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者如何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加入持续写作大本营:组团击败懒癌,每月共写两篇好文
今天4.30,2018年已过去三分之一,富书2018年签约作者99人,出局22人,还剩77人。
1月稿费之王是陈熙,2月稿费之王是韩老白,3月稿费之王是拉小姐,6.23富书大会,欢迎合作,长期招募种草文案写手和亲子育儿写手,请带个人作品和个人简介加微信:fushunvdi
持续写作大本营50堂写作IP微课
第12讲:个人品牌的调研分析思路
主讲人:王玮楠(富书签约作者,课程设计师)
时间:2018年3月29日
地点:持续写作大本营暨富书签约作者社群
富书每周都会邀请一位写作IP来写作营做一次知识分享,总共50期,这是第12期。
以下4点,是课程设计师王玮楠老师今晚的分享大纲。
1.调研分析思维
2.七个人物法
3.个人品牌打造手册
4.张萌、金庸和达利欧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王玮楠,富书签约作者,主业是课程设计师。
(王玮楠简介:插坐学院签约讲师、前罗辑思维运营、前小帮投资内容运营总监、在行社群类行家、美国南加州大学校友)
我是帮各位老师做课,做知识付费产品的,之前写过一个分析报告,叫《2018年知识IP的趋势方向》,发表在中国日报网,对知识付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我做过的课程,包括一个投资的课,是在有书平台,还有一个个人品牌的课,是在喜马拉雅,还有我自己的一个运营跟推广的案例课(199元的《用户运营与品牌推广90讲》),是在插坐学院,还有一个调研课,是在下班加油站。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个人品牌的调研分析思路》。
为什么我想要在富书这样一个作者群里去分享个人品牌的调研?
因为现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去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这样才能在很多同质化比较严重的领域里面去脱颖而出。
比如我们这个群里,大家都是能够写文章的,都是作者。
当其他人或者其他公司在找作者的时候,他可能没法儿马上锁定一个具体的人,可能只知道这个群里全是作者。
如果你有一个个人品牌,比如你能够在某个写作的具体领域打出自己的标签,你就能更容易被识别。
比如有的人可能是人物稿的高手,有的人可能是鸡汤文的高手,有的人可能是卖货软文的高手,个人品牌一旦打出来,就更容易被找到,也更容易放大自己的价值。
一、调研分析思维
要做好个人品牌的分析,首先得有整体的一个调研分析的思维。
调研,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它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很多线索,找到很多密码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研究生时会受到非常密集的训练,但是在本科生时可能没有那么多训练的机会,这个能力就需要我们在社会实践中去进行一个补充。
我举个例子,比如咱们这个写作群,写作者可能比较关注的是十万加的文章,10w+的文章是完全可以去进行调研的。
比如我就知道有一个老师,他就专门去关注很多大号,很多中大型的账号,然后去看他们10w+的文章,把10w+的文章全部收藏下来,从内容、标题等各种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了一千篇10w+文章后,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相信很多作者其实都是这样做的。
还有很多朋友,可能不是全职作者,有自己的工作,在职场上,我们也是可以通过调研,来找到一个比较快速的上升通道。
比如你身边肯定有一些优秀的人或者前辈或者上级,你通过调研他们,可以找到一些他们的核心能力,然后再去进行模仿,你会发现你的上升路径跟他们很相似,如果他们做得好,那你就可以马上学,然后你也可以做的很好。
调研的思维核心是两个,一个叫拆解,一个叫对比。
拆解,是把一个复杂的概念变得简单,甚至是可以量化。
我举个例子,我之前上过一个互动课,让大家互相评朋友圈。
当时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分析别人的朋友圈,后来就通过这种拆解的思维,把一个完整的个人的微信朋友圈去拆,拆解成了发布频次、第一屏效应、变动内容效应这些不同的部分,然后通过评价这些不同的部分,来得出一个总体的结论。
