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南开学报 2024-02-0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  

总第291期   2023年01月20日出版

双月刊  1955年创刊


目  录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懈奋斗

——从一大到二十大

刘景泉  杨丽雯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构建

肖光文  杨   笛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若干问题探赜

李思聪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口述历史进路

马伟华  张亦弛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国家认同意识建构

张耀武  袁同凯

  • 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金融关联双重复杂挑战下的风险溢出研究

范小云  史   攀  王   博

美国不确定性是中国股市波动的影响因子吗?

关   伟  刘丽萍  邵梯航

  • 扩大内需与优化有效供给

有效供给、消费升级与扩大内需

贺京同  张   斌

  • 现代史学家研究

郑天挺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关系述论

马亮宽

傅乐焕与辽史研究

李玉君  李   阳

  • 《西游记》研究

超度科仪与《西游记》的传播

——以莆仙戏为考察对象

胡   胜

泾河龙王的定罪与量刑

——从道法律条看《西游记》中的龙王犯罪故事

许   蔚

  • 诺奇克研究

评诺奇克的人生哲学

姚大志

政治哲学证明:自然生成还是理性设计?

——论诺奇克对契约论的批判

王   立  白   晨

  • 中国古代史研究

“大刘记印”玉印与秦汉宗法制度

闫爱民

“陈熙昌奏疏”所见粤澳史事钩沉

庞乃明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江南才子的诗画告白

——唐寅的才子诗思与佳人画梦录

张   毅

《周礼·大司乐》即《乐经》辨

王齐洲

论文摘要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懈奋斗

——从一大到二十大

刘景泉  杨丽雯

摘要: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追求和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实现现代化、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经过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成功地开创并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从一大到二十大,历经为现代化奠基、为现代化寻路、从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构建

肖光文  杨   笛

摘要: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新时代构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发展的制度保障,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构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必须深刻把握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构建的科学内涵,牢牢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规范性和系统性相统一等基本原则,在实践中需要着力从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构建严密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执行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若干问题探赜

李思聪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命题,是对党百年理论创新与实践的深刻总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规律的科学把握。这一命题从酝酿到正式形成经历了“兼用表达期”“理论准备期”“确立成熟期”三个阶段。其内涵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两个结合”、贯彻“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指导新的实践为目的的动态过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行动纲领统一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口述历史进路

马伟华  张亦弛

摘要:作为历史学的分支,口述史的研究方法突破了学科的界限,以其独有的价值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时代叩问而言,口述史以其事件性、主观性与公共性等特点,使得以集体记忆巩固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可能;而以口述史方式所提取的,基于个人生命经历的记忆具有进一步升华为更高层次的集体记忆乃至国家记忆的潜力,能够通过巩固中华民族历史根基、挖掘中华民族精神意涵、实现中华民族文化整合三个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此,以呈现形式与依托载体创新拓宽口述史资料传播的横向广度,并结合数字化技术与仪式操演等方式实现口述史资料的长远纵向传承,是以口述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向。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国家认同意识建构

张耀武  袁同凯

摘要: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是多重认同序列得以重新排列组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能够促使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在辩证统一关系中得到有益协调,进而促进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建构。尤其是亟需凝聚共识的当下,学校教育时刻编织着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民族地区成员从相对低层次的民族认同走向高层次的国家认同的重要支撑,挖掘学校场域内有利于整合国家认同的多维面向仍需探究。就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意识建构而言,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教育、乡土知识教育以及教学语言等应在“多元”与“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中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与协调。


金融关联双重复杂挑战下的风险溢出研究

范小云  史   攀  王   博

摘要:基于在中国 A股上市的 31家金融机构,可以构建出包括均值层、波动层、尾部风险层的多层金融网络,进而以此为基础综合利用时频分析研究金融机构间、金融子部门与金融系统整体的关联特征。研究发现,不同网络层间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且随时间变化;中小金融机构在有些阶段同样会表现出较高的节点中心性;在金融风险溢出总效应中,短期效应占主导,随时间推移长期效应减弱并发生结构性改变。据此建议监管机构在评估金融机构关联度时应综合考虑金融风险溢出的多种渠道;强化对高风险、高关联性的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并采取措施规避金融风险积聚。


美国不确定性是中国股市波动的影响因子吗?

