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发霉与防霉》




微课

学习视频



电子课本



教学设计


3.发霉与防霉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在比较观察到的现象中,说出不同物体上霉斑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通过科学探究,在比较现象中发现物体发霉的条件。

3能运用探究结果,针对具体情况说明防霉方法的依据。

科学探究:

1学会设计对比实验。

科学态度:

1培养学生敢于试错的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建立拥有防霉手段对人类生存生活具有必要性的认知。

2知道现成的防霉技术手段。

【教学重点】

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在指定探究方案时,组合出不同的条件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至少两种发霉的物体,显微镜,放大镜,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为引导学生初次体验完整科学探究方案设计,将教材内容分为四个环节进行了结构化改造:(1)导入环节,创设“霉菌”情境,唤起生活经验,聚焦研究的问题;(2)观察环节,观察不同实物霉菌,归纳霉菌的相同与不同点;(3)思维环节,通过生活中的防霉手段推测发霉条件,做出假设;(4)探究环节,课堂上集体完成控制变量实验设计,课后完成观察、验证。

本课建议2课时:第1课时完成上述过程任务;第2课时拟安排在连续观察(一周)之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交流、总结。

一、情境导入

1谈话:每年的梅雨季节,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位客人。看看这些场景,你们熟悉吗?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

2交流:我们确定物品已经“发霉”的依据是什么?这些物品有哪些特征?

3追问: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哪些场景能发现发霉的现象?

4设问:这些物品上的霉都完全相同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经验的唤醒,引导关注“微生物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出霉菌的话题及观察任务。]

二、观察霉菌

1讨论:要观察真正的霉菌,你们打算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

2交流:直接用肉眼观察、借助放大镜观察、将霉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等方法都是我们准备用到的方法,谁能逐一说说它们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分组观察:

(1)根据需要取用器材;

(2)按约定,规范(安全)操作;

(3)进行简单的观察记录。

4交流: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靠孢子繁殖的霉菌都会产生丝状的菌丝,随着精密度的提高,我们能观察到微生物更多的细节。

[设计意图:通过肉眼、使用放大镜、显微镜构建出“随着精密度的提高,我们能观察到微生物更多的细节”的概念。]

三、防霉讨论

1交流:在生活中,哪些措施可以防霉?

2分组讨论:这些防霉措施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3追问:根据这些科学依据,我们可以得出物品发霉的条件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对比,快速排除学生前概念中无争议的防霉举措,再针对有疑义的部分重点解答,最后通过分析、综合,直观列出影响霉菌的条件。]

四、探究发霉

1谈话:在什么样的水分和温度条件下,物品更容易发霉?

2讨论、汇报:要如何为该实验创设环境条件?哪些保持不变,哪些需要改变,如何改变?

3交流:根据我们刚刚设计的实验,你能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有哪些吗?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进行独立的实验设计,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由于课时限制,最后的结论只能采用假设的方式给出。学生预测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本课学会设计并分析数据。]

五、课后拓展

用剩米饭、馒头或面包培养霉菌,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将设计方案、观察记录以及结论整理在资料袋内,一周后带回课堂汇报、分享。



免责声明:所有图文视频均来自网络,小编仅整合资源,资源版权属于原出版机构或影像公司,本资源为电子载体,传播分享仅限于家庭使用与交流心得,做为参考和辅助购买决策,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若喜欢此资源,建议购买实体产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预课学习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