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安交通大学《ACS AMI》:多级SiC-石墨烯复合气凝胶负载Ni–Mo–S纳米片,用于高效pH通用电催化析氢

carbon_art 材料分析与应用 2023-06-23

1成果简介 




MoS2在电催化氢气进化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前景。然而,MoS2的电催化性能受到其活性位点不足、低电导率和缓慢的水解过程的限制。本文,西安交通大学《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期刊发表名为“Hierarchical SiC–Graphene Composite Aerogel-Supported Ni–Mo–S Nanosheets for Efficient pH-Universal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的论文,研究采用CVD法在石墨烯气凝胶(RGO)中生长SiC纳米线(SiCnw),构建了由碳化硅(SiC)和石墨烯(SiCnw-RGO)组成的气凝胶,然后在SiCnw-RGO复合气凝胶上水热合成了Ni–Mo–S纳米片,开发了一种高效的pH通用电催化剂。


在SiCnw-RGO(Ni-Mo-S@SiCnw-RGO上负载的Ni-Mo–S纳米片表现出一种有趣的复合气凝胶的分层三维互连结构。最佳的Ni-Mo–S@SiCnw–RGO电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酸性条件下Tafel斜率低至60 mV/dec,碱性条件下为90 mV/dec。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复合催化剂具有有利的氢吸附自由能和水解离能势垒。本研究为设计高效多级气凝胶电催化剂提供了参考。

2图文导读  


图1.Ni–Mo–S@SiCnw–RGO合成策略示意图.


图2:(a)GO气凝胶的SEM图像。(b)SiCnw-RGO的SEM和(c)TEM图像。(d) MoS2@SiCnw-RGO的SEM、(e) TEM和HRTEM图像,以及(f) 元素图谱图像。(g) SEM, (h) TEM和HRTEM图像,以及(i) Ni-Mo-S@SiCnw-RGO的元素映射图像。


图3:(a)GO、SiCnw-RGO、MoS2@SiCnw-RGO和Ni-Mo-S@SiCnw-RGO的XRD图案和(b)FTIR光谱。(c,d) SiCnw-RGO、MoS2@SiCnw-RGO和Ni-Mo-S@SiCnw-RGO的拉曼光谱。(e) MoS2@SiCnw-RGO、MoS2@RGO和MoS2@SiCnw的N2吸附/解吸等温线曲线和(f)孔隙大小分布图。


图4:(a)RGO、SiCnw-RGO、MoS2、MoS2@RGO、MoS2@SiCnw、MoS2@SiCnw-RGO以及Ni-Mo-S@SiCnw-RGO在酸性条件下的LSV曲线和(b)相应的Tafel图。(c) MoS2、MoS2@RGO、MoS2@SiCnw和MoS2@SiCnw-RGO的电容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关系。(d) MoS2、MoS2@SiCnw-RGO和Ni-Mo-S@SiCnw-RGO的奈奎斯特图。(e) MoS2@SiCnw-RGO的电催化稳定性。(f) MoS2@SiCnw-RGO循环后的SEM图像。


图5:(a) MoS2的氢吸附自由能和(b)水离解自由能图,MoS2@SiCnw和Ni–Mo–S@SiCnw.(c)Ni–Mo–S和SiC界面的电荷密度差图,等值面能级为2.7×10–3 e/bohr3。(d) Ni–Mo–的拟议电催化过程S@SiCnw–RGO。


3小结 


通过Ni-Mo-S纳米片支撑在SiCnw-RGO复合气凝胶上,成功开发了一种高效的pH值通用电催化剂。SiCnw-RGO复合气凝胶的分层结构、RGO的高导电性和SiC的加速水解过程可以协同提高电催化活性并暴露Ni-Mo-S纳米片的催化位点。Ni-Mo-S@SiCnw-RGO电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在酸性条件下具有60 mV/dec的低Tafel斜率,在碱性条件下具有90 mV/dec。DFT计算表明,该复合催化剂表现出有利的氢气吸附自由能和水解离能量障碍。这项研究为设计基于MoS2的分层电催化剂以实现高效的pH值通用氢气进化开辟了一条创造性的途径,并为在HER中大规模生产基于MoS2的电催化表现出巨大潜力。

    

文献:

https://doi.org/10.1021/acsami.3c02802

▼往期精彩回顾▼清华大学等《ACS AEM》:环氧树脂/石墨烯复合材料,用于航空除冰
陕科大杨艳玲/昆士兰科技大学陈志刚JCIS:“以废治废”策略设计可回收的锌离子改性赤泥基吸附剂
哈工大(深圳)《Nat Commun》:低成本大规模生产3D弹性热电网络,用于人体集热

来源:文章来自ACS AMI网站,由材料分析与应用整理编辑。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击关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材料分析与应用"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材料分析与应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材料分析与应用"。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三日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