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看央行财政部官员互怼:背后是融资被卡脖子的民企

刘工昌 反做空信息中心 2018-12-17

点击上方蓝字“反做空信息中心”一起玩耍


7月23日,被外界解读为央行放水日,而就在同一天,国务院也发出了要加强基建的积极财政建设的声音。在人们普遍认为流动性尚显宽裕经济基本面被各方解读为谨慎乐观的前提下,央行和财政部的这次联合行动似乎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但如果细细追寻这次“放水”前各方的一些举动,你就不会觉得奇怪。


就在这次央行“放水”和财政部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前,曾经发生过央行的徐忠局长与财政部的青尺先生公开在媒体上的一场争论,这场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争论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它把一些原本还隐藏着的东西以这种方式公开出来。尽管它时间不长,但影响却不小。而就在它结束不久,积极财政政策就出炉。我想应该不是偶然。这里我们不妨把两位政府官员的这次争议回顾并简单梳理一下,也许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后来的积极财政政策。



央行官员遭遇财政部蒙面侠


如果要我推选2018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话,我想我一定会投徐忠先生一票。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徐先生作为标准的体制中人,在中国经济面临各种质疑的敏感时刻,公开署名,且公开署上自己的身份官阶,就中国社会各方最关心的去杠杆,保增长,国企改制,减税效应这些基本问题,来掀起一股关于中国经济走向的争论。这种争论在知识界一直没有停息,但由体制中人主动发起,并且不遮遮掩掩,直指问题实质,在徐忠局长之前,我还没有看到第二人。


在此之前,只有人民日报采访不具名的政府官员,对中国经济的宏观走势做了长期L型的预测,它也曾引起人们热烈的讨论,但没有像徐忠局长这样公开透明,故而反响也没这么大。


面对央行徐局对财政部不作为的公开点名,一向善于韬光养晦的财政部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一个供职于财政系统的蒙面侠士青尺迎势而出,对徐局之文进行了我们都能想到的迎击。


如果说徐忠局长常年浸淫于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制度、国际金融和货币银行学,深得西式战法之精要,出招即似疾风暴雨的话,青尺先生则深谙中国传统国术之精要,腾挪躲闪,避实击虚,寻求一击致命。具体说来,央行徐局主要抛出三招。


第一招,徐局对比今年与去年的财政赤字预算,今年预算安排的赤字率是2.6%,去年是3%,还赶不上去年的预算,只能表明今年号称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真积极。对此青尺先生则只以另一名词“实际赤字率”对应。


很明显,他回避了徐局文中所列的关键问题。为什么号称积极的财政政策其赤字率比去年还不积极?而对由此引发的也是公众最为关心的减税效应,口口声声喊减税,结果企业没看到减税只感到负担在加重,而财政的税却越减越多,徐文说,公开资料显示,近几年的减税降费规模超万亿元,但这两年的财政收入增速一直高于GDP的增速,单位GDP承担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对此青尺先生则不做回应,只是说不能将赤字规模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简单等同起来。


徐忠局长谈到了现今中国中小企业骨鲠在喉的一个问题,口口声声说以增值税来代替营业税,以税代费,但真摊到企业头上,各种费没见减少多少,税却在增加。而财政部门无论怎么分辨,税收在增加,而且增加的速度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这是铁定的事实。当人工、能源、场地各种费用飞涨,实业利润薄如刀锋,甚至当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开始大幅减税的同时,我们企业的实际税负却在增加。我们拿什么和人家竞争?


第二招,徐局认为,金融机构的杠杆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规模扩张、杠杆率攀升的结果。因此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国有金融机构资本不足的问题凸显,应当以财政资金向国有金融机构注资,并改善公司治理水平。


讲这个问题时,徐局讲到了目前国有金融资本的实质,现有国有金融企业的国有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真实的,有的是自己为自己注资,有的注资早已消耗殆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僵尸企业,本该早已关闭,但地方政府出于各种原因,要把它维持下去,它本身又不能造血,怎么办?


讲到这里,青尺先生一直隐忍不发,而一讲到,地方政府不肯拿钱出来,最终只能求助于银行。他终于爆发了。他说,徐博士文中有一个很吸引眼球的论点是,“现有国有金融企业的国有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真实的。之前的历次注资,财政并没有真正掏钱。特别国债实际是在央行的帮助下财政发债银行买、银行自己为自己注资”。这种说法恐怕让海内外投资者大跌眼镜,甚至产生误解。


他列举了历年中央财政为此的付出,得出结论,只要中央政府没有穷到打白条挂账的地步,质疑中央财政没有真正掏钱,这种说法是很不专业的。



央行财政部谁吃亏了?


