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跳楼事件:比“起哄”更可怕的凶手躲在幕后
请点击上面蓝色
作者/如柳
来源公众号/如柳说,ID:ruliu3166
01
某省19岁少女跳楼事件是前不久的热点话题。大部分人都停留在谴责现场围观起哄的人。
虽然猥亵她的班主任才是导致女孩跳楼第一责任人,但是现场围观人群的起哄怂恿是导致女孩在现场对人性彻底失望的主要催化剂。
女孩坐在楼顶要跳楼,本来态度并没有那么坚决。
但是楼下的看客在下面高喊:“跳啊,怎么还不跳”;“大家看啊,从一点多跳到六点多,还没跳下来,怂怂把驴都怂栽倒了”,“看完你跳楼,我还要去接娃娃”,“倒是跳啊,坐那儿犹豫什么?”“尼玛呀,楼下好热的,快跳啊,谁不跳跟她舅一辈?”……
甚至有人打出了“一、二、三,跳”的横幅,还有人直接用手机边拍摄边进行直播……
消防员本已抓住了女孩一只手,却被她松开,留下一句“哥,谢谢你,我走了”,便义无反顾跳下去了,留下消防员撕心裂肺的哭声……
假设现场围观的人采取暖心的劝说,加之警察的救援,女孩那天可能会回心转意,不会走入绝境,要不然,她也不会在楼顶着烈日犹豫五六个小时。
但是,那些冷血麻木的看客,将女孩推向对人性彻底失望的绝境,也导致警察的救援失败,现场围观起哄的看客是杀死女孩的直接凶手。
虽然过后,警察拘捕了几名在现场教唆女孩跳楼的看客,也正在对现场直播的“看客”进行抓捕中,网络舆论一片声讨看客冷漠麻木吃人血馒头。
但是,就在女孩跳楼过去没几天,6月26日,在江苏南通也发生了一起女孩要跳楼事件,场景跟某省如出一辙,都是冷血看热闹的围观人群,不断起哄、刺激女孩跳楼,只是江苏的女孩比较幸运,在警察的劝说解救下,最终没有跳楼。
这表明什么,表明虽然网上舆论对冷血麻木的看客纷纷声讨,但是,在现实中,这种情形依然在发生,以后还会发生。
谁才是这种导致这些冷血看客出现的幕后推手?
就在某省跳楼事件发生的同一时期,有几件热点事件,看似与这起自杀事件毫无关联,当我们理清思路后,发觉这些事件都与女孩跳楼自杀相关联,都是女孩被自杀的幕后真正推手和元凶。
这样说,是否会细思极恐?
02
就在近期,选秀女孩“杨超越”成为网络和自媒体热点话题,进入了网络热搜。
6月18日是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但是,有一件事让我们很悲愤,那就是屈原在新版(2017年统编本)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消失了,原因据说是“屈原可能是虚构的人物”,因此屈原被从历史人物中除名了。
再一起持续一个多月的热点事件,当然首推崔永元炮轰娱乐圈。
是的,这几起热点事件似乎毫无关联,与女孩被自杀更似乎八竿子打不着。它们怎么就成了杀死女孩的幕后真凶呢?
对跳楼女孩围观的看客们,他们之所以会鼓动别人跳楼,是因为他们缺乏同理心,无法“感同身受”,如果他们能把女孩当做自己的“同胞”,他们就会感同身受地想到假如女孩是自己的女儿、妹妹、侄女去跳楼会怎样?那会多么惨啊,多么疼痛,也多么不值啊,他们一定会努力去劝说女孩千万不要跳楼,因为跳了他们心里也会疼痛悲伤。
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没有把女孩当做“同胞”!
围观跳楼事件发生后,大家立即联想到了一百年前鲁迅先生描写的围观杀头、吃人血馒头的麻木看客,纷纷声讨中国人的麻木、冷血、一盘散沙。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前,很少出现这种对同胞麻木不仁的看客,而全国普遍的社会风气是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拾金不昧、互帮互助、做好事不留名、学习雷锋好榜样。
为什么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人能够普遍消除麻木、冷血、一盘散沙的“民族劣根性”?
那就是“爱国主义”这个精神纽带把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形成“集体优越感”。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小孩上学第一天,学习的是“我是中国人,我热爱自己的祖国”或者“爱祖国、爱人民”,刚上学的小孩回家兴奋地背诵的就是这几句话,但是,今天,我们基本上听不到小孩背诵这几句话,可能已经从小学课本删除了吧?
