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小镇“帅不过三秒”,警示了啥?
2020年4月,正在进行拆除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大门已经被围栏遮挡。新华社记者 李亚楠 摄
只有挖掘出自己的特色,着力培育并增色,红才有坚实底色。否则,一阵风过后,没准只剩一地鸡毛。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兴衰给所有网红小镇敲响了警钟,造网红,不仅要“名”,更要有“核”。
这也给地方政府提了个醒,不能盲目引资、扎堆上马有关项目,不然伤害的只会是当地的长远发展。
文|张一琪
责任编辑|徐玉涵
01
短视频时代,成为网红并不难。但想长久的红下去,那需要下一番功夫。只有挖掘出自己的特色,着力培育并增色,红才有坚实底色。否则,一阵风过后,没准只剩一地鸡毛。网红小镇也是如此。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份“特色小镇死亡名单”,在名单里出现了曾经喧嚣的网红打卡地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借着白鹿原的IP,2016年开业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着实火了一把,一度成为西安旅游市场的“顶流”,最高日接待游客量达到15万人次。
谁想到,如今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已基本荒废,商户全部关门倒闭,巷道里建筑垃圾堆积,园区内荒草丛生,与鼎盛时期相比简直判若两村,让人不胜唏嘘。
打造网红小镇无可厚非,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种措施,但如果仓促上马、大干快上,红的了一时、红不了一世,最后只会是拔苗助长、快速消亡。
2020年4月,正在进行拆除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多数店铺已经关门。新华社记者 李亚楠 摄
02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兴衰给所有网红小镇敲响了警钟,造网红,不仅要“名”,更要有“核”。
“核”是什么?就是网红小镇能够安身立命的根本,说白了就是独特于其他小镇的地方。这个“核”可以是文化底蕴,也可以是独特的体验项目。无论怎样,这个“核”要吸引得了回头客,这才是网红小镇长盛的关键。
就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来说,可以说是“把一手好牌打烂了”。《白鹿原》在中国是一部很受欢迎的小说,作为背景的陕西更是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搞民俗文化旅游的宝贵财富。游客之所以愿意去,就是冲着《白鹿原》这本小说,冲着陕西的历史文化,如果没有体验到这些,那就不可能成为回头客。
对于策划者来说,重点应该是将小说中的情节和陕西文化深度结合在一起,挖掘小说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那对于游客来说将是一种很美妙的体验。
可惜,现实没有按照这个剧本发展,策划者、建设者们又落于俗套,过度商业化,缺少内涵底蕴。游客看不到关中文化,体验不到当地民俗,只是逛吃,没有特色和新意,最终只能是“去一次之后不会再去”。
2020年4月,正在进行拆除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新华社记者 李亚楠 摄
03
打造网红小镇,地方政府是一大推手。据媒体报道,随着“白鹿原”大热,短短两年间,仅200多平方公里之内,就出现了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白鹿原影视城、白鹿仓、白鹿原景观农业园等6个文旅项目,还不包括其他大大小小的类似乡村旅游项目。
正是因为同质项目多,缺少规划,低质竞争,分散客流,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等难逃衰落的命运。这也给地方政府提了个醒,不能盲目引资、扎堆上马有关项目,不然伤害的只会是当地的长远发展。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绘就中国乡村新画卷,是新征程,也是新起点。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网红小镇,要注重发掘和培养独特“内核”,科学规划,统筹建设,由此扬名才会“水到渠成”,可持续发展才有坚实基础。
点击名片
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