毫无疑问,徐局说各级财政对国企的存活完全没有出资,肯定是不准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青尺先生所代表的财政方就完全占理了。面对着这些年来这些僵尸国企几乎是无底洞似的投入,各级政府和银行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冤大头,谁是投入与扛鼎的主力军?这一点想都别想,我们都应知道答案吧。


青尺先生更是回避了徐局论述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从上到下都在喊去杠杆,但去杠杆的非对称性加剧民营企业融资压力。所谓非对称性是指去杠杆对国有部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民营企业的大部分融资,包括信贷,都是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或者银行的表外和同业业务的渠道获得的。随着各项监管措施逐步到位,大量表外业务将回归表内,去杠杆加快了同业业务、表外业务等的收缩,这给民营企业融资造成了很大压力,而且市场利率也在上升,融资成本在提高。(经济存潜在风险 居民负债偏高且70%来自房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 经济参考报 2018-06-27)财政收紧实际上只是卡了民营企业的脖子。而有限的流动总是由负债累累的国企所占有。


那么我们把有限的极其宝贵的资金投入到大量看不到希望的僵尸国企中去,到底值不值?这些年来,每到国企改革迈出关键一步时,总是有侵吞国有资产的大帽子扣下。徐局告诉我们,这些所谓的“资产”有许多只是会计统计的资产,而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资产。因为他们大多都是极其严重的资不抵债,是负数。如果老是拘泥于那顶吓人的政治帽子,在吓跑了所有前来接棒的民企的同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让银行把这烂摊子接下,这是金融高杠杆的关键,其实也是国企混改难以顺利推进的最大阻力。


第三招,徐局认为,由于大量非金融企业的债务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的债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背后往往隐含着政府信用担保和兜底预期,但地方政府本身大多不具备或是根本不愿意兑付这些担保,最终的偿还还得落到银行身上。因此地方政府的加杠杆行为是高杠杆风险的源头所在。但这种将财政风险转嫁金融部门,势必增加金融机构出现坏账的风险,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


在经历了第一招的闪转腾挪,第二招的避实就虚后,面对徐局的第三招,青尺先生终于等来了机会。他说:


首先,金融机构在地方债乱象中,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共谋”或“从犯”的角色,绝不是只会产生幻觉和弱势的“傻白甜”。地方政府不规范举债的各类形式、各个环节,几乎都有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参与。其次在地方政府债务野蛮生长时期,金融市场产生了大批“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扭曲了市场定价,挤占了投向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


毫无疑问,在很多时候,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在形成地方金融乱象方面是共谋的,在这一问题上,谁也别装腔作势。抓住这一点,再进行致命一击,这一点青尺先生做的绝。但是由此得出的推论,是金融机构扭曲了市场定价,挤占了投向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却令人生疑。对此徐局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他的理由有三:一是与地方政府相比,金融机构相对弱势。在当前条件下,金融机构很难按照市场化原则有效识别项目风险。二是金融机构容易对政府背景的投融资项目产生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的幻觉,地方政府和国企等软约束主体成为金融机构眼中的优质融资主体,金融市场的定价规则和风险溢价完全被扭曲了。三是地方政府软约束导致对利率不敏感,难以用价格调节手段调节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



地方霸气侧漏


谁说的更有道理,我想只要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关于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谁更应对此负责,当然是自说自话,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是不可能有真正量化的数字系统来清晰的做出客观的判断的,我们只能借助于一些具体的事来看看。


2018年6月27日,市场流传出一份湖南省常德市政府在6月22日召开的化解政府债务的专题会议内容纪要称,在6月22日,常德市政府召开化解政府债务专题会议。辖区内的人民银行、银监局(银监分局)、各政府平台公司及各家银行的“一把手”参加了会议。一共四条,这里只列举两条:


2、2018年内所有到期贷款和分期还款计划,一律采用延期、续贷或借新还旧等措施,不得通过新借第三方债务来偿还。如果到期贷款及分期还款计划不能采取延期、续贷或借新还旧等措施,一律不归还。


4、全面清理常德市政府各部门在各家银行的账户,对不配合政府化解债务的银行采取相关措施。

(湖南常德化解债务会议 确有领导“说了类似气话”经济观察报2018-06-28  首席记者 李微敖)


用刘胜军先生的话说就是地方政府可谓“霸气侧漏”。按照目前政体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常德所展示的绝非孤例,相反更应被视作一种普遍现象。至此我相信大多数人对这次争论都有了比较明确的判断。有意思的是,新浪为此还做了一番调查,我们不妨将即时结果呈现出来。


截止2018年7月21日12:43分,共27272人参与


1、央行说财政部耍流氓,财政部回怼央行不专业,你支持谁?


