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时候:拿人民币泡沫买你需要的海外「资产」
2017年12月30日,财经作家吴晓波“预见2018”跨年演讲年终秀在无锡灵山梵宫举行。在他提出的2018年8个预言当中,我很认同:拿人民币泡沫买别人最好的资产这一观点。
今天全世界最大的泡沫是什么?人民币。中国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一半多点,人民币发行量等于美国和欧元的总和。30年前的日本,也跟我们一样拥有泡沫,但他们用泡沫买了美国人的泡沫。
30年过去了,我们非常感谢日本付出的巨大教训。我们应该拿泡沫买别人家最好的东西。去买他们的机器人公司,要去买他们的医药公司……总之,买他们最好的资产。
所以在2018年,我们会看到——跨国并购会继续的加大,但国际并购资本将趋于理性化。
*分享来源吴晓波演讲内容
但何谓人家最好的资产?定义过广,求证偏难,外行人更是隔山望海。所以我更倾向于:拿正在膨胀的人民币,买你正好需要的「资产」。
比如:像李嘉诚撤离在中国的不动产转而投资英国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
如果你看着手里那一点余资在人民币的泡沫中日益膨胀,心想投资点不动产保值吧。但这些,是你真正需要的吗?
为了孩子的学位,不如花几百万买一套被雾霾笼罩的学区房吧。但除了买一套学区房,孩子的教育就没有更好的安排了吗?
有人想逃离已尚不容易,如果你还沉醉其中是得面临多大的资产危机呢?国内的房市泡沫暂未破灭,但也将不久已。
香港储蓄分红保险
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香港保监会监管的要求,市场环境的变换,储蓄分红的收益率调整过去5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的调整。
第一个阶段:各大保险公司军备竞赛从保X的隽X产品开始,到大都X的耀X登峰至极,各家保险公司都在不断向上调整收益率复利达到近7%,这个给保险公司投资部增加了非常高的难度和客户收益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某些公司过去连续几年卖出那么多高预期收益产品,投资很难做到只能对于已经买了的客户下调收益率,狠狠的打脸,具体哪家公司可以私下联系沟通。
第二阶段:2017年初香港保监会加强对保险的销售监管,出台了GN16 《承保长期保险业务指引》,要求在保单计划书中公开红利实现率。很多公司就怂了,预期收益率便开始下调,慢慢回归理性至长期复利5-6%。客户朋友们在投保时一定要看公司产品的回报实现率,很多储蓄产品都是新出的2-3年还没有预期回报率出来,只能参考公司过去同类别产品的预期实现率。
第三阶段: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投资实力给出合理的预期回报率,提高预期收益率来增加销售已经变得没有意义,毕竟这个会对未来的分红实现率带来隐患,对于大公司且历史记录非常卓越的公司来讲,没有必要通过略微提升分红实现率来促进销售,所以这回【充裕未来3】长期回报率的提升体现了公司对产品的信心。
(1):财富托底的需要:只要钱存保险公司至少长期来看是保本还有利息的,还能长期抗通胀。目前买储蓄险的客户,一定是有经济实力去支付未来几年保费的,但是长远看20年30年后是不是经济实力一定好呢?这个有小概率不一定更好, 当自己家庭出现最糟糕的情况下,至少目前存的这笔钱对那个时候是雪中送炭。
(2):长期资产配置的需要:保险公司的优势就在于长期,目前很多地方需要花钱,将来比如孩子读书自己退休也一定是需要花钱的,现在还有赚钱能力和投资能力,把部分钱存着为将来做打算,毕竟至少年轻还能以时间换空间去获得回报,而不用通过高风险的投资方式去博,炒股票90%以上人是亏损的。
(3):稳定收益的需要:稳定的派息,复利回报。通过保险致富是不可能的,因为回报率有限,但是通过保险获得比通胀略高的收益率还是可以的,只要时间够长期,复利的威力是非常巨大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3个配置保险的主要因素外,配置香港保险还有多一个因素是海外资产配置和美元资产配置的需要。
随着内地中产阶级的崛起和高净值客户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客户会选择做海外投资比如海外房产、股票和储蓄分红保险,相对于房产和股票,储蓄分红保险更加便捷且有保证,收益率更加稳定。
具体原因还要从香港和内地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监管差异和投资组合配置说起。
(1) 产品定价监管:内地分红产品的定价是一定有预定利率的要求比如2.5%到3%,而香港分红产品没有这个要求。当要达到保证2.5%-3%时,保险公司投资方向必定是以债券为主,把保证部分先稳住,这样也限制的整体的预期回报,所以香港预期回报高些是不是可以理解?
