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译唱起“长坂坡”,我的眼泪止不住了

E姐和美少女们 高能E蓓子 2021-08-19


《金刚川》终于上映了,上映几天票房不负众望,已经拿下了三个多亿。



在上映之前,大家对这部电影寄予厚望,在各大媒体的票房预测中,基本上是处于二十多亿到三十亿之间不等。


而电影也表现优异,不仅排片破了记录,猫眼开分也达到了9.4,第一批观影的观众评价都不错。



对我来说,没看电影前还是有点担心的,毕竟这部电影的三位导演管虎、郭帆、路阳的个人风格都很明显,没有明确分part的情况下,三个人能不能在这部片子里协调好?


但观影过程中,不仅担心的问题没有发生,甚至在某些方面它还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我觉得,应该好好和大家聊聊这部电影,才不辜负我在电影院哭了半场的眼泪。




怼敌机,张译又一次选对了角色!



《金刚川》是一部关于“护桥”的电影,一座多次被炸掉又被快速修好的木桥成了电影绝对的主角。


这样的设置,和电影的背景有莫大关联。


1953年7月13日,金城战役打响,这场战役直接促使了停战协定的签订,是朝鲜战争中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战”。



电影的故事就发生在打响战役的前十几个小时内:12号下午,部队决定要在第二日凌晨5点之前,必须全部过河投入金城战场。


想要趟过湍急的河流,唯一可以依靠的就只有这座木桥。



一座并不多牢靠但至关重要的木桥,始终徘徊上空时不时丢个炸弹的美飞行员,以及短暂的时间……金刚川这场困境怎么解决?


这时候,张译吴京的高炮兵班、魏晨的工兵连、邓超李九霄的殿后部队,就担负起了“护桥”的任务,电影的四个篇章也围绕他们展开。



“士兵”是想要上阵杀敌却被迫殿后的一支部队,他们缀在工兵连的后面,似近非近地面对着这场关键的护桥;


“对手”和“炮兵班”是交织紧密的两个视角,共同呈现了士兵看不到的对战。


“桥”则是故事的解决与高潮,几个角度互相补充与对照,万宗归一,最终走向了一个诗意化的结尾。


结尾带给我的第一观感,就是感动,不仅是为志愿军战士们这个群体感动,更是因为这些角色,这里面有“人”。



毫无疑问,《金刚川》是好看的,场面拍得漂亮,演员演得精彩。


场面之中,我最喜欢的是“俯冲”作战一段,以美军的视角,展现战斗机冲向正在发射炮弹的炮台并射击与投弹的场面,激烈又热血。



这个场面之后再次出现又转换成了张译的视角,一个俯冲向下看,一个迎头往上看,两相结合,构成了一副完整的战斗场景。情绪和画面拿捏得刚刚好,很动人。



而“喀秋莎”射击的画面,如流星一般划过天空,漂亮的令人心颤,很难想象,在一部战争电影里,会有这样漂亮的场面出现。


至于演员,张译这回的眼光实在太好了,一个最后守在炮台前死去的炮兵,这样的人物形象,你没法不被他打动。



从刚开始和吴京之间的互怼调侃,保守到有些战战兢兢,到最后穿越玉米地的视死如归,张译的演技足够让人信服。


最后他孤身一人向美军开炮的场面,张力十足,也是我最大的泪点。



但《金刚川》里几乎所有的演员,他们的表现都值得一说。


吴京一改“冷锋”式的行事风格,变得有些粗野,不遵守纪律、不遵守命令,甚至还一而再地“欺负”张译,吴师傅表示放飞自我也很有意思。



而李九霄,是带兄弟照片过江的士兵,直愣愣傻乎乎还带着点隐晦的柔情。



甚至于魏晨,接连几部电影实在有些脱胎换骨,邓超也甩掉了他跑男队长的身份,这些演员在三位导演的镜头下实现了“反差”,解锁新一面也还挺有意思。



从演员到画面,《金刚川》在紧张的周期内做到了能做到的最好。



刘关张,其实是《三国》里的人啊!



在电影第三个章节的末尾,孤身作战等到最后一击的张译唱起了一段“长坂坡”的戏曲选段。


“长坂坡前救赵云,喝退曹操百万军”,一下就戳破了我隐忍许久的情绪。



在长坂坡上,是张飞带领数骑,横眉怒喝,以一己之力将曹操五千精骑挡在半路,不让其过桥。


在金刚川这里,张译弹尽粮绝,以自我牺牲的决心点燃了火盆来吸引美军的炮火,掩护我方战士顺利过桥。



其气势与决绝,在过桥这件事上如出一辙,更巧合的是,电影中张译所饰演的角色,正叫张飞。


关于名字,还有一段调侃戏,吴京嫌弃张译射击时太缩手缩脚,半是调笑半是嘲讽地问了一句:“你爸妈怎么给你起了这么个名字?”。



但也正是这个名字和选段,让我意识到,《金刚川》实际上拍的是一个《三国演义》式的故事,志愿军打美军,某种意义上就是刘备打曹操。


先说张飞,电影的第一主角,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影射另一个张飞的角色。


只不过导演最开始把张译这个角色命名为张飞的时候,和吴师傅一样只为调侃,毕竟和膀大腰圆的张飞相比,张译的角色实在有些瘦弱。



而且性格上谨小慎微,给自己的师傅关磊下命令,是好说话的商量语气,当关磊要求改变任务时,他也不争辩,只是一言不发悄悄地溜走。


他又过于理智,严格控制每一发炮弹的数量,飞机太高,不打,飞机太快,也不打,被吴师傅嘲笑把高射炮“当狙击枪一样用”。一点也不像《三国》里的张飞那样粗旷而又不管不顾。



