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乐话|罗大佑1978年罕见Demo(2)
先补发上一篇落下《歌》的Demo录音。
接着细说剩余的Demo曲目。
2.《童年》
这版Demo的《童年》并不完整,最后一段歌词还未写出(“阳光下蜻蜓飞过来”这段,也是意境最美的压轴段落)。据罗大佑回忆,《童年》的旋律在1974年已经写出。由此推测,他正式出版的很多歌都有可能是“少作”。
1974年,这五个字足以让人身心颤抖,猛烈提肛。
内地还在发疯的时候,对岸的年轻人已经开始着手描绘童年诗境。尽管罗大佑对台湾七十年代校园民歌风潮并不认同,甚至在《之乎者也》里杯葛之,但《童年》仍然带有民歌余韵。
人生譬如朝露,而童年恰似露珠光华最盛时。在罗大佑全部创作里,《童年》虽然只是一首小品,却能贯通汉语世界人们的共同记忆和情感,不论老少,无关雅俗。所以直到今天,我认为《童年》仍然是中文流行音乐里此类题材作品的第一名。
3.《乡愁四韵》
1978年Demo版跟正式版区别不大。旋律部分,罗大佑在1975年已经写出,只差一阙歌词。经过细细寻觅,罗大佑选中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四韵》。
就余光中的诗本身来说,我倒没觉得有多么沉郁顿挫,因为思乡是古今中外最大的文学母题,汉语诗人写得最多的也是思乡,从汉魏六朝到唐代的诗人集子里,这类诗多不胜数。如果把《乡愁四韵》置于其中,就像把一枚硬币扔进湖面,波澜不惊。
随便举一首四句汉乐府: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
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你看,同样写乡愁,有话直说,嘎嘣溜脆,而且一共就四句,大哥还用前两句秀了一下比兴手法。相比一唱三叹回转往复的《乡愁四韵》,这位汉代无名氏作者只用了一韵,像一发子弹,蛮横而又粗野地击中万千浪子的灵魂肉体和菊花。这种文字的轰击,直截了当,干净利落。漂泊于长三角珠三角失业的朋友如果读到此诗,谁人能不嗟叹:荡子胡不归?荡子何时归?
这类文字,此种风流,比之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怎么样?
虽然如此,《乡愁四韵》仍然算得上罗大佑比较成功的作品。原诗经罗大佑之手变成音乐后,音律对文字有了比较系统的增益,人声的低徊起伏也营造出更为深沉的诗意,乡愁的意境更为生动真实。但可以肯定的是,罗大佑和余光中的乡愁肯定不一样。我从《乡愁四韵》推测余光中其他的诗也是这样的,所以就没看过余光中其他的诗。
在罗大佑之前,民歌运动的发起者杨弦先生已经将《乡愁四韵》谱曲演唱过,首次演唱这首歌是在1974年胡德夫“美丽的稻穗”演唱会上。杨弦版是标准的民歌唱法,大开大合,高亢嘹亮。李建复先生曾在2016年《民歌四十 再唱一段思想起》演唱会上携手殷正洋同时演唱过这两个版本。
1999年,我第一次去网吧,那时候我对电脑和互联网的认识还停留在“微机”阶段。微机于我,又高级又牛逼又神秘,从未见过,非常向往。听说花三块钱就能操作一小时微机,我鼓起勇气走进网吧。在未经任何指导的情况下,我逮住一台微机疯狂摆布,居然搜出了罗大佑的歌,第一首就是《乡愁四韵》。那时候不知道余光中,只是奇怪作词一栏写的居然不是罗大佑。我当时心想:大佑你不是牛逼吗,怎么让别人给你写歌?
那之后没过几天,我在微机上起了第一个网名——张楚。
2024.6
此文所有曲目试听均来自马世芳先生的音乐节目《耳朵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