜值高,唱跳佳,他舞台上的形象一般是这样的 ↓



滕华涛曾说,自己对鹿晗的爱豆地位不太了解,只是当他看到照片时,觉得他青涩的形象很符合角色。



刚好鹿晗也希望借一部有口碑的作品实现爱豆转型,就把戏接了下来。


知道鹿晗愿意演出,主创们都很惊喜。




可在考虑转型之前,鹿晗说过一句大实话:让我去塑造一个角色,从头到尾,包括特点、性格、小动作……流量明星有时间啊?


于是,一个没有平衡好剧本的导演,和一个没有准备好当演员的流量撞上了。


最后,我们看到鹿晗在片里的形象是这样的:一个面瘫的军人,顶着一头军帽都压不住的厚刘海;外星人都快打到家门口了,还惦记着儿女私情。



所以,男主翻车固然是影片垮掉的重要原因,但客观来说,不顾作品人设邀请鹿晗出演(或者没有根据鹿晗的特质修改故事线)的片方,才是扑街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一直觉得,流量和烂片,从来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而是“资方养蛊-流量放毒”的恶性循环。

骂流量的时候,你知道自己在骂什么吗?



以上又回到了一个根本性的概念问题:


“流量”到底是啥?是爱豆?是技不如人的演员?还是泛指所有偶像艺人?


在华表奖集齐“四大三小”的时代,“流量”的概念比较明确,就是当红的年轻艺人



四大三小里,“三小”就是TFBOYS的三个成员: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


“四大”分别是偶像组合出身的吴亦凡、鹿晗,选秀出身转型演员的李易峰,以及一直走演员路线的杨洋。



此外,爆红的偶练、101系选秀毕业生可以叫流量,靠某一部剧刷屏的新人可以叫流量,国内养成系的佼佼者(如SNH48的鞠婧祎、李艺彤)可以叫流量,在韩务工的归国偶像也可以叫流量。



再具体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6个层面去定义“流量”:


1、颜值


在流量的评判体系里,颜值是比黄金还扎实的硬通货。


流量圈就是一个高颜值的斗兽场,基本上跻身流量层级的,颜值都是一等一的优秀。


这张合影应该特别出圈了


近年来,由于流量圈“颜值先行”的臭毛病成功绑架了影视圈,很多除了颜值之外并没有从业技能的艺人,也顺利加入了“准演员”的大军。



批量产出流量的选秀节目里,颜值也是主要的吸粉和拉票手段,所以偶像团体的颜值一般都非常突出,在流量中,“爱豆”占比越来越高。

比如还有exo这样的完颜团,全部成员颜值在线



2、人气


好看是因,红是果,流量之所以叫流量,第二个决定性因素就是“ta拥有足够多且忠心的粉丝群”。


正因为人气是流量的必备因素,所以流量的粉丝会非常在乎正主“红”的状态——一般体现在数据和榜单。



不管是什么路子走红的,都要刷够存在感,比如著名的“我一天搜他800遍”,其实放在谁家数据组都是一样的。



粉丝也分工成控评的、做数据的、写彩虹屁的、修图的、专门跑前线的,甚至还有专门花钱的。



粉丝分工之明确,宛如一个蚁穴里的日常,动辄就是“我家几十万大军”,以证明自己粉的那个人到底有多红。



3、舞台技能(唱跳rap)


由于流量中爱豆比例最高,所以舞台上的业务能力,一直是一个顶级爱豆的评价标准之一。


被网友反复拉出来摁头的蔡徐坤,作为一个爱豆来说,他的业务能力相当强,放在《偶像练习生》里,确实是一个星光闪耀的艺人。



和演员歌手可以凭个人风格吸粉不一样的是,爱豆的舞台是必须标准化的,做不到的,再出圈也是昙花一现。


就舞台魅力来说,蔡徐坤真的配站在C位。



对流量舞台技能最大的差评叫“废物”和“划水”。很多粉丝掐架的日常,基本就是从争论谁划水了开始。




4、演技


对于流量来说,演技又排在舞台之后。


一是因为以演技夺下流量头衔的艺人真的很少(除了杨紫邓伦这样的小可爱以外),二来是对于大部分流量来说,演技怎么样,并不重要。


这几年,总体来说,认真做演员的流量,业务能力是有在提升的。被骂了许多年的李易峰可以拿《动物世界》交卷,杨洋最近的《全职高手》口碑也有回温。



值得表扬的还有《陈情令》,爱豆出身的肖战和王一博演技拿得出手,也不能说有多牛,至少让人觉得演得合情合理。



不过大部分爱豆的荧屏作品都……都只能说,流量和演员两者真的有壁,先破壁完了再接活也不迟。




5、理解力


谈演技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谈到演员的理解力。


以前李明启演容嬷嬷,她会整夜整夜地翻看琼瑶的作品,理清人物关系,试图分析容嬷嬷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并且为她写下长长的人物小传。



