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创意大赛获奖作品新鲜出炉
Jts
创意嘉大正式落下帷幕,
哪个作品惊艳了你的眼球?
设计组
书本翻开,周溪河潺潺流动
存一个梦想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小小的贴纸
刻下钟楼的笔直
铭记了严谨的校训
当你翻开新篇章
橙子校历闪亮登场
敲响新年钟声
写下新年计划
小橙子陪你度过每一天
作品展示
陈璇
Chen Xuan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吴雪芬
Wu Xuefen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程玉潼
Cheng Yutong
章思填
Zhang Sitian
徐文静
Xu Wenjing
吴梦雨
Wu Mengyu
图片组
以一草一木为碎片
拼接成嘉园时光
那些青春的浮光碎影
在岁月里静静流淌
梵高星空夜来临
一切变得神秘莫测
白蓝色相互辉映
亦如蔚蓝的海洋
作品展示
陈润燕
Chen Runyan
甘丽萍
Gan Liping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麦梓晴
Mai Ziqing
聂建宇
Nie Jianyu
叶虹丽
Ye Hongli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文字组
春夏秋冬
我们经历无数个日夜
有过寒冷
亦有过嘉带给我们的温暖
作品展示
滑动查看更多
郭淑如
Guo Shuru
执子之手 永铭于心
当我走近你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此生此世便都与你有了联系,再也割舍不断,只是没想到竟然如此之深。
秋——相见恨晚
我是在秋天的时候第一次遇见你的,遇见你的那一刻,我承认我是被你惊艳到了!那绵绵的参差绿林,那一池的枯萎夏荷,那湛蓝浩瀚的天空,都颇为壮阔。我不禁肖想,究竟是如何的缘分,让我们在这年的秋天相遇。这让我一进大门就开始探索关于你的一切。那厚重的历史积淀,那如画卷般的美景风光,那传承不朽的校训,成就了一个怎样的你?秋风之飒爽,吹起了地上金黄的落叶,像是重新得到了生机一般,在空中似精灵般起舞,仿佛在告诉我属于你的一切。
冬——相知相亲
我竟不曾想,在冬季寒冷的捶打与寒风的呼啸下,你屹立于梅林的一角,尽情绽放,无惧这寒冬的摧残,反而更显得高贵典雅,清香扑鼻,引人驻足。此刻,是你化身成了梅花,让我切身体会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这也许就是你百年来莘莘学子,传承不断的根基吧!在历史的长河中,坚忍不拔,潜心治学,终能成为大家。与你的相知,让我受益匪浅。愈是受益,愈是想要深知,愈是不可救药的爱上你。
春——携手并进
阔别了许久,纵有亲朋好友终日陪伴,却不禁思念你,想傍你身旁,不想错过属于你的一分一秒。春季万物复苏,你也换了一件绚丽夺目的衣裳,变得更有朝气。阳光的沐浴下,显得光彩照人,让人叹为观止。跟随着你的脚步,我也日益勤奋精进,学有所获,对未来充满憧憬,这算不算是携手并进?
