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地质大学《ACS AMI》:MnS-Co/多孔N掺杂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柔性锌-空气电池

carbon_art 材料分析与应用 2023-06-23

1成果简介 



寻求高效、稳定、经济高效的可充电锌-空气电池双功能电催化剂是开发新一代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首要任务为此,应考虑电催化剂上合理有效的结构设计、界面工程和电子复合,以降低反应过电位,加快氧还原反应(ORR)和析氧反应(OER)的动力学。本文,中国地质大学贺贝贝副教授团队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期刊发表名为“Coupling MnS and CoS Nanocrystals on Self-Supported Porous N-doped Carbon Nanofibers to Enhance Oxygen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Flexible Zn-Air Batteries”的论文,研究建了一种基于MnCo的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的非均相MnS–CoS纳米晶体,通过原位生长方法和硫化工艺将其锚定在独立的多孔N掺杂碳纤维(PNCF)上。

益于丰富的空位和活性位点、强界面耦合以及良好的导,MnS–CoS/PNCFs 复合电极具有明显的氧电催化活性和稳定,ORR 的半使用MnS-Co/PNCFs作为无粘结剂空气阴极的柔性可充电ZAB具有86.7 mW cm-2的高功率密度,563 mA h g-1的大比容量,并能适应不同弯曲度的操作此外,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阐明了非均相MnS–CoS纳米晶体在ORR和OER过程中降低了反应势垒,增强了催化剂的导电性和中间体的吸附能力。本研究为柔性电子设备自支撑空气阴极的设计开辟了新的思路。


2图文导读  


图1.MnS–CoS/PNCF合成过程示意图。


图2. (a) CoS/PNCFs和MnS-CoS/PNCFs的XRD图案。(b,c) Mn0.2Co0.8-MOFs/PNCFs和(d,e) MnS-CoS/PNCFs的SEM图像。(f) 拉曼光谱。(g) PNCFs、CoS/PNCFs和MnS-CoS/PNCFs样品的氮气吸附-解吸等温线和(h)相应的孔径分布曲线。


图4. (a) PNCFs、CoS/NC、MnS-CoS/NC、CoS/PNCFS、MnS-CoS/PNCFs和商用20%Pt/C在1600rpm的RRDE上测得的ORR性能 (b) 相应的Tafel图。(c) 电子转移数(n)和过氧化物产量(HO2-%)。(d) 所制备的电催化剂的OER的线性扫描伏安法极化图。(e) 相应的Tafel图。(f) EIS。


图5。(a) C1s、(b)N1s和(C)MnS–CoS/PNCFs的Mn2p XPS光谱的XPS测量。CoS/PNCFs和MnS–CoS/PNCF样品的(d)Co2p和(e)S2p的XPS光谱比较。(f) S-PNCFs、CoS/PNCFs和MnS–CoS/PNCF的EPR光谱。


图6。(a) 柔性ZAB结构示意图。(b) 以CoS/PNCF和MnS–CoS/PNCFs为空气电极的柔性ZAB的OCV,插入的光学图像是基于MnS–CoS/PNCFs的电池。(c) 由三个串联组装的柔性ZAB点亮的LED照片。(d) 充放电极化和功率密度图。(e) CoS/PNCFs和MnS–CoS/PNCF在不同电流密度(1、2、5、10和20 mA cm–2)下的速率能力。(f) 维持电流密度为5 mA cm–2时的恒电流放电曲线。(g) 5 mA cm–2条件下的长期充放电循环曲线。(h) MnS–CoS/PNCF在5 mA cm–2下每5次循环弯曲30、60、90、120和180°时的长期循环稳定性性能,并且插入的图像是不同弯曲角度下的OCV。


3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界面调控,制造了一种具有良好界面结构的异质性MnS-CoS纳米晶体支撑在多孔N-掺杂碳纤维上的纳米复合材料。所设计的MnS-CoS/PNCFs展示了非凡的双功能氧电催化性能,在碱性电解质中半波电位为0.81V(ORR),过电位为350mV(OER,在10mA cm-2)。MnS-CoS/PNCFs如此出色的双功能性能可以归因于空位和反应位点的增加、强界面耦合以及高导电性,这一点在特征分析结果和DFT计算中都得到了有力的证实。此外,由MnS-CoS/PNCFs独立电极组装的柔性可充电ZAB具有86.7 mW cm-2的可观功率密度,563 mA h g-1的大比容量,以及100次循环的卓越长期耐久性。这项工作为合理设计和合成诱导电子结构调控的过渡金属基异质催化剂提供了一个有前途的策略。此外,它还提出了基于碳纤维柔性基材的自支撑双功能催化剂在柔性电子设备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文献:

https://doi.org/10.1021/acsami.3c03501

▼往期精彩回顾▼浙江师范大学《J ALLOY COMPD》:金针菇状CNT@Ni复合材料,可增强电磁波吸收
北化工《CARBOHYD POLYM》:亲水壳聚糖/石墨烯复合海绵,用于快速止血和无再出血去除
北京大学《Nat Commun》:少量添加碳纳米管制备强韧芳纶纤维

来源:文章来自ACS AMI网站,由材料分析与应用整理编辑。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击关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材料分析与应用"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材料分析与应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材料分析与应用"。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三日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