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岛大学《Carbon》:超轻质空心碗状碳作为微波吸收器,具有宽带和低填料负荷

carbon_art 材料分析与应用 2023-06-23

1成果简介 


随着军用飞机设备和可穿戴民用电子设备的发展,轻量化在吸波材料的设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青岛大解培涛副教授、李星运教授、刘春朝教授等在《Carbon》期刊发表名为“Ultra-lightweight hollow bowl-like carbon as microwave absorber owning broad band and low filler loading”的论文,研究采用硬模板法可控构建空心碗状碳(HBC)材料,其可调孔结构、表面性质以及壳体厚度使其性能优异。

壳厚为3 nm的HBC在吸收体含量为4%时表现出最佳的吸波性能。其最小反射损耗值为−50 dB,厚度为2.26 mm,而其有效吸收带宽(在2 mm的固定厚度下)可宽至7.04 GHz(10.96-18 GHz)。一方面,薄壳是实现轻量化的关键,另一方面,碗状形状可防止渗流网络的形成。渗流行为分析表明,在吸收体含量质量分数低的情况下,HBC材料可以获得适度的介电常数和损耗,从而实现良好的阻抗匹配和足够的衰减能力。本工作为利用多孔碳材料开发轻质高性能吸波材料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可持续的途径。

2图文导读  


方案1.HBC-1、HBC-2和HBC-3合成过程示意图。


图1.(a-c)SEM图像,HBC-1,HBC-2,HBC-3的(d-f)TEM图像。


图2.(a) XRD图谱,(b) HBC-1、HBC-2和HBC-3的拉曼光谱。


图3.(a) HBC-1、HBC-1 和 HBC-1 的 C 1s、(b) O 2s 和 (c) N 3 的高分辨率 XPS 光谱,(d) HBC-1、HBC-2 和 HBC-3 的电化学阻抗谱。


图4.(a, b) HBC-3、(c, d) HBC-1、(e, f) HBC-2 的三维 (3D) 反射损耗图和相应的投影图


图5.(a)ε′随吸收剂填充含量的变化而变化,(b)不同HBC-3含量吸收材料的ε“的频率分散,(c)ε”和棕褐色δ随吸收体填充含量的变化而变化,(d)μ“/(μ′2f) 用于吸收分别含有 7.5% HBC-1、5% HBC-2 和 4% HBC-3 的材料。(b) 中的红色实线是传导损耗的拟合结果。


图6.HBCs中EM微波吸收的机制


3小结 


综上所述,采用缺陷碳结构和sp2杂化石墨结构。HBC-3具有最薄的壳厚,介孔纹理和更高的石墨化度,保证了增强的界面极化和偶极极化。同时,HBC-3在超低质量分数的吸收体下表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具有重量轻的优点。。本工作为利用多孔碳材料开发轻质高性能吸波材料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可持续的途径。


文献:

https://doi.org/10.1016/j.carbon.2023.118156

▼往期精彩回顾▼中南林科大等《Nano Res》基于“层间工程”策略实现三维石墨烯电导率的双向调控,用于人体运动监测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Carbon》:Ni/C复合气凝胶,具有优异的疏水性和隔热性
东南大学《J ELECTROANAL CHEM》:3DG杂化结构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用于卓越的锂储存

来源:文章来自carbon网站,由材料分析与应用整理编辑。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击关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材料分析与应用"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材料分析与应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材料分析与应用"。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三日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