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7课《太阳》




微课

学习视频


电子课本



教学设计


7.太阳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认识太阳大小和温度,知道太阳是一颗会自己发光、发热的恒星。

2.能够探究太阳高度角和时间的关系。

科学探究: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2.通过实验,收集证据,验证太阳高度角和时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

1.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

2.在实验中能够与他人合作。

3.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在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

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

能够探究太阳高度角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测量太阳高度角。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课件

学生材料:量角器、棉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太阳

1.谜语导入:

早晨跳出东海面,傍晚休息下西山。

夏天我们躲着它,冬天人人都喜欢。(谜底:太阳)

2.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知道关于太阳的哪些信息呢?

生自由回答,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对于典型的前概念可以适当板书记录)

3.看来大家都知道一些关于太阳的信息,下面请各组阅读资料,谈谈自己对太阳新的体会。

小组阅读资料。

4.小组汇报:太阳表面温度约为5700℃,内部温度可达1600万℃,那可不就是一个大火球嘛。像太阳这种自己发光发热的星球,科学家称为“恒星”。

师:太阳到底有多大呢?在太阳系中,各个星球大小差别挺大的,我们可以给各个星球按大小排个顺序,

5.学生尝试用星球图片排序。(想一想地球排在什么位置)

师在排序活动中适当提醒:第一幅图地球还能显示出它的大,第二幅图已经被比下去了,第三幅图上大家找一下地球在哪呢?(通过三张不同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在不同比例下的太阳与地球)。

6.过渡:太阳体积相当于130万个地球那么大。太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似再熟悉不过的太阳对于我们来说又是那么陌生,在人们的印象中它始终是那么平静,那么明亮,但假设能靠近更多,我们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太阳。最近在欧洲有一架太阳望远镜拍摄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照片,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视频)

7.看完后,让学生谈谈体会(注意结合学生之前的前概念,教师应适当修正迷思概念。

8.小结:是啊!看了视频,让我们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太阳的灼热感,流光溢彩的动感让我们看到金子一般的太阳表面。除此之外,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在天空中看到繁星点缀下有一条淡云薄雾般的白色光带,那就是银河。银河从侧面看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盘状,正面看是旋涡形,太阳就处在离银河2.3万光年的旋臂上。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恒星,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一千多亿颗。(结合星图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既可以点出太阳的特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太阳给我们带来光和热的概念。看图片了解到太阳与银河系的关系,看视频直接感受太阳的表面,知道恒星的概念。通过交流环节,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汇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二、体会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之远

1.提问: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但我们知道实际上太阳离地球很远很远,那是有多远呢?

生:1.5亿千米。

2.测算活动:1.5亿千米?那有多远呢?我们可以以我们学校的操场来换算一下:绕操场一圈是200米,150000000000除以200等于多少圈呢?

生:750000000圈。(学生有惊讶之声)

师:我们如果绕着操场跑这么多圈肯定是累的不行不行的,得换一个速度比较快的,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最快的速度是谁的?

生:光速30万千米每秒。

师:那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乘坐一种光速飞行器飞向太阳的话,需要多长时间?

生:1.5亿千米除以30万千米每秒等于500秒。

师:那就是说此刻照在身上的太阳光是现在发出来的吗?什么时候发出来的?

生:不是此刻发出的,此刻照在我们身上的光是太阳500秒(约等于8.3分钟)前发出来的。

3.总结 :那我们可以再来试想一下,排除掉其他因素,假设我们可以乘坐速度为1 000千米/ 时的飞机,要连续飞行17年;假如乘坐速度为40 000 千米/ 时的火箭,要连续飞行5 个月。

师:假如我们从地球上开车出发去太阳呢?需要多久能够到达呢?——165年!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激发学生思考,并设计类似的题型锻炼学生关于大数的计算。同时学生对太阳系以及与宇宙的大小有一个具体的概念,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后在描述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

三、测量太阳高度角

1.提问:你们知道早晨6点,中午12点,傍晚6点的时候,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呢?

生自由答(关注方向和高度)

2.刚才大家都用了自己语言描述了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那么如何才能更准确的描述呢?科学家用了“太阳高度角”来描述,太阳高度角就是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用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3.师提问:太阳高度角怎样测量?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小组或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后回答。

生1:数学课上测量角会使用到量角器,太阳高度角的使用是不是也可以用量角器测量?

师:数学课上的角是有两条射线和一个交点组成的,那太阳高度角的两条边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只要找到太阳高度角的两条边和交点就能进行测量。

生2:太阳高度角的定义是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那就是说地面可以看作其中的一条边。

生3:另一条边是阳光,但是阳光是看得到摸不着的,怎样去测量呢?

师: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好,怎样解决呢?我们可以观察一下,阳光照射到的地方与照射不到的地方有什么区别?

生4: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是一片光明,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留下一片阴影。

师:光明与阴影的分界是不是很明显的?

生5:光明与阴影有很明显的交界线,我们可以把这个交界处当成角的交点,阳光照射到物体上在地面上都会留有影子,可以把从物体顶上射下来的那一束阳光当成角的一边,对应的影子当成另一条边,我们就可以用量角器测量角度了。

师:从头顶上照射下来的阳光也是看得见摸不着的,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让大家更方便地确定那一束光呢?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哦。

生6:我们可以用一条线来代替阳光,其他物体投射的影子好找,但是物体的顶不好测。可以选择人与影子,在人影前端与头顶之间拉直一根线。

生7:这个实验我们必须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至少需要3个人。

师:那这3个人在实验中都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生8:第一位同学A站立不动,作为模特,为了确定太阳高度角的两条边;第二位同学B与A同学分别扯着棉线的两端,并且保持量角器的稳定;第三位同学C辅助B同学测量夹角的大小并读数,我们还需要一位记录员D,所以这个实验我们每个小组需要4位同学。

4.师: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用棉线和影子可以确定太阳高度角的两条边,在测量时需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项呢?

(1)实验时为了安全,实验者要背对太阳,以免眼睛被刺伤。

(2)棉线从头顶拉到地面一定要到人影前端,并且拉直。

(3)量角器使用时要平放在地面上,眼睛与读数保持同一平面。

(4)小组成员要明确分工,相互配合。

5.用量角器测量太阳高度角。

(1) 一名同学背对太阳站定。    

(2) 在人影前端与头顶之间拉直一根线,测出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角度,做好记录。

(3)一天中选择至少3个时间段进行测量,观察太阳高度角一天的变化。

6.小结: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中是有规律的变化的。

[设计意图:由数学上角的概念来举一反三理解太阳高度角,经过学生的讨论与老师的引导找出太阳高度角的两条边与交点,进而学会测量太阳高度角,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测量太阳高度角之前强调安全与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好习惯。]

四、小结

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有了太阳,地球上才有了昼夜变化与四季的变换,有了太阳,我们才有了光与热。那太阳还会在哪些方面影响到我们呢?我们下节课将会学习,利用太阳高度的原理而发明的——《太阳钟》。


免责声明:所有图文视频均来自网络,小编仅整合资源,资源版权属于原出版机构或影像公司,本资源为电子载体,传播分享仅限于家庭使用与交流心得,做为参考和辅助购买决策,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若喜欢此资源,建议购买实体产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预课学习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