至于流量,则很少会花心思去揣摩一个角色,他们更多时候会想当然地做一些模版化的演出。


还有的流量对剧本的理解力总是差点,但是在接梗的时候水平相当可以。


杨幂的采访问答,在流量花里堪称一绝,大家品品人家这个表述。


回答“对粉丝修图的意见”


但是对剧本的理解嘛……


只能说她很有小聪明却缺少一点沉淀下来的大智慧。




6、生活阅历


如果说理解力是天赋,那阅历就是后天的打磨。对于真正的top级艺人来说,他们的人生经历就是10级滤镜。


半生坎坷的尊龙


大部分流量在走红之前生活很单一,特别是养成系和十几岁就踏上练习生之路的孩子,生活中遇到的最大挫折应该就是“不红”和“红了被粉丝围堵”。


可怜的小凯


至于某些十三四岁就(辍学)出来做练习生的流量们后天文化知识又相当匮乏,于是阅历和理解力双双欠费,这就更加可怕了。


而阅历这种需要时光打磨的东西,强求也求不来,不过如果前面五项都有的话,要这一项也不难。



有趣的是,以上六点,顺序排列为流量,倒序排列则是演员。


比如我们大宝贝的配置为:颜值≥人气>舞台技能/综艺表现力>演技=理解力=阅历。


于是很明显,她就是典型的流量艺人,但她给自己的定位是演员。


这也是她招黑的原因:她明明是流量的配置,却去做演员,这叫做货不对板,也叫做德不配位。




3  

不是流量在放毒,而是资本在养蛊


分清了流量和演员的配置之后,我们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就有答案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同样是大胆用新面孔,如今口碑和热度双收的电视剧和电影比过去少了很多?



我最近一直在循环播放八年前的《甄嬛传》,当年这部剧除了一些主要角色,许多配角也都是由名不见经传的演员演出的。


比如斓曦的沈眉庄。


斓曦从小学习黄梅戏,她对眉庄的解读是:“外表端庄识大体,内心却有傲骨”,与深宫女人的谄媚斗狠是不一样的。



在导演郑晓龙的建议下,斓曦还特意将自己的虎牙拔了,为了更匹配人物端庄温婉的形象。



可见,郑晓龙绝对是根据角色来选每一个演员,而非流量或名气。


再往前数,三十年前的《红楼梦》,从主角到配角几乎清一色新人,许多少男少女甚至没有一点演戏经验。



对于这些白纸一般的新人,《红楼梦》剧组特意在北京圆明园举办了两期红楼梦学习班。


红学专家给他们讲作品、评人物;戏剧老师教他们练身段、背台词;此外还有琴棋书画方面的课程,以增强演员的艺术修养……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和观察,剧组才谨慎地根据每个人的外貌、气质、演技将最终人选定下来。


选角严谨,培训到位,《红楼梦》自1987年到现在,重播1000余次仍然戏味十足。



这也让我想起TVB的艺员训练班。


这个撑起了香港娱乐圈半壁江山的艺训班,出过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至今仍是许多年轻人实现演艺梦想的路径。


面试艺训班时的刘德华


TVB艺训班不但不收钱,还会派出实力强劲的星级导师亲自授课,当中的殿堂级导师,要数有“香港演艺教父”之称的钟景辉King Sir。


对于如何做好一名好演员,King Sir在许多年前就提出了“四个D”:有劲、纪律、热诚、勤奋


万梓良、黄秋生、朱茵、王祖蓝等都是他的学生


从艺训班出来的演员们,都知道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演员就是一块泥巴,导演想怎么把你搓,你就该是什么样子。


刚在《反贪风暴》中演过大反派的林峯,是13期艺训班学生


时移世易,放眼看现在的剧,许多都是新秀出来的爱豆,没过两个月就被拉到剧组演戏。


无论导演想把他们搓成什么样子,他们都演成了自己。


以哭戏为例,郑爽发现亲生母亲去世时,反应是这样的——


大概想学《甜蜜蜜》张曼玉,但崩了


超越MM在《将夜》里的哭戏算是本色出演了,被赞“很唯美”,但这样的唯美又有多少是靠颜值、镜头和气氛渲染撑起来的呢?



