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方法帮助孩子应对枯燥的学习内容
Hello~「不焦虑来电」专栏来啦~每周我们都会和大家定期见面。本期来电内容整理自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圆桌答疑。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圆桌答疑:由心理咨询师雨林林老师定期答疑俱乐部家长育儿问题。
案例一:
怎么运用游戏的方式把一些枯燥不得不去学习的内容变得好玩,例如学习英语、练习写字。
案例二:
孩子不喜欢去学校上课,觉得太枯燥乏味,又要坐那么久不许动,但是又不得不去。他索性拒绝学习,老师讲课他在下面小动作不断,自己玩或者找旁边小朋友说话!
案例三:
小盆友每次写字被批评后表态要好好写字,但是到下次写的时候还是照旧。收拾书桌和漏带作业也是同样的模式。
雨林林:
虽然问题不完全一样,但都涉及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学习规则,所以我们今天围绕学习展开讨论。学龄前的父母也可以参与,我们谈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
首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心目中,什么才是好的学习习惯?
不同家长互动回答:
“专注于当下的内容”
“有目标,能执行”
“自己有规划,自己能完成”
“高级的学习习惯是有学习思维,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知道直接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保质保量的完成”
“做每件事之前清楚为什么做这件事,设定相应的目标,并去努力达成”
“好的学习习惯,专注于当下的事情,有自己的思考”
“感觉你们的要求都好高啊”
雨林林:
刚想说答得非常全面,然后就听到了真相。
有一个现象希望大家提前去觉察一下:当你看到孩子“不好好学习”的那一刻,其实我们是在用“理想化的状态”去比对,看到孩子磨磨唧唧、三心二意,真的就会无名火起(毕竟我也有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但是当我们冷静思考的时候,就会知道那个理想化的状态真的非常非常难。
不知道当大家有这样一个觉察的时候,会不会感觉放松一些了呢?可能天底下除了极个别孩子外,没有谁能真正满足我们心中所谓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我觉得大家的思考都非常有高度,已经直接进入到我想总结的几个点了。具体的习惯因人而异,比如写作业和游戏究竟谁先谁后,这些都可以由家庭和孩子自己掌握。
我们期待孩子能养成的学习习惯,总结下来大概包括: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有专注力、有目标并且能执行。
我们先从兴趣谈起。“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我想这一点大家都同意,孩子天然喜欢思考、喜欢探索,但是孩子不一定喜欢去学校上课,不一定喜欢写作业。
所以,这里的“学习兴趣”,其实也是要分开的,让大家头痛的大概是怎么让孩子对枯燥的学习内容感兴趣?
这是个天然矛盾,道理不用我讲相信大家也都明白,谁会喜欢练字呢?但是还得学,不能放弃。所以我提供几个思路:
第一个办法比较费妈,就是父母可以先自己去了解孩子的学习内容,从中捕捉一些好玩的、有趣的东西,当孩子的领路人,一开始陪着TA学、引着TA学。
第二个是利用一些辅助工具,比如市面上有一些AI练字,稍微有一些游戏化的东西。
第三个是在相对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及时捕捉到孩子的进步,哪怕是非常微小的进步,正向强化鼓励。比如练字,昨天写了5个,今天写了7个,这是进步;昨天用了10分钟,今天只用了8分钟,这也是进步;今天的结构比昨天好了一点,都是进步。兴趣也要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上,让孩子感到我付出一些时间去练习总归会有收获。
家长:
分享一个我家关于孩子学习英语的内容,也许就是老师说的趣味引导。其实我觉得有折中的办法,就是让他玩中学,不动声色让他学习还能增加互动,比如昨天他不太愿意学习英语,我和他玩了一个抓人游戏,每答对一张卡片,他就可以前进一步,直到抓到我,昨天我们玩了1个小时。
雨林林:
太棒了,这是我想说的第四个自主创造游戏。根据自家孩子的喜好,设计一些好玩的游戏,暗搓搓学习。
最后一个,把“枯燥内容”和“有趣内容”结合交叉着来,比如孩子可能喜欢做有趣的数学思维但不喜欢练字,我们可以把40分钟的练字任务拆成4个10分钟,中间穿插TA喜欢的思维游戏。
家长:
也就是,我们家长可能想着孩子能自觉独立(家长能偷懒),但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家长做引导跟进,大概这就是陪伴成长的意义,所有的困难都一起想办法解决,需要家长特别是妈妈很多的耐心和智慧。
家长:
前两个方法都用过,但功利地看,目前效果不太好。1.游戏化会让孩子有兴趣,但孩子还是对游戏本身感兴趣,也会让孩子觉得学习都应该这么好玩,不好玩我不学是没有问题的;2.家长疲于为孩子各课“做功课”,一是容易焦虑,尤其在没有正向反馈时,容易急躁而迷茫;二是并不专业,以短暂的个人认知范围寻找的“出路”不一定适合孩子,大概率会多走弯路。
