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咖访谈 | 专访唯思尔康创始人许可博士

《科学》杂志在2021年发布了《125个科学问题:探索与发现》,其中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一条就是“可注射抗病纳米机器人,会成为现实吗?”


可见,药物递送系统对医药领域影响巨大,已经向精准化和智能化迈进。药物递送系统涉及医学、药学、工学等的融合,其研究对象既包括药物本身,也包括搭载药物的载体材料、装置,还包括对药物或载体等进行物理化学改性、修饰等相关技术。



本期,我们邀请到唯思尔康创始人许可博士作为采访嘉宾,他将围绕药物递送系统的关键功能、前沿技术、转化应用及唯思尔康的业务布局等进行领域介绍和观点分享。




许可,唯思尔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思尔康”)创始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遗传学博士毕业;之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开展博士后工作。


2014年,加入专注于神经科学领域的生物科技公司Biogen,负责建立干细胞基因编辑平台;


2016年,作为早期员工加入世界首个外泌体医疗公司Codiak BioSciences,负责组建公司基因表达体系和工程细胞库的工作,主持多项外泌体科研和临床前项目,并成功推进2条管线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2021年,在苏州创建唯思尔康,旨在构建国内首创的外泌体创新药研发平台。



药物递送系统总体承载着药物靶向、药物控释、促进药物吸收、增强药物属性等核心功能。许博士通俗地将药物递送系统比喻为“交通工具”。如果不借助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人类难以跨越大洋。而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也决定着到达目的地的便捷性和效率高低不同。


具体来说,药物递送系统就是将治疗型药物分子(如蛋白质、多肽、核酸以及小分子药物等)高效输送至人体内它们该发生作用的部位,并在恰当的时间、位置完成符合预期的释放,以达到在高效治疗疾病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或者消除药物自身的毒副作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目标。



随着临床需求的不断提高,药物逐渐从简单的化学小分子向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发展。目前以蛋白质、核酸等为主的生物药成为了研发主流。但这类药物由于自身天然结构和状态限制,很难自主到达需要发挥药效的人体部位,因而必须借助合适的药物递送系统才能实现其治疗价值。


在生物药备受追捧的今天,许博士认为,药物递送系统已经成为决定现代医学和药学未来是否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点。药物递送系统是否得到长足的发展决定着已有的很多治疗手段能否有效向临床推广,它同干细胞与再生医学、mRNA疫苗等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应用地位。



在国际范围内,药物递送系统从广义上被分为两大类——病毒类和非病毒类


病毒类>>

前者通过病毒或具有类病毒结构的物质递送药物,如AAV病毒等。

非病毒类>>

后者则使用高分子材料对药物进行包裹,达到缓释的目的,如脂质纳米粒(Lipidnanoparticle,LNP)和脂质多聚复合物(lipopolyplex,LPP)等。


这两类传统的药物递送系统都各自有其优点和局限,在不用的应用场景发挥着实用价值。


病毒类药物递送系统的优势是能够高效递送核酸类物质,且具有较好的靶向性,如AAV类物质,具有多种血清型,靶向不同的器官,形成天然递送优势。但其免疫原性较强,毒性高,难以实现重复给药。


非病毒类载体则在蛋白、多肽以及核酸等大分子类药物的递送中具有优势。这类生物大分子进入人体很容易被降解代谢,使用特定高分子材料将其包裹保护,可承担较大载药量,同时可将药物顺利运送至目标部位发挥作用。但高分子材料的外源性导致其毒性较高,且光滑的表观结构难以修饰上具有靶向性的分子,因此没有靶向性。


近年,第三类药物载体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即外泌体。据许博士介绍,这类物质结构和尺寸与LNP类似,是由双分子膜包裹的囊泡结构。它与LNP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膜表面分布着上千种纯天然蛋白质,免疫原性极弱,因此被赋予能够重复给药的功能。



此外,外泌体表面的蛋白分子还可通过人工修饰来改造,以获得如靶向性等潜在新功能。然而,外泌体作为一个全新的赛道,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应用转化,都处于发展初期,投入的人力物力相对不足。



   对于外泌体最早的发现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最早人们认为外泌体是细胞用来排出无用物质的一种方式,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


   2007年前后,有文献报道外泌体参与细胞间信号转导。


   2013年,3位从事细胞内囊泡运输机制研究的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这非常显著地促进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对外泌体的广泛关注和深度了解。


