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创造力教育?
简介
小编的话:本文是郝景芳参与“有时”论坛中的演讲内容实录,她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创造力教育对于当今儿童教育的意义,并对好的创造力教育进行了畅想。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关于儿童教育的一些思考,大家可能比较知道我的身份是一个作家,但是其实我关注儿童发展、儿童教育已经有很多年了,我现在所工作的单位--中国发展基金会是一个慈善型组织,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是关注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等等一些公益事情,我自己是一个母亲,我有一个3岁的女儿,从女儿出生之后,我就开始关注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的相关内容,有这方面的公号“晴妈说”,我有一半工作是儿童教育的从业者,今天以这个身份跟大家分享什么是我心目中好的创造力教育。
讲话分成几部分:
一、为什么要做创造力教育?
二、创造力可不可以教?
三、创造力培养过程的基本步骤。
四、我们在进行的一些教育探索实践。
为什么要做创造力教育
实际上,我们在过去会觉得创造力是什么人的事情呢?就是一些做艺术工作、做科学工作、做一些特别小众的天才所做的事情才需要创造力,但是今天我们在说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其实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在最近这一段时间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媒体炒到了有一点过热的话题,就是关于人工智能的就业取代,这个话题也是我在《北京折叠》这个小说里面提到的话题,这个问题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摆在我们所有人的面前,尽管在媒体上大家在一轮一轮的炒,已经把这个话题炒得比较无聊,但是这个话题提出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足够好的面对和解决当人工智能时代来临。
有这样技能的取代、有失业的危机,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是每个国家所有人都要面临的问题,在最新出路的白宫一份报告和麦肯锡做的全球各个行业的报告中,两份报告得出一个相似的结论,大约有50%左右目前现有的工作会被取代会有很多的新工作出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从事旧工作的人都能够自动的找到一份新工作,因为旧工作所要的技能和新工作所要的技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不能完成这样的技能跃迁,不能使我们的教育培训、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这样的升级。旧工作的人会失业、新工作的人会找不到人,这是我们这个社会在技术革新面前所需要付出的阵痛,而我们的教育是在这场影响全人类的变革中最应当产生、回应的部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把创造力教育在今天的地位说成是曾经的奢侈品变成如今的必需品!
在曾经,只有天才的画家、诗人、电影人需要创造力,普通人只需要听从命令就可以了,但是今天不一样,未来人工智能能取代什么样的工作,是所有有套路的工作。一旦你的套路能够被清晰总结,你的套路能够被人工智能摸索,它会比你用更简单的方法做得更快,所以我们要求所有职业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把破套路想成新的方案,想出更有创造性的方案,这样几乎未来所有职业都要求有一定的创造性,如果从小到大我们让孩子没有创造性的成长氛围的话,在未来的时代你会发现他能够找的工作会越来越少,他就在不断的跟人工智能比套路,肯定是要失败的。
而我们孩子长大的时候面临这样一个竞争性环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呢?就是需要一种能够把创造性思维贯穿融入到每天生活的教育,我们不要再把创造力当成一个小众的、少数人的事情,而是在我们日常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习生活中不断发挥创意,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工作,最后养成一种创造性的人格。
什么是创造性的学习?当老师告诉你一个知识,他可以去想这个知识是如何来的?这个知识如果不是这样该是怎样?如果老师告诉你一个套路他可以想,我可以有别的什么套路,这件事让我来做我会怎么做?等等这种敢于创造乐于创造的精神是我们未来面对这个时代每个孩子都需要有的精神。
创造力可不可以教?
创造力可以教育吗?实际上在我们过去经常会认为,所有的有创造力的人他们是天赋,他们几乎是某种意义上天才的代名词,是生而有这些灵感,或者就是智商超群。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智商和创造力二者在测试中并没有什么样的相关性。真正做出一些创造性成就的人他的智商只是在一个还不错的范围里,在智商测试中选拔出的天才儿童和最后的创造性成就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我在后面会讲它会有一些共性,这并不是只有个别人能做到的事情,而是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绝非天赋》这本书讲得就是这样的道理,儿童更加不易陷入某一个单一方面的窠臼,他们的执行功能还未发展完全,关于创造力我们还是有很多需要从儿童身上学习的东西。
尤其是在生成想法的阶段,创造力需要人有很多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这一点上成年人远不如儿童。儿童的最大问题是,有一个问题让他发散的想,他有可能给你想出100个点子,他想得太散了收不回来,他不知道怎样用一个更科学理性的办法把他的想法落地。但是,在想出新点子这一点上我们成年人真的要向儿童学习,我们每天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就都是领导说谁能够我想一个更好的方案,谁能更有想法。儿童不一样,他们每天都有天马行空的想法,所以我们觉得每个儿童都是进行这样创造力培养的合适的对象,每一个孩子他们本身都有创造力,实际上对于人的脑研究发现,我们的执行功能就是按照理性的逻辑一步一步做事这样一种能力是要到4、5岁以后才逐渐成熟,到18岁以后才基本上成熟,所以我们会看到孩子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他们有很多无法理性的地方。但是这个执行功能本身会压抑到他的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在他们执行功能没有成熟的时候,让他们把天马行空的想法发挥出来,本身是一个很可能进行的过程。
创造力培养过程的基本步骤
对我来说什么是最好的创造力教育呢?就是真正让孩子去创造的教育,实际上我们根本不是去教孩子创造,而是让孩子创造,他们天生就可以创造,我们给到他们的是合适的土壤、合适的氛围,以及让他们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更加落地的提升的办法,但是创造的主体是孩子,创造的idea来自孩子。
今天的主题是“陪孩子在爱中成长”,爱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体现在信任和陪伴,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创造者。这份信任是无法证明与生俱来的信任,就是我们相信孩子本身都有这样的创造的潜能,他们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都可以发挥他们的创意,而我们给到他们是陪伴,所以我们把创造也看作是一个产品迭代的过程。先去创造,然后再学习、再改进自己的创造、提升,再去创造、学习、提升,经过这样反复不断的修正,就像一个伟大的产品从1.0版本最终到100.0版本,但是这个创造的核心、创造的主体,这个创造者是孩子,这是我们希望在我们的课堂中让孩子能够承担起这样主动的地位。
我们的理论大概是说,创造性的几个过程,现在对于创造力的研究仍然是一个起步阶段,在全世界也没有哪个学校、哪个大学、哪个学者能说自己创造力的过程完全清楚,但是这几个方面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者提到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目标和兴趣,你对于没有兴趣不能让你提起激情的事情很难让你有创造性的想法。
二、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往往被人忽视,我们总说解题,但实际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对一个难题的时候,我们发现其实最重要的是你要确认发现这个问题到底在哪以及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事情?
