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内心的光明与阴影
我们不想让人从标题看出这是一篇讨论热点的文章,因此标题里没有“北大弑母”或“吴谢宇”的字样。但这是一篇探讨北大吴谢宇弑母案件的文章。
本文没有任何独家内幕,所有的细节线索都来自于网络新闻。我们的每个线索都来源于篇末参考文章。我们不是权威当局,不能保证这些线索真实准确,只能尽量筛选较为可靠的信息源。本文完全是从这些阅读到的碎片中猜测而形成,也会注明哪些地方是猜测。我们承认这篇文章的片面和主观,也接受所有片面和主观的批评。
总而言之,只是一家之言。看过梁文道对于自媒体公德的文章,但我们依然觉得,任何人都可以发出声音,只要承认自己的偏颇,不以真理自居,就算尽到了言论负责的义务。
沸沸扬扬的“北大学霸吴谢宇弑母案”以吴谢宇被捕落网而收场。这不是这个案件的终点,相信随着案件的调查和审判,还将有更多轮相关报道和讨论。可以说,吴谢宇的被捕,刚刚拉开案件真相还原的大幕。
在这个时刻,与其猜测真相,不如静待揭晓。大幕已拉开,无论如何,好戏都会上演。而且从吴谢宇被捕之后审讯八小时的报道看,他已经在以戏剧化的方式应对审查了。
但为什么现在我们还要写这篇分析呢?
是因为吴谢宇犯案到被捕这一段经历中的某些细节,引起了我们的疑问。
这篇文章会以三个疑问开始,一个猜想过渡,一点讨论收尾。
极简案情回顾
无论如何,一篇分析案件的文章,也还是要写一些案情回顾,但在这里只写简单几句,具体案情细节可以参考附在文末的文章,相当详细,较为可靠。本文以下细节信息,如果不加注明,均来源于文末附录文章,超出这之外的信息,会另外标注出处。
案情大致是这样:吴谢宇是一名从小到大带“学神”光环的完美少年,智商情商双高,成绩极佳、自律性强、人缘好,保送北大经济系,仍然在系里是优秀学生。他的父亲在高中因病过世,他的母亲谢天琴是一名中学教师,勤勉克己、独立清高,和吴谢宇关系很紧密。
2015年7月11日,吴谢宇暑假回家,将母亲谢天琴杀死。调查显示,他在杀人之前购买了多种刀具和医用器材,显示出缜密的预谋。杀人后,有分尸企图。后用活性炭和薄膜裹尸,安装摄像头监控,尸体超过半年无人发现。杀人后,吴谢宇以自己和母亲手机发短信方式,找亲朋好友借钱144万,并伪造母亲辞职信。2016年春节前,吴谢宇主动告知舅舅,让他去自己家里,致使案发,尸体被发现。此后吴谢宇开始逃亡生涯,至2019年4月20日清晨在重庆机场被面孔识别系统发现,随后被捕。
这样的案情回顾,是略掉大量重要细节的。本文在接下来的分析中会不断提及这些被略掉的细节,并试图整理出一些有可能的思路。无论如何,仅仅从网络新闻报道我们是不可能真正还原真相的,我们也不会自诩为福尔摩斯。在这里需要再三说明,我们不是在试图还原真相,只是提出一点疑问和一点想法。
吴家老宅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三个疑问
疑问之一:吴谢宇为什么不出国?
这点疑问,似乎少有文章提起。但实际上三年前案件刚爆发之际,很多人都猜测吴谢宇肯定已经逃亡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再也不会回来了。但恰恰相反,三年半时间吴谢宇一直在国内,从未偷渡流亡。
问题就来了:吴谢宇不出国,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所谓主动,就是吴谢宇选择不出国;所谓被动,就是吴谢宇无法出国,只能滞留国内。
主观猜想:吴谢宇是自主选择不出国。
主要缘由是:从2015年7月杀人案到2016年2月案发,中间有7个月时间,吴谢宇并不是罪案嫌疑人,也没有受到通缉,他仍然有合法身份:北大大四学生,GRE成绩优秀。此时的他,如果想出国逃亡,有太多机会可以合法出国,办一个旅游签证就可以光明正大通过海关,从此不归。即便案发之后、通缉状态的他难以出国,在案发之前,他有7个月时间可以逃亡。如果不是主动放弃,是很难解释的。
质疑之一:吴谢宇可能不知道如何出国?
