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辩论到分享会,这还是你想看的《奇葩大会》吗?

花不开 藤井树观影团 2020-11-03

《奇葩大会》第二季正在热播当中,除了跟小编一样狂热的“奇葩粉”之外,好像还有好多小伙伴并没有弄清楚《奇葩大会》《奇葩说》的关系,注意,这可不是同一个节目改了个名字。

 

1

《奇葩说》&《奇葩大会》

 

 

2014年,稳坐网综第一位置的《奇葩说》成为现象级爆款节目。仅靠蔡康永、高晓松、马东三个半老男人以及十八位“奇葩”辩手的三寸不烂之舌,获得一大批80后、90后的拥趸,号称网罗了华语地区“最会说话的人”。


可以说,《奇葩说》是将深度与娱乐性结合得最好的节目,思辨性的网综定位,契合当下生活的热点社会话题,总能引起全民大讨论。昨日还是辩论界的一哥一姐,明日就成了全民意见领袖。《奇葩说》,意外走入了造星模式。

 

 

《奇葩大会》是“奇葩系列”的分支,从一开始就定位为一档“特别人类”分享大会。从《奇葩大会2》来看,节目主题践行的十分明确,“特别人类”只是特别,他们拥有特殊的事件,却难以成为具有个人魅力的特殊个体。


节目请来了自我标榜为“自恋奇葩”的田朴珺、做公众号月入十万的00后、电影《二十二》导演、作家冯唐、蒋方舟……基本都属于“红人”。在节目中里,他们分享自己特殊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


听起来,emmmmm……也还好吧?

 

2

《奇葩大会》为何遭遇口碑滑铁卢?

 

目前来看,观众似乎对全新定位的《奇葩大会2》并不买账,豆瓣评分仅有6.8,比起第一季的7.8和开山鼻祖《奇葩说》的9.1分,这个落差,额……容我缓缓。



《奇葩大会》选择给一群不擅长辩论,但经历奇特的人一个舞台。不像前一季短短几期的呈现,以为《奇葩说》输送选手为目的,变成了如今的怪咖名人分享秀。听起来也还不错,但不可否认,这样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辩论人才的枯竭。


所以,口碑遭遇滑铁卢的《奇葩大会2》,是错在了哪里?

 


《奇葩说》的成功根基在于“观点”。新鲜观点的高密度输出,深刻度、冲击力以及娱乐性的多维组合,加上那时网综市场才刚起步,监管也并没有现在这么严格,天时地利人和,成为火爆全网的现象级节目也是时势使然。

 

反观《奇葩大会2》的口碑下滑,与“内容”的缺失不无关系。内容和观点输出的稀薄性, “鸡汤化”的价值导向,一下子把《奇葩说》中通过辩论性质展现,最尖锐、最有冲击力也是最抓人心的新生价值观和 “多元价值取向”给磨平了。

 

《奇葩大会2》变成了《我是演说家》,嘉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奇葩大会2》中,明星大咖的数量明显增加,但内容质量却并没有随之上升。

 

 田朴珺


标榜 “自恋型奇葩”的田朴珺,在这场秀之中找到了维护自己、与自我和解的宣泄点,尬点颇多。

 

冯唐 


履历光鲜、中年走红的冯唐,节目后依然是一名“油腻中年”。

 

月入十万00后

 

几个有话题度的选手,如月入十万的00后和清华工科博士生毕导,大多已经走红,节目的新鲜感就降低了不少。


清华工科博士毕导


依靠选手自带的名气赚播放量,而非原创挖掘和筛选“有观点人才”,这样的制作理念无疑给节目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奇葩说》老辩手

 

《奇葩说》中怼天怼地的马薇薇、范湉湉等人,到了鸡汤节目《奇葩大会2》中不再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犀利观点,也不再和嘉宾或者导师激烈对话,通通成为背景板。这样的安排,恕我们这群老粉不接受啊。

 

3

奇葩系列的重新定位

 

《奇葩大会》已经不再奇葩,反倒以一种更为平和的状态分享三观,虽然缺少了思想碰撞上的快感,但还是能给观众带来思考的深度和维度。

 

 

刘拓

 

刘拓分享的特殊伊拉克监狱之旅,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由政治、国别、语言、人种等惊奇元素带来的戏剧性,而是他在异国与陌生人患难与共的感情。在监狱中唱过的昆曲、写过的汉字……平实的叙述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动。

 