●   直到近十年,外泌体才进入快速发展期。


和很多成熟领域相比,外泌体研究仍是一片有待挖掘的蓝海,还存在很多值得探索的问题。尤其在工业生产上,外泌体领域的知识积累和人才成长都十分有限。

来源:唯思尔康官网


许博士提到,唯思尔康作为一家生物医药企业,最终目的是将外泌体领域的知识转化成能够拯救病患的产品。因此,外泌体工业化生产在他看来必须尽早突破。他谈到自己的老东家——全球外泌体治疗头部企业Codiak BioSciences公司,在近期实现了外泌体的规模化生产,并已有管线申报临床,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许博士希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在中国本土复制甚至超越这样的成功。他也坦言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中国与欧美医药发展还存在较大代差的现状下,但他也表示这是唯思尔康必须自主突破的难题之一,无可避免。



在外泌体领域,国际国内入局的企业还不多。尤其是国内,在2021年前,治疗用外泌体领域可谓是空白一片,布局较多的细分领域是外泌体检测、早筛。并且,国内外泌体领域发展水平与国际相比,差距较小。


基于此,许博士认为,未来唯思尔康的成长空间广阔。但与国际并跑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没有可以借鉴的发展经验,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好的一面是所有入局者的起跑线相差不大,自主探索,百花齐放。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拥有着强盛国力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起大国责任,无论在国际事务上还是科学探索上,发挥引领作用。



Codiak BioSciences公司是世界范围内第一家专门从事外泌体治疗研究的企业,也该领域第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许博士作为Codiak的早期员工,在Codiak工作的五年间,他见证了Codiak一步步走向壮大并成功上市,获得了丰富的外泌体治疗研发经验,尤其是宝贵的实操和细节把控经验


谈到业务布局,许博士表示,从科学本身出发,外泌体作为载体,第一要务是确定用它来装载什么。



唯思尔康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团队经验获得了投资人的支持,他希望每一笔经费都用在刀刃上,因此慎重考虑和选择适合外泌体治疗布局的疾病领域。唯思尔康组成了专门的攻关小组,在几个不同的疾病方向上进行探索。既考虑了外泌体载体与相关药物的适配度,还考虑了现有药物的市场满足度,以及疾病的机理研究是否清晰明了等,最终形成了未来研发管线布局。


来源:唯思尔康官网


许博士介绍到:

基于肿瘤治疗在世界范围内的迫切需求,肿瘤免疫治疗是唯思尔康最重要的研发管线;


基于外泌体在肝脏的分布特性及通过呼吸给药途径的优势,肝脏和肺部疾病是唯思尔康布局的第二梯队;


基于奶制品和一些植物丰富的外泌体含量,唯思尔康还在胃肠道疾病方面有所布局,将基于这类来源广、成本低的外泌体开发口服药;


未来针对机理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唯思尔康也将有计划地将其纳入发展战略规划中。


现阶段,唯思尔康拥有一支约20人的团队,研发人员均是硕士以上学历,团队领军核心以博士为主。许博士希望带领团队,通过外泌体载体,首先完成模式分子的递送,形成成功案例,为后续和药企合作打好基础。据他透露,现阶段已有一些企业基于业务兴趣正在和唯思尔康接洽,如上海一家从事人工肝脏构建的机构,唯思尔康与其就肝脏的物质递送问题正在开展深度交流,帮助其提高人工肝脏的成活率,完善人工肝脏的功能。同时,唯思尔康也会适时向业内大型药企寻求合作机会,希望借助它们在领域内积累多年的资源,发挥各自优势,促成项目成功。





上下滑动查看


苏州唯思尔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7月,是一家早期的外泌体创新药研发公司,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公司的核心目标为构建国内首创的外泌体创新药研发平台,挖掘外泌体的医疗潜力,探索适应症突破口,重点布局外泌体药物在pre-clinical和clinical的实验验证,争取广泛的科研和医药合作,实现外泌体药物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推动外泌体医药产业链的建立和完善。


苏州唯思尔康科技有限公司自开展运营以来,已顺利完成了1亿元种子轮融资。在公司运营方面,公司已经组建了完善的运营体系,建立了创新研发部和转化医学部来分别负责外泌体平台建设和管线研发。公司目前建立的研发团队共14人,达到了100%硕士以上学历和42%的博士及以上学历。公司以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导向,以医药递送的创新技术为基础,应国内外最新技术进展和临床需求为目标,在公司创立伊始即将核酸等大分子药物递送列为重点攻关项目,给予人员、资金和资源等全方位的支持。配合本次国家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技术攻关项目的申报,公司将进一步配置优势资源、结合国家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自身发展特点,制定切实可行、以人为本、以科学和技术为指导的发展计划,稳步推进核酸药物功能性递送研发平台的建设和产业化,为患者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 END <<

点个“在看”支持下小天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