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从高中就可以开始

探月的公号 探月教育 2023-01-25

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

作者:唐羿|编辑:Zale & 荔闽


本文作者唐羿,创业做过设计咨询工作室,为阿里巴巴等集团提供设计咨询;后在纽约摩根史丹利以及上海熊猫资本工作,自身参与多起一级市场投资。2019 年初唐羿离开了创投领域,全职加入探月学院作为经济学导师、跨学科项目教练和创业孵化器负责人,目前他正带着一群探月的高中生「创业」。


他曾支持学生项目组举办了超过1000人次观看的艺术展;支持学生团队建立自己的咖啡品牌,帮助云南本地的咖啡农户。甚至支持学生与奇葩说合作,做了一场高中版的奇葩说,还把胡渐彪、邱晨、凡正阳请到了校园里。


看起来孵化器的项目都取得了不错的里程碑,但当我和唐羿聊起孵化器时,他却说,探月孵化器过去一学期的探索「失败」了。我很好奇这背后他的思考,于是,我邀请唐羿写下了这篇文字。


唐羿和孵化器成员在探月的合影


如果能通过孵化器的经历,让他们从高中时期就拥有这种『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为之付诸一切努力去实现它』的创业者精神,我觉得胜过千千万万的考试答案。


加入探月学院后,我启动了「探月创业孵化器」,一个为高中生提供创业孵化服务的项目。


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肯定觉得「我是个骗子」,「高中生」和「创业」听起来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而且,众所周知创业本身失败概率很高,各种风险因素都那么可怕,为什么我还要撺掇一帮高中生去创业,这不是毁人前途吗?


去年 8 月,探月内部的孵化器项目就已经启动了,就如同大部分人想象的那样,我失败了,而且很多次。


在创立孵化器开始之前,我做了很多研究,主要是商学院的课程,以及国内孵化器的创业知识。一开始,我以为拿着这些就足够可以给孵化器内的高中生上课了。但结果,大部分我整合和归纳好的内容都不是他们所需要的。


例如,「团队合作」对于这群刚刚创业的高中生来说是一个大难题,不说别的,开会就是他们一个要学习很久的技术活。我在创立孵化器的时候,完全没有注意到过这个点,根本没想过「教人开会」这么重要。


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入驻孵化器的高中生团队能顺利开会的基本没有:要么到场坐下,尴尬地不知道该做什么;要么就是没说两句,就开始谈论学校里的八卦,完全忘记正事;比较严重的是开到一半就意见不合,开始吵架,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不仅会议没开成,朋友也没了。


对孵化器成员来说,路演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另外就是「路演」。我要求团队每学期中要做一次路演,但实际效果非常惨淡,大家甚至都讲不清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在大家结结巴巴地讲述着自己项目的同时,我也在思考,做高中生的创业孵化器,真的是正确的吗?


在那之后,我做了很多的复盘和反思,也和加入孵化器的团队,还有探月学院的创始人 Jason、Zale 聊了很多次,发现不管是商学院的课程也好,各种创业知识也罢,这些资源都可以从网上获取,并不需要我去给大家传授,属于「术」的层面;其实在高中阶段加入孵化器的大家,需要的是「创业之道」,这样「术」的传授才能够真正有用。


那么,「创业之道」又是什么呢?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我把它归纳成一下 3 点:


1. 目标感

来到孵化器后,所有的团队目标感都变得薄弱了许多,根本上还是因为大家没有摆脱「学生」的心态,觉得进入到孵化器,就像之前上课一样,自然会有人帮他们树立目标和安排任务。


但真正的创业之路,哪会有人帮你布置作业呢?