刚刚,屈原都被从历史课本删除了。
如果今天四十岁以上的人,一定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女排精神,那时“为国争光、顽强拼搏”成为激励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个年代,“爱祖国、爱人民、为国争光、同胞”是主流话语。
从90年代以后,我们逐渐听不到“爱国主义、为国争光”这些名词,这些词语逐渐被消解、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个人主义、自由”、“财富、成功”这些名词。
为什么没有了“爱国主义”,中国的老百姓就迅速退化回旧中国的“麻木、冷漠、自私自利、一盘散沙”状态呢?
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造成的吗?
非也!
拜金主义只是国民素质退化堕落的催化剂,文化心理的暗中操控才是内因!
03
“爱国主义”为什么对中国人那么重要?
如果真正跟西方人长期深入接触过的中国人一般会深有体会,西方人虽然外表文明有风度守规矩,内心却比中国人狭隘自私刻薄得多、整体对其它种族无恶不作。
内心比中国人狭隘自私刻薄得多的西方人,为什么整体对外却表现出文明有风度守规矩、守公德?
那就是“精神集体主义”的力量!
如果有人理解不了“精神集体主义”,可以从西方的宗教信仰传统上去理解,在中世纪,西方所有的文化知识就统一于一本“圣经”,宗教裁判所用火刑架消灭“异端”,西方上千年的中世纪所有的战争基本上都是为宗教而战,即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
经过上千年的火刑架消灭异端和宗教战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同一性)”早已深入西方人的骨髓,成为他们的文化基因。
所以,在近代,西方也是通过传教士打开中国的大门,通过传教,先从精神 上“统一思想”。
而当代西方传教的教义就是“普世思想”。
基督教是极其排除异己的宗教,西方文明是排除异己的文明。为了排他,必须统一自己,一致对外,西方文明的核心秘密就是“精神集体主义”。
处于西方统治集团核心的犹太人是精神集体主义最强的族群。
“精神集体主义”是与“精神同一性”、“集体优越感”相连的。
据旅法二十多、对西方文化有深入研究的边芹女士说,“精神集体主义”也即是纽带文化、抱团文化,“厉害一致、相互关联、连带责任”,相当于帮会文化。
由“精神集体主义”滋生“属性意识”(自己与所属群体的关系,所属群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再生出“自我意识”(自己行为的后果),进而形成“集体优越感”。
所以西方人一般不会在公共场所为了一点小利挣得头破血流,也不会为了小利损公肥私,一般也不会在公共场所围观起哄(大家同属一群体,“厉害一致、相互关联、连带责任”,自己公共场所的丑陋言行会影响整个族群的形象,进而丧失“集体优越感”),也会为了大家的集体利益而自觉维护社会公德。
总之,“精神集体主义”把西方人拧成一个整体,表面自由开放,实则极其“抱团”、“思想统一”,公共场合也表现得守规矩、守公德。
中国人自古没有宗教信仰传统,因此“属性意识”(自己与所属群体的关系)、“自我意识”(自己行为的后果)弱。
“自我意识”弱的中国人靠什么形成民族凝聚力?
那就是爱国主义,只有“爱国”,才会“爱同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爱祖国、爱人民”是我们的文化传统,是我们的精神纽带。
从屈原开始,“爱国主义”就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是华夏文明得以源远流长的血脉和根基!在这个血脉上,有屈原、辛弃疾、岳飞、文天祥、陆游、史可法、杨靖宇等民族脊梁。
清末明初,由于游牧民族的愚民统治加上内忧外患,大部分民众贫穷破产,下层民众愚昧贫穷,更强化了一盘散沙特征。
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知识分子精英人士都是靠“爱国主义”这个纽带形成民族凝聚力,对抗内忧外患。
新中国成立后,“爱祖国、爱人民”更是得到空前强化,“精神集体主义”得到了强化,中国人在那个年代爆发出巨大的集体优越感和集体的力量。
“集体优越感”使民众把“他人”当做“同胞”,与自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利则皆利”、“害则皆害”,所以助人为乐、互帮互助、见义勇为、做好事不留名成为社会普遍风气,当然也不会出现现在这样的自杀围观起哄事件。
在那个年代,中国人虽然物质匮乏,但是在国外普遍受到西方人的尊敬,因为“精神集体主义”才是西方人看重的“同类”,“自我意识”强弱是西方人区分人种优劣的标准。
今天,虽然中国人越来越富有,在西方人的尊严刻度上却越来越卑贱,就是因为当今的中国人普遍缺乏“属性意识”、缺乏“自我意识”。
“爱国主义”是我们今后能与西方抗衡的唯一利器,因为她是我们的“精神集体主义”,是能够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捏成团的唯一纽带。