放一个对比:《甄嬛传》里,沈眉庄死时孙俪教科书级别的哭戏——


从最初故作镇定的压抑,到回忆过往逐渐释出悲伤;



随后是对命运不公的愤恨,最后是歇斯底里的悲痛。孙俪用行云流水般的演技,诠释出悲伤的不同层次。



所以,《甄嬛传》我愿意重复看1000遍,但目前宣传铺天的“热播剧”通通只能阅后即焚。


更可怕的是,不止电视剧充斥着流量身影,一直自诩高阶艺术的电影,也在养流量的蛊。


从李易峰《老炮儿》里的李易峰、吴亦凡,到王家卫《摆渡人》里的大宝贝,现在更是出来一个选秀艺人就往电影片场拉……



其实,影视产品也属于商品经济的一种,流量和演员都属于其中的“商品”之一。


当资方花天价争抢流量进影视圈,流量却缺乏演技和理解力,就会造成“商品使用价值跟价格相差太远”,而此时市场会出现混乱,片方花天价买水货,真正有演技的硬通货无人问津,劣币成功驱逐了良币。


而等到资方把包装精美的水货商品高价出售给消费者,消费者被流量有毒的演技辣到了眼睛之后,对片方的信任就会降低。


等到片方信用完全破产之后,某种类型、某家公司或者某个人的影视作品将完全失去销路。


还记得两年前,杨洋引发群嘲的“拉面舞”吗?


这也就是“流量悖论”:


资本为了割流量的人气韭菜,忽视流量根本不是演员这个事实,生生把流量价位抬高,拉进自己的影视作品中——


结果流量在作品里放毒,引起消费者不适,最终产品滞销且口碑扑街。



你可以骂流量不知天高地厚,什么钱都敢赚,但是,捧着钱跪着把流量拉进影视圈放毒的那波人,才是根本上的罪人。



E姐结语



流量和演员之间,隔了一光年的距离。


古早游戏《美少女梦工厂》里有一个有趣的设定,当女主的魅力提升,气质就会下降,气质上升,魅力就会下降。


舞台上的光彩与表演时的情感也是同样的道理:舞台需要最坚定的自我,表演则需要放空甚至忘掉自我。


所以舞台上光芒四射的爱豆放到片场,大部分的人都会不知所措,要么装过头要么怯生生。


然而流量也不是完全不能演戏,对于流量这种特殊商品,影视圈也是有适配剧种的:


一是粉丝向定制剧。


爱豆转型演员的前几部作品,基本都是粉丝捧场的,即使是像易烊千玺拿下《长安十二时辰》这样的作品,旁观粉丝的反应,还是关注弟弟本人多于剧情。


当然这不是一部粉丝向作品


现在有些剧基本是无声无息地播,无声无息地结束,流量本色出演,无需加工,剧情简单一点最好,粉丝圈内消化,路人不关注也不嘲。


二是真正意义的沉下来转型。


这些年可以看到很多曾经的选秀艺人转型成功。比如俞灏明,告别端木磊,演起反派居然得心应手。


也因此受到了很多喷子的恶毒留言


同样是快男出身的欧豪,选剧本的水平也是不错的,可贵的是知道什么本子适合当下的自己,有自知之明。



但凡垮掉的流量,除了自己作大死之外,其余的不外乎就是因为本末倒置,德不配位。对流量和演员的差别装瞎,结果就是会被观众打瘸。


我最后想说的一点是:《上海堡垒》的扑街,绝对不是鹿晗一个人的问题,演员不合适也不止他一个不合适,为什么他顶了最多的骂名呢?


这就是反噬。


大家看不到那些会选择AB演《孤芳不自赏》,选鹿晗演《上海堡垒》的推手,被辣眼剧伤到的观众只能选择骂那个知名的、名字写在最前面的人。


影视作品本身产生的问题,观众一股脑都是骂主演,这不奇怪,大家不痴不傻,不知道具体是谁安排了这些事,我们还不能骂参与了这件事的人吗?


谁都不惨,谁都不冤。


要说冤,还是瞅瞅花了钱买电影票,买视频网站会员,花了时间又刺了眼的自己吧。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流量有必要转型成真正的演员吗?


来评论区侃侃吧~





上一篇:

香江美丽传说(十二):最能撕的港姐亚姐,也要敬她们三分


拓展阅读:


演技派都用声音镇场,但流量们也要开始进击了?

拍真人秀会坐牢?也可能会死哦!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就要大结局了,它的反套路细节你全部看懂了吗?

从朱一龙VS沈巍讲起:演员和角色不一样,要脱粉吗?
笨小孩的加冕:黄晓明的“大男主”之路,隐藏着一部你很需要的职场进阶秘籍

章子怡“痛批”郑爽,你有没有拍手称快?

知否女子图鉴:高级玩家的处世哲学




-今天头条の主笔-


你的小仙女E姐,迷妹碧莲,清醒的碧雕,若有所思的菜籽


责编:菜籽     美编:树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