《二十二》导演

 

纪录片《二十二》的导演,讲述那些相继离开曾遭受过苦难的老人的故事。记住的不仅仅是生活的苦,还有历史。


孙雪梅

 

凤凰网公益频道的主编孙雪梅,讲述的是预防儿童性侵道路上的思考的经历,让人感动也让人欣慰。

 

4

“奇葩系列”大IP下蕴藏的巨大能量

 

2013年底,在体制内工作了十多年的马东毅然从央视辞职,加盟门户视频网站爱奇艺。隔年就推出爱奇艺自制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



割了眼袋的马东并没有停下脚步,他跳出爱奇艺的框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米未传媒。



公司成立之初就拿到了创新工场和娱乐工场两家的pre-A轮投资。创立后不到半年,估值就达20亿元。


马东说:“在设计这个产品的时候更重要的不是这个产品要做到什么样,而是我们最开始的一个完整的价值主张的设计。那些喜欢明星的粉丝,表面上看是喜欢明星本人,但其实是喜欢明星背后带来的内容。”


这个所谓的“价值主张”,其实就是“奇葩”系列内容和其衍生品所坚持的内核,也是最大的卖点。最认可这样价值主张的人群,就会成为“奇葩”系列产品最忠诚的一批粉丝。

 

短时间之内的高估值,随之而来的就是质疑。但《奇葩说》的成功,和“奇葩”系列带来的资源效应,让投资者看到了这家“内容”公司的潜力。2016年,随着监管的加强,网综也开始试水新的出路。

 

奇葩系列流量担当

 

从垂直领域来看,米未的《奇葩来了》《奇葩大会》等一系列衍生品,不仅拓宽了节目题材类型的思路,也抓紧时机,最大化利用了《奇葩说》捧红的几位选手带来的流量效应。


“奇葩系列”捧红的这群“奇葩”顺利成章的签约在了米未传媒旗下,这其中包括《奇葩说》成功打造的明星辩手姜思达、马薇薇、肖骁、范湉湉等人。


据非官方消息,在不久的将来,米未传媒很有可能根据签约艺人们的个性特色制作出他们的“专属节目”。已在爱奇艺上线的肖骁的《少奶奶的御花园》以及姜思达的《透明人》更是印证了这一说法。

 

姜思达《透明人》


米果《说说而已》

  

新综艺《饭局狼人杀》也获得关注,同名游戏app,将内容产品的社交性进一步拓展。

 


然而,迅速扩张的风险也是存在的,最关键的就是对其核心竞争力“内容”和“价值主张”稳定性的保证。从《奇葩大会2》的口碑下滑就能看出,只有故事没有观点,内容质量输出的不稳定性初见端倪。

 

5

国内网综的艰难发展

 

坦白来说,《奇葩大会》的“不刺激”,其实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无法刺激”。


2014年开始,广电总局 “限娱令”、“限韩令”、“禁染令”等一系列举措接连推出,尤其从2016年开始,广电对综艺节目的题材、内容、演出人员和娱乐程度等多方面都有了具体的限制,严苛程度可谓史上最强。


就连第一季口碑收视双高的《见字如面》,在第二季开播一周后却也突然被下架。

 


《奇葩说》不能幸免更在意料之中。蔡康永“出柜”的那一期已被要求下架,理由是“嘉宾对非正常的性关系持同情态度,挑战了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除此之外,“好朋友之间能不能约”一集同样也被广电封杀。

 

在随后几期节目中,辩题明显缓和,《奇葩大会》也进行了重新定位,对于制作“奇葩“系列节目的米未传媒而言,马东的央视老主持人出身一直是一个先天的优势。


明白政策红线,对尺度把握清楚,这令“奇葩”系列节目从一开始就能准确把握其价值主张,避免了“低级错误”的产生。希望在马东的带领下“奇葩系列”能迅速弥补短板,找准定位,挽留暂时流失的观众,找回昨日风采。

 

愿“奇葩”归来,风里雨里,我们等你!

 



微博:@藤井树观影团2011

公号:藤井树观影团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热文


《暴裂无声》:比失语更可怕的是人心的黑洞。

《清水里的刀子》:极简影像下的民族文化。


飓风营救  头号玩家    Live   遇见你真好   第三度嫌疑人     中邪   




今日话题


这季《奇葩大会》你满意吗?


文艺连萌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转发或者点赞,都是最好的支持!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电影专属小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