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读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未来研究基金首席科学家、千年项目(Millennium Project, MP)中国分部主席金周英《人类的未来——从全球文明到伟大文明》一书。书中对“人类走向哪里?”这个看似简单又十分复杂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书的第一章“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深度忧虑”部分,作者对科技快速发展所引发的一些问题和思考进行了分析。其中“关于人类进化方向的忧虑”中讲到:
“按照人类的欲望和发展需求,通过新技术促进人类的进化成了当今科学技术界、未来学界和媒体的热门话题。”“具有代表性的是华盛顿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等在《未来进化论》一书中的观点。他们认为:假设人类能够在未来的5亿年内继续存在,人类会朝着以下5个方向发展”,比如:单一人: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一百万年后,高度全球化的后果可能是不同人种均被同化为“单一人”。他们的相貌特征是不同肤色融合在一起,眼睛比现代人大,不同的种族特征逐渐消失。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多样性专家斯图亚特·皮姆指出,人类非但不再分化,反而一直在“聚合”。他认为人类目前拥有6500种语言,如果到了下几代,很有可能只剩下600种。但是,像所有单一物种一样,单一人种也更容易受到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因为基因的可变性能够在一些病毒来袭时保护基因多样化的物种不受大规模的伤害。幸存人:如果灾难不期而至,人类还能幸存吗?从大洪水、瘟疫、核战争到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些灾难有可能一夜之间将人类文明完全摧毁,使得劫后余生的人们走上他们自己的进化道路。以核战争为例,在全球毁灭性灾难发生之后能够应付世界末日的,是那些具有抗辐射能力的“幸存人”,他们的眉毛和皮肤都能防辐射。基因人:社会评论家约耳·加罗认为,随着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和药物相结合的“基因人”将代表着人类进化的新类型。这种基因进化要比生物进化,甚至是文化进化来得更加迅猛。生物进化用了数百万年,那么基因进化成一个新的人种又需要多长时间呢?加罗的答案是20年。布朗大学肯·米勒教授指出,一旦科学家找到衰老和疾病的基因特征,那么我们到了百岁仍能保持最佳状态。然而,目前基因疗法只能在个人身上奏效。如果想令“基因人”具有遗传性,科学家将面临伦理道德问题。由于基因技术的不确定性,还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半机械人:人类同机械相结合,最终将无所畏惧。如果允许科学家在人类大脑内植入智能芯片,人工智能可能会超过智人天生的聪明才智。雷·库兹韦尔曾预测,到2045年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当机器人进化到完全超出人类的层面时,他们的地位甚至会高于人类,成为新一代的地球主宰。人类作为一个自然物种还会存在吗?图源:绿会融媒
太空人:如果人类的寿命足够长,那么为了生存,我们只能向其他星球扩张,从而形成新的人种,即适应星际旅行的“太空人”。想到达遥远的星球,科学家就必须建造大型太空飞船。在星际旅行期间,他们的形体和头发会发生变化,比如在低重力状态下人类的四肢无需像在地球生活时那样发达,人类的毛发也不再有用。如果在10年前,可能很多人看到上述科学家们对人类进化方向的分析,还会觉得“很有科幻小说的风采”(当然现在也还有),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上述进化方向似乎正变成现实。当然,上述内容只是《人类的未来——从全球文明到伟大文明》一书的小小一隅。书中严谨、系统且通俗易懂的内容阐述,非常具有学习和借鉴意义。正如金周英在推进成立未来研究基金时所强调的,人类面临的多种危机,从战略角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地缘政治冲突,气候异常变化,贫富差距加大,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环境危机,滥用技术(诸如对AI,纳米,生物技术等的创新方向失控),不断升级的地区战争和暴力以及微塑料、新病毒等各种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危机;另一类是长远威胁,诸如科学技术危机、物种灭绝危机、人类进化方向危机、传统人类灭绝危机、地球毁灭危机和人类文明危机等深层危机。后者看似是长远未来的问题,对当前影响不大,但是如果不从现在开始着手解决,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解决这些危机,人类必须从多方面采取系统性解决方案,且这些方案必须符合人类的长远未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这就为全世界未来研究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人类的未来——从全球文明到伟大文明》是一本了不起的思考并着眼于未来的著作,值得细品细读。【作者简介】
金周英,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技术创新和战略管理研究中心创始人和原主任。现为北京软技术研究院院长,“全球未来展望组织”(MP)计划委员会委员、中国分部主席,世界未来协会(WFS)中国分部主席,世界商务研究院(WBA)高级研究员(美国加州)等。
曾在中国科学院***基地、国防科工委某研究所从事国防科研工作;曾任国家经委中国厂长经理研究会(后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兼培训、咨询部部长,先后主持完成了近40家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诊断和咨询;曾被国家科委聘任为S-863(2001-2010年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纲要核心工作小组成员,并先后两期担任S-863战略专家组组长;早期的扶贫志愿者;曾被全球未来展望网络评为“全球专业未来学家”,是榜上208人中唯一的中国大陆学者;被罗斯·道森网评为“全球优秀的女性未来学家”,是榜上100余人中唯一的中国学者。
本文仅供资讯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转发(请标注来源)。
文 | Tammy
审 | Cherry
编 | LYJ
中国生物救护与科学伦理联系小编:
010-88431370, 17319454776
投稿信箱,欢迎来稿:
v89@CBCGD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