它需要创业者有极强的内驱力,为一个长期的目标拼尽全力,不断自我迭代。


就好比旅游,要么「跟团游」,要么「自由行」。传统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是「跟团游」,学校和老师会帮你安排好每一个「景点」,你只需要跟着导游老师走就可以了。但这种心态会造成什么后果呢?「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来一问,啥也不知道」。


而在这样的结果背后,因为他们没有「目标感」,这条路不是他们选的,而是「导游」带着的,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想要的」,因此出了问题,或者要做重要的决策时,他们都会感到迷茫。



目前「考试分数」是绝大多数高中生所追求的目标,这不是说「追求考试的分数高」是件错误的事情,只是不应该单纯地「考试分数高」。这其实是一个「假」目标,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考试,都应该只是你通往目标的一个工具而已。它就像一个脚手架,给你借力的点,但仅此而已了,你的人生不会想一直在爬脚手架,就像一直徒劳在推石头到山顶的西西弗斯一样。


那「自由行」式学习又该如何了呢?它其实就是一种非常有目标感的学习方式,你先定好要去哪座「城市」,然后上网搜索攻略,或者去问曾经去过那里的人,最后打造一条属于你的独特「旅游路径」。你为自己选择的「景点」负责,也更确定下一站要去哪里。


孵化器一开始的效果为什么不好,就是因为成员们都认为他们在参加一趟「跟团游」,到了一般突然发现,这一趟是「自由行」,于是就一下子傻了眼。


但帮助团队建立「目标感」并不是简单地让大家制定一个宏大的目标,它需要配套的方法和工具。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成员们要懂得如何做项目拆解


打个比方,孵化器的某个团队可能是想去做一艘火箭,大家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可能就直接就开始埋头做了每一个零件了,但是做火箭太容易半路失败了,而且就算是做到了最后,每个零件之间的链接也可能有问题。


复杂的火箭系统,中途出了半点差错可能都会导致整个箭体崩溃


但是如果我们拆分这个项目的话,就会发现,火箭无非就是一个「燃气推进装置」,也就是「运输工具」,由箭体结构,动力装置系统,控制系统等多个模块组成的。那既然这样,不如先开始做一辆自行车,你可能有些震惊:不是说好做火箭?做自行车又算怎么回事?


因为自行车拥有着和火箭相同的基本系统:动力装置系统——脚蹬子,箭体结构——车架,控制系统——车把,比起直接奔着火箭去做,不如先做出一辆可以骑的自行车,不仅能够测试这三个基本的模块是否运行顺利,也能够更快地带给我们成就感。



再给这辆自行车加上电源,就变成了电动自行车;再加上燃油系统,就变成了摩托车;多加几个轮子,就变成了汽车;你看,这么一步步慢慢推进,大家就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去做什么,以什么为目标,而不是像上来就做火箭。


在这个过程同时推荐大家使用 OKR 工具,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来辅助目标感的建立和明晰。


2.「搞事」精神


「搞事」的精神是一切好的项目或产品的出发点。


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不管是微博,公众号,甚至是抖音,都可以让我们发现很多需要去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即便只是高中校园里的一个普通学生,也有许多可以去行动的主题:「如何改善网络时代下的性别歧视问题?」,「有没有创新的方式可以保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数字时代里的艺术家如何生存?」诸如此类,只要你想,一定可以发现自己喜欢的议题。


全球有一个叫做「China Thinks Big」的创新挑战赛,高中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一个 3-10 人的团队,去定义一个问题或者挑战,并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改善它。



但这其中有一个陷阱,有的小伙伴会为了想「搞事」而「搞事」。


在探月的孵化器里就有这么一个团队。其实那个时候,大家已经对事情没有「想搞事」的欲望了,但因为过去已经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果,为了不浪费,才继续坚持着。


必须说,这是一个非常浪费时间的行为。当我们去「搞事」时候,我们先想到的,不应该是我们会取得哪种响彻云霄的成就,而是应该思考这件事我们做起来会不会「有热情」,项目和产品所涉及的人群会不会因为这个事情而受益,这才是第一位的。如果是以「能够取得哪种成就」作为驱动的话,是做不成事情的。