这听着很玄乎,其实很简单,比如发布频次,有的人一个月发5条,有的人一个月发50条,假设朋友圈都是100个好友,发5条的人最大曝光量就是500,但是发50条的人最大曝光量可以达到5000,这个差别就非常大。
第一屏效应,就是你在打开一个人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他第一屏幕的状态给你的印象,第一屏又可以拆解成一些细分的构成,比如头像、签名、背景图,还有最新的朋友圈之类的,可以拆成很多,这就是一个拆解思维的运用。
当你熟练使用拆解思维之后,你可以拆任何一个东西,就连我们现在微信群里的对话条,你都可以把它拆开,比如你可以把它拆成:颜色、对话显示出来的秒数以及根据秒数进行变动的长度(就是对话框这个长方形的长度),这些都是可以拆出来的。
所以,一旦有了拆解思维之后,你看到什么都可以把它拆成零件。
拆完之后,就是去对比。
我们拆了几个对象,我们需要知道哪个对象强哪个对象弱,比如你要拆几个优秀的作者,你大概得知道他们谁强谁弱,那肯定是跟着相对强的人去学习。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进行比较。
一般的做法是,要先找到一个人,一个你想要模仿的对象,把他设为一个基准线,每当你遇到一个新人,就把他俩进行比较,然后排序,渐渐的你遇到的人越多,你调研的人越多,你的整体的顺序就非常清晰了,你就可以进行取舍的去学习和超越。
二、七个人物法
我们再来看看七个人物法,七个人物法是时间管理专家张萌老师提出来的一种学习模式,意思就是你找到七个人物,然后向这七个人物去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
比如你要找写作方向的人,那你就去找七个作家,找到七个作家之后,去总结他们的优点,他们的核心能力,他们所擅长的事情,然后进行一个总结。
比如给每个人找出3个硬本领或者核心能力,七个人物全部找下来就有21个核心能力了,这个时候你对这21个核心能力的出现频次进行一个统计,看看哪个能力出现的次数最多,这个可能就是你当下最需要锻炼的能力。
我举一个网络小说作者的例子。
假设你想当网络小说作者,你去调研七个优秀的网络小说家,发现他们各有各的优点,有的人擅长写人物,有的人擅长写剧情,有的人擅长埋坑,但是你最后统计下来,发现所有人的核心能力都有“坚持日更”,你会发现坚持日更才是当好一个网络作者的必备要素,其他写人物也好,写剧情也好,可能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通过这种方式你就能知道你当下最需要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知道这个方法之后,再看七个人物的分布。
一般来说,七个人物分成远中近三个档次,最远的档次就是你的一个相对长期的目标,可能是要花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去追随的一个目标,中期的话,可能是你预计三到五年可以超越的一个目标,短期的话,可能是你一年甚至更短就可以超越的目标。
把七个人就是分成了远中近之后,你就可以集中火力去先超越最近的这几个人,一旦超越了,你就把他们换掉,换成新的目标,不断地这样做,你就会离你的中目标和远目标越来越近。
我还是举写作的例子。
假设一个写作小白想用七个人物法提升写作的整体水平,他的短期目标,就可以是群里的一些小伙伴、群里的一些作者,他的中期目标,可以是那种出了两三本书籍的作者,他的长期目标,可能就是那些靠版税年入几百万的作者,他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给他设立远中近的不同目标,这样的话,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的对比,他的对标特别明显,所以这个量化起来会给他很大的动力。
在做七个人物法的过程中,一般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找不到七个人物,可能一下子没法找那么多,那没关系,你可以先从一个人物开始,然后是两个人物,然后三个人物,到最后才是七个人物,不需要一上来就找齐七个人物开始弄,那样会把自己搞得压力很大。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如果你实在找不到七个人物,你可以专门研究一两个人物,把一两个人物研究透之后,你会发现这个人物可以变成人物的当下版本和人物的幼年版本。
比如某个知名作者,他十年前可能还是一个不太知名的作者,也很弱,那他十年前的状态就可以作为你的一个短期目标去追逐去超越,你超越完十年前的他,再去尝试超越八年前的他,最后超越三年前的他,最终超越现在的他。
这也是一种设定目标的方式,你不用用不同的人物,你可以用同一个人,但是把他不同的发展周期拿出来作为你的不同目标。
在选七个人物的过程中,要优先选那种资料多的人。
什么叫资料多的人?
