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高粱》经典重映,隔了30年,才知道这九个幕后故事!

黎思迼 藤井树观影团 2020-11-03

国庆档张艺谋新作《影》上映后,取得了不俗口碑和票房佳绩。在继《长城》的技术尝试之后,国师又回归擅长的色彩美学。

 

众所周知,真正使张艺谋成为公认的色彩大师的,是谈起他始终无法绕开的符号——《红高粱》。


《红高粱》

 Red Sorghum

导演: 张艺谋
编剧: 莫言 / 陈剑雨 / 朱伟
主演: 姜文 / 巩俐 / 滕汝骏 / 钱明 / 陈志刚 
类型: 剧情 / 爱情 / 历史 / 战争
上映日期: 1988-10-10(中国大陆) / 2018-10-12(中国大陆重映) / 1988-02(柏林电影节)


这部影片在1988年拿下柏林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熊奖,随之蜚声国际。它创造的历史自不必多说,对于电影的解构也已经不胜枚举。

 

今天《红高粱》在全国艺联重映,关于这部影史经典,这次我们聊聊影片幕后的相关趣闻轶事。

 

1

 “生产队长”与“会计”的初遇

 

张艺谋曾回忆找莫言买小说改编版权的经历。与莫言第一次相见时,莫言在军艺读作家班,而他正好在山西为拍《老井》体验生活,整个人晒得特别黑,坐车脚又磨破流血,一副非常农民的样子。

 

 

莫言的第一印象是觉得,当时的张艺谋像他们村的生产队长,或许是这种憨厚踏实的形象,让他第一眼就决定把作品交给张艺谋。当然,张艺谋后来也不无调侃和莫言说,他像他们队里的会计。

 

2

巩俐是“老天爷赏饭吃”

 

最近,张艺谋在做客《晓说》时,与高晓松聊起了《红高粱》的幕后选角趣事。电影的主演都定下之后,唯独女主角九儿缺席。最开始剧组到中戏选人,基本敲定史可,更符合原著中“丰乳肥臀”的性感形象。

 

但更多人推荐了史可同班的巩俐,只是她当时不在。就在剧组要离开学校的前一天,巩俐归校,于是有了半小时左右的相谈。有趣的就在于,当时担任摄影的顾长卫,偏偏把巩俐的部分全拍虚了,只有四五秒实景。

 

 

大家就围绕着这一抓拍镜头,讨论选谁。虽然镜头虚了,但顾长卫仍然赞成选巩俐,理由是“有味道”。在张导看来,一个个人气质完全悖离小说人物,但却最后献出动人演绎,这就是“老天爷赏饭吃”。

 

 

张艺谋把巩俐领到莫言家的时候,莫言表达过觉得她太过学生气、全无乡野之风。但影片出来后,轰动世界,莫言也自认判断失误。

 

3

种高粱

 

影片中最动人的就是如火如荼、随风恣意的红色高粱场景。于是在开拍前,张艺谋便派副导演杨凤良到高密,与当地农民签了合同来种高粱。


可惜对莫言来说,那片高粱地是他在小说中塑造的神话和梦境,现实中的家乡已经变化很大。


 

结果1987年的春天,特别干旱,春天种下去,只出了苗,高度不足一米,几乎都半死不活。张艺谋特别焦急,团队后来找到了当地县委负责人,帮忙批了5吨化肥,高粱才蹭蹭的长起来。

 

 

让莫言感动的是,县里领导的重视嘱托。他们召集种高粱的乡领导开会,要求大家把管理高粱的事当成“政治任务”。这之后,才有了影片中浓烈火热的高粱美景。


4

 经典“颠轿”戏

 

《红高粱》中经典的“颠轿”戏,是张艺谋在高密当地民俗的基础上创作的。

 

