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滨海湿地:互花米草治理没问题,需要调整的是科学避让候鸟迁徙季|生态观察

gone 中国生物救护与科学伦理
2024-08-22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中国生物救助与科学伦理



“不做(生态)治理,你们说有问题”,“做了(生态)治理,还是有问题”,近日,针对天津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到底该如何做,有关注者留言如上。


看起来,这是一个两难的困局,进退维谷,其实未必。掰开弄清楚包裹其中的2个最主要核心问题,基本就清楚了——


2023年夏天,治理中的天津滨海新区岸滩。


第一个问题是:互花米草要不要清理,该怎么清除?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先弄清互花米草是怎么一回事。


目前,在国内,它有一个标志性标签:外来入侵物种。但这个物种1979年进入中国时,却是人为、有目的地引入进入国内的。它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海岸,是一种生长于潮间带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之所以被引种,是因为它自身具备非常强的耐盐耐淹、抗风浪的特质,而且它的种子可随风浪进行远距离传播,根系的分布可深达60厘米,单株植物一年内可繁殖几十甚至上百株。如此强大的生存能力,使得这种植物被人们看中用来固滩固堤、或者用于淤滩固土,在很多滨海地区做岸滩改造时,都喜欢用互花米草来做先锋物种。1980年,这种植物率先被引进进入到福建沿海试种,后来逸生扩散到广东、浙江和山东等地。


上海南汇东滩大堤外的互花米草。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互花米草对引入地区的生态风险屡屡引起人们关注。互花米草超强的生态适应能力、以及繁殖能力,让这种草本植物一旦进入滨海岸滩生长,就将在短期内迅速占领整个岸滩空间。这种以地毯式方式覆盖岸滩的生长态势,让其他生物缺少立锥之地,挤占了包括红树林、蛤类等在内的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同时在一些区域影响了渔民的滩涂养殖、以及导致了堵塞航道、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和海水质量、容易诱发赤潮等不良后果。1990年,曾就互花米草对福建省宁德市东吾洋一带的水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统计,发现其一年对当地养殖业的水产损失达到1000万元以上。故此,互花米草被纳入我国亟待治理的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2023年治理现场。

在天津滨海滩涂,互花米草被纳入治理范围,其理由亦是如此。从现天津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所披露的治理技术细节来看,涉及到“两次刈割,清理外运、一次翻挖、三次翻耕”。这一物理治理方式,虽然效率不高,但它也是与现阶段化学治理和生物治理技术比较,属于针对互花米草相对成熟的一种治理方式。以互花米草可深达地下60厘米的强壮根系来看,在滨海滩涂的翻挖和翻耕,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破坏原互花米草广泛分布岸滩上留下来的种子库,遏止其萌发。今年春天到来,故而正在治理互花米草的天津塘沽高沙岭沿海滩涂上,其滩涂翻耕设备进场,准备开始在去年刈割的基础上,继续治理互花米草。



“这一区域目前还栖息着近7000只迁徙中的遗鸥,开始治理互花米草,会否影响遗鸥及其他迁徙候鸟?”,出于这一担忧,中国绿发会天津志愿者要求相关部门错开或避让候鸟迁徙季。


那么,需要厘清的第二个核心问题就是:治理滩涂互花米草工程,将对迁徙候鸟产生多大的影响?以及如何让生态治理工程科学避让?


全球濒危的遗鸥。


遗鸥作为一种珍稀濒危野生鸟类,其每年都会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往返,其中每年2-3月间,会大量出现在环渤海滨海湿地,5-7月份则会飞至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陕西榆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漠湖心鸟进行繁育后代。遗鸥在迁徙途中,主要靠岸滩上的水生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大面积被互花米草覆盖的滩涂,并不是它们的理想觅食场所,同样如果是滩涂资源被其他人为因素破坏、食物资源匮乏,也一样不是大量迁徙中的遗鸥及其他迁徙类水鸟补充给养的理想岸滩,它们会主动避开这些岸滩歇脚。只有没有被互花米草完全或大面积覆盖的滩涂,才可能成为遗鸥或其他迁徙水禽的集中栖息地。


当春天互花米草的萌发、与正迁徙至此的遗鸥等迁徙候鸟在同一片滨海区域相遇时,就需要对治理工程的生态影响进行充分评估:如果该治理区域,还有可以满足遗鸥等迁徙水禽春天北返时歇脚的觅食地,那么其中某处岸滩的治理,就在生态影响的可控阈值之内;如果该治理区域,缺少可以满足遗鸥等迁徙水禽北返时所需要的觅食地,甚至为唯一供给地,那么就必须采取避让措施。生态空间的大小,决定生态避让的幅度。因为生态治理的最终目标,毕竟是提升生态系统综合质量,而作为生态系统之一种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其又必然与岸滩的滩涂生物、水文水情、以及迁徙鸟类在内的野生动物彼此联接、彼此影响。


此前天津海岸迁徙中的遗鸥群。


2016年6月,为保护遗鸥种群,天津志愿者成立了遗鸥保护地。此后,对地处环渤海区域的天津滨海滩涂遗鸥迁飞状况一直十分关注。从天津志愿者的实地观察记录来看:去年已经实施完互花米草改造的第一期生态修复地点,如滨海新区力高阳光海岸、大神堂海域、中心渔港海滩、以及八卦滩海滩一带,近期遗鸥迁徙季能见到鸟类数量仅约200多只,与前几年的同期调查数据大为悬殊,与往年同期调查到的最多种群数量相比,仅占3.8%。这一现象说明:在去年实施完互花米草治理区域,其岸滩质量目前还远远未能恢复到满足遗鸥迁徙需要的岸滩质量。至于是一年、还是两三年,能恢复到原岸滩湿地的良好状态,则需要时间验证。


综上,从这个生态治理具体案例的冲突,能够看出:生态治理工程不仅需要统筹考虑所治理对象——生态系统涵括的所有动植物、水文水情和岸滩基质等因素,还需要对整个生态治理工程施工管理实行全链条的科学管理和规划,包括施工时段、施工区域、以及先后顺序与协同等。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整理 | gone

审核 | summy

排版 | Candy

往期相关报道in early winter

中国生物救护与科学伦理

联系小编:

010-88431370,   17319454776


投稿信箱,欢迎来稿:

v89@CBCGDF.org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生物救护与科学伦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