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国家科学院院长访问绿会,深化气候变化科技合作并探讨全球病虫害监测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4年6月17日,阿塞拜疆国家科学院院长伊萨·加比别伊里(Isa Habibbayli)院士一行访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就气候变化应对、科技交流和绿色发展合作展开了深入讨论。双方就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等议题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访问,是为迎接2024年11月在巴库市举行的第二十九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进行的,双方会谈,旨在深化中阿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交流和绿色发展领域的合作。
来自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黄文江研究员,就与绿会合作开展的有关全球粮食安全监测和病虫害等灾害风险预测研究发表主旨演讲。黄文江教授介绍其团队研究,主要采用了遥感等科学技术对环境生物多样性监测、重大灾害监测预警、以及碳排放监测评估。他特别提到,重大灾害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影响。一些国际性的灾害,例如蝗灾,能够通过国际合作、跨区域全球监测进行指导科学防控。同时,通过与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地球观测组织(GEO)、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等国际组织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开展全球生物多样性、重大灾害等监测工作,并将研究结果和科学数据进行全球共享和推广应用。
黄文江研究员向伊萨·加比别伊里(Isa Habibbayli)院士一行展示了一些监测的结果,并提到阿塞拜疆草原面积辽阔,蝗虫会影响到阿塞拜疆的草原环境,因此蝗虫的灾情监测对草原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这类虫情监测目前已经在阿塞拜疆得到了一定的应用,阿塞拜疆农业部通过使用这类技术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从而减轻因使用化肥和农药而造成的污染,并得到阿塞拜疆农业相关机构发来感谢信。
此外,黄文江还介绍了其研究成果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重大灾害的监测。例如火灾;针对草原的生长状况进行监测;针对因气候变化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的监测,例如因气候变化造成的生物的变化,植物开花期的变化和授粉昆虫授粉期的变化的不一致,导致的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由能源和化石燃料的产业中造成的碳排放的监测,可以进行宏观下碳动态变化的观测,从而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法。
在讨论结束时,黄文江研究员表达了对未来合作的期望。他表示,希望在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化与阿塞拜疆国家科学院的合作,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通过科技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通过科技项目、人员交流等开展科技交流合作。
近年来,黄文江研究员的植被遥感和病虫害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开展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粮食生产和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率先提出了全球主产区粮食作物面积提取、长势监测、病虫害监测预警、产量估算等方法体系;建立了综合考虑农作物长势和地表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植被病虫害遥感监测和预测预警模型,形成了覆盖粮食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定量监测预警与损失评估方法。
研究团队定期生产和发布全球、全国、重点区域的多尺度主要作物生产和重大病虫害遥感监测和预测专题图与报告产品;相关成果获国家领导人多次批示,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农业农村部、科技部、国家林业与草原局、FAO、GEO、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等国内国际政府部门、组织机构、行业企业的逾百次采用和共享发布,并在国内外开展病虫遥感监测和预测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支撑了国家重大决策和全球粮食安全。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图源 | 绿会融媒
整理 | LYJ
审核 | 黄文江 绿茵 橡树
排版 | Candy
联系小编:
010-88431370, 17319454776
投稿信箱,欢迎来稿:
v89@CBCGD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