我刚刚提到的 China Thinks Big(CTB)这个比赛中,就有很多团队为了获得奖项而强行想出来的议题,但这些只是想获奖的团队是无法走到最后的,最后获奖的大部分议题都是和参赛者切身相关:「提升青少年参观博物馆的体验」、「恋爱的选择」等等,都是参赛者从切身感受出发,寻求改变。




今年,我带队参加了 CTB 的比赛,探月的学习者选择的议题是「高中生如何社交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作为小微学校,很多学习者都是一次来到这样一个人数很少,又是选课制的校园,社交成为他们所必须面对的一个大挑战。这也是他们提出改变诉求的动力,想要帮助探月社区里的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够找到合适的社交圈,让大家在探月内不孤单。


目前,这个项目已经走到了最后的全球总决赛,这背后全然不是因为团队的成员想要得到一份大奖。在带队的途中,参与的每一个人并没有过多地讨论奖项,而是跟喜欢畅想当这份帮助高中生社交的方案被更多人看到的时候,是否能够帮助到更多孤单的高中生。


在我们的生活中,肯定会有非常多的思维火花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产生冲动,想要去做什么,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要把这份火花变成燎原的火焰,就需要确认它是一份真实的需求,不是我们臆想出来三分钟的热度。


这个时候,一个好的方法,是我们带着这份「火花」,去和真正的对这件事有痛点的用户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去看看这份「火焰」能否也让他们沸腾,燃烧。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真正建立起我们对于让这份「火花」燃烧的使命感,并让这份使命感成为不断推动我们向前的动力。


3. 不怕「捶」


在创业的路上,最多的是什么?


是挫折,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挫折。


是的,创业的路上真的太容易被「捶」了,所以「坚毅」,或者「不怕捶」的精神对于创业者来说太重要,当然对于高中生也是如此。


你可能会想起冬泳怪鸽的那句「遇到困难不要怕,微笑着面对它,加油,奥利给!」



但是,为什么大部分人在高中生阶段无法真正做到「不怕捶」呢?


我觉得是因为可以替他们承担责任的人太多,或者说,他们的退路太多。遇到了失败,或者被「捶」的时候,只要「装死」或者「我不搞了」就可以了,他们不需要为一个团队负责,肩上也没有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失败了就回到教室,继续做一个学生就好了。


举个很小的例子,Jason 创立探月学院之后,从不在对外的时候主动提及自己的年龄,这是因为他从不把自己当作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创业者,和这个世界上千千万万创业者一样,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和风险。这一路,探月学院遭遇到过网上的各种质疑,Jason「高中毕业」的身份也被质疑了太多次,但就是依靠着这股「不怕捶」的劲儿,才让整个探月学院走到了现在。


诚然,我们没有办法要求每一个高中生都真的辍学创业,但是我们可以在做项目遇到困难的时候,多去想想,如果自己真的很喜欢这个项目,真的很想通过这个项目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换成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去做,ta 会如何思考?ta 会遇到一些小困难就放弃吗?如果不放弃,ta 的下一步会如何去做呢?


简单地去换位思考一下,我觉得可能会激发出很多新的「柳暗花明」。


在探月孵化器的升级版里,我们会为每一个团队都匹配上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作为他们的导师,能够让他们看到,真正的创业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会去想什么,会去做什么。同时在大家伤痕累累的时候,递上一双手,拉他们一把。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打磨和迭代后,我们觉得只是给探月内部的学生提供孵化器的支持未免太可惜。于是想帮助到全国所有想「搞事」的高中生,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最终星火燎原。


现在,我们正在搭建一个只属于高中生的「搞事」知识分享的线上社群,将孵化器里所有的「知识输入」的部分免费开放,帮助全国的高中生一步步地打造出属于你自己的 Artifact。


Artifact 直译过来是「器物」,在这里,我更想把它作为创业项目的一种轻量形式,它承载着你对社会的观察,并且由你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亲手打造。虽然是创业项目的简化版本,但它对于每一个学习者的成长一点都不会减少,你依然可以在这其中不断磨练你的创业之「道」,并由此去学习创业之「术」。