回应之一:吴谢宇的智商极高,是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公认的。而且从他作案前的缜密规划,购买的多种刀具和医用器材,做案之后的藏尸方法、诈骗方法、流亡方法,都能看出他是个极有头脑的、冷静的犯罪嫌疑人。他的诈骗短信里明确提到自己和母亲即将去美国,如果他真的以旅游身份合法到达美国,将使得他的诈骗更显得真实。这种情况下,认为吴谢宇不懂或者没想到要出国,是不合情理的。
质疑之二:吴谢宇可能无法携带钱款出国?
回应之二:直接将100万现金兑换成美元携带是不现实的。但是目前有大量或明或暗的中介可以帮忙办理这类业务。吴谢宇以大三学生的合法身份求助相关中介,并不会引起很多诧异。吴谢宇是不是不懂寻找中介的不谙世事的单纯学生呢?从逮捕后流出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国内逃亡期间购买囤积30多张身份证,这是更隐秘的非法中介业务,吴谢宇不仅谙熟,而且操纵身份游刃有余。退一步讲,即便不能换钱,出国之后再打工,也绝对可以生活。
质疑之三:吴谢宇可能认为出国没好处?
回应之三:吴谢宇是主动让舅舅发现尸体之所在的。以他的智商他肯定知道,如果留在国内,被抓到就是处以极刑。死刑是大概率,死缓或者无期徒刑也是定终身的刑罚。而如果流亡到没有引渡条款的国家,从此消失在茫茫人海,随便找一些营生就可以度过后半辈子。出国的好处吴谢宇不可能没想到。
因此:一个猜想是:吴谢宇是主动放弃出国,选择留在国内。
疑问之二:吴谢宇心理状态如何?
延续上一点疑问,如果我们将吴谢宇的几个主要行为联系起来:弑母藏尸、诈骗逃亡、主动报案、留在国内,会发现这是难以解释的一系列行为。为什么杀了人、骗了钱却不逃出国,为什么在国内藏匿流亡却要主动向舅舅报案?为什么向舅舅报案自己却又不去自首?所有这些疑问,是很难用常规嫌犯行为来解释的。
那么疑问就来了:吴谢宇是不是精神不正常?
在这里,精神不正常指的不是心理人格障碍,而是外显意义上的精神失常:“那些具有幻觉、妄想和思维逻辑障碍者,则属精神失常”。这是量刑时判断嫌疑犯是否具有现实感的依据。
实际上,有关吴谢宇罹患精神病的猜想有很多。理由之一就是吴谢宇父亲家族疑似有病史,三个姑姑或多或少都有精神疾患,因此有人猜想吴谢宇患上精神病,在无法自控的情况下才杀人诈骗。
但实际上,这种猜想很难站得住脚。吴谢宇流亡过程中的一系列行踪被发现后,勾勒出一幅人格稳定连续的生活图景。在犯案后,他曾经在上海与性工作者恋爱同居,报道中没有任何精神不正常的回忆。他曾流亡全国各地,显示出异常冷静谨慎,案发后没有被发现过行踪。他在重庆以普通人身份打工,白天在培训机构做老师,晚上在夜总会做陪酒男模,同事报道说他随和爱笑、性格稳定。期间据称他还交往过女友。在这种白天黑夜与人共处、周围共事之人极多的情况下,从未有任何对他精神不正常现象的描述,说明他并未显露过精神不正常。如果他的精神不正常能控制得如此之好,应该就不会发神经杀人了。
事实上,从他购买刀具到行凶,再到诈骗流亡,是漫长时间的精心策划,如果在精神不正常状态下起了杀心,期间任何时段清醒过来,都会令自己停下。除非是一个稳定连续人格有意为之,否则不可能有长达四年的连续缜密行为。
因此,我们的猜想是:吴谢宇可能有心理问题,但是没有精神不正常,他是在冷静清醒状态下杀人流亡。
疑问之三:吴谢宇为何招妓和坐台?
