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评价,「新成绩单系统」在中国要怎么具体实践?|36氪创新教育系列
本文作者:高涵 @ 超人学院
来源:36Kr
编辑:敬轩
写在前面
创新教育是36氪目前热切关注的领域,本质上,创新教育是为满足新需求的教育探索。虽然创新教育的定义尚不够清晰和统一,但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决定着这是不可忽视的未来趋势。
创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探索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关注两大核心技术性问题,一是课程的设计,二是这篇文章要讨论的重点,指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的设计。
「核心素养」之下的「新成绩单系统」
概念上,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包涵一些看上去抽象却对学生十分重要的能力,比如领导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等。
为了支持个性化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发展,除了课程与教学系统,评价系统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完成学习过程后,如何去真实评价学生对这些能力的掌握?传统的成绩单已经不能胜任。
近日,在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探月学院创始人兼 CEO 王熙乔和来自国内外的教育学者共同探讨了在中国落地核心素养评价的一些具体探索和实践。
MTC 是美国向大学提交新式成绩单(A New Model)的联盟,囊括了美国数百所顶尖私立学校,MTC 成立的初衷是改变美国高中的评价体系,其发起人D.Scott Looney 认为美国大学用来筛选学生的标准不一定能选到真正最优秀的人才,SAT、GPA 和学生的潜能并不呈绝对正相关,A New Model 于是诞生。
在创新教育方向,A New Model 是 MTC 研发的一种全新的指向能力和素养的高中生评价体系,已被包括常青藤联盟的百所大学认可,并将在 2019 年大学申请季被正式启用。
新式成绩单 A New Model 和传统成绩单的区别在于,后者是以课程为中心,前者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传统成绩单的三大元素:时间、科目、成绩,被革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通过某课程或具体活动,获得的能力学分(Mastery Credits)。同时,学生的几大基本能力也会被可视化呈现。
一份传统成绩单,你看到的是学生在某个科目得到的具体分数,而新的成绩单,你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能力档案,他对某种能力的掌握程度如何,他是通过什么活动或者课程掌握这项能力的,从时间维度上看他的成长是怎样的节奏,等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信息。
▲ MTC新式成绩单(A New Model)示例
MTC 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和技术,具体去评估学生的哪些能力,取决于采纳这套体系的高中学校。这里以一份新式成绩单为例,学生被评估的八大能力如下:分析和创造性思维、复杂沟通-口头及书面表达、领导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技术及数理能力、全球视野、高适应性、主动探索、承担风险、品德和理性兼顾的决策能力、思维习惯。
就探月学院而言,他们想要培养的人才是「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
MTC 如何帮助探月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如何能将 MTC 结合在中国的创新教育中?MTC的具体实践中还面对着哪些挑战?36 氪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探月学院创始人王熙乔和 MTC 首席产品官 Mike Flanagan。
专访:探月学院创始人& MTC 首席产品官
探月为什么要加入 MTC,并在 MTC 基础上又做了哪些探索呢?
王熙乔认为最重要的是探月的教学理念和 MTC 是契合的。对探月而言,MTC 是一个更科技化的评估工具,探月把自己的教学理念嵌入到这套工具里。MTC 可以解放老师的一部分时间和精力,让他们可以去关注学生成长、做更深刻的思考。另一方面,MTC 是基于对核心素养的动态记录,这样数据支撑的动态记录是国内的创新学校包括探月学院之前都欠缺的。同时,MTC 也降低了这种评估的成本。
MTC 对探月最大的帮助有两点,一是技术,二是教师职业发展。MTC 的线上培训、社群持续影响着探月如何帮助那些教育者去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数据、更好地评估学生。探月内部也是每两周会有关于核心素养评价的专题讨论。MTC 技术本身很重要,但结合探月的具体讨论也很重要。
我好奇MTC没有评级,没有分数,某种程度上是不是较依赖主观判断?
怎样保证不同学生档案的可比较性,以及如何保证评估结果的公平性?
