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关注我,每日一篇原创日更。读书、书评、历史、心理、写作,在成长的路上,与你们畅聊三百六十五天。
作者:沈好好
排版:沈好好
图片:网络
正文字数:2164
整理电脑浏览器上收藏夹的间隙里,打开了某篇关于小学生阅读的重要性相关的论文,饶有兴趣地看了下去。遥忆我的阅读史不缺假装读书的时刻,中国历史上最会读书的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而所谓的“假装读书”,就是在某一个阶段只是眼睛在看,心里完全装不进。不过凡事都是相对的。我猜想现在自己之所以这么热爱阅读,并且能够保持阅读的好习惯,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小时,我读不进书,但是书籍本身对我就有足够的吸引力。如果不是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真正意义上投身阅读,或许我后来的爱意不会这么强烈。小时,阅读对我来说就是一件与自己相处的事情,因为阅读的性质决定了它需要一心一意。意味着我不能在阅读的同时去做别的事,就不能跟小伙伴一起玩耍了,也不能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或者电视剧了。毫无疑问,除非有人在旁督促,仅凭小孩子的意志力是无法抵抗住外界诱惑的。所以我的童年是动态的,捧着书阅读这件事要从小学开始说起,那个时候有专门的阅读课,同学之间也可以交换书籍阅读,班上很多同学读的是小说作品,例如《海底两万里》《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等。我则不然,读的是妈妈给我买的《成语故事三百则》,我算不上一个爱惜课外书的人,至今我人生第一本书还放在家里书柜上,但是破损很严重。(说明了我从小并没有养成爱惜书本的良好习惯,但它的确被我反复阅读过。)在我早期的阅读阶段里没有读童话、小说等题材文学作品,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而是缺少引领者,除了学校那一堂阅读课之外,在我的家庭生活里没有什么阅读氛围。更精准一点说,那时我对阅读本身就兴趣缺缺。到了小学时期学鲁迅的课文介绍到鲁迅的时候老师会说明一下他的生平,那个时候我才知道班上有些同学家中有《阿Q正传》甚至鲁迅全套书籍,我隐隐闪过一丝好奇,但这件事伴随着小学毕业不了了之了。主要原因是我在写作上总能收到正反馈,无论是班主任老师,还是一些期末考试和其他学校交换试卷批阅,等到试卷下发下来时素未蒙面的阅卷老师对我作文的高度评价,无一不是让我对写作产生一腔热血并持之以恒的源头。而读书,我身边没什么人真正喜欢读书的。所以,一开始是自己不感兴趣,后来是没有同伴,于是没有在这件事上投入时间。甚至在我所接触到的环境里,读书仿佛成为了一种很装的行为。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我对阅读退避三舍。话说回来,在我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初期,虽然想要阅读,但是由于早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这回事上,也是没有规律地阅读。我翻阅教室阅读角的杂志,往图书室里借书,都是没有什么规律的。但是我依然很感谢高中那段时间可以从图书室借阅书籍,那段时期我读的书很杂,没有什么条理,但是却是奠定了我阅读坚实的基础。很多书从眼睛扫过,虽然没有经过我的内心,尚且只能称之为“假装”阅读。但的确也是我用了不少时间去看的,虽然那时不具备挑选到完全合心意书籍的能力,但是那些看过的书也滋养了我。让我对文字和书籍产生了一种由心而发的敬意。记得,有一次帮忙班上平时负责借阅书籍的同学去图书馆借书还是还书,我忘了。只记得,在某个平淡无奇的午后,我第一次踏入学校图书室,在我的记忆里那个图书室窗帘是放下来的,遮住了外面的强光。我从来不觉得原来小小的图书室也会有那么多藏书。那个场景不能称之为辉煌,也无法称之为闪耀,只觉得那里有一种不同于空调房的阴凉感,舒适且安心,让人流连忘返。我小小地震撼于眼前所看到的,但是我说不出来什么话。或许那一幕直到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才能真正回过神来。我们在喜欢的时候是不知道喜欢这种情绪的。就像阅读这件事,无论别人说的再天花乱坠,你不去身临其境地读,你永远无法感同身受。找到志趣相投一起阅读的朋友,我们开始了买书,起初还一起在某个城市被论斤卖吸引,于是我们按斤买了不少书,分别带回家。妈妈和姐姐见我买了论斤卖的书回来还那么开心,忙问我价格,之后得出结论说:你被骗了。但是我不以为然,觉得这样买书可太便宜了。不过便宜也不是那么便宜,而且最生气的是——买到了盗版书。后来每次想起这件事我都气得牙痒痒,但是如今写下这段文字已经不生气了。毕竟时过境迁,而我也能心平气和写下这段往事,是因为它终究还是变成了我阅读的重要时期。姐姐在我小时候答应将来送我一本成语相关的书,后来她忘了。不过,她正式工作之后帮我网购了我当时待购书单里的好几本书。如今回想起来,我觉得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无非就是你终于找到了一件热爱的事情,并且不计成本在离它越走越近。只是当你靠近它的时候,会有很多路障出现,转移了你的注意力,你可能会慌神也可能会中途放下所爱,但星移斗转,季节更迭,很多事情都改变了。书籍原来一直在原地等待着我,只要我回头,那些蒙上灰尘的书还是那么闪耀,与我新买的书一起陪我共度闲暇时光。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阅读也特别便捷,犹记得我自己一开始接触电子阅读的时候会选择在电脑前看,但是今时今日手机、平板都是非常小巧便携的阅读器。不过,我一开始就是与纸质书结缘的,我现在主张两类书结合起来阅读,我们阅读爱好者,买的书再多其实也很难与图书馆的藏书量媲美,如若不能经常光顾图书馆,选择电子阅读也是非常有利的。那么今天的问题来了,大家是否也经历过一个“假装”阅读的阶段呢?小小沈同学,全名沈好好(原笔名:一口牙)。
95后写作者,
个人微信:lx_always_s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