(2)投资组合期限的差别:内地保险定价特别是前期的保证成分比香港的高,因为在投资时候,内地根本没有太多的长期项目、长期债券可投,内地超过30年的企业就非常少,哪有那么多20-30年期的企业债券可投,长期国债也都出来很快被抢光。
内地保险公司长期的资产配置存在资产荒,即便有些公司可以配置长期的基建项目,但是这些项目毕竟特别有限。所以内地保险公司很难通过提高整个资产组合的久期来提高预期收益。
(3)投资组合分布的差别:内地保险公司的投资要求是90%投资在国内市场,越来越多保险公司投资海外,但整体比例大约在5%,过去几年美股的牛市、这两年港股的牛市,内地保险公司都享受不到。
最重点的是投资组合不够分散,且集中国内,会有系统性风险。
(4)内地保险公司往海外投资且内地土豪公司也来买香港保险公司:内地保险公司积极的寻找海外投资机会来分散投资风险,并且国内很多公司和土豪来香港购买保险公司,比如九鼎买了富通、马云买了Mass Mutual, 泰禾集团买了大新人寿。这些实例更能凸显香港保险的优势。
保险公司在推出新产品时,一定是会评估投资环境和历史的投资经验来设定一个投资收益率假设。理论上来讲,如果公司给出了这个预期收益率,那么公司是通过非常多的精算假设去推演投资情景。虽然非保证回报只是预期,然而在目前分红保险复利5%左右的长期回报下,居于目前长期债券回报也是5-8%的回报,且长期情况下蓝筹股票的投资回报率还是高于债券的,这个预期回报率还是比较靠谱的。
此外,香港的保监局既然拿出了魄力,强制要求香港所有保险公司公布最近五年的分红实现率,一方面是要保障客户的权益,督促保险公司达成消费者对预期收益率的合理期望,另一方面也凸显其对香港保险公司对于分红实现率充满信心。
内地客户对于香港保险的信心也是主要体现在香港保险更加成熟和香港法律更注重契约精神,很多大公司通过几十年的积淀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在客户心中的口碑,如果预期实现不了或者有差别太大,那么客户将对这间保险公司失去信心,用脚投票选择其他公司。所以在GN16要求公布收益率后,有些公司因为分红实现率达不到,销售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买保险本身就是为了资金安全有保障,大公司规模庞大,投资选择和分散性方面可以更加灵活,比如一栋收租特别稳定的写字楼200亿,一般一年就几十亿保费规模的公司就没有这个实力去配置。
此外规模优势,资产规模庞大的公司的投资部需要的人员也不见得比一般中小型保险公司需要的多,大型公司代理人规模更加庞大,每次新产品收到的保费规模更多,更便于分散性投资。历史分红记录好的保险公司显示了这些公司对自己品牌的重视和对客户的承诺履行度,一定要选择有信誉度的历史分红做的好的保险公司,比如国寿海外、友邦、富卫等公司的分红实现率更是全面接近100%。
为什么能有如此高的分红?
(1)香港保险发展至今,已经有170余年。整个保险市场已经较为完备和成熟。
香港的保险密度为人均5002美元,保险密度排行亚洲第一,全球则排第六;保险深度则为13.2%,为亚洲第二 (仅次于中国台湾),全球则排行第三。香港的保险市场相对成熟,每年都有可观的增长。尤其是近年来,内地人士赴港购买保险人数的不断增长。
(2)香港是一个国际性投资大都市。保险公司在投资区域、项目、金额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投资全球、渠道众多的香港保险,盈利水平自让而然的就上去了。
(3)风控能力强。在资金管理者的专业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上,香港方面凭借其市场成熟程度等资源优势依然占优。如此一来就带来了储蓄型寿险更高的收益能力
香港储蓄险分红高,美元保单年终分红更是吸人眼球。在国内银行零利率、金融理财骗局常见、通胀压力空前的环境下。是时候考虑为自己买份香港储蓄分红险,既保障了自己,又为养老,教育等提前做好铺排。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本公众号整理,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