就是他喜欢出来分享。
有的人很低调,很闷骚,他不说,他不说你就很难通过调研的方式去理解他,这样的人就先往后放,你先找那种资料多的,比如有自己出书的,有别人书里写他的,有他接受采访的文字稿,有访谈的视频录像,他可能还经常去演讲,发上千上万条微博,有日更微信公众号,这种类型的人是最适合你去学习和模仿的。
比如我们做课程设计的,搞教育的,肯定会瞄上俞敏洪老师,作为我们的一个目标。
俞敏洪老师符合我刚才说的所有的例子,他自己写的书就有好几本,别人又有好多书都会写到他,他的采访稿和录像节目演讲视频非常多,甚至还有一部电影《中国合伙人》讲他的创业故事,他的微博上有上千条素材,他的微信公众号更新的也非常频繁,所以从调研的角度来说,像俞敏洪老师这样的人,就特别适合作为最初的一个调研对象,来设置一个基准线。
还有一点就是,你需要去看身边的人,这个跟写作没关系,这是我们职业发展的一个判断思路。
你要找你公司里面的一些前辈或者上级,尝试把他们纳入你的调研范围,然后看自己是不是未来想要变成他们那个样子。
如果是的话,那恭喜你,你现在的工作是你比较喜欢而且是热爱的,如果不是的话,就说明你可能不适合在这个工作岗位上长期的去投资,你就得考虑一下自己的职业方向,这也是帮助自己做判断的一种小技巧,但你千万别做完调研就辞职,一定是想清楚之后,来给自己作为一个整体的规划,再根据规划去行动。
最后,回顾一下七个人物法,你要找到七个人,每个人找出3个核心能力,这样就会有21个核心能力,然后统计这21个核心能力里面相同能力出现的次数,出现次数最多的可能就是你最需要锻炼的一个能力,因为你所有的目标人物都在用它。
这个时候会遇到一个经典问题,很多人会问是锻炼这一个能力,还是把这些优秀人的能力全给练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假设你打游戏,你有一百个技能点可以加到技能身上,如果你把这一百个技能点加到一个技能上,那这个技能就是一百级,如果你把一百个技能点分散到三个技能上,那每个技能可能就是三十三级、三十四级这样子,离一百级就差得很远。
这个技能点就是你的时间跟精力,你投入在一个技能上,你肯定能把它练得很好,你投入在多个不同的技能上,你可能每个技能就是一般般,比零要好但是比一百要低很多,这个你自己来判断。
三、个人品牌打造手册
OK,那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个人品牌的打造手册。
个人品牌是有一些方法论的,我之前合作的张萌老师在喜马拉雅做过一个个人品牌的课,里面会把方法论很详细的讲出来,我今天就讲几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就是:标签。
每个做个人品牌的人,都得有自己的标签,而且这里面最有挑战的就是你的标签最好跟别人不一样,因为如果大家都用同一个标签,就全部都模糊了,比如我们全部用“作者”,所有人的标签都一样的话,就没有意义。
你要打造个人品牌,你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给自己想好一个标签,有了标签之后,还得给这个标签去匹配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说某一个事件奠定了你在这个标签里的地位。
我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的标签是课程设计或者课程设计师,就是帮助老师制作知识付费课程产品的,那么我需要为我的这个标签去匹配一个标志性事件,然后有一个特别好的事能够证明我的标签,那就是我之前做过的投资课程卖的非常好,几百万的销售额,这个就变成了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奠定了我在课程设计这个标签里的地位。
如果是一个作者,可能需要阅读量去巩固他的标签,比如10w+的文章,甚至是全网百万或者千万阅读,可能需要一本书去巩固他的标签,可能需要开班教人去巩固他的标签。
总之,每个标签,都需要一个标志性事件来进行巩固。