这是在整个案情中最令人疑问和深思的关键点。比起直接评论成绩和家庭教育,可能更需要思索的是:吴谢宇在杀人之后的三年半时间里,为何连续不断进行着与肉体交易有关的行为?
事实证据是:吴谢宇在2015年杀人之后,就与一名性工作者同居,期间据说曾向其求婚,还拍下大量二人的性爱视频。此后他还曾两次回到福州,都有嫖娼的记录。流亡三年内行踪飘忽,但超过一年半时间住在重庆。据他重庆酒吧的同事所称,吴谢宇陪酒,是可以出台的,吴谢宇的价格中等,一个月可以有几千元收入。
吴谢宇在重庆工作的酒吧
那么疑问来了:吴谢宇的性活动是主动还是被动?
所谓主动,就是他主动追求嫖娼以及做出台男模;所谓被动,就是他被妓女和背后集团绑架勒索(才杀人谋财),或者因为被通缉的身份无法找到体面工作谋生。
在这里,绑架勒索毫无证据。吴谢宇和性工作者相爱同居,是发生在他杀人藏尸之后,二人分手之后也再没有进一步敲诈勒索的证据。
说吴谢宇没有别的法子、只能靠做男模谋生,也站不住脚。首先吴谢宇白天在培训机构就是一种合法职业,虽然是以假身份,但是长久以来毫无障碍。如果他缺钱,他完全可以上更多培训课程,挣更多课时费。此外,吴谢宇文理全才,智商极高,GRE高分,他随便在网络上以匿名身份做一些文档或翻译的私活,也足以挣钱谋生。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细节暗示出吴谢宇并不缺钱,甚至钱有富裕。那就是:在重庆的时间里,他花了大量时间买彩票,据统计可能花出去几十万购买彩票。如果是在暗处艰难生存,无法找到度日的法子,是不可能有几十万闲钱买彩票的。
诈骗、招妓、坐台、买彩票,意味着撒谎、性放纵和赌博。这些和吴谢宇在2015年之前的人生似乎刚好构成了反义词:大三之前的他,所有人给的评价都是优秀、自律、不参与娱乐、有远大志向、完美楷模;而在犯案之后的他,似乎从事的所有事情都意味着堕落。
而且是冷静清醒的堕落。
从以上三处疑问,似乎可以得出初步推论:吴谢宇是有意识、神智清醒地选择留在国内生活,选择一种与过去人生“相反”的人生。
这是一条有一点令人倒吸冷气的推论,因为这条推论不仅没有指向一个情感痛苦、冲动杀人的脆弱男孩,而是指向一个意志力强大的亡命之徒。如果是痛苦和脆弱的情绪中冲动杀人,那在杀人之后会感受到释然,进而是意识到悔恨和负疚。但吴谢宇的举动却让人感觉,杀人只是起点,此后的路都是他自主选择的路,也没有情感上的纠结反复。
看上去,吴谢宇的整个行为,包括弑母与后续人生,似乎是有意为之的连续行动。
吴谢宇被捕前最后一次被拍摄到行踪
走向“截然相反”的人生之路
吴谢宇为什么要有意选择走上一条跟之前“完美形象”完全相反的人生之路呢?