Artifact 的展现形式非常多样:可能是你通过打造的自己的B站账号,输出自己的想法;和伙伴们一起相约出去清理塑料垃圾,改善当地环境质量;运营着一个探讨哲学的公众号,和所有热爱哲学的人共同交流;和朋友一起打造了一款桌游,并想让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能喜欢上这款游戏。


Artifact 的形式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份属于你的「作品」。什么是作品?作品是你一看到它就由衷感到骄傲的,恨不得跳起来想要立刻分享给身边的人的东西。



唐羿与学习者们共同打磨一个灵感


在这个线上社群里,我们都会以帮助大家打造一个 Artifact 为目标,同时你也会看到同伴「被捶」的经历,看看他们怎么从坑底爬起,步履蹒跚但是又坚定地前行;当然当你跌倒在坑底的时候,他们也会回头拉你一把,带着你一起前进;可能你会觉得他们之中很多人的目标都很「狂妄自大」,但说不定过不了一会,你会逐渐发现是自己的目标定得太小;更有可能你会被他们各种各样的「搞事」方式惊讶到张大嘴巴,「这事还能这么干?」


如果你平时在学校无法使用手机,或者暂时无法参与我们的这个社群,我仍然有几个建议和你分享:


1. 不要怕试错,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 Artifact,失败是非常大概率发生的事情(就像我这篇稿子被改了十几遍一样),关键是如何快速迭代的能力。发生了一次失败并不会搞垮你的人生,年轻不就是得多尝试吗?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我特别喜欢视频,是来自于一个叫做「绵羊料理」的美食博主,没错,做菜也可以成为自己的 Artifact,她会告诉你,如何在打造 Artifact 的路上正确摔跤再爬起来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跳转至视频


2. 如果你想要去打造一艘火箭作为你的 Artifact,我不会觉得你异想天开,但是我希望你不要一上来就开始打造火箭的零部件,因为当火箭的零部件都打造完了以后,你不知道它们拼凑在一起会不会爆炸。你可以把「火箭」看做是一个搭载了许多外部设备的「自行车」,从一个小的事物开始,去创造更大的成就。


3. 多去关注当下的人类社会里面最前沿的商业模式和科技资讯,看看真正想改变世界的那波人到底在做什么,你会发现他们很多人的思维并不是你可以在教科书上看到的,但会让你更好地打开眼界。具体的话,可以看一些类似于「36 氪」这样的创业者平台的网站或者公众号,但不要关注二级市场的股市类的资讯,二级市场的宏观研究固然是一种提升视野和格局的学习模式,但是在思维最为活跃的高中阶段,这种面向投资者的建议并不能很好地带给你们思维的跃迁。


4. 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数学的基本功要打好。之后的各种模式分析,数据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的基本功。这不是让你刷题,而是多看各种研究方法是怎么运用各类的数学公式的。在这里推荐大家用统计学作为入门的学科,也推荐两本很好玩的书,一本叫做《数学之美》,一本叫做《你学的数学可能是假的》,这两本书不讲传统枯燥的公式,更多关于「为什么数学会作为所有国家的国民教育基础」。


5. 多看各种哲学书籍,懂得「辩证」的思维。不管是古希腊的各位大师,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还是近代的马克思列宁,人类社会的大部分跃迁都是建立在哲学的基础上完成的,不要把哲学看作是虚无缥缈的上层建筑。


如果你想加入我们的社群,欢迎你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添加社群助手后,你将完成一套问卷。


再次重申,这个线上社群是完全免费开源的,它是一个纯粹为高中生开放的,以「搞事」为核心的知识分享社群。如果我们有一点「小」希望,那就是你有足够高的热情,然后与我们一起见证中国最优秀的一群高中生在做些什么。


穿着外星人衣服上课的唐羿


「完」




「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