夏——永铭于心
四年转瞬即逝,转眼便是别离之时。纵然千般万般不舍,最终也只得回头遥遥相望这承载着四年的酸甜苦辣咸的你。纵举眼四望皆是同一景物,却已然是不同的情感。留恋、不舍、忧伤、感怀,种种情绪涌上心头,不知如何言喻。漫步在你的道路上,是那么的熟悉,却又好像很陌生的样子,觉得还不曾把你再深深地刻进脑子里面,却即将要和你别离。你教会了我许多,陪伴着我成长。
从懵懂的我到成熟的我,经过了四年的每个日日夜夜。这年的夏天,我记得周溪河畔的你,梅子岗上的你。以后的每个夏天,我还会记得周溪河畔的你,梅子岗上的你。以后的每个日夜,我还会记得周溪河畔的你,梅子岗上的你。以后的每分每秒,我还会记得周溪河畔的你,梅子岗上的你。记得你的模样,记得你教会我的一切
何淑怡
He Shuyi
在“嘉”的日子,很冷,很暖
今年的冬天来的很早,没有去年那“冷冷的冰雨”洗礼,一夜降温也不成问题。走出图书馆,一阵寒风迎面扑来,吹得我魂不守舍,让常年居住在亚热带与热带交界地区的我冷到怀疑人生。
外套紧裹着身体,脖子缩进围巾里,双手深揣衣兜里。。。。。。出发!开启觅食之旅。
坦白讲,梅州的饮食口味与我多年来的饮食习惯很不一样,重油重盐与清淡原味,真的是大相径庭,直到现在我也适应不过来。
“来啦?”阿姨热情地招呼道。“是啊,吃拉面!”只见阿姨转身拿起水勺,舀起一小勺骨头汤,而后又接了相同量的清水倒入。新顾客要是见了,定会以为阿姨是为省汤料而加清水。只有我懂,这是阿姨对我的特别关照。
记不起是哪一天了,我跟阿姨说我要煮淡一些,“阿姨可以帮我煮淡一些吗?我觉得太咸了。”自打那一天起,每次我去,阿姨都会给我煮“特别配置”的拉面。
平常的顾客都要自己点菜,我就不需要动口了。等我说完“吃拉面”这三个字,阿姨便像个陀螺一样,在厨房里转了起来。弯腰开柜寻食材,切起白菜、番茄、西洋菜,一边煎着鸡蛋,一边照看着小锅,将各种食材依次依时倒入。就当一切将备,只欠面条时。叔叔便带着面条,掐准时间到场了。叔叔把面条放小锅旁,阿姨右手拿起,左手作势将正滚煮着的食材汤倒入盛有面条的不锈钢碗里。接连的煮面动作一气呵成,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我总是喜欢盯着叔叔拉面条,看着阿姨煮面汤。在一天的长时间学习过后,眼前的这一幕便显得格外的精彩有趣。像是两位台下苦练多年的舞者,煮面之时,便是他们在上演登台大作。有好几次,我竟顾着“看表演”,而忘了“买门票”,差点忘记付面条的钱了。
“咦?今天的面条好软好细好好吃呀!”我吃下第一口,便发现今日面条的非同寻常。“上次你不是说刚拉出来的面条太硬了吗,这次就特意拉细一点给你,煮起来软一些嘛~”阿姨立马上线回复道。我听了开心极了,没想到自己的小吐槽得到了卖家的重视,想着感谢叔叔,转而望向靠厨房里头寡言的叔叔,这次,经常“潜水的”叔叔也上线了,“好吃就好,下次再给你拉细的面条!”叔叔和蔼地笑着,脸上的皱纹挤在了一起,像面条一样又细又长。
面条热腾腾的,夹起来的时候总给我的眼镜蒙上一层“白纱布”。水蒸气温暖了我的眼镜也温暖了我那被冷风吹得发冰的脸颊。阿姨和叔叔一同用心煮好的面条温暖了我的食道,更温暖了我的心房。
吃完面条后,走到楼下,回头看那亮着灯的中区饭堂二楼小阳台。夜又深了,风更冷了,望向天空是漆黑一片,而这小小的厨房似乎有用不完的能量,不管风雨交加还是炎夏寒冬,它总在那里,温暖着有需要的嘉人们。“你们不放假,我们也不放假!你们放假了,我们也不放假!”记得国庆假期时阿姨这么说道。至今,这家小面馆已经开了有二十几年了。
寒冷的嘉应夜冬,有了阿姨叔叔像家人般,制作照顾备至的面条,让适应不了梅州食谱的我有了家的归属感。在梅州,在嘉应,自然不比在老家那里舒服自在,但又因为有了一位位心怀大爱的嘉人,他们默默陪伴而又不计得失,用心付出而又助人为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何为“友善与敬业”,让我这一个行舟在外的异乡人找到小憩的港湾,即使在寒冬,也倍感温暖。
郑柔香
Zheng Rouxiang
问题:哪些事情是你来了嘉大才知道的?
