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电视剧看多了容易智商下降,小命不保?

六十年女儿红的凄凉谁能懂?

八年的女儿红又是何等禽兽?

——公乘轩

 1 

狐狗不分,误人子弟

知友@美好时光只在昨日

危害指数:★★★


注:图中的狐狸其实是一只萨摩耶犬

 2 

臣妾做不到,罔顾历史

作者:沉墨书生

收录于编辑推荐

危害指数:★★★★

我来说说称呼,仅限于中国古代。


1、臣妾,本宫

随着《甄嬛传》的热播,这俩词儿也跟着一道走红了。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后宫佳丽们真的是这样以此来自称么?


我们先来看看「臣妾」。「臣妾」,从字面意思上来讲,大体就是指臣子的妻妾,也可以理解为臣和妾的统称,一般以为是臣子的妻妾所用的自称。


而事实上有资格觐见皇室的臣子妻妾在面见皇室的时候也很少这样使用,这些妻妾们多自称为「妾」、「妾身」、「妾某氏」或「奴」家等。


「本宫」,不少人从字面上理解为拥有宫殿的人的自称,但历史上很少有后宫佳丽会这样称呼自己,哪怕是后宫二主之一的皇后(后宫之主为皇帝)。


真实历史当中,「本宫」一词,只有东宫太子或者恩宠有加的公主(就算《甄嬛传》里像华妃那样拥有一座四合院的也还不够格),才会偶尔以此自谓(注意是偶尔),比如太平公主。


那么,这些后宫妃嫔们究竟是如何自称的呢?


其实和大多民间女子一般无二,她们常常自称为「妾身」、「妾」、「奴家」、「奴奴」(对皇帝及长辈)或直接说「我」、「吾」(对臣下或低位嫔妃、宫女太监)等。

图片来源:《甄嬛传》

2、皇上

前面已经有答主提到了,「皇上」这个词多是满清时期使用(不是说其它时期不用,而是很少使用,很少)。称呼皇帝,汉魏时多称「陛下」,唐称「圣人」也称「大家」,或亲近者呼之为「某(排行)郎」,宋称「官家」,「圣上」、「万岁」历朝历代均有使用。


明代正式场合一般使用「陛下」,私下多用「当今」、「今上」、「上」等。需要注意的是,「圣母」指的是当今皇帝的母后——皇太后,而非玛利亚(明宪宗之后出现了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前者为前任皇后,后者为皇帝生母)。


提到皇上,那就不得不多提一嘴,在许许多多的影视剧里,皇帝永远都是黄袍加身,恨不得从里到外都穿一身黄,什么器具都是黄色,就跟暴发户一样,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皇帝。难道就是因为皇和黄发音比较像(呃,我知道普通话里这两个字发音一样,此处只是吐个槽)?


这里以明代举例,明代尚赤,黄袍只是皇帝所穿服色之一。朝服以红色居多,祭服以玄色(黑色)为主。而且,皇帝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看他个人喜好啊!谁特么乐意一天到晚一身 shi 黄(还特么连内衣袜子都是 shi 黄的!)?!


(附图感谢@撷芳主人,图中常服只举例了一种款式的一个颜色,嗯,这么说大家应该明白了)


3、大人

提到称呼,「大人」就实在绕不开去。这个词可以说已经被影视剧和小说滥用至极。简单地来说,「大人」,在清朝之前多用于父(辈)表示十分尊敬,如:父亲大人,母上大人,或直接呼之为大人。举例:


子:「孩儿昨日得了个美婢,特来献于大人。」父:「有此佳儿,吾心甚慰!」


甲:「桐哥儿今日怎得了空,你家大人呢?」乙:「你这厮说甚么,纵是大人在家,某就不能来你这院子里耍耍么?快把刘姐儿喊出来,没了刘姐儿作伴,这几日真叫人闷死了!」


除此之外,对于德高望重者也会出于尊敬使用「大人」一词,比如对于内阁大学士、某某阁老,晚辈便会称其为「某某老大人」。「大人」这个词直到清朝之后才被谄媚者用以称呼上官(准确地说是从雍正时期开始)。主子都叫了,还在乎叫人家爹吗?


以唐朝举例,当时有位宰相家里搞装修,这位宰相闲来没事就在家中瞎逛,遇到一个工匠,就与他交谈起来,两人互相都是自称「某」如何如何,而不必口称「本相」、「草民」。


毕竟,华夏并非一直是遍地奴才的时代(更可悲地是,想给人家当奴才还求之不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位」用于尊称。唐朝宰相官职不一定为丞相,具体职位可能是尚书令、尚书仆射等,此处仅以此举例。


5、小姐,娘子

「小姐」一词和「大人」一样,只要是古装剧大多便要露一次脸。也许很多剧作者的使用根据是《西厢记》中称呼崔莺莺为「小姐」,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的是,小姐」这个词从古至今的意思并没有太多差异,都是高级性工作者的代称。

  