“华夏文化”的自豪感和优越感是“爱国主义”的源泉。
04
华夏文化自古强调高贵的情感和审美、讴歌正义和正气,讴歌爱国主义,讴歌真、善、美。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这些“主流文化”在西方“文艺国际”的暗中操控下,逐渐被“边缘化”直至被消解。
其中一个消解“主流文化”的手法,就是“娱乐至死”,这个主题曾在本公号主的“崔永元炮轰事件”的文章中有阐述,“娱乐至死”是解构“严肃文化”的杀手锏,因为“中心文化、传统文化”必然是严肃的。
所以,象装傻卖萌的选秀女孩“杨超越”会成为热搜话题。
另一个暗中操控手法就是通过国际电影大奖、国际小说大奖以及所谓的“前卫、进步学术思想潮流”推波助澜,诱导中国的文化精英陷入以暴露“丑陋中国人”、解构崇高、解构英雄、解构传统、解构正义和正气的低俗粗鄙怪圈。
所以,以王朔为首的“痞子文化”可以大行其道;冯小刚的电影可以独霸影坛主流话语;莫言的粗鄙小说可以获诺贝尔奖,误导孩子们以为那就代表中国的文学。
看看近两年很火的冯小刚的两部电影《老炮儿》、《芳华》宣扬的什么主题,就可以明白我们的“主流文化”被解构成什么地步了。
《老炮儿》把黑社会老大演绎成英雄,为黑社会老大讴歌英雄情怀;《芳华》告诉人们好人没有好报。这些都是彻底颠覆华夏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颠覆华夏文化的正义和正气。
对于我们没有宗教信仰传统的种族,“文化自豪感”是形成民族“集体自豪感”和“集体优越感”的载体。
当我们的文化阵地被这些低俗粗鄙的所谓“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快餐文化”霸占,我们的子孙后代到哪里寻找华夏文化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优越感”?
没有了“文化自豪感”和“文化优越感”这个载体,“爱国主义”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神不知鬼不觉中我们的“爱国主义”被彻底消解了,屈原被从历史课本中删除也是顺理成章了。
许多人以为探讨“爱国主义”这些严肃话题与己无关,她(他)们有娱乐至死的权利,他(她)们有喜欢痞子文化、喜欢“解构一切,嘲笑一切”的权利。屈原被从中学课本删除与他(她)何干?
但是,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一只蝴蝶的翅膀扇动一下,可以引起飓风或海啸。
就在某省女孩跳楼事件发生没多久,上海发生了一起小学生遇害案。
找不到工作报复社会的青年人,为什么对无辜的小孩下得了手,因为他无法把别人当做“同胞”,他无法“感同深受”别人的痛苦!
许多人抱怨作为个体的我们的脆弱和不安,但不知这些脆弱和不安真正从哪里来,我们只有一味抱怨社会和他人的丑恶,祈祷这样的无妄之灾不要降临在自己头上!
或者,就象那些鸡汤文,千篇一律地煽情:我们生而为人,要善良!
……
这些煽情毫无意义,我们的社会还会继续堕落下沉下去。
就在前两天,一出租司机捡了女孩手机索要高价报酬事件、连同一大妈捡别人手机故意摔碎事件,在网上被人纷纷声讨。
我们每天在声讨这些丧失良心、丧失底线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却依然在发生,而且越演越烈。
全民道德堕落无底线的根源在哪里?
拜金主义只是表面催化剂,讴歌正义和正气、讴歌“爱国主义”的“主流文化”被消解才是内因。
爱国主义是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捏成团的精神纽带,是中国人的“精神集体主义”。
文化心理的操控是潜移默化的,是瓦解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和“集体优越感”的杀手锏。
没有了爱国主义这个精神纽带,没有了集体优越感,我们成为了一盘散沙,全民自轻自贱,体制内腐败横行,这正是对我们华夏文明和华夏种族最害怕最嫉妒的西方统治集团最愿意看到的局面。
所以,“爱国主义”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只有“爱祖国”,才会“爱同胞”!
只有“爱国主义”,才能产生“集体优越感”!才能产生“民族凝聚力”!
所以,回归华夏文化的优良传统,强调高贵的情感和审美、讴歌正义和正气、讴歌爱国主义、讴歌英雄主义、讴歌真、善、美,这才应该成为我们的“主流文化”。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看完请动动手指转发出去,可能您的朋友正需要它,转发与关注是对原创者最大的支持!)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未经授权,禁止任何网站自媒体转载,转载联系微信:ruliu316)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识别 关注如柳说
请扫下面二维码或加微信:如柳,ID,ruliu316,入粉丝讨论群:
看往期更多原创文章(点击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