但在整部《金刚川》里,导演把最完整的一条人物弧线给了这个角色,他呈现了张飞之所以变成张飞的故事。


从谨小慎微隐藏火力,到点燃火光吸引敌机,好兄弟的牺牲和危急存亡时的压力改变了他,那个小心翼翼多思多虑的张飞,最后只把自己置之死地而不考虑生。



当他也对着敌机怒吼大骂,断手断脚仍然操作炮台,甚至以一己之力和美军的飞机对轰,这个时候,他终于蜕变成了长坂桥上的那个张翼德。



与之类似的是,《金刚川》里的其他角色同样有着《三国》人物的投射。


吴师傅的关磊,大概率是精忠护主的关羽,而侦查的刘浩,又有那么点皇叔刘备的影子,至于工兵连一直暴露在美军炮火中的闫瑞,和深入敌营的赵云气质上更相似。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与张飞其实同样存在着差异化的设定,但受限于影片体量和时长,呈现时更多以内外两层的性格来设计。


关磊隐藏在老兵油子外衣下的是肝胆相照的忠勇,而刘浩的柔情更是被请战的激愤所掩盖。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角色的塑造,避免出现脸谱化的形象;另一方面经典角色的影射也带来了另一层引申出来的意义。


正如最后张飞唱起“长坂坡”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三国》,脑海中张翼德那瞋目横矛的模样与电影中张飞视死如归的决心统一了起来,这样穿越古今的力量,带来的震撼难以言喻。


这便是《金刚川》最大的优点:认真刻画每一个角色,且效果颇佳。



战争片,首先还是因为故事里有人



无论是战争,还是战争片,最终能够被大家铭记在心的,始终都是人。


《金刚川》的片尾曲是谭维维重新演唱的《英雄赞歌》。



之前这一段旋律响起,我脑海中浮现的总是王成这样形象,他坚定着目光在那里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朝鲜战争让我们记住的也是人,从课本到书籍,我们说起志愿军战士,总离不开那个著名的标签:最可爱的人。


这个“最可爱的人”从来不是某一个将领,也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群体,而是一个个清晰的名字,一个个具有生命质感的普通个人叠加。



但在我们以往的电影中,导演和编剧总是热衷于塑造一个完美无缺的角色,而当完美的人越来越多,很容易就让人感到虚假和审美疲劳。


某段时间,大家其实更期待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英雄出现。


一个人真的那么容易就视死如归吗?是什么样的动机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扑向敌人的枪口?一直以来,影片都对牺牲奉献大肆赞赏,却忘了厘清人物动机。



而《金刚川》,正是将“血淋淋”的人拉向“活生生”的人的一小步。


导演为什么选择用三种不同的视角来讲述同一场战斗?这又不是悬疑片。主要原因,其实是为了能更好地塑造人。


还是拿张译那场精彩的暴露自己与美军开火的戏来说吧,在第一个章节里,我们看到了事件,但只是远远地一瞥,意识到了“不对劲”。



而到了第二个章节,美军的视角,知晓了经过也让我们发现这“不一般”,直到第三个章节,我们才能更明白为什么张译要这么“冲动”,人物的情绪和动机得以呈现,我们才带入进他所面临的危险之中。



情绪是可以累积的,不同的视角呈现出了一种叠加的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导演选用美军视角的原因,这样的处理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公平与客观,而是能让观众在进入第三段叙事的时候,更能体会到一种压力和情绪。


远观和侧写都是为了写人,都是为了可以更准确地带入对角色的理解之中。



甚至我们都可以说,最后一段超现实的雕塑风格也是如此。


从观感上来说,这一段高潮的处理像是尾声,是在张译等角色阵亡的时候导演给他们写了一首诗,谱了一曲赞歌,这已经从写实的激烈上升到了艺术的层面了。



好的战争片从来都是写人的,宏大的战争场面、别样的艺术风格都只是导演可以利用的工具,所有的行为和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一个个可以留下来的人物形象。



在这个基础上,我相信即使很多年后,我们恐怕也会记得一个叫张飞的人,缺胳膊少腿地立在火光中的炮台上,横眉怒骂,永不倒下。



E姐结语



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时间,影视圈陷入了一种拍摄战争或革命题材电影的困境之中,政府大力支持,但民众响应者寥寥。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拍摄者思维的固化。


当我们已经来到21世纪,导演们还是用着20世纪80年代的思维来拍电影,即便是找了港台明星和流量鲜肉,也不会有太大的改观。


而2014年《智取威虎山》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这个局面,那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原来这样的题材也可以这么风格化,这么赏心悦目,“作者”这个隐于背后的角色,才逐渐被重视了起来。


著名导演的加入毫无疑问是此类题材电影脱胎换骨的最大原因,这些年许多香港商业片导演拍摄了大量的以往想都不曾想过的电影,刘伟强、许鞍华前赴后继。


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风格,不管是试对还是试错,都给电影本身带来了不一样的出口,其中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甚至还一举夺得了当年金像奖的最佳电影与最佳导演。


而如今,内地导演也加入了这一阵营,《金刚川》三大导演坐镇,让影迷欢喜得很。


我想,在《金刚川》之后,我们应该可以对战争题材影片有更多信心了,可以期待未来有更多样的风格,以及更独特的呈现。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认为怎样的战争片最打动人?


来评论区说说吧~






上一篇:当徐峥遇上“姐学”,团建变囧途?


推荐阅读:


最强喜剧人联手拍出来的大片,却让我看哭了

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谁说女排精神过时了?

黄晓明的演技,够得上拿两次影帝吗?

军艺校友会(上):杨洋沈腾沙溢,谁是你心中的校草No.1?

真·硬核操作,竟然可以这样为家乡打call?








-今天头条の主笔-


你的小仙女E姐,无所不能的大白,机智的甜辣酱


责编:菜籽     美编:树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