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过那些困难,谁还能常保初心

2017-09-01 郝景芳 WePlan童行计划

(图:童行自然夏令营)


一年前,2016年8月,第一次萌生了做“童行”的念头。半年前,2017年2月,招到了第一批“童行”小伙伴。那段时间内心汹涌,感觉一切都在乘风破浪。


但很快,4月的时候就遇到了最初的障碍。


4月去贵州考察场地,回来只写了积极的活动,但没有写下此行最大的发现:项目进展远不如预期。


楼纳的项目点因为政府换人而整体改了规划;紫云的项目点政府承诺的道路和市政设施也远没有到位。两个度假项目的开发进度都远远慢于预期,原本去年斩钉截铁告诉我们9月一定营业,但春天都推迟了计划。


5月的崇礼还在下雪,6月终于迎来冰雪融化,我们被告知,原本万龙滑雪场预定给我们建书院的场地,因为要等整体建筑的工程审批,可能要拖一两年才能给我们。


这些变故都属于地方项目中再正常不过的,一位清华的师兄好心劝我:“在地方做项目,不合预期太正常了,一定要有耐心。”


我自己的耐心还是有的。但接二连三的变故和不靠谱,让新到来的团队成员难免产生了迟疑,对项目的存活也有了疑问。


(图:童行自然夏令营)


而另一方面,为了把童行做得更好,我们在北京开发课程。也一切从头开始,从摸索,到试错,从希望,到困顿,我们从一开始就给自己上了最hard模式,做全新的创造力教育,做没有人走出的素质教育推广模式。


这个方向没什么人真能走出一片天地,总是做着做着就转向生产玩具,或是举步维艰。我们也没做过,只是一起研究“项目制学习(PBL)”、“游戏化教学”、“丰富小组学习”、“探究式学习”、“启发性问答”……所有这些全新的教育方法,对我们全新,对世界也是新的。


最初我们也在孤独中自我怀疑。这些尝试到底能不能有结果?为什么在做一些那么吃力的事情呢?挣钱、挣名声、挣抬头、挣地位?都不需要这么做。


5月的一次试课,效果不是很好,回来之后对各自分工产生困扰,大家都很低落。


我那时最怕的是,努力了很久,结果不好,整个团队散掉。



6月里,压力集中在一起。公益项目一推再推,遥遥无期。创新教育项目完全把握不准方向,不知道能不能让学生满意,让自我满意。陆续也有成员离开。


这些不确定与压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爆发出来。那是去南都公益基金会的一次晚宴,在晚宴间歇找一位公益圈资深的林红女士求助事情。不知道为什么,说了几句话就哭了,一直止不住抽噎,眼泪哗哗地流。我很尴尬,因为对方完全是陌生人,可是止不住。


林红女士也有一点尴尬,但却非常非常非常温暖,她充满忧虑地看着我,说:“我明白你,做项目都是这样,外人看起来一切光鲜,但所有的困难都得自己扛着,既不能跟团队成员表露,可能家里人也不支持,更不能对外人说。你们都不容易。”


这是我生命中最感念的一次邂逅。后来林红女士积极帮我介绍其他资深人士,仅这种惦念也让我感动。



7月,事情慢慢有了一些眉目。崇礼项目重新开始推进,得到万龙滑雪场支持,可以先在一些临时场地做活动。公益方面也联系到了崇礼当地教育局,做了初步沟通。


7月,童行老师们的教研进入状态,每一天的工作都在积极的进度表中,制订了非常详尽的教学计划。


7月,我做了蒲公英中学公益夏令营,效果很好,孩子们的表现超出预期,也让我们对后面的夏令营有了信心。


8月,4个童行创造力夏令营和崇礼观星夏令营开启,月末又在清华做了几次免费体验夏令营。

直到上周一切都做完,才仿佛赫然开朗了,有了云开雾散见月明的感觉。



夏令营的效果是如此之好,远远超乎我的预料。


整个过程我都参与不多,八月也没有担任任何夏令营老师,因此也像是旁观者一样直接看结果。


我就先说结果。


故事营的小朋友锻炼批判性思维,讨论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晰。每个小朋友都在指导之下都做出了完整的故事,有几个人的作品无论是文字还是构思,都已经很有水准。


更重要的是,结营的时候问孩子们,他们都说自己找到快乐了。




天文营孩子们都设计出有趣的月球基地和火箭,设计中加了自己的喜好和考虑。最后一天办展览,孩子们的热情完全被调动出来。他们能把自己的想象转化为现实。



在班里找到哥哥弟弟的感觉,哥哥带着弟弟,团队合作融洽。



最后一天下午是家长开放日,每个组给家长和其他组的学生讲解自己组的设计。孩子们都是如此投入,表达清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1323s2mv1d&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1323z8k4mj&width=500&height=375&auto=0


给父母们讲起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也是非常清晰,毫不含糊。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1323dmls2x&width=500&height=375&auto=0


生物营,五六岁的小朋友都能跟着老师一起做实验,讨论科学知识,上一整天课都能专注跟下来。他们开始探究生活背后的原理。



有小朋友跟科学家老师立铭说:做你的女儿真是太幸福了。

立铭老师受宠若惊:为什么啊?

小朋友:这样晚上在家就可以做实验了啊。



自然营,小朋友们学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知识,理解了大自然各种生物的休戚与共,然后自己动手搭建了包含真土壤和植物的生态系统模型。



最后的野外考察我没有跟去,看前方传回的照片实在是非常遗憾。



最感动的是,看到父母们发的朋友圈,对童行课堂和童行老师们的赞许。




夏令营都结束了,之前悬着的心也正式落下了。

在整个筹备的过程中,团队每个人的状态都非常好,集中投入,每个人都非常主动地想到很多细节,承担很多工作。教研团队能设计出非常有意思、让小朋友参与的环节;运营团队也在物料和后勤方面做了许多细致工作。他们精益求精的精神让我很受鼓舞。

能做到这么好,我自己都没想到。


课程的顺利也伴随着其他事情的展开。

我们在白塔寺的四合院找到了合适的看门阿姨,以后每天下午4点-7点会将儿童图书馆公益开放,周围住的流动儿童很多,都可以来免费看书。

我们在崇礼的驻点终于准备开始工作了。下周两位老师会正式去工作。开学后的主要工作会是给周边小学的公益教育。楼纳期望年底。

总算是有了好的开始。


回顾这个过程,最想说的是对团队每个成员的感谢。

谢谢你们在所有艰难的时光里不离不弃,没有放弃对我和童行的信任。在我无能为力或者无法亲身参与的整个过程中,你们把自己对教育的热情转化为最杰出的成绩。

许许多多初心都在实际落地操作的过程中被消磨殆尽,但所幸我们没有。我们靠信任走到今天。在未来漫长曲折的日子之后,谁还能记得初心,只有自己知道,天知道。

寒冰中如何不让火焰熄灭,答案是因为你们。


下周会公布下一步的童行计划,一个更广泛、能与全天下分享的阅读计划。现实书院受制于太多不可控因素,因此我们想造一个云上的书院,把梦做得更远一点。


关注儿童通识启蒙

关注童行计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