我有个朋友是做中医艾灸的,就是点一个箱,然后通过箱子熏的方式来做理疗,他的标签就是艾灸,他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他以一个很年轻的身份就把中国艾灸行业的各种很有地位的老爷爷老奶奶全部拜访了一遍,然后拍照直播访谈,通过这种方式奠定了他作为一个年轻人在艾灸领域里面的身份和地位。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持续输出。
个人品牌需要持续的输出,你发微博也好,你发微信写文章也好,发朋友圈也好,你需要一个持续的输出,每天对外发出一定的信息。
比如以文字的形式,这个我们都在做,有可能还会以音频的形式甚至是视频直播的形式,比如每天六十秒音频、一直播之类的这些东西。
你在持续不断的输出,就是在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曝光量,别人找到你,陌生人找到你,他能马上接收到你的这些输出,从而你们就能产生联系和链接。
如果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话,那可能就算有人来发现你了,发现你没输出,也就走掉了,会流失很多。
输出的基础之上,你还需要有一个坚持的事情,这个坚持的事情是什么都可以,只要能够在你的朋友圈或者微博以打卡的形式出现就OK。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你通过长期坚持某个事儿向外散发出一个信息,你这个人还不错,还挺靠谱的,这小伙子或者小姑娘还可以,他能够坚持下来这么一件事儿,就给大家一个这样的印象。
比如有的人是坚持运动,每天跑步,有的人是坚持早起,张萌萌姐就是每天坚持五点早起,坚持了十九年,我现在在做的是坚持冥想,每天冥想几分钟。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坚持方式,你也可以你也可以挑选一个,确保自己能够坚持去做,如果坚持不住,干脆就别开始,因为坚持不住反而会给大家留下“这人不靠谱”的印象。
第三个关键词就是:多维度触达用户。
每一个个人品牌,需要多维度的去触达用户。
这个我以课程举个例子。
我们做课,课分好多种,比如有完全免费的课,有几块钱的微课,有二十几块钱稍微贵点儿的课,还有99、199、299、699、999这种定价相对高一些的课,还有几千块钱甚至几万块的线下大课(比如秋叶私房课、阿何私房课、张晓媛出版私房课、kyle私房课、Spenser私房课),这些其实就是跟用户连接的不同的方式。
对于新用户或者陌生用户,他们不了解你,那你就可以做一个免费的公开课,让他们去了解你。
对于有一点儿熟悉感的用户,你可以提供一个便宜的课去了解你,让他付个几块钱,反正也不贵,没有太大的戒心。
对于比较熟悉的人,你就可以给他提供几十块甚至一百多的线上课程。
对于你的深度的用户,你就可以提供几千几万的私房课。
不同价位的课,其实代表了不同的用户关系。
除了课程之外,你的文字、你的音频、视频、直播的输出,这些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去触达用户,给到他们一定的信任感的接触。
四、张萌、金庸和瑞达利欧的故事
我想再讲三个人,这三个人我觉得在个人品牌领域特别有意思,特别有他们的方法。
第一个人是张萌萌姐。
这个人大家应该熟悉了,我刚才说的七个人物法就是她提出的。
她是很典型的从自己的一个习惯衍生出了一个个人品牌,她在很早期的时候就天天早起了,她每天四五点就起床了,那个时候她都是自己弄,就自己早起也不跟别人说,后来她开始在微博上打卡,她每天早上起来会微博朋友圈都会发一下,这个时候她就开始树立一种坚持,她通过这种坚持吸引到了很多粉丝,然后大家跟着她一块儿早起,你会发现早上四五点的时候有一大堆就是萌姐和她的粉丝在发早起打卡,这个就慢慢建立起了一个个人品牌的雏形。
如果你知道她的标签,你会发现她的标签是时间管理或者是高效率,这个和早起就完美的结合了,因为你早上提早起来了,你就平白无故的多出了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干很多事情,跟效率一下子就绑定了,这个是一种个人品牌的打法。
第二个人是金庸老师。
金庸老师大家肯定都知道,武侠小说的大家,《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各种各样的作品都有,他在最早期的时候是怎么获得读者的呢?