在这里我们免不了去回望他的家庭。但是,我们不想太深地探讨吴谢宇和谢天琴的母子关系,也不想谴责他的父母。
因为我们无法探知吴谢宇的内心世界,只能从他的外在表现来拼凑某种猜想。
我们也无法探知吴和谢的母子关系细节,只能从流出的外在细节做一点简要的讨论。至于以此对亲子教养做什么建议,就更过了。从碎片的证据推导一些猜想,已属于依据不足,再进而推导什么建议,很多时候更是妄断。
首先从吴谢宇和谢天琴的关系谈起。很多回忆都提起母子关系很好,吴谢宇上大学之后每天晚上都会给谢天琴打电话,汇报一下白天的细节。但这种良好关系也并非那么美,吴谢宇的人人网上曾经贴过在他小时候谢天琴如何无理打他,打到哭还不停。其他回忆也提到吴谢宇回忆母亲对其有恶言恶语。
相当多的分析都会由此论断吴谢宇和母亲处于共生关系,难以隔断,因此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着这里就不对这个问题做过多探讨和深入了,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纠缠不清的问题。
但可以肯定的是,谢天琴的严格管理对吴谢宇的人格形成有很深刻的影响。不止一人回忆,吴谢宇中学时的个性和谢天琴如出一辙。
其次谈一下谢天琴的个性。很多回忆都提到过谢天琴性格孤高、内敛、保守、安静、独立,夏天从来不穿裙子,很少和人交往与八卦闲谈,品行端正,疑似有洁癖。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虽然不敢妄言谢天琴的内心世界和她的日常言谈,我们至少可以猜想,谢天琴对于一个“洁净的品格”和“完美的孩子”是有要求的。或者说,也许,她自身对于人性的品格设定和接受度就是只接受美好的一面、不接受恶的一面。性欲、欺骗、懒惰和其他人性的恶和缺点,也许都是不可忍受的。
可是,问题在于,人的心中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无论是谁,可能都曾在某个瞬间有过可怕的念头闪现。人心中的恶本身不是问题,不能与之相处才是问题。
4月20日凌晨,吴谢宇在重庆江北机场T2航站楼3号门处被监控抓拍锁定。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 彭渝 图
关于“转变”的一个猜想
一个简单的猜想:吴谢宇的行为,和内在欲望崛起有关系。
隔着网络世界的只言片语揣度他人心情确实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不说是不可能,也肯定是充满迷雾与扭曲的。
我们只是根据有限信息做出推测,如果最终的真相差别较大,我们也会坦诚承认。
我们猜想,吴谢宇的转变,与他对内在欲望世界的发觉有关。
有三个细节,在网络上均为孤证,引述在这里,相互参照。引述它们,并不意味着我们相信它们都是真的,而是说它们指向的方向是一致的。也许其中有某证据不是真的,但至少目前没有相互矛盾的证据。
第一个细节:吴谢宇的某大学室友的女友回忆,吴谢宇从大三上学期开始,断掉了一直以来的自律状态,沉迷于网络小说,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第二学期开始大面积退课。
第二个细节:有一个号称吴谢宇前女友的女性回忆,吴谢宇提到过自己要做男人中的男人,弑母才能精神勃起。
第三个细节:有一个颇有公信力的网络自媒体爆料,吴谢宇的父亲曾经长时间出轨,和情人的亲热被初中的吴谢宇撞见,其父临死前最亲近的人还是情人,和吴谢宇母亲因此关系恶化。据称,提供线索的是吴父情人的密友。
最后一个事实:在2019年5月初流出的警方审判8小时实录中,唯一一句有关家人的确凿的话就是,吴谢宇说:父亲确实对我影响较大。
上面的三个网络证据未必都可信,但至少都指向某些学业以外的方向。网上的分析一般是讲吴谢宇学业压力大,被好学生的人设所压,不堪其累,以至于精神崩溃。但这些细节说明,案发缘由有可能指向与学业无关的方向。
吴谢宇多年的人物形象一直是极端自律的好学生,而这些细节,以及吴谢宇在犯案之后逃亡过程中的招妓、坐台行为,都指向自律的反面——自我追求的纵欲。
这些信息,让我们直觉性联想到《巴黎圣母院》里面的副主教。这种联想并没有逻辑依据,也不可能作为案情证据,只是把另一个典型人物的心路历程拿出来,作为参照。
