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广东社工“双百计划”的探索与实践——把服务工作做到村居最基层 走进百姓的家里和心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郑板桥
习近平总书记早年在梁家河插队的时候就对这首诗有深刻的体会,曾在一篇文章中做过小改动,写道“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借此来表达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信念。歌以咏志,诗以传情。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到中央工作后,无论是在有关会议上还是到基层调研时,总是反复强调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总是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民政部门是政府社会保障、社区治理的重要部门,是织密扎牢民生底线的主要职能部门。民政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重心在基层,政策落实在基层。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和信任。当前,基层民政工作任务多、人手少,需求多、服务少,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瓶颈,需要在改革创新中探索、实践、突破。
2017年以来,广东省民政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工作、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民政部的有力指导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民政部部署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为契机,推出粤东西北“双百镇(街)社会工作服务五年计划”(以下简称“双百计划”),致力于打造一支熟政策、懂专业、善服务的基层民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打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民生民政工作重要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的“最后一米”,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双百计划”在粤东、西、北地区的15个地市选取200个镇(街)作为试点,建设200个镇(街)社工站,开发设置近1000个社工岗位,以社工队伍充实镇街民政服务力量,协助镇(街)参与民政工作尤其是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不断提升基层民政工作专业化水平。“双百计划”社工站的选点具有落在村居、问题导向及方便群众三个标准,为每个镇(街)配备3—8名社工,为民政事业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将社会工作力量与民政服务相结合,更好地为有需求的群众和社区提供专业服务。作为广东加强基层民政力量和社会工作改革的新探索,着力破解基层民政服务力量薄弱难题,目的就是保一线、保专业、保公益。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全镇,把工作做到民政对象家里、邻里、心里,让“双百”社工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
2017年7月1日“双百计划”启动至今,“双百”社工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每位民政服务对象和困难边缘群体的日常生活困苦、希望和愿望,为有需要的群众解读民政政策、申请相关福利救助、开展社会心理救助、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使政策服务精准到户,发挥雪中送炭的民生兜底作用,全面提升了基层民政服务水平。据统计,“双百”社工共入户走访近7万次,直接服务民政对象10万多人次,协同居民解决社区公共卫生、公共空间改造等社区事务355项,打造儿童保护、妇女互助、社区第二课堂等品牌服务项目165个,发展志愿者8471名,培育居民互助、社区教育等社区组织180个,链接社会慈善资金631万元。
同时,社工站还采用边服务边研究的形式,完成了社区研究(服务过程)报告初稿,报告平均字数3.7万字。依据扎实的社区行动研究(服务过程)报告,各社工站逐步提升服务的广度、深度和专业度,由兜底性的物质帮扶转化为专业性“个案—家庭—群体—社区”的社会心理救助,将专业服务精准化、精细化,做好非物质的社会文化及其心理支持和城乡社区居民自助与互助的能力建设,实现个案救助与社区发展双促进、双提高。
2017年11月28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同志在“双百”社工站实地调研时强调,“双百”社工接地气,服务基层群众,基层需要这种肯吃苦、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青年社工,各方要为社工搭建发展平台,畅通成长通道。
“五个坚持”把牢发展方向
“双百计划”实施以来,广东始终做到“五个坚持”,把牢发展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
保证正确方向
“双百”计划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社会工作的根本保障。所有社工站均由镇(街)事务办主任担任站长,社工直接与镇(街)签订劳动合同,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明确社工作为党委、政府服务人民的重要力量,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关心。
