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童行计划:思维培养体系

2017-04-28 郝景芳 WePlan童行计划


郝景芳,童行星球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清华经济学博士,天体物理本科,宏观经济学家,第74届《雨果奖》获得者,儿童心理公众号《晴妈说》作者。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童行团队认为适应当今时代及未来社会最重要的核心素质是自我成长的精神和良好的思维方式。下面就来讲一讲我们准备怎么做。


童行体系:我们如何做到上述目标


为了做到上面的目标,给孩子创造“自主成长”和“思维培养”的良好环境,童行计划准备用课外学校的方式,给孩子长期可持续的创造力养成计划

具体而言,童行在很多领域和专业的科学家、艺术家合作,每个学期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个门类的创造性活动。在这一个学期中,用每周一次的俱乐部形式,让有兴趣的孩子们聚集到一起,自主进行方案设计和作品创造。业界导师们会给孩子们介绍一些基本工具方法,并在孩子的创造过程中给出反馈指导,帮助孩子将自己的观点和创意转化为实际作品

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内心中的思想与创意。

 

童行的课堂大致会是这样的形式:

1)门类体验:文学、戏剧、天文、博物等等多个领域,让孩子体验学习这个领域的一些趣味之处;让孩子产生兴趣为主。

2)问答讨论:通过对各个领域一些问题的苏格拉底式问答,让孩子熟悉发觉自我想法、理解他人想法的过程,体会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同理心思维和感受式思维等等多种思维方式。

3)自主创作:我们会让孩子小组合作,共同去创作作品,再相互交流。我们让孩子寻找一个生活中科学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一件真实产品、创作一个故事或者自编自导自演一出戏。创作的过程中学一些专业的工具,例如故事构造方法、建筑设计方法、生物学实验方法。

 

我们会将思维方式培养融进科学艺术学科教育

我们有一套松散的培养方案,并非每个人必修所有的门类,也不是进阶式,而是可以按照自己每个阶段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门类体验。

这一个框架计划涵盖科学艺术很多方面。我们把自己称作以STREAM教育,以R支撑的STEAM教育。其中STEAM教育大家都听说过,是从美国发源的、未来时代公认的一些知识技能(见下图)。而童行最主要的关注点是第六个点R,我们为其赋予三层含义:Reading:理解;wRiting:表达;Reflecting:反思。这是我们认为比各个学科更重要、也更基本的能力——思维能力。

图:童行STREAM体系

在上图中,可以看到童行计划目前筹备、未来会陆陆续续开放的学习方向。每一个具体方向都连接着童行的几个深度合作伙伴,分属于科学艺术领域机构。小孩子来到这里可以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方向,体验低阶和高阶活动课,然后转换其他领域体验。我们希望小朋友能够在此体验到多种未来自己。

童行未来会将自己的焦点放在课堂的自由氛围组织和思维方式引导。以自身的特点连接其他各个领域的专业导师,共同打造孩子从小到大的创新培养方案。自主性与良好的思维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事情,而我们尽可能将这个环境框架搭建得成熟稳定,让小孩子有安全而有引导的创造性成长。


童行团队:我们为什么能做到这点


我们如何能做到孩子的思维方式培养呢?首先,在团队中,我们具有复合背景。我会对写作与表达给出引导,而我们另外的两个核心成员:西西,是儿童心理学在读博士与正面管教讲师;小爱,师从法国应用哲学家,是中国儿童哲学中心创始人之一,都对儿童思维与沟通有所建树。其他成员都来自跨领域的专业人才,文理兼修。有喜爱唱歌的物理化学家,文艺气质的水利规划师,热爱旅行的电影杂志主编,每一个人都了解并且理解跨学科的好处,寻找并坚持通识教育的思维。

此外,我们还有强大的联合教研专家团。已经确定的计划包括六月的四场联合教研工作坊,分别与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和中科院科普中心、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国家话剧院背景的剧梦谷儿童戏剧中心合作,共同研发儿童创造力教育创新课程。这些专业人士也会成为我们童行课程的“业界导师”。其他已经确定的专家团包括航天、机器人、生物等领域科学家和美术、建筑、戏剧、影视界艺术家十余位,还有长期的规划,陆陆续续招募更多高水平的专业人士联合参与。专家团会为我们的创造力课堂设置环节和辅助工具。


(图:童行大家庭)


童行课堂:是什么,不是什么


未来我们的童行课堂,会以项目制学习的方式,让孩子在自己完成项目过程中自发学习、发动创造力。

我们会设置不同主题,提供专业导师教研和指导,例如创意写作、戏剧编导、天文航天、自然生态,但是每一门课的具体技能不是我们的核心,我们要强调的始终是孩子自己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过程

哪怕是最丑陋的第一只小板凳,只要是爱因斯坦自己创作的产物,童行老师都给予最温暖的拥抱。

 

所以,童行是:

  • 孩子学习自主性、责任感、思考方式和团队协作的地方,锻炼批判思维和同理心的地方,我们所有环节的设置都让孩子反复体验这几点、锻炼这几点。

  • 孩子遇到志同道合小伙伴的地方。我们将有共同兴趣的孩子聚合起来,给他们平台和舞台共同创造、相互激发。我们会建立孩子的社区。

  • 孩子的人格培养计划,孩子与世界各行各业人打交道的地方。

 

童行不是:

  • 某一项具体技能的培训场所。我们不会虚假地告诉父母,孩子只要来,就能学会当小说家的本领,或者学会成为一个产品设计师。我们只提供对这个门类的兴趣引导。

  • 替代学校基础学习的场所。童行不排斥学校的学习和考试,只提供所有学校做不到的人的能力培养。我们会告诉孩子,当你们体验到自主创造的乐趣,下一步就是好好把学习基础打好。

 

童行会给家长的承诺是:你们都能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实实在在的作品。你们会看到他们思想创意的凝结,看到他们自发做一件事的乐趣。但是这不意味着他们已经有了专业的水平,也不意味着短时间能有考学的作用。

我们让孩子面向真实世界创造自己的作品。也即不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官,而是面向更广阔世界的真实人群、解决真实的问题。作品可能是可分享的故事、网络上可以看的小纪录片,一个环境问题解决方案,一个真实学校的室内设计,这些创作可能水平有限,但是代表着孩子按照真实世界思考真实的问题。而所有这些尝试,都能让孩子在成年后与真实职业对接。


童行计划是长期的计划,我们希望的是人的培养。我们希望这个课外学校,能成为具有独立思索的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基地

我们提供的是良好的打开方式,但每个人的成就需要个体的不断努力。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童行希望成为各个领域领进门的最好的师傅,而那入口就是思维方式。我们不追求短期之内考试一两分提高,也不追求立竿见影的造星,我们希望让孩子开始爱上世界、思考世界,十年之后,种下的种子会在意料不到的地方开花结果。

而这就是我们的使命和我们的信念。

下一篇我们会详细介绍我们的团队。此后我们会陆陆续续给出童行赞赏和践行的教育理念,包括我们的体系,以及世界各地的前沿理论和实践。

敬请关注“WePlan童行计划”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