以明代举例,刘姓技师、宋姓技师,大家一般称呼她们为「刘姐儿」、「宋姐儿」,又如「这家院子不是什么好人家,里面藏着个脂粉小姐。」


图片来源:《水浒传》


那么,当时的人们又是如何称呼正经人家的姑娘呢?以宋代举例,一般称之为「娘子」,对于年纪小的就称之为「小娘子」。如「李娘子」、「赵小娘子」。其实大家可以从《水浒传》中窥其端倪,虽然《水浒传》因为成书原因,里面不少是明代的用词习惯。我想这也是许多看《水浒》的读者不理解为什么小说中无论甲乙丙丁,都像男主人一样,称呼女主人为「娘子」了吧。

 3 

辣鸡医疗剧,害人性命

知友@偷香匠  11 k+赞同

危害指数:★★★★★★

有调查显示,在所有医疗电视剧中,《心术》以 334 票得选「医生心目中错误最多」的医疗电视剧第一名。《产科男医生》以 329 票紧随其后,《医者仁心》以 140 票当选季军。影视剧中医疗错误百出,很可能会给观众带来负面误导,特别是影视剧中出现的医学方法,会被观众视为「偏方」,这很容易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

图片来源:《小猪佩奇》


1、心脏病发作立即倒地?


演员表现心脏病发作时常常是突然手捂胸部倒地,表情异常痛苦,但是现实并非如此。英国每年约有 25 万人突发心脏病,其中三分之一由于未能及时送入医院救治而死亡。在心脏病发作后 1 小时内进行救治最有效,但是,人们通常在心脏病发作后 1 个半小时才叫救护车,因为之前他们一直在等待疼痛自然消失。人们需要知道,现实生活中心脏病发作的症状通常比较缓和,并不像电影中表现得那么剧烈,电影情节可能会误导观众,以致观众忽略心脏病发作症状,影响救治


2、直系亲属之间可以相互输血?


我们常常在电视剧里看到主角需要输血,父母兄弟姐妹挽起袖子就上,其实,从医学角度来讲,「直系亲属不能相互输血」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因为直系亲属之间输血,容易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疾病,而这种病的死亡率高达 90% 以上。一般来说供血者体内的淋巴细胞会在受血者体内迁移,进而攻击受血者的免疫系统,受血者的免疫系统会将这种淋巴细胞识别成「异体」加以排斥,但是直系亲属间有部分相似的遗传基因,所以在受血者免疫系统低下的情况下极难识别供血者的淋巴细胞,便会导致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在受血者体内增殖。通常这种输血并发症的发病率为 1%,但是在直系亲属间(即父母与儿女)会提高到 10 - 20 倍,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尽量避免在直系亲属间相互输血。目前该病并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致死率很高。


3、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如果你在现代背景下的国产电视剧中,看到一个医生从产室出来念着「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台词时,请记住,这种场景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不会发生。保大人是人之常情,也是我国医院助产的基本准则。在产妇因妊娠或生产而导致生命危急的情况下,医院须竭尽全力首先保住母亲的生命。


因为如果不这样做,不仅在生命伦理上是说不通的,对勉强保全出世的婴儿也不好。母体本身的系统也是首先保全自身供给的。在妊娠的任何时期,胎儿都可能因母体的各种状况而引发大脑缺氧,在缺氧严重的情况下,即使勉强保住了生命,脑部也可能伴有严重疾病。除非在产妇送院时已严重昏迷或因车祸等导致没有抢救价值,否则院方都会选择保大人。产妇分娩难产,在母子难以双保时至今还延续让家属来选择「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想法,是对女性权益的践踏。


4、吞服安眠药自杀


影视剧里,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被看做是一种很唯美的死法,操作简单无痛苦,死状大方又安详。而真相是,吞服安眠药是最痛苦且最没有尊严的自杀形式,因为在吞食安眠药之后的 48 小时内,人不仅不可能睡着,还会出现胃痉挛、腹痛、口吐白沫等症状,总结起来就是五脏六腑犹如翻江倒海。而且目前常用的安眠药也太不容易使人致死,也许一口气吞下几百片安眠药,非但死不了,还要遭受一番痛苦。


国外医疗剧要求严格,电视已成为民众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所传播的医学知识影响深远,正因为如此,一些国家对医疗剧要求严格。比如美国要求在医疗剧编剧团队背后,还有以专业医师队伍为核心的顾问团,在拍摄手术场景前,必须经过相关医疗机构的审核和培训等。


经典美剧《急诊室的故事》共十五季,最先开创美国医疗剧遵从的「双 P 模式」,即专业化与个性化,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使电视剧不仅能最大程度地写实,还可以传播正确的医学知识,具有科教意义。


美剧在拍摄手术场景前,都必须经过美国相关医疗机构的审核和培训;再如美剧的编剧团队都有相关专业背景,在编剧团队背后,还有以专业医师队伍为核心的智囊团,为每个案例提供科学支持。播出时间长达 8 年的美剧《豪斯医生》,编剧至少安排了 150 种怪病。


图片来源:《豪斯医生》

2011 年曾有媒体报道过,美国威斯康星州 10 岁小女孩麦迪逊·凯斯德在母亲昏迷不醒的时候,先是拨打急救热线,然后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术,帮助母亲脱离危险,而这正是她从热门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学来的。反观我国医疗剧中普遍的医疗知识错误确实需要反省。


今日互动


你见过哪些电影、电视剧中的常识性错误,比如手撕鬼子~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有趣的「知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