坚持聚焦民政
服务弱势群体
“双百”社工的定位就是民政社工,聚焦民政主业,补齐基层民政服务力量不足的短板。“双百”社工的主要任务是摸清民政对象,落实民政政策,链接服务资源,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困境青少年、残疾人等民政对象提供专业服务,有效地推动民政工作理念、方法的转变,提升服务水平。
坚持专业支持
培养本土人才
“双百”社工招录参照公务员招考模式,目前940名社工中,持证率占50%,98%为本市、县人员。委托专业团队,搭建“项目办—地市督导中心—社工站”三级服务网络,聘用专兼职督导,通过团队建设、集中轮训、每月实地督导等措施,给社工提供专业支持,在实践中为当地培养一支本土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坚持扎根社区
解决实际问题
社工扎根社区、走家串户,将社区作为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阵地,以社区为本,以家庭为视角,以需求为导向,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策落实和社会服务零距离,有效解决民政服务对象的实际问题。
坚持实地督导
强化过程评估
广东省民政厅组建“双百计划”项目办,聘请资深社工或专家赴全省各站点开展实地督导,每个站点年平均达18次,通过定期的项目跟进、业务知识专题培训等方式,对社工进行专业指导,督促站点“53111”(五年愿景、三年规划、一年计划、一个月计划、一周计划)落实。广东省民政厅从全省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专家委员会抽调专家,成立监测评估组,对项目督导情况、站点成效进行全程监测评估,通过以评促进、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推动项目落地及可持续发展。
“六重角色”精准定位发力
“双百计划”将工作重心下移到村居,建立“落在一村(居)、协助整镇(街)、逐步辐射”的工作模式,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积极发力。“双百”社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驻村工作的模式与社区“混个脸熟”,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走街串户的“双百”社工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扮演着“六重角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协助民政工作
成为有理念的基层工作者
“双百”社工秉承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聚焦民政主业,从协助基层民政工作开始,对全镇(街)低保户、残疾人等民政对象进行全面普查,建档立卡,完善基础信息,既为今后开展专业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又促进社工的全面成长,成为基层民政工作的新生力量。
“双百社工”在抗击台风“山竹”时,转移安置群众到临时庇护所,并协助医护人员为居民清理伤口。
摸清民政对象
成为有温度的政策输送者
“双百”社工坚持扎根社区的理念,融入村(居),深入一线体会群众的生活,逐步与群众建立互信关系。以村(居)民的视角,核准民政服务对象,落实民政政策,打通政策服务“最后一米”。截至目前,已有近3000名困难群众通过“双百”社工的协助,享受到应有的福利救助。
“双百”社工协助老人申请高龄老人津贴。
实施精准服务
成为有专业的个案管理者
“双百”社工以各类弱势边缘群体作为首要服务对象,汇集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从多维度、多层次提供系统性服务,采用个案管理,力求服务更精准。
“双百”社工上门评估困难群众的需求。
激活公共空间
成为有活力的空间打造者
“双百”社工进入村(居),通过链接资源、组织队伍、开展服务等方法,盘活服务阵地和活动空间,整合社区资源,动员社区群众参与,打造群众爱去、能去的社区公共空间,培育群众的社区公共意识。
“双百计划”督导小组和社工讨论绘制社区资源地图。
引导公众参与
成为有情感的和谐守护者
“双百”社工注重与社会组织、学校等原有社会服务体系合作,统筹整合做好服务。一方面进行社区教育和培训,提升社区群众参与的能力,自我解决社区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增加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联系,让分散化、原子化的村民重新凝聚起来。截至目前,共开展社区活动6457场,参与活动人数13万多人次。
“双百”社工贴近群众,了解独居老人需求。
链接社会资源
成为有爱心的资源链接者
“双百”社工回应群众需求、整合各方资源,通过搭建资源对接平台,传递给有需要的群众。截至目前,共链接社会慈善资金631万元,培育发展志愿者8471名,志愿服务时间超过4万小时。
2018年在重阳节当天,“双百”社工带领小志愿者看望村里的独居老人。
“双百社工”链接社会资源,获得社会组织捐赠书籍,为村里打造“全民书屋”。
“三个变化”彰显制度活力
广东省不断创新、大胆实践,逐步走出一条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群众服务需求、具有广东特色的社会工作发展道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日益壮大。目前,全省持证社工达8.2万人,成立民办社工机构1406家,2017年经费投入达16亿元。
“双百计划”的开展更为全省社会工作改革提供了实践依据。与此前政府向机构购买服务相比,有三个显著的变化。
