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好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

E姐和美少女们 高能E蓓子 2021-08-19



一篇“令人感动的博士论文致谢”上了热搜。



很难得,终于不是什么塌房爱豆失智言论住在热搜上了,这个热搜背后的意义,值得我们大书特书。






一封博士论文致谢信上热搜,许多人照见了自己



比起什么女星的头发耳环、塌房爱豆包年热搜,这个热搜实属不易,一个“致谢”要走多远的路才能成为热搜,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体会。


这份致谢信是这样的:



作者提到,自己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离家,成长的过程中他看着父亲、婆婆等亲人一个个离世,家里穷到没钱交学费,被老师叫出去约谈。


即便是这样,他仍觉得,“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读书是最开心的事”。他靠优异成绩领奖学金,也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慢慢从大山里走了出去,从乡村走到大城市,考上西南大学,到如今在中科院自动化所读完博士。


中间有很多次因为现实的压力,他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可又觉得,这一路,自己的信念就是很简单,“把书读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所以他还是咬牙坚持,只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才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



行文不卑不亢,沉静回忆,淡然感谢,没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狷狂,让人觉得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路行来所见的世态炎凉、人间百态、尝过的五味酸甜,包含着让人潸然泪下的力量。


很多人都难以想象,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靠抓黄鳝和养小猪崽当主要经济来源,是怎样穷苦的生活,但是这样的生活里,还是有人硬生生踩着脚下的水和泥,蹚出了一条新的人生路。


这样的故事,也让人想起之前上热搜的留守女孩钟芳蓉,考上北大选了考古系,却被很多人认为“不值”。


留守女孩读北大考古系,你凭什么替她不值?


确实,家境贫寒,对很多人来说,首要的是改善生活,大部分人会选择弃学打工,就算上学,也很少有坚持到博士,像论文作者那样,把计算机当成一生的事业与希望。


所以,在这个时代,家境贫寒的孩子努力学习到底有没有意义?





努力学习,能帮你守住“下限”


 

努力学习是有意义的。

 

如果不是足够努力,留守女孩钟芳蓉根本没有考古系可以选择,更不用说按她的成绩,还有更多看似赚钱的专业可选了。


 

贫穷,可能还不是孩子求学路上的唯一障碍,有很多人的求学之路,经历着外人难以想象的磨难。


像《主持人大赛》就曾播过一则新闻,2019年一位右眼视力仅有0.1的女孩周芷晴,靠在课堂上用望远镜看板书,用放大镜读书,花了几倍的努力,最终考上了人大。


 

因为眼睛不好,从小父母对她特别照顾,还想帮她念作业本,可她坚持自己独立完成作业,要靠努力考上大学。最后得知成绩,她也很淡定,因为她从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贵州农村的孙小军,小时候打球摔伤不得不截肢,父母务农,家里连给他安装义肢的经济条件都没有。



当时他爸爸对他说:“你现在做不了农活,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为此,他把全部精力放到学习上,终于在2006年考上华中科技大学。


来源:紫牛头条


读书时,老师又鼓励他,如果足够优秀就可以去留学,为此他更努力进击,真的拿到奖学金去日本深造,也在日本,他第一次穿上了假肢。


到此,他的生活条件已经改善,故事也够励志了吧?


还没完,他觉得假肢穿久了不舒服,萌发了改造的想法,干脆放弃在索尼公司报酬丰厚的工作,回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在实验室研发智能电动假肢,读博期间拿到了日本机构的资助,真的研发出智能假肢。


如今,他已创立仿生技术公司,不但实现了自己自由行走的梦想,还造福了无数人。

 

这就是学习的意义。


当你站得更高,看到更广阔的视野,做出来的事业也就不会仅限于眼前了。

 

很多人都听过一个励志故事,一位保安在北大站岗,结果学英语学到考上了北大。


故事的后续是,当年的小保安张俊成,1999年离开北大,回到家乡,拿着手头的北大专科法律专业证书,成功入职一家中职。


一开始做管理岗,后来他动了想当老师的念头,还当班主任带过一个其他老师都不爱管的“刺头班”,在北大经历的几年让他觉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日常和学生打成一片,把他们当朋友去倾听他们的声音。


在他的耐心教导下,“刺头班”逆袭成全年级成绩最好的班级。


来源:新华网

后来他干脆自己办学,当上校长,去引导教育更多人。这位“北大保安第一人”,也影响了许多北大保安。


如今北大已有500名保安考学深造,有人考上研究生,有人当了老师……“学霸保安队”也成了北大一道特殊的风景。



从山区走进城市,从保安变校长,学习,是切切实实能改变命运的。


这也是为什么像《小舍得》那样的剧里,父母们会“不能接受孩子比别人差”,那正是因为他们体会过人生的高低起伏,更深深地明白,努力学习,是真的可以拥有更好的人生的。



或者说,不是“更好的人生”。985211确实不是什么命运的保险柜,也不是每个人考上清华北大都能站上金字塔尖,但努力学习,985211至少让你能保有一个人生的“下限”。


人生的“上限”更多靠天赋,靠时运,靠性格,靠命与运的联动,但人生的“下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确实能被一次高考决定的。


不能说最后会有多事业有成,但至少,孩子好好学习,长大后拿到学历这块许多体面工种的“pass卡”,是能守住现有层级的。






努力学习,能带你博取人生的“上限”



回到这封爬上热搜的致谢信来,其实想谈的有很多。 

我们为什么读书,家长们又为什么拼命鸡娃?(并不是觉得疯狂的鸡娃行为是对的。)在这位博士主人公身上都有答案。

 

读书有用,不在于书中必然有黄金屋,而是对多数人而言,它仍然是最可靠的阶层流动路径。



尤其是对贫困地区、社会底层的孩子们来说,“穷文富武”的道理上千年来都是对的。


读书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别的赛道对于他们来说,只会更狭窄。


我们没有那么多布鲁克林区的天才少年能进NBA日进斗金,或者哪怕你天赋强如梅西,在足球青年队被受贿的教练卡掉资格才是正常的。

 

看《风犬少年的天空》的时候,不知道多少人注意过刘闻钦戛然而止的篮球生涯?