Mike 承认,这个问题也是他们在设计新成绩单系统时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怎么样在标准化和个性化中取得平衡。
MTC 有一套自己的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不同的学校都可以运用,但每个学校也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想要评估的核心能力。从学校层面来看,他们需要去清晰定义这些能力是什么、如何对这些能力分门别类、如何衡量学生这项能力等等。当学校 mix and match 这些能力后,就会呈现一个非常个性化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总览,这是很可视化的,让学生的多样性得到充分的体现。阅读者可以看到学生在哪项能力的获取中投入了大量时间,哪方面能力是他的优势。招生官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成绩单,而是一个清晰的学生画像。这个核心就在于贯穿整个学生阶段对核心素养数据的追踪和记录。
尽管 MTC 不去干涉学校具体要衡量的核心素养是什么,但根据目前采纳 MTC 的几百所学校反馈发现,其实他们的评估框架是非常相似的,所以还是可比较的。因为从社会角度出发,未来社会需要的就是学校需要培养的,所以学校会去评估团队合作、领导力、批判思维、创新等等,这就像冰山,表现在成绩单上的是水上部分,也许略有差异,但水下那些更为核心的部分,不同学校间其实是大同小异的。
王熙乔介绍,在国内的国际学校中,其实 90% 的核心素养考评模型都差不多,只是不同学校对不同的核心素养的看重程度不同。探月结合 MTC 形成的这套评估体系,其实背后的 idea 是想让学习者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是分数决定着你们的优劣。学习者应了解并尊重彼此的差异。「你们掌握着不同的能力,而不同学校对这些能力的看重又是不一样的,所以你们可以去不同的学校。」王熙乔说。
Peer pressure 往往也是动力的来源,MTC 这种更为个性化的评估,从学生角度而言,会怎样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力呢?
Mike 说,如何激励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是 MTC 考虑的终极问题。有研究表明,来自外部的压力是会让学生内心产生恐惧,而这种恐惧感是会负面影响他的表现。作为教育者,MTC 认为应该让学生被内心的满足感和快乐驱动地去学习,而不是仅仅追寻外部的分数和证明。
这种形成性评价,相比较终结性评价,也会帮助学生用更动态的眼光看待自己,传统成绩单的分数只是一个时间节点上学生的成果。MTC 想呈现的是Lifelong Learning Transcript,虽然这是个被滥用的词,但这的确是 MTC 想做的。MTC 想让学生带着这份成绩单,看到十八岁的自己拥有哪些能力,二十岁时这些能力的增长如何,二十二岁自己又成为了什么样的人,让他们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变化。
有质疑声音表示 MTC 反而会拉大教育差距,因为家庭富有的学生可以获取更多资源提高软实力?
对于这种担忧,Mike 表示,传统的申请过程中,美本看重的课外活动,往往都是需要一定家庭背景支撑的。如果你在餐厅每周打工三十个小时,你在这个过程中也积累了能力,要如何去呈现给招生处看呢?除非学生 essay 写得特别好。而 MTC 可以展现你掌握的能力,阅读者可以点开某项能力背后的 document,知道你是如何成长的。对那些没有时间做很多 college-friendly 的学生而言,MTC是在给他们更多机会。
MTC 上会展现出课堂内外学生的成长,Mike 举例说,有很多极其成功的商人,他们以前并不是最优秀的那批学生,一种可能性是因为学校在当时没有识别出他们的潜能,传统成绩单的局限性让他们没有最大化呈现自己。
从商业角度来看,这也是 Win-Win 的。王熙乔表示,传统成绩单只有分数,而 MTC 会让招生人员从本质上去了解一个学习者。因为大学也想招到最有潜力的一批学生,大学也在思考怎么样帮助学生成功,像 MIT 那样做当然是好的,可是很难规模化。结构化的、可搜索的 MTC 评估体系,不仅是给学生更多机会被发现,也让大学更可持续性地发展。
现有的成绩单有一个无法否认的优点,就是非常好理解,一目了然。从设计角度而言,MTC 需要从成绩单的读者-大学招生处的诉求来考虑。Mike 提到前段时间和一个常青藤招生处负责人交流,他们每年收到五万份申请,85% 的申请材料看上去几乎一样,不相上下的 GPA、SAT 分数,招生官需要付出很大时间在 essay 或者推荐信上去寻找这个学生不一样的地方。MTC 的新式成绩单更为深刻和全面地呈现了学生,招生处可以看到他各项能力,以及每个能力背后的故事,是在缩短这个时间、简化这个过程。