因为目前看来克劳德.弗罗洛副主教的人生和心理历程和吴谢宇似乎有很多相似之处。
克劳德.弗罗洛生性忧郁,庄重,严肃,从不像别的孩子一样大吵大闹。学习勤奋,而且学什么东西都很快,求知欲很强。他的品格和学习态度受到大家的一致赞誉。
但是在迷上爱丝梅拉达的躯体之后,这位副主教变了一个人。肉体欲望与他多年的禁欲德行严格相对,他在内心强烈的纠结中,陷害了爱丝梅拉达,做尽了欺诈与残酷的事情。
“可怕的想法一股脑涌上心头。他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灵魂,不寒而栗。想到当年疯狂地对永恒的发誓,想到了贞操、科学、信仰、品德不过是虚荣心而已,想到上帝的无用。他兴奋地陷入邪恶的想法中,陷得愈深,就越发看到撒旦的笑容在自己心中绽放……在自己的灵魂深处,他发现大自然为情爱设置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他用医生检查病人式的冷静诊断,发现这仇恨、这恶毒原来是未圆满的爱。”
当然,文学人物不可能用来做案件分析。下面会试图引述一些案情细节和心理学书籍,看看能不能做一点额外的补充参照。
事实上,纵欲不一定能理解为完全受到肉体吸引,因为情色引诱,而偏离了原有成功轨道。纵欲或许是心理问题的防御和外显。
什么是“心理问题的防御”呢?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心理人格出了问题,潜意识或意识层面会出现严重焦虑,为了防止这种焦虑出现,这个人有意无意做出各种各样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试图掩盖更严重的心理焦虑。
在《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这本经典著作里,对“自我的分裂”、“行动化”、“性欲化”这几种初级防御的描述是:
自我的分裂:“临床上,当来访者表现出绝对的态度,且认为其对立面(多数人认可的矛盾对立面)根本不存在时,我们称之为分裂状态。例如,一位边缘型女性来访者认为自己的治疗师是无懈可击的好人,与她的工作单位中的冷漠、敌对、愚蠢的领导截然相反。”
行动化:“如果把个体付诸行动看作是一种防御,个体将令人烦恼的情境用行动表达出来,变被动为主动。因此,无论行动化的过程有多么艰涩,都可能将无助和脆弱的感受转变为自主和力量的体验。……付诸行动可能带来自我毁灭,也可能有助于成长。”
性欲化:“许多临床经验和研究已经证实,性欲望和性幻想很多时候其实是一种防御方式,用于控制焦虑、维持自尊、补偿羞愧或回避死亡恐惧……人们可能会经由潜意识,将恐惧、痛苦或其他难以接受的感受随时转换为性兴奋,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为性欲化。性冲动是感受自身存在的可靠依据。”
上面这几段论述有一些艰涩,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就是:面对内在恐惧和焦虑,人们有可能用各种方式应对,包括:把人看成全好或全坏、用行动(常常是负面行动)去摆脱焦虑、或者用性欲望来转移焦虑。
那么在吴谢宇身上,我们能否看到这样的现象呢?
首先说全好或全坏。吴谢宇是否有“把人看作全好或全坏”这样的分裂情形呢?核心的对象就是他自己。
从他多年亲人、邻居、师长、同学的多方回忆中,我们可以拼凑出一个“全好的人”的形象。这个人聪明、勤奋、有远大理想、有自律的行动力、有胆识霸气、有待人接物稳妥、有对人的温暖可亲、有亲和力和幽默感。没有任何缺点描述。吴谢宇把自己做成了一个全好的人。唯一有一点令人不适的描述,是某个同学的回忆:吴谢宇对人温暖有一些过于用力,他可能同时给十个人发送“你好吗,在干嘛”。
这个世界上有“全好的人”吗?不可能有。正如一篇文章所述:什么人能完全没有阴影呢?烈日当空,或者活在阴影里。
那么行动化和性欲化呢?有迹象吗?整体的杀人和流亡事件,都像是为了摆脱或证明什么事的行动。他并没有为了自己的生存殚精竭虑,在向舅舅报案前特意让ATM拍下自己的照片,这是一种行动证明吗?从此再也没露过踪影。性欲化的倾向则更为明显。
努力把自己各方面做成全好之人,和竭力把自己做成全恶之人,通过一连串缜密残忍的行动和对性欲的无尽投入,吴谢宇是想防御什么呢?或者逃避什么?否认什么?