《神雕侠侣》是他当时最早的一个作品,他把《神雕侠侣》的章节内容发在香港的报纸上去连载,发在《明报》上面,通过在《明报》上的连载发表,金庸老师获得了第一批粉丝,那个时候还是1959年,那个年代没有那么多网络平台,所以通过报纸连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输出方式。
这个时候,你如果有调研思维的话,你肯定会去想《明报》是谁创办的,为什么当年《明报》的老板愿意接受金庸这个不出名的作者去连载他的小说。
你再往下调研,你会发现原来《明报》是金庸老师自己开的,他是80%的实打实的大股东,他是老板,所以这里面并没有一个报业老板慧眼识珠然后捧红落魄小说匠的故事,而是金庸自己为了弄一个比较大的渠道推广自己的小说,创办了一份报纸来做推广。
第三个人是瑞达利欧先生。
我们再来看一位叫做瑞达利欧的老先生,他是《原则》这本书的作者,《原则》是中信出版集团引入国内的,讲人生算法、人生底层原则等一些基本规则方面的,在互联网圈子特别火爆。
这位老先生三十多年前就开始写作了,写自己对投资领域的一些看法,那个时候他就给自己弄了一个栏目叫“每日观察”,在每日观察(听着就是一个日更的栏目对吧每天都写)里面,他每天都把自己对市场的看法进行总结,然后发给各个订阅者,那个时候科技还不发达,没有微信公众号之类的东西,他是发电报给大家的,拍电报过去。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他作为该栏目的创始人,他能享受到首席作者的待遇,每天都可以发布头条,然后让所有的人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文字,所以通过做了这么一个栏目,他的这个读者群体越来越大,后来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都成了该栏目订阅者之一。
你会发现他们这些人在做个人品牌的时候,设计的都相对完整,他们知道自己的用户要什么,以什么评测要,然后又找到一个很好的渠道,去给他们进行触达。
如果你对个人品牌感兴趣,我建议你调研一下张萌萌姐;
如果你对写作或者小说方向的写作感兴趣,可以研究一下金庸老师;
如果你对投资领域的写作或者这种相对正式的报告性的东西感兴趣,可以研究一下瑞达利欧老先生。
但是,在做七个人物法的时候,尽量还是找这个跟你在同时代同背景的人,因为他们的方法你能够现学现用,像金庸跟瑞达利欧可能属于上一个时代的,他们的一些方法你不一定能用,但是作为一个调研目标,你可以去学到一些东西。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
接下来就应该是进入问答环节,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提问,我会进行解答。
#提问王玮楠老师#可以举个例子具体讲讲拆解和对比的思维?如何找到与众不同的个人标签?
答:拆解和对比思维,可以用在所有地方。
我以跳槽换工作来举个例子,比如你要跳槽,你要换一家公司,这个时候你可能有三个工作offer,你第一个要做的是把它拆开,比如你最关心哪些点,一般人可能看offer会关心工资多少,关心团队怎么样,公司在行业的地位,家和办公室的距离,这个时候你就拆出了四个点,对吧,你每个offer都能拆出四个点,然后你把不同offer的这些点横向进行对比,然后给每个点去打分。
比如你给工资打分,0-10分,你给团队打分,0到10分,公司的地位,0到10分,家到公司的距离,0到10分,每个offer的最高分就是40,最低分就是0,这样去算一下,你就能比较出不同offer的实际分数大概是多少,理性来讲,选择最高分的offer就可以了。
找特点有几个思路,一个是从过去的习惯开始找,比如早起、跑步、每天拍早餐这些都是习惯,习惯能够形成特点,性格也可以形成特点,还可以从自己身体上的一些特质开始找,比如有的人可能是光头,那光头就是他的一个标签,他可以跟他的某个能力结合起来,比如凯叔讲故事,最早用的是光头王凯给小朋友讲故事。
#提问王玮楠老师#我是日产改善专家,教别人改善思维,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标签想往这方面发展,该如何树立个人品牌?
