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汽车投诉量高居“亚军”,得治!

蒋萌 人民网评 2021-11-19

汽车驾驶过程中刹车失灵,发动机、变速器等出现故障……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消协受理汽车及零部件投诉量多达34897件,在具体商品投诉中,仅次于食品类投诉量。近期某品牌电动汽车因“质量门”闹得沸沸扬扬,汽车消费维权更成为舆论焦点。

图片源自网络

消费者花大价钱买下汽车这个“大件”,本来是为了方便出行、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谁成想,一些汽车没开多久就“病病歪歪”,频频返厂“动手术”。更有甚者,某些车辆在行驶中突然“失灵”,致使驾乘者命悬一线。在被“问题车”惊出一身冷汗的同时,消费者必然要讨个公道。

遗憾的是,消费者维权常吃厂商“闭门羹”。对于一般性的毛病,厂商常常归咎于“消费者使用不当”,或者干脆声称“已过质保期”;对于严重机械或电子故障,厂商鉴定时常“顾左右而言他”、拖着不解决的不在少数。面对种种“甩锅”,普通消费者焦急又气恼,明明是非人为损坏,却拿不出产品有缺陷的证据。

消费者当然渴望通过正当渠道维权。消协受理投诉众多,足以证明这一点。尽管中消协曾建议汽车生产厂家珍惜品牌形象、诚信对待消费者、杜绝以强凌弱,但某些厂商依然我行我素。

纠缠不清,耗时不起,有的消费者只好自掏腰包修车,有的不得不与厂商签下“城下之盟”,甚至更有因“谈崩”做出极端行径……无论是哪种情况,维权都已变味。还有人总结“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闹与不闹反而成了解决与不解决问题的关键,“闹不好”消费者还会触犯禁区。这样的状况应当被扭转。

如果说道德为社会划定行为标尺,那么法律将为社会明确约束红线。当下,一些汽车生产厂商和经销商敢在质量和售后上“耍滑头”,恰恰表明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不足。尤其是对方兴未艾的电动汽车产业、数字化设备快速替代传统机械装置,照搬燃油车的质量法规、鉴定规范、缺陷认定,显然已不合时宜。与时俱进,科学立法修法,才能为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保驾护航。

市场监管部门该出手时也要出手。面对汽车质量问题投诉增多,尤其是针对同一品牌或车型的投诉呈上升趋势,监管部门当及时介入,调查产品设计或制造是否存在“原生”缺陷。对于确有问题的车型,应当勒令召回,消除潜在隐患。如果厂商置若罔闻,或者阳奉阴违,更当依法严惩。

汽车厂商要谨记,产品和服务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尊重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才能赢得市场肯定。挑战消费者底线,罔顾公共利益,终将自食苦果。

促进居民汽车消费,必须让消费者买得安心、开得放心、售后舒心。监管部门、行业协会、车企当各尽其责,切实保障公众安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