关   伟  刘丽萍  邵梯航

摘要:为有效识别影响中国股市波动的外部风险因子,我们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经济不确定性指数、金融不确定性指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以及地缘风险指数度量美国的不确定性冲击,并通过单因子和双因子的混频波动率GARCH-MIDAS模型考察美国四类不确定性冲击对中国股市波动的影响以及不同市场的异质性反应,进而识别中国股市波动的外部风险因子。研究结果发现:(1)相比于其他三类不确定性冲击,美国金融不确定性对中国股市波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美国金融不确定性对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波动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深证成指影响程度更大;(3)基于已实现波动率与金融不确定性的双因子模型可以改进单因子模型的估计和预测效果,且MCS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对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包含金融不确定性的模型始终具有稳定的样本外预测优势。因此,美国金融不确定性是中国股市波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纳入美国金融不确定性对提高中国股市波动的预测精度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预测和控制股市波动,促进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有效供给、消费升级与扩大内需

贺京同  张   斌

摘要:解决我国居民消费增长长期疲软的态势,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理论分析表明,在居民消费结构随收入增加快速升级的情况下,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造成的有效供给不足,会抑制居民消费增长。通过构建2002—2018年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指数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整体呈升级趋势,且在 2014年以后升级趋势加速。消费升级的程度与居民消费增长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表明,供给结构无法随升级的需求结构及时调整抑制了居民消费增长。故而供给结构调整迟缓导致的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新时期抑制我国居民消费合理增长矛盾的主要方面。由于供给结构调整依赖于投资流量的持续优化,因此,扩大有效投资是提升有效供给的关键动力,也是扩大内需的既有内容。进一步研究的结果表明弱化投资趋同可以显著缓解消费升级引起的有效供给不足。提升政策调控的科学预期性、增强投资的有效性,有利于扩大内需战略的实现。


郑天挺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关系述论

马亮宽

摘要:郑天挺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关系密切,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郑天挺兼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副所长,实际主持所务。他在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等方面坚持严格招考、精准培养、科学管理,努力践行爱国教育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所招收的数十名研究生都成为其研究领域的学术骨干和领军人物,在历史、语言等学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傅乐焕与辽史研究

李玉君  李   阳

摘要:傅乐焕是 20世纪著名历史学家,尤长于辽金史,与冯家昇、陈述并称“辽史三大家”。受堂叔傅斯年等人影响,他重视且擅长史料的搜集、整理与考订,进而提出独到见解。傅乐焕在辽史领域的开创性贡献集中于辽宋关系钩沉和辽代疆域地理。他对宋辽聘使和宋人使辽语录的研究补充、订正了前人的一些缺漏和错误;其四时捺钵研究探讨了辽代二元政治,成为后续研究的基点。这些成果有助于了解辽朝的政治制度、疆域范围以及东北历史地理,极具创新性而享誉一时。尽管治学重心转移导致其辽史研究止步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傅乐焕引领后学的开创精神、重视史料价值的治学风格以及爱国敬业的工作热忱,至今仍值得学习借鉴。


超度科仪与《西游记》的传播

——以莆仙戏为考察对象

胡   胜

摘要:作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现存莆仙戏传统剧目中有大量“西游戏”。以仙游本“西游戏”为代表的这批作品,不仅声腔、表演独具地方特色,内容上亦不乏百回本小说未能涵括者。更引人瞩目的是,某些情节昭示其秉承了传统西游故事作为科仪文的“超度”功能,而这些恰是百回本小说取材与行文中被弱化乃至芟薙的部分。这些戏曲作品宗教功能的隐现,不仅暗合了戏曲的本源——祭祀与超度,也标示了西游故事独特的传承。作为场上之文学,莆仙戏《西游记》超越了一般的同题故事叙事文本,与宝卷等科仪文一道,承载的度化功能在一般文本单纯的娱人指向之上,更多了一份娱神(鬼)的特定意义。明乎此,以百回本小说作为核心参照系,重新勾画西游故事独特的发展轨迹,《西游记》研究将别有洞天。


泾河龙王的定罪与量刑

——从道法律条看《西游记》中的龙王犯罪故事

许   蔚

摘要:“魏徵梦斩泾河龙”虽然早见于《永乐大典》所引《西游记》,但龙王行雨犯罪的故事本身并未得到学者的重视。而关键的问题就是龙王所犯天条到底是什么。从宋明以来的道教文献及道法实践来看,所谓天条应即道教的《女青天律》。《女青天律》约定型于南宋,流行于元明时代,其中有明文规定了龙王行雨有违时间、雨量要予以处斩。不仅如此,小说中凡是涉及龙王犯罪及处刑的地方,在《女青天律》中大抵也都能找到明确的“司法解释”。就此而言,似可以说《西游记》小说的作者或者改写者不仅熟悉道教的仪式流程、坛场布置与文书用语,对道教的“天条”也极为熟悉。


评诺奇克的人生哲学

姚大志

摘要:人生哲学是一种对人生意义的哲学沉思。诺奇克主张,我们应该在哲学沉思中检验我们的人生,并且在智慧的指引下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诺奇克讨论了人生哲学的三大主题(幸福、爱情和死亡):虽然幸福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目的,但是它不应该成为唯一的目的;爱情可以是个人的情感,但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形成一种“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死亡,然而我们可以让生命之光最终更加耀眼。他也探讨了两个神学问题,即上帝存在的证明和罪恶。诺奇克还对自己的政治哲学进行了反思,改变了某些早期的极端自由主义观点,以至我们有理由说出现了两个诺奇克。


政治哲学证明:自然生成还是理性设计?