做一个简单的猜想:他想防御的或许就是这样一种认知: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普通人内心都有善和恶,或者说,天使与魔鬼的部分。
吴谢宇曾经想把自己塑造为一个完人。这一部分与母亲有关,一部分可能也与他自己有关。他的高中同学透露出一个细节,吴谢宇每天忙于学习和健身,几乎不看课外书,唯一的一本《人性的弱点》翻看了很久很久。
可是这个世界上终有恶的一半。每个人都在与自己内心深处的善和恶奋斗协调。只有内心存在更强恐惧的人,才会只看见其中一半,只能与其中一半相处。
这种更强的恐惧,也许来对自己的人生失去控制感的恐惧。想要克服,有的人选择重塑自己的人生。吴谢宇也许正是选择了这样一条路,从一个极端,走向截然相反的另一个极端。
吴谢宇家位于一楼
来源:新京报记者 刘思洁 摄
在讨论吴谢宇案子的时侯,知乎上有一个女生讲到自己的经历,说起自己的母亲是如何控制自己,而自己又是怎样无法摆脱。她讲到一点体验,“我当时没有自我,完全没有自我……因此我宁可过得很差,也不愿意让‘我母亲的孩子’成功,我感觉是毁掉‘我母亲的孩子’,而不是毁掉自己。”
她谈到的感觉,是在“被塑造的成功”和“自我塑造的失败”之间,如何选择的问题。前者是造物感,后者是造物主感。对于很多智商较高的人,宁可失败,也希望有“自我塑造感”,因此或许会有极端举动。
吴谢宇的行为,仍有太多谜,但他毫无疑问是用“造物主”的态度,重新塑造了自己的人生。只是由于以往的人生几乎占据了所有完美的可能性,他新造的人生,才走向另一极端。
其实,任何时候,人内心深处“自我塑造”的力量,都是一个人重生的力量。如果在吴谢宇的人生中,曾有那么一些时刻,他不是那样孤独,而是真的有人看到他心底深处重生的渴望,鼓励他接纳一个混合着各种光谱的自己,也许他不至于走上如此极端的道路。
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善与恶的混合,其实都可能由同一个“我”的光照亮。这是发出细微声音真正看着、感受着、呼喊着的不竭的生命。
只愿每个家庭,都看见孩子这束光;只愿每个不曾被看见的孩子,都能顽强鼓励内心的我,照亮心中的善和恶。
成为“我”,安于“我”。
附本文案情梳理部分信息来源:
1. 北大弑母案独家内幕(一):婚外情 | 没药花园
2. 【北大吴谢宇弑母案】头顶烈日,站在黑暗中?| 没药花园
3. 吴谢宇成长的背景拼图 | 三联生活周刊
4. 三年逃亡,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疑人都经历了什么?| 中国新闻网
5. “北大学子弑母案”大量细节曝光,让人更困惑了…… | 瞭望智库
6. 北大学子弑母案三问:作案动机、精神状况和制造案发 | 澎湃新闻
7. 弑母北大学子疑送机时被抓,目击者:他进机场不足10分钟 | 澎湃新闻
8. 吴谢宇的杀人动机是什么 | 知乎作者 德拉A贡
关于今天的文章,关于人性的善恶与“自我塑造”的力量,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探讨,分享你的观点。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一起童行
拓展阅读
近期好文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