央 行   54.4%   1.4w票
财政部     13.05%

  3572票

都有道理 8.03%2197票
清官难断你们“家务”事,表示看不懂24.52%6709票
合计100%27272票


支持财政部的约为支持央行的25%,也就是说认为徐忠说的有道理的是后者的4倍。


回过头来这场争论,徐博士看似对财政部不作为行为的愤怒,但从全篇来看,更像是对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把脉。老实说,对任何一个真正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人而言,徐博士讲的这些谈不上新鲜,大多甚至是常态,但恰恰是本该成为人们认知的共性的东西,在现今却由于种种原因,成了大多人脑中的稀缺物,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扭曲。


而对那些真正了解了这些东西的人来说,再看看铺天盖地的各种喧嚣闹剧,顿觉这个民族似有沉醉于人为假象难以自拔的执迷,很难让人不惊心。这个民族的整体这么着魔于这些东西,在这个实力竞争的年代该怎样应对?可是每每看到年终社会发展的结果,似又觉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但这个国家仍然基本上遵循着一条它所能走的正确的道路上行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也许徐博士的这篇文章能给出部分答案。那就是看起来尽管整个社会民众舆论群体的形态看起来处于一种毫无理由的亢奋中,但把握这个民族方向盘的那些人却有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冷静中,也正因为他们的冷静,使得政府所做的各种抉择能摒弃这个时代特有的狂热,始终处于能让人接受的理性中。


当我们看遍了主流媒体上那些炫目但其实已不令人激动的数据后,听听徐博士这样的话是有好处的。2018年以来,棚改收紧、新能源汽车、光伏、机场等很多补贴政策都在退坡或停止。外围局势比较危险,川普步步紧逼,人民币汇率连续走贬,6月2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贬389个基点,报6.5569,创2017年12月25日以来最低,连续六日调贬,且调降幅度也创2017年1月9日以来最大。


 

除此之外,银行已经在去杠杆收缩金融,特别是砍掉了影子银行、表外业务、资管通道。债券市场上持续爆发违约,前五个月,已经有19只债券违约,涉及资金超过了150亿元,本身就说明了问题。另外,地方财政现在严重吃紧。(几乎所有补贴都停了……中国的明斯基时刻?红满天百家号07-02)


在形势仍然一片大好的主流声音中,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所发出的,中国要重点防止“明斯基瞬间时刻”的警世恒言就格外令人警醒。徐博士的这次发文其实也是这种忧患意识的再次展现。


必须承认,徐博士尽管身为体制中人,但字里行间闪烁的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从中国的传统来讲,我们需要徐博士这样的知识分子型的官员;但从中国的现实来看,财政部作为一个具体处事的机构,多方掣肘之下有它的难言之隐。这里不妨再看这样一段文字:


好比一个人身体不好,消瘦没有力气和食欲,他自然的反应是躺在床上,不想动。经济学家的建议是,他必须起来锻炼身体,这样才可以增强食欲,增加力气,打破恶性循环。


从逻辑上说,经济学家没有任何疏漏,但这是不是强人所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相比之下,政治家考虑的不是一件事情应不应该做,而是能不能做,能在什么时候做,能怎么做。


奥巴马是哈佛法学院的优等生,聪颖过人,不可能不知道最基本的经济原理,而且其智囊团里也人才济济。但是面对已经和即将被汽车公司解雇的成千上万的员工,他不可能无动于衷。他毕竟是一个政治家,他不可能让一个瘦弱的病人从床上起来去锻炼身体,增强食欲和活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的前提就是有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是以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为前提的。(《哈佛大学经济课》165--166页,陈晋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


所以政治家尽管他极力想把事做好,却总是很难令人满意,似乎总是不可避免的陷入塔西佗陷阱中,这一点从上文的民调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古今如此,中外皆然。


作者|刘工昌贴
编辑|小鬼当家
封面|创客贴

反做空信息中心声明:

本文引用数据,均为公司官方数据,或为公开报道,未使用任何内幕消息加旺

下方查看近期原创文章

侵犯公众利益!这些上市公司危险了

冲击退市新规:美年健康这只“黑天鹅”野心太大

视觉中国起诉侵权成瘾?起底“伪独角兽”背后的阴谋论

今年前七个月,“冷枪”打向这些公司,他们都有这些共同点

下方查看更多历史原创文章

动荡的茅台,会一泻千里吗?

背影  贾跃亭  富士康美国办厂沉思录

康佳购买新飞,这俩难兄难弟能走多远?

“打激素”快速生长的拼多多,留下哪些后遗症

“长生生物”疫苗记录造假,还应向公众交待什么?

不再是个人恩怨:崔永元《手机2》事件最完整始末

【热点评论】吉林长生被处罚,武汉生物为何不同命?

我们该相信谁:崔永元与冯小刚事件中的影视合同问题

爆!爆!爆!P2P 721声“雷鸣”为何炸在上半年,维权人枪口该打谁?


由于本号是由“环球经济情报”迁移而来,以上文章原发于“环球经济情报”,现在本平台上,点击阅读会有跳转提示,请读者朋友不要担心,可安全跳转。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反做空信息中心

世界那么大

扫我带你去看看

长按二维码支持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