雨林林:
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其实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游戏式的引导总体而言还是适合起步阶段,只要进入学校,最后都要面对很多枯燥的学习内容,但我个人认为孩子不喜欢枯燥是天性,这并不能怪罪于以前的学习太有趣了,只是说我们要想其他办法让孩子来应对枯燥。
家长:
很赞同前面妈妈讲的第一条,但也有这样的说法:当孩子都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就给他展示真实的学习,他会很容易就放弃,甚至不尝试了,因为他们现在还没有建立起学习的目标感。孩子们都是活在当下的,只要当下好玩。
雨林林:
父母引导学习和过度参与也需要平衡,引导是给予但不强制,过度参与可能就是必须要按照父母的意志来。
从脑科学角度看,儿童青少年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好,他们杏仁核很活跃,但是前额叶没长好,导致小孩子都是情绪动物,难以做出正确判断,难以集中注意力,难以执行计划。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理解他们不是故意为难父母,不是不听话。
那么也是要父母给到一些支持的。具体说来:1、营造一个“纯粹”的学习环境,对于控制力比较差的孩子,学习空间内不要放玩具、图书,减少环境干扰,帮助他们专注学习;2、利用好记录本、学习日志、任务list等工具,也推荐一个时间管理大法-番茄钟,具体可百度;3、如果孩子上课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要观察TA在其他事情上的注意力表现,要考虑孩子的情绪、家庭关系等情况,也就是说是否有一些别的事情在严重干扰TA的大脑注意力分配。
雨林林快问快答
问:
老大7岁,以前还会经常说想当发明家、工程师什么的,最近问他以后想干什么,就说没什么想干的了。怎样才能让孩子保有对未来的目标跟热情?
答:
首先,这是否是一个“真问题”呢?三四岁的儿童最喜欢说豪言壮语了,7岁可能慢慢现实了一点,十几岁的青春期的孩子很少会明确表达“我要当科学家”了,他们反而会问你“生活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想,7岁说不出以后要干什么,并不等于就没有目标和热情,我们要允许孩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程度的迷茫。可以看看孩子其他方面有什么异常吗?学习、社交、吃饭、睡觉等,都陷入了低迷状态吗?如果没有的话,那不用太担心,就是一种正常的发展和探索。
问:
和孩子约定好的规则,如时间规定,但孩子无法好好遵守,我们是为了维护亲密关系而做一些妥协,还是要利用一些正确的方式坚持原则?有哪些好的鼓励孩子遵守原则的方法呢?
答:
这个问题和规则本身及你家的底线有关,规则本身是为了维持生活的稳定,在稳定之外我们也可以有一定弹性。比如约定好8点洗澡,孩子确实乐高只差几步了,后面也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那给个几分钟的弹性是可以的;但如果是原则性问题,或者没有办法给弹性的事情(比如早上上学),那就维护规则。
方式: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帮助孩子理解规则,即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重复规则,重复是对付孩子的法宝,毕竟他们的大脑还没长好;执行规则时,用ACT原则,态度温柔坚定;最后,破坏了规则,让他们自己承担后果就好了。
带娃不易,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用科学的分析,理性的判断,让父母和孩子产生更好的情感联结,给各自找到更好的通往对方的桥梁。欢迎加入我们~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五天体验营来啦!
完成体验有机会领取
一套价值149元音频课。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什么?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童行书院建立的父母共学社群。希望在喧嚣世界里营造一个安静的角落。在这里有共同学习的心理学内容,有温暖共建的思考氛围,也有日常育儿的有益沟通。希望让父母获得更多有关成长的知识,获得自我剖析的方法,也希望孩子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获得更长远的学习方法。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如何学习?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采取“领读书籍+共学讨论”的方式,每两周围绕一本心理学、教育学书籍展开共学。课程内容包含书籍领读音频、原文精选阅读音频、讨论总结音频,理解问题、学以致用、学而思辨内容讨论,思考作业。更重要的学习来源于俱乐部队友之间的讨论和思考。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包容环境,可以让平时得不到疏解的困惑得到聆听、理解、肯定和解决方法。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