三、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的切换,这个也是由心理学家经过测试,这种能在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聚合性思维就是刚才我说的用执行功能很逻辑理性的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做事的能力,能够在这两种思维中顺利切换的人是最有创造性的人,太过于发散就是白日梦患者,如果是只能够聚合性的按照逻辑去做事,又会缺少了这样的创新性的想法,所以这种切换的能力很重要。
四、执行力,这个能力成年人是远比孩子要发达,所以我们要给孩子的是让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够落地,能够有一些执行,执行过程中再不断改进。
我们教育实践就是围绕上面这几个步骤,先希望孩子对某个事情产生兴趣,希望能够他发现问题、发现步骤,进行头脑风暴,有各种各样发散性的来自他自己的创意,最终我们的老师再用科学逻辑理性的方法把他的想法落地执行。所以我们教学法基本上是采取项目制学习的方法,创造性的项目制学习,这个领域里面我们向很多前辈、教育家请教,进行探索。
我们步骤是这样的:有一个总目标设定,一个项目有一个项目的总目标,我们这个项目不是让学生为完成项目而完成项目,或者仅仅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完成项目,我们项目都是创造性的,希望学生他们自己能够开动自己所有创造性的潜力完成这个项目。分目标的设定是我们老师会用一些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一个学生把看起来很难的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通过提问让学生知道我们这一步该开始考虑什么,下一步我们要考虑什么。启发问答式的课堂,希望学生用他们所擅长的发散性思维寻找,再以一个知道理由、为什么,有逻辑的方法、聚合性思维,把自己发散性的想法最终汇聚成实际可行的方案,最终我们希望孩子实际执行去创造出一些东西来,会锻炼他的专注力和执行功能,我们这些好处在很多的项目制学习的介绍中也都有,我们只不过把它再做进一步的深化。
我们在进行的一些教育探索实践
这是我们课堂的一个案例,我们让孩子设计他的月球王国,实际上是月球基地,但是我们不限制孩子只是设计一个科研基地,他可以设计整个在月球上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的设计肯定是天马行空的,肯定是发散了无边无际的,但是我们的老师会给到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所必要的知识,比如我们老师会把设计这样一个王国分成一些基本的模块,衣食住行,会引导孩子在月球上人类怎么吃、怎么住、怎样行,在月球上面和地球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没有空气的时候我们怎样呼吸,重力小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去出行,所有这些提问不能能够帮孩子把自己无边无际的想象汇聚到一些真正科学的方案上,而且能让他们在无形当中学到这些知识点。
如果我们这些知识点是在课堂上以知识点的方式告诉他们,重力是什么、月食是什么、真空是什么,那么这就是一些死的知识点,但是如果能够让项目执行,通过创造力的过程,我们老师通过问答的方式给到这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就是孩子自己得到的知识点,我们觉得能够用起来的知识点,能够在自己创造性的过程中考虑到的知识点是印在他心里不会忘记的知识点,我们这一方面是让孩子发挥创造力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以更好的方式学习的过程。
我们这些教育探索仍然在进行,我们现在只在进行一些小规模的试课以及进行夏令营的探索,但是我们希望未来在这个领域里面越走越远,越走越深、广,也希望和教育界的各位同行们一起合作,对我来说为什么我非常看重这个事情,是我们所有再教育行业的人都怀有这样的使命感,让我们孩子为未来做好准备。
如果现在不能让大家都为未来的人才需求做好准备的话,那么当这种工作技能被取代后,社会的不平等会加剧会有很多现有的可能白领工作都会被取代,会有很多失业的人,他们并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职业号召,整个社会就会比今天的不平等情况还要加剧,而我所希望做的就是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更好的让我们孩子做好准备。
这个就是我想要分享的一些想法。谢谢各位。
关注终身学习
关注WePlan童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