这个问题我本来不想回答,但是看见知乎和贴吧上有许多没有来过嘉大或者已经从嘉大毕业的人,对嘉大有着各种各样“正儿八经”的评论,我有感而发来写一下自己的感受。
所处城市篇:
我是在2017年填报高考志愿的,当时是否选择读嘉大让我犹豫不决,于是我上网了解了嘉大的一些基本信息。嘉大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当时搜到的信息是梅州交通很落后。即使如此,基于实际情况我还是报考了嘉大,并在后来成功被录取。
开学报道那天,我是坐着表哥的车来到学校的。
在以后,我就基本是坐客运站或者同乡会的大巴车回家,每次和发小聚会时,听说他们是坐高铁回家,我可是打心底羡慕,因为梅州并没有通高铁。就这样,读大一大二期间,晕车的我只能每次都咬咬牙去坐大巴车。终于,到了读大三时,梅州开通了梅汕高铁,速度相较于大巴车真的是快了很多,而且对于晕车的我而言也着实是一种福利。不过高铁站是在梅州西站,离嘉大还是有好长一段距离,坐滴滴大概半个小时,费用也比较高。好在我们有学生这一身份,一方面学校会帮我们弄高铁优惠,另外也有一些私人司机为我们提供乘车优惠,有了这些优惠后,坐高铁也就没那么昂贵了。
另外,最近媒体又报道了梅州要开通梅龙高铁,建设工期为4年,这可是又一令人兴奋的消息。不过,建成后我应该毕业了吧(捂脸)。总的来说,梅州现在的交通状况比我刚入学那会要进步了很多,这也必将造福于嘉大的学子。
宿舍篇:
宿舍这方面我仍然要从入学前说起,那会在网上搜到了嘉大的宿舍图,真的让我太郁闷了(捂脸)。上下床、老式桌椅……,甚至有外校的同学跟我说“嘉大的宿舍一住就是四年,你受得了住在破旧宿舍那么久吗”这种风凉话,不过没办法,那个时候的我已经被嘉大录取了,受不了又能怎样呢?
幸运的是,我被分到了南区宿舍——传言中嘉大第二好的宿舍楼区域。六人间、上床下桌、有挺大的阳台、有一间厕所和一间浴室、有空调……总之,除了每间宿舍没有单独的洗衣机外(1至5楼层的走廊道上分别有一台洗衣机),设施算是挺齐全的。后来我了解到,学校有南区、中区、东区三大区域的宿舍,不同区域的宿舍条件确实有所不同,价格也不同。偏旧的宿舍价格比较便宜,较新的宿舍价格就比较贵一点。
入学第一天拍的宿舍
同住南区的同学装饰后的宿舍
教学楼篇:
大一的时候,我是在田家炳师范大楼(后文简称“田师”)上课。田师大楼的教学设施还是挺齐全的,但是都不是很新,要说让我最难受的一件事情大概就是每天都要爬六楼读书(捂脸)。不过挺幸运的,在我读大一下学期时,学校就建好了东区的文科大楼。作为文学院的学生,我正好被转移到了这栋教学楼读书。
到今年我已经大三了,文科楼新设置了三个朗读亭,还有一些教室在重新设计装修。近日,梅州市自然资源局还发布了嘉大拟在梅江区金山办周溪村(学院路以西)用地范围建设校本部东校区的消息。
现在是2019.12.19凌晨2:18,我先去睡了,后期会续更。我分享的内容仅是个人经历以及个人观点,不代表嘉大其他的学生。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了会及时回复的。
创意嘉大
以文字勾勒心中嘉大
用设计绘出别样嘉大
借照片传递嘉大情怀
每个人都是创作者
每一个创意都弥足珍贵
愿各位“创作者”新的一年再接再励
惊艳嘉大
END
-嘉通社-
文字 | 王康雄(实习)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廖莹洁(实习)
总编 | 陈璇
审核 | 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