一是经费更节省
以往各地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成本一般是每名社工每年10万元,包含人员工资、服务经费、督导培训费和管理费。“双百计划”将人员工资和活动经费、督导培训经费分开,投入成本每人每年约6.5万元,在保证一线服务人员待遇、专业督导不变的情况下,节约了35%的经费。
二是队伍更稳定
以往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机构多数以营利为目的,尽可能降低成本,短期行为明显,忽视一线服务人员的利益,造成一线服务人员流失严重。“双百计划”将资金重点用于保障一线服务人员的待遇,确保人员稳定,年流失率为8%,远低于以往政府购买服务的年流失率28%。
三是成效更明显
“双百”社工聚焦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以需求为导向,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工作的重点是摸准民政服务对象,评估需求、落实福利救助政策、提供专业服务,有力地提升了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成效更加显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双百计划”实施至今已一年有余,近1000名社工,用脚走东西,用眼看村庄,用耳听村音,登门入户为百姓排忧解难。这支有理想、有情怀、懂政策、懂专业的“双百蓝”队伍,奋斗一线,一路风雨兼程,用智慧和汗水奋勇前行,始终不忘初心,携手守护农村社会,坚持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社会工作力量。
广东省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重点围绕队伍建设、专业提升等方面,继续深化“双百计划”的探索与实践,力争将基层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制度安排,出台《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统筹兜底性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逐步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推动民政事业在新时代更上新台阶。
个案故事
每个与众不同的孩子都应得到关注
“汪、汪 、汪~”一阵阵狗吠似的叫声从一扇简易的铁栏门里传来,叫声不绝于耳,犹如发出求助的信号。走访中的“双百”社工循声走去,看见紧闭的门后站着一个女童,一双泛着渴望的双眸,光着脚丫,全身上下都是污垢。“汪、汪!你们有好吃的东西吗?”“妹妹,你肚子饿了吗?乖乖哦,下次给你带些好吃的来。”透过门缝,“双百”社工被里面的场景惊呆了:幽暗的房间,发黄的墙壁,渗水的屋顶,桌子上残羹剩饭,遍地油污,整个房间弥漫着难闻的气味,一片凌乱。这是广东江门恩平市恩城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双百”社工第一次走访米仓社区帮沙湾村看到的一幕令人心酸的画面。
通过深入访谈,“双百”社工了解到导致凤女(化名)家庭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凤女母亲因残疾无法正常就业,作为家里唯一劳动力的父亲已经年老,仅靠最低生活保障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来维持生活,米仓村委会曾也采取了不少行动来帮助凤女一家解决生活难题,是他们的主要支持者。面对凤女一家目前存在的困境,“双百”社工们迅速介入行动,立即开展问题预估和需求评估,优先解决让凤女接受教育、顺利入学的迫切需求。在江门市民政局的支持下,社工陪同凤女到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做智力方面的检查和评估,在得出二级智力残疾结果后,积极为凤女申请残疾人证。
2017年末,“双百”社工通过链接社会救助、公益慈善资源,获得社会上热心人士捐助的衣物及生活用品。换上新衣服的凤女一边蹦跳着一边用不是很流利的话语说:“谢谢社工姨姨!”凤女的父亲也激动地说:“凤女的生日是大年三十,这既是最好的新年礼物,也是最特别的生日礼物,她从来没这样开心过,感谢‘双百’社工们!”
2018年9月3日上午,在“双百”社工的陪同下,凤女和父亲来到恩平市特殊教育学校办理报名入学手续。凤女第一次走进课堂,怀着满满的好奇心,开始了美好的校园新生活。入学后,社工们一直和老师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凤女的校园生活。现在的凤女,生活自理能力有了很大进步,会和同学们一起玩积木、画画、看故事书,还学会了唱歌。老师还告诉社工,凤女最感兴趣的活动是打球,打球的时候笑得最开心了。
凤女从脏兮兮地学小狗滚地,只会“汪汪汪”地学小狗叫,到现在能够衣着整洁地顺利入学,还主动和人打招呼喊“叔叔阿姨好”。“双百”社工在行动中计划,在计划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一路与民政服务对象相伴同行,用生命影响生命,积极对接国家政策,链接社会资源,帮扶弱势群体,让福利切切实实地落到民政服务对象身上。
近期热文推荐
【动态】广东“牵手行动”: 151家社会组织为欠发达地区6062名困境及留守儿童“量身定制”送关爱
【动态】广东9部门出台行动方案 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机制
【动态】广东开展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 ——建立困境儿童数据库及多部门联动救助保护机制
· END ·
文稿来源:厅社工处
广东省民政厅新闻宣传工作站整理
欢迎来稿
gdsmztxwxc@163.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