当时为了营造氛围和感觉,剧组找了十几卡车黄土铺在路上。开拍后,演员在前面走,工作人员就在后面用铲子使劲儿扬土,载歌载舞的热闹气氛瞬间就被烘托出来。



巩俐扮演的“我奶奶”所坐的花轿,现在已经被当地博物馆收藏。

 

5

柏林夺魁是意外惊喜

 

作为国际A类顶级的欧洲三大电影节,自然一直受到全球电影人的无比重视。相比起戛纳、威尼斯对艺术性的注重,柏林的关注点更倾向政治。

 

余玉熙曾是柏林电影节授权的首位中国选片人,她提到,1987年底最开始,电影局确定《孩子王》参赛柏林,时任主席哈德尔也非常欣赏该影片。但后来陈凯歌主动弃赛,反而转投戛纳,这引起了哈德尔的不快。

 

 

无奈之下,余玉熙团队向全国各电影厂紧急求援。这时西安电影厂的杨凤良向她推荐了刚刚完成的《红高粱》。彼时她还不认识张艺谋,电影也没有在国内公映。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之后,拷贝送至柏林,哈德尔主席十分喜欢。

 

结果也就是大家看到的,《红高粱》轰动柏林,正式打开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大门。


6

票价水涨船高

 

在柏林摘得金熊后,《红高粱》在国内自然人气随之水涨船高。在一些地区,票价由原来的几毛钱,炒至几块钱,甚至10块钱。

 

 

最后西影厂凭该片拿下400多万票房,在当时可以堪称天文数字。艺术上的成就带动商业的成功,先去国外获奖、然后再回国内放映成为不少中国电影的新出路。尤其是第六代,几乎走的都是这个模式。


7

 影片引发“纸媒论战”

 

不过,《红高粱》当年虽然斩获艺术与商业的双丰收,与此同时也引发国内少数人的非议。彼时的西安电影厂厂长吴天明曾回忆道,一个南京的老同志,写信给西影和中央,要求禁演“这颗大毒草”,影片“粗野又反动”。

 

国内的报纸也开展论战,北京的《中国电影报》是批判大本营,强调《红高粱》意识形态的反动性;而上海的《文汇报》则肯定影片的积极意义和正面价值。

 


电影当局还是以包容的心态,肯定了《红高粱》为中国电影探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作为原著本人的莫言,更是表达了对电影的满意。因为电影而使小说有了被更多人知道的可能,莫言反而觉得遇到张艺谋是自己的幸运。

 

8

没想按照谁的套路

 

《红高粱》中漫天肆意的红和浓烈的黄,开创了张式色彩美学。导演在访谈中,强调没有意在学谁,不论是精神气质还是电影形态,要表达的是一种地道的民族气质和民族风格。


 

作为处女作,《红高粱》的创作也是全新的尝试,并无意寻找某种套路。张导最喜欢的颜色就是如火似血的大红,而这正应和电影要表达的主题。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影片是个杂种,属于野路子”,至于它最后引起的轰动,只能说多亏导演的“肆意撒欢”。

 

9

 光膀子照片

 

网上有一张《红高粱》几位主创光膀子的合照一度广为流传,是张艺谋带巩俐、姜文去莫言家吃饼,正好合影留念,吃饭时姜文还把莫言家唯一的热水瓶踢爆了。


彼时,大家都怀着初心,剧组不曾想这部电影会轰动国际影坛,而莫言也没有预知日后会获诺贝尔。

 

 

《晓说》中,高晓松还提到,据说当时姜文、顾长卫都喜欢巩俐,引来张艺谋哈哈大笑。这些当然只有当事人最清楚,不过对于这部影史经典,尤其以画面著称的色彩美学,在影院观赏才是最佳回忆!

 




微博:@藤井树观影团2011

公号:藤井树观影团


点击下图,查看往期热文!



尽在“藤井树观影团2011”!



今日话题


关于这部电影,你了解多少呢?


文艺连萌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转发或者点赞,都是最好的支持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电影专属小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