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蚊媒病毒研究者发起EpiArbo计划,全球基因监测共筑公共卫生防线
2023年8月2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国际工作顾问杜晖贤(Frederick Charles Dubee)教授分享了一篇来自《柳叶刀》期刊发布的最新研究论文。该文章题目为《全球蚊媒病毒研究者联合:扩展基因监测满足紧迫的全球需求》,是由Gabriel Luz Wallau撰写的,现编译分享如下。
蚊鸣夜静人难眠,咬人传病意难忍。蚊媒病毒主要通过蚊类媒介传播给人类,引发疫情主要集中在热带地区。这篇文章着重讨论了蚊媒病毒(Arbovirus)的研究,特别关注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寨卡病毒(Zika virus)和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等三种对人类构成全球性威胁的病毒。这些病毒主要在世界的热带地区引发疫情。
这篇文章指出,蚊媒病毒的分子监测对于评估不同病毒毒株的流行情况,以及对人类群体的影响至关重要。利用基因组数据和相关的流行病学元数据,可以早期预警病毒爆发,了解地方和新引入病毒毒株的流行潜力,及时介入新引入的病毒毒株,检测出更具毒力的毒株和对疫苗、抗病毒药物以及各种蚊媒控制措施(如Wolbachia-spp感染的蚊子策略)抵抗的毒株。此外,通过分子监测还可以评估人类和蚊媒之间的传播网络,检测可能影响分子检测的基因组变异。
然而,要全面进行流行病学和风险评估分析,需要快速共享基因数据,并配合相关元数据和数据汇总。尽管有许多善意的努力致力于建立数据库和蚊媒病毒基因组数据标准化,但现有信息在地理上和时间上高度异质,且充斥着不一致的元数据。
通常,这些数据仅在同行评审出版后才会公开,这阻碍了或延缓了基因流行病学推论和疫情应对和干预。因此,人们需要新的高质量的、精心策划的数据库和数据共享解决方案,来加强全球范围内抗击蚊媒病毒疫情的努力。
鉴于新冠疫情已经表明全球基因组监测是可行的,同时平等的数据共享系统和跨国界合作对应对病原体威胁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人员呼吁全球公共卫生研究人员通过EpiArbo这个新的数据共享平台,为实施全球基因组监测贡献力量。
EpiArbo平台最初专注于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并将扩展到寨卡病毒,该平台建立在GISAID的EpiFlu和EpiCov数据库的成功基础上。该数据库可以轻松扩展到涵盖其他关注的蚊媒病毒,如西尼罗病毒、黄热病毒和日本脑炎病毒等。该平台的特点包括综合考虑蚊媒病毒传播的复杂性,允许对遗传、药物和蚊媒控制干预措施进行综合评估。
在人类从新冠疫情的最严重阶段中恢复过来的过程中,基因组监测仍然对于监控SARS-CoV-2的进化以及其他易于流行和难以控制、对公共卫生产生重大影响的病毒至关重要。全球社区的积极参与对于最大化利用聚合的基因流行病学以应对地球各地日益增加的蚊媒病毒负担将是至关重要的。
据介绍,该研究由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和巴西高等教育协调委员会的支持,部分资助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新兴传染性疾病研究中心和对新兴蚊媒传播威胁的协调研究的中美洲研究中心项目(U01 AI151807)。研究人员在声明了没有任何竞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