他老汉气急败坏,大吼说“你除了打球还有什么机会”……我觉得特别写实,毁掉一个篮球天才,只需要一次意外伤病,这就是竞技体育,一将功成万骨枯。


《棋魂》里围棋的考段少年们,需要面对那个残酷的古训:“二十不成国手则终生无望”。在一群天才里成国手,太难了…近乎赤裸地面对天赋碾压,这比读书残酷。

 


相对而言,读书考试的路还是要宽得多,也稳定得多。


鸡娃,是为了走那条被反复验证可行的阶层上升通道,这条路看天赋,却也不止看天赋,天道酬勤,更酬坚韧。这是没有一流资质的人也可以走的路,即使不通往群山之巅,也能大概率通往温饱平凡的生活。


 

这些都是对的,可我更想说的是一些除此以外的事情。

 

1986年,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邓稼先坐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问同行的人:“30年后,还有人记得我们吗?”


——当然会,诚如碑文所说,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我们在谈“为什么读书”的时候,理应也思考一些衣食温饱以外的事情——更好的生活,只能是读书人的共通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才有资格是读书人的最高理想。‍

 

读书所赋予的眼界和学识,并不只是赚取财富的筹码。


实际上钱学森、王淦昌、邓稼先们都没有用自己的知识换到匹配的物质财富,一个月几十块津贴值得邓稼先徒手开辐射溢出的弹仓吗?谁若是只为三五斗米读书,未免也太浅薄。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超级英雄?


美队和猩红女巫那样的,并没有;钱学森、袁隆平那样的,存在且很多。


二十余年寒窗,博士们付出了辛劳、汗水、时间和头发……可他们得到了什么呢?是触摸人类认知边缘的能力,是在某一个领域代表全人类面对“未知”的资格——


这是“创造”的权力。这也是决定人类未来的权力,是莫大的信任。

 


 

 


结语:

 


这个热搜有什么意义?


我们从信里看到了一名寒门学子如何走过漫长旅途,到达他学业暂时的终点,同时也是他事业的起点。


许多舆论都在谈,我们如何让阶层更好地流动、让寒门多出贵子,这当然是对的。寒门学子之难,更容易得到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可这个起点,也因此被舆论所忽略了。


当你历尽艰辛走进科学的殿堂,一路汗水已化作繁花,整个文明的星空已经在眼前闪烁,你当然应该先安排好生活。但一路的艰辛,绝不止是为了安排好生活。我们在祝福那位进入AI实验室的博士时,除了祝贺他会有好的收入以外,是不是也应该恭喜他,有了代行“创造权”的机会呢?

 

从此他可以搬山填海、改天换日,超越已知世界的极限。可以让超级阿尔法狗找到神之一手,可以帮助星链布满亚轨道……可以让这个世界不同,正如人类群星曾经做到的那样。


那些不同领域的博士们,从此有了资格为麦克斯韦电磁大厦结顶,有机会驱除量子世界的阴云、有机会找到奇点、让3K余烬展现本来面目……

 

这也是这个热搜给我的最大欣慰。


在鼓吹“阶层固化”的当下,很多父母为自家孩子攫取物质、学业和就业资源的样子像极了饥饿的秃鹰。但这封致谢让我看到,一个一无所有的寒门学子依然有机会靠自己的意志、努力和天赋,一步步走进人类群星的殿堂。


不可否认,这条通道的入口似乎越来越窄。去年我在贵州考察贫困地区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时候就发现,物质匮乏的阴云,已经开始锁住孩子的精神,这是每一个社会都应当竭力避免的事情,所以我们才让那个“致谢信”慢慢爬上热搜,虽然明星举手投足的小事都仿佛钉在热搜上,但这个热搜仍旧意义非凡。

 

我想说的是,寒门的努力和艰辛值得歌颂,但我们也应该探索一条让他们不那么艰辛的路。

 

当我们谈“读书”的时候,应该多谈“读书”本身。是读书让世界更美好,而不是书中的屋子。


世界读书日不远,与诸君共勉。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如何看待这封“致谢信”?


来评论区说说吧~





上一篇:床底埋铲、好孕棉、星座选秀……迷信还是迷惑?


推荐阅读:



鸡娃,当代中产的精神之战

“我都是为你好”的父母,怎么把孩子养废了呢?

穷人家的孩子学艺术,只能变成“会琴棋书画的韭菜”?

留守女孩读北大考古系,你凭什么替她不值?

舍掉孩子的快乐,家长能得到什么好处?









-今天头条の主笔-


你的小仙女E姐,睿智的河马君,感动的小椒


责编:小椒     美编:树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