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人民网评 人民网评 2021-11-19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16日下午,在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师生们簇拥着习近平步出校园。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1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滔滔洪水来袭时,防汛救灾一线党旗飘扬,共产党员于危难关头冲在最前;德尔塔变异株来势汹汹,各个地方、各条战线密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共产党员于关键时刻守在一线;乡村全面振兴宏图展开,驻村第一书记日夜奔忙,共产党员于履责之时挑担最重……一幕幕场景、一个个画面向世人诠释着,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百年大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生动写照,这是百年大党一路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成功密码。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正是因为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我们党才能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磨难而淬火成钢,才能让百年前驶入惊涛的小小红船化作今天破浪而出的巍巍巨轮。

最是情怀动人心,最是笃行砺初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地,凡是百姓关心的事,他都一一察看过问;凡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他都重点调研谋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到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从全面依法治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到全面从严治党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彰显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决策实践中,体现在人民普遍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里。

历史昭示未来,一个“一切为了人民”的政党必会基业长青。2020年的早春,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最严峻的时候,那首唱给党的《太阳之歌》,又回荡在江汉平原:“你离我最近,你和我最亲,荆棘中领着我走,风浪中挽着我行;我爱你最深,我信你最真,雾茫茫把你呼唤,路漫漫跟你追寻……”历史并不偏爱哪一个政党,谁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谁就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谁就拥有永恒持久的向心力。青史为鉴,百年大党的牺牲与奉献,群众的拥护与爱戴,揭示一个政党的人心向背,更折射历史前行的大势所趋。

历史指引未来,一个“一切依靠人民”的政党必将无往不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回望历史,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新时代新辉煌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创造的……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顺应人民求幸福、民族求复兴的潮流,站在最广大人民这一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中国共产党就能始终拥有面向未来、面对挑战、永立潮头的不竭动力,国家的发展进步就能最大范围地凝聚共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力量。

变化的是岁月,永恒的是人心。远离战火走进和平,远离苦日子过上好日子,我们怎样延续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怎样持续激发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力量?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激发出蕴藏于亿万人民之中的创造伟力,我们党就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庄新)


2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如何对待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试金石。危急关头是不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检验着一个政党到底为谁服务,是否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至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最鲜明的价值取向。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到“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的鲜明态度,再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价值取向,这些话语朴素真挚、掷地有声,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人民情怀。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刻,走进北京的街道、医院和疾控中心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赴武汉疫情防控最前线,发出“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号令,在这场史无前例的防控疫情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有力践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人民”二字出现了86次,既是高频词也是关键词。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序列中,人民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为人民谋幸福、谋福祉是具体的、一以贯之的、始终不渝的。在疫情防控中,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全国确诊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2.15万元,重症患者超过15万元,少数危重症患者高达几十万元、甚至超过百万元,所有费用全部医保报销、国家兜底。不计代价、不讲条件,构筑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实防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的深刻彰显。“爱人利物之谓仁。”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对生命权的重视,这是人命关天的道德观念、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赓续传承,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秉持的价值伦理。西方有些国家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有的汲汲于一党之私利,有的利用疫情大搞政治操弄。与之相对,中国之所以能做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说到底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一位外国政治学家在观察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后这样评价:“中国的社会主义根本属性,在危机中或紧急情况下,人民的福祉优先于利润。”人民二字重若千钧,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于一切,正是中国制度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最深层的政治伦理。

“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前不久,得知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途中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考察的每一天,汛情和防汛抗洪的进度,第一时间摆到总书记的案头。夙夜在公、一心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样的人民情怀令人动容,也必将始终得到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沈若冲)


3


让人民幸福是“国之大者”

进企业、同劳动,拉家常、解难题,安徽省260名工会干部赴基层蹲点;提档升级的农贸市场、见缝插绿的“口袋公园”、“指尖上的留言板”,吉林省立足群众所需,让民生大小事有着落有回音;从盘活停车资源到规划建设新的停车场,从解决冬季背街小巷除雪问题到关注夏季露天烧烤问题,辽宁省努力实现“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

近段时间以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持续开展,各地用心用力办事,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上下了功夫,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发展变化,幸福美好生活的故事在不断书写。

为人民谋幸福,犹如万钧重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秉持这样的信念,我们党自成立开始,就是为广大人民谋幸福的党,就把为人民服务写在了党的旗帜上。时间写就了答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生活幸福始终是“国之大者”。

群众生活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从关心群众的衣食住行,到关注百姓的柴米油盐;从关怀群众的生活冷暖,到关切百姓的教育医疗……习近平总书记每每深入社区、农村、田间、炕头,念兹在兹的永远都是百姓生活得好不好,都要看最实在的生活现场、问最现实的民生需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只有真正以百姓心为心,才能做到为百姓事谋事。当前,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使命更大、责任更重。在新的征程上,群众在就业、教育、就医、住房、生态环境等方面面临的困难,依旧是党和政府必须聚焦的重点难点。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群众,人民生活才能更加幸福美满。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在新的征程上,不仅要让群众生活得好,更要彰显公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国之大者”的体现,也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不断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务实奋进、久久为功,才能确保全体人民朝着美好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人民情怀的具体体现。(裘勉)


4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执政党,只有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修身律己的指南、干事创业的遵循,为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指明了方向。

从冒着严寒到太行山区访贫问苦,到“换了三种交通工具”赴重庆山村察看民生;从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果断提出“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到以“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的清醒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无论在哪里,人民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大的牵挂。“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事访问期间的一番肺腑之言,感动了无数人。无私的言行,崇高的风范,让世人更为生动和深刻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

洞察百年党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优秀党员干部的共性特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是全心全意忧民、爱民、为民、惠民的必然要求。正因为无数共产党员保持了这样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才能历经岁月洗礼而为民初心不改。也正是靠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和担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才有了践行基础,“让人民幸福”这个“国之大者”才有了落实保证。

心中有民,脚下就有动力;心中有责,肩上就有担当。对党员干部而言,常怀爱民之心、为民之志、惠民之情,人生奋斗就有了更高思想起点、不竭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面对“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的问题催促,面对利益多元、诉求多样的新情况,如果没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自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笃定自若、“留得清白在人间”的廉洁自律,必定难有好作为、大作为。奔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只有常砺“无我”之境,常怀“愧民”之心,共产党人才能在有益于社会和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我们一定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忠实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使命,坚定奉献担当,我们党就能充满力量,我们国家就会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够实现。(李达仁)


点击名片

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

人民网评:我们为什么需要铭记今天这个日子

重磅合集!8篇人民网评论员文章,带你读懂“新的赶考之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