——论诺奇克对契约论的批判

王   立  白   晨

摘要:诺奇克的契约论批判既包括对古典契约论的批判,也包括对罗尔斯的新契约论批判。古典契约论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问题,而新契约论则是正义原则的证成性问题。诺奇克对契约论的批判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诺奇克从政治哲学应该遵循的一般性方法出发,主张方法与理论目的之间应该保持明显的间距。方法论批判集中于政治合法性问题,而契约论背后隐藏的理性目的论同政治哲学的方法原则完全相悖。另一方面,面对新契约论,诺奇克认为新契约论既无法逃避古典契约论的理性目的论困境,也无法避免延用契约论的一些理念来论证正义原则时必然遭遇的理论困难。无论是对合法性的证明还是对正义原则的证成,诺奇克都主张“看不见的手的解释”之“自然生成”而非“理性设计”的理论路径。


“大刘记印”玉印与秦汉宗法制度

闫爱民

摘要: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大刘记印”玉印,对于印证刘贺身份以及探讨秦汉印玺制度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宗族史研究的珍贵资料,涉及属籍谱牒、始封继嗣、宗庙祭祖和宗主尊号等内容。由此考察,“大刘”之“刘”与汉家“诸刘”属籍相联系;“大”读如“太”,与海昏侯国始封君称“太祖”有关,“大刘”之称也并非刘贺所独有。“大刘记印”与南越王赵眛“泰子”印构成西汉王侯等级完整的宗主印玺,彰显着宗法制度下族权的某些特征。


“陈熙昌奏疏”所见粤澳史事钩沉

庞乃明

摘要:国家图书馆藏“陈熙昌奏疏”,是晚明吏科给事中陈熙昌于天启四年七月上奏、并由六科抄发的科抄原件,其正式名称为《闽艚突祸可骇 蠔镜丛奸更甚 愚臣久抱杞忧 谬陈刍议 乞敕抚按及时酌处以无误岭海一隅事》。奏疏所言之事有二:一为“闽艚突祸”,即福建白艚来粤籴米而引发的广东民变;二为“蠔镜丛奸”,即葡人居澳坐大、华人聚拢接济所造成的澳门隐忧,二者共同反映了晚明广东地区日渐严峻的粮食供应问题、早期澳门问题以及错综复杂的闽粤、粤澳关系。该件目前未见学界利用,洵为新的钩索晚明粤澳史事之重要档案资料。


江南才子的诗画告白

——唐寅的才子诗思与佳人画梦录

张   毅

摘要:江南风流才子唐寅,自幼聪慧机灵,才华过人,他将作诗的气韵、锻炼和润色,与绘画的意匠经营和笔墨技法相提并论,其诗思不乏才士的狭气和傲气,还有孤芳自赏的清高。他爱江南水乡风物,更爱娇娆美人,除了在山水、花鸟画里以奇妙诗思展现才华外,他还在仕女图、美人图、名姝图等系列佳人画及其题咏里,高调宣示才子缠绵俳侧的风流。唐寅画为神品,诗亦入流,因露才扬己而遭遇不测,沉沦却依然轻狂,落魄才子梦断佳人画,如幻似真的浪漫情愫,使他成为明清才子佳人文艺的典型。


《周礼·大司乐》即《乐经》辨

王齐洲

摘要:《大司乐》是独立流传的文本文献,战国初年的魏文侯乐工窦公保存了这个文本,其后人将它献给汉文帝,成为皇室秘阁藏书;景帝和武帝之际,刘德收得先秦旧书《周官》,未闻其中有《大司乐》;武帝时,司马迁撰《史记》引用《周官》,有《大司乐》内容;成帝至平帝间,刘向、刘歆父子整理校勘《周官经》,将其著录于《别录》和《七略》;平帝时,王莽将《周官经》改称《周礼》,将《大司乐》作为《乐经》立博士学官。刘氏父子整理本《周官经》是专书名,之前所有《周官》都是类目名。《大司乐》是孔子“乐教”教材,孔子逝后由子夏带到魏国,作为魏文侯推行礼乐教化的儒学典籍。由于《大司乐》本是周代乐官职文,属于“周官”类文献,故被刘氏父子整合进《周官经》中;又由于“礼”“乐”在周代礼乐制度环境下本来相辅相成,相须为用,解释《大司乐》的《乐记》被收进《礼记》中,成为解说礼乐关系的重要释经文献。因此,不能说《周礼》《礼记》只是“礼学”经典不是“乐学”经典,应该说它们是包含了“礼学”和“乐学”的儒学经典。理解了这一点,就能理解《周礼·大司乐》其实就是儒学《乐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