其实在设计环节里,MTC 在有意识地不给学校看他们习惯看的东西。因为如果只是给他们看那些标准化的结果,他们只是在重复传统成绩单在做的事情,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创新。MTC 其实在探索一种关系,可以不仅仅是和招生处合作,也在影响着他们的想法,一起来改变传统的模式。
除了常青藤等顶尖大学,我们要认识到大多数的学生是上不了常青藤的。常青藤学校使用 MTC,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人,而对于基数更大的普通学校,MTC 的作用在于可以让他们知道,学校需要为这个学生提供怎样的支持,才能帮助他在未来取得成功。
就像好几个学生都在英语这门课拿到了 B-,如果只是传统成绩单上的这一个字母,你觉得他们是一样的。其实完全可能是不同原因导致了同样的 B-,也许是阅读障碍,也许是时间管理出现问题,MTC 让教育者看到成绩以外更为深层的东西,而这是在教育过程中极其需要的信息。
例如MIT等学校在招生中会使用的 Maker Portfolio,背后的 idea 和 MTC 很相似,都是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MIT 的 Maker Portfolio 非常成功,是个很好的创新。但是那是 MIT,不是每一所学校都能有这么多的资源去做这件事情,这种创新很难在普通学校规模化,让所有学校去投入大量资源去效仿,也对普通学校不公平。MTC 是更低成本的选择。
被问及目前主要面对的挑战是什么,王熙乔说:「从供需关系看,目前没有足够的老师。不是说探月,而是说整个体系里,能去帮助学生产生和沉淀核心素养数据的老师并不够多。另外就是社会信念,很多人说教育现状需要改变,但真正坚持去做的并没有那么多。」
Mike 认为还有一些挑战来源于家长。家长都是最希望孩子发展顺利的,他们不想给孩子不必要的风险。「我们当然希望有一个 magic,可以让家长知道这套体系是好的,但没有 magic,我们需要时间,需要优秀的毕业生来做成功案例。这是很难的,需要不同集体的共同努力,我们只专注在做好自己的这部分,就是从成绩单入手,去一点点改变这个体系。」
MTC 会定期收集联盟内学校的反馈保持对产品(A New Model)的迭代和优化。学校可以有框架内的自由创新,但是共识是,要让这个体系越来越好,就一定要保证真实性和公平性。所以学校为了自己的信誉和 MTC 的可持续性,会加入到对这套体系的打磨中。真实的数据和反馈、逐渐扩大的 network、建设性的讨论,都会让 MTC 越来越成熟。
就中美两国对 MTC 的接纳程度来说,即使在美国,MTC 目前也是起步阶段,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组织正加入到变革中,但仍然任重道远。王熙乔表示,中国需要创新型人才,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国家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会愈加旺盛。探月等创新学校帮助整个体系培养这样的人才,MTC 在国内是会很有空间的。
在我看来,MTC 也是对 Whole Person Concept 的践行。每个学生的画像不再只来自分数和文书,而是可以看到成长、不完美、努力的故事性动态记录。
用三个形容词来描述 MTC
王熙乔的回答角度更商业,他用了 comprehensive(全面的), low-cost(低成本的), high-credibility(高可信度的)三个词。MTC 会更全面地评估学生,对高中学校是成本友好的,同时对大学来说是可信任的。
Mike的答案是 Holistic(整体性的), personalised(个性化的), authentic(有根据的)。他认为,MTC 的本质是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内容都是真实且有意义的,个体的多样性要被充分呈现且尊重。
关于 MTC 的一些疑问
问:哪里可以看到比较完整的 MTC 的体系介绍?
答:MTC 官网(http://mastery.org/)
问:除了 MTC,还有别的类似的评价体系吗?
答:类似的很少。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大学的认可度不够高(成绩单的出口端)、中学间标准不同(评价体系的规模化和可复制性)、和能完成这件事情的师资供需关系不平衡。
问:MTC 和成员校的关系?
答:是平等的。成员校运用了 MTC 的软件技术和设计理念,但保留了自己的philosophy。MTC 不是规则制定方,更像是一个技术提供方。
问:MTC 有中文版本吗?
答:由于最终毕业生的出口方向是以美国本科为主的海外高校,在国内的本土化更多是指结合教育内容,而不是语言,并且像探月这样的创新学校教学语言也是英语,所以 MTC 是以英文为主,尚无中文版官方翻译。
探月学院新生申请访校活动已经开始
你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 报名参加「探月时间」
相关阅读:
《一场200人的地下电影,一周北戴河的滨海探险,一个面向2049的生活试验 | 探月这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