答:改善专家,其实特别适合做个人品牌,因为你会积累大量的案例和素材,你可以先从一个具体领域的问题入手,先变成那个具体领域具体问题的改善专家,然后你再慢慢扩大。
比如我知道有一个人做情商教育的,他最早的切入点就是夫妻之间的情商改善,做大后可能就是母子父子家长孩子之间的情商改善,再扩大到可能就是学校里的情商改善、职场里的情商改善。
建议你每改善一个案例,就把它整理发布出来,通过一段时间就能整理很多能够让新人陌生人看到的案例,这些人一旦看到这些案例就会马上对你产生信任感,然后来找你。
你最想要发布的地方是你获得用户的来源,比如如果你平时是通过微信朋友圈获得用户的,那就是微信朋友圈,如果是微博,那就是微博,如果是其他地方的,那个就是你的第一发布渠道,你最好能多建立几个地方,然后同时发布,可以确保用不同平台或者工具的人,都能够有机会找到你。
个人标签如何寻找与众不同的点?
简单来说,就是过去习惯,自身性格,身体特质,如果都没有的话,就从头开始积累。
比如我认识一位老师叫平静,她是卖母婴产品的妈妈,她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有马甲线的辣妈,这个马甲线是练出来的,不是天生就有的,她因为要定这个位,所以她练出了马甲线,那很多妈妈就会羡慕这种有马甲线的妈妈,所以她这个定位就特别好。
#提问王玮楠老师#请问在课程开发方面想研究,有哪些好的课程平台推荐?做课程似乎要名牌名师才卖的多,普通人想分享是不是卖不动?
答:课程开发现在特别火,几乎所有的平台和公众号都在搞课程,都变成了课程平台,比较大的就是得到、喜马拉雅,如果你要自己做的话,可以用小鹅通、千聊、荔枝微课这样的工具,剩下的就是腰部和胸部的平台了。
倒也不一定。名师来卖肯定会比普通人更有优势,但是课程更多还是你从设计的时候就得想这个课是针对谁,怎么卖,有没有流量,有没有支持,有没有人给你背书,所以不一定是绝对的名师优于普通人,但是他们肯定有声望的优势在。
持续写作大本营,原名网红作者IP训练营,成立于2015年8月,成员为富书签约作者,理念:用一年时间,成为一个写作IP。2018年签约作者100人,入营需缴纳3000元写作挑战金,一年50堂写作IP微课,12位写作IP驻营陪伴成长,360天写作情报,还有1个写作教练和若干个写作顾问、社群顾问赋能,2018年第四届新媒体金手杯一等奖3万元。
富书累计拥有300多位作者kol,成功孵化了萧萧依凡、喵姬、木木、霍辉、Jenny乔、冯尘、林子树、温暖小武、未末小七、清悠、李清浅、李思圆、红小猪、沈善书、沈万九、沐儿、牛油果、陈熙、韩老白、二次元猫小姐等10多位写作IP出书,目前已邀请完成讲课的写作IP有34位:王路、老妖、顾一宸、尹沽城、苏小昨、李清浅、李尚龙、小万工、周桂伊、林子树、剑圣喵大师、闻敬、木木、杨熹文、老显、牛皮明明、未末小七、动机在杭州、小确幸来一打、赵周、天湖小舟、Joy Liu、桌子的生活观、妖胖儿、陈熙、张丽钧、鱼七、韩老白、甘北、王玮楠、拉小姐、七芊、Lyida、哈叔。
微信:fushunvdi
微博@持续写作营
头条号@持续写作大本营
知乎专栏@持续写作大本营
微信公众号:持续写作大本营(ID:xiezuoip)
富书作品《绝不过低层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