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穷人通缩 富人通胀 是什么现象

举铁的搬运工 狮城小飞刀 2023-04-03

近期宇宙首席经济学家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最近经济走势的,文章中还提到了一个观点,说现在是“穷人通缩,富人通胀”


有人不解了:通缩通胀咋还嫌贫爱富呢?



1




首先咱们要先搞清楚“钱”到底怎样一个东西。


“钱”,广义上可以理解成货币以及能转化成货币的资产,狭义的理解,钱指的就是“货币”。


“货币”不一定是钞票,其实只要大家公认的,方便流通的都可以是货币。


古代不是拿黄金、白银都做过货币嘛,在监狱里香烟也是货币,现在又流行数字货币,这些东西虽然形式不同,但是它们却都具有货币最主要的功能:


可以兑换成其他物品。


有篇文章叫《集中营里的经济学》,就是写二战时期犹太人集中营里,香烟作为货币如何兑换成其他物品的,包括:面包、奶酪.....


一天某人散布了消息,说红十字会马上会送来大批香烟,这意味着货币总量要增加啊,这么一来,手上有食品的都不愿意换成香烟了,而手上有香烟的人,都想尽快兑换成食品。


就这么通胀了,以前2根烟可以兑换成1个面包,现在5根烟才行.....


可是没多久,又一个消息说红十字会的车被炸了,来不了啦,于是情况发生了翻转,烟变得值得钱了,1根烟就能兑换1个面包,这就是通缩了。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真相:


货币本身是没啥价值的,它的价值取决于能够兑换多少的物品。


如果货币供应量多了,每个单位货币可以兑换成的物品就少了,所以物价就上涨,这就是通胀,反之就通缩。


一个简单的表达式就是:


“通胀”=货币变多了,东西价格都涨了。

“通缩”=货币变少了,东西价格都降了。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忽略了人们“预期”的作用。


就像上面这个案例,后来香烟并没有真的减少,只是“红十字会的车被炸了”的消息让人们的预期改变了,都不愿意消费了,所以就产生了通缩。


你看各个国家动不动就宣布,我要加息了,我要减息了,我要降准备金了......


这些措施固然重要,但是宣布这些措施同样重要,于是媒体开始解读,大众开始思考怎么应对,大家的预期改变了。


当年我们不是搞4万亿刺激嘛,其实这4万亿是2年的计划。但是因为宣传的原因,大伙都觉得钱马上要不值钱了,所以要赶紧消费和投资,经济就这样被拉动起来了。

其实,印钱本身不是目的,即使钱印得再多,大家都不花,存银行里,也不会通胀,甚至还有可能通缩。


大家长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你能把钱花出去,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流动性,经济才能持续发展。


所以,流动性才是关键。


货币的流通速度越快,就会产生更多的价值,整个社会的经济也就会越繁荣。反之如果货币流通速度慢了,或者效率太低,整个国家经济就会放缓,甚至衰落。


这部分经济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三句话:


1、货币的价值在于可以兑换成其他物品;

2、印钱不是目的,只是为了增加流通性;

3、流通性加剧的副产品就是通货膨胀。





2




我记得2008年四万亿那会,大家都知道要通货膨胀了,我妈一下子买了好几床被子,这辈子都用不完,但是她觉得以后买肯定更贵,所以先买了再说吧。


你看,连我妈都懂得把“货币”变成“资产”来保值,那么“资产”当然会变得更贵,也因此会通货膨胀。


显然,我妈的保值举措并不成功,我们那时都不懂,其实被子只是“消费品”,而不是“资产”,当然不可能增值。


两者的区别在于,资产都是可以反兑换的,而消费品不行。


多数消费品都是这样,要么被消耗没了,比如食品;就算没消耗完的,比如日用品,也很难再兑换成货币。


但是,资产却不一样,是可以反过来兑换成货币,甚至可以在通货膨胀时兑换成更多的货币。


最简单例子,就是房子嘛,也包括乱世中的黄金和盛世中的古董,还有优质公司的股权......


看到这里,不妨再深想一层,这些资产都是在谁的手里呢?


对,在富人的手里,所以,富人的钱和穷人的钱是不同的概念。


富人的钱,主要以资产为主,就算有些奢侈消费品,和拥有的资产一比,那就是毛毛雨,而且他们的资产都可以兑换成货币。


但是,穷人们,大多是处在劳动换取报酬的阶段,到手里的只有现金,还要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吧,还能买得起资产吗?


穷人们最大的症结就在于: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资产


别说房子了,就连茅台股票很多人也买不起啊,100股就得一二十万。


拥有资产的富人就很不一样,当通货膨胀来临时,资产价格肯定会上升,富人们可以租借或者卖掉资产,来换取更多的现金。


当然,富人们更普遍的做法是抵押这些资产,获得低息贷款,然后买入更多的资产,就这样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所以,在货币超发的时代,富人们确实通货膨胀了,但是他们受益了嘛,如果是通货紧缩,资产就会贬值,这是富人们不愿意看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经济学家、主流媒体都说通货膨胀好过通货紧缩,你想想资产都在谁手里,谁是受益者,就能明白为啥这种说法会是主流。



就像现在,无论哪个国家,都知道多印钱可以提高流动性,刺激经济,所以各个家长都是放开了水闸。


新增的货币不是一下子撒给每个人的,而是像把蜂蜜倒在了金字塔上,塔尖和塔底拿到蜂蜜的时间是不同的。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时间差,塔尖的人,拿到新增的钱,可以用来生产、运营,当然更可以投资,这个时期,蜂蜜还没流到各个环节,很多资产的价格还没暴涨,这就是一种时间红利啊。


而对于塔底的人就有点悲催了,因为钱通过长长的管道流到他们手里,虽然比以前多了一丢丢,但是各个环节也开始通货膨胀了,生活成本提高了不少,所以要想保持住原来的生活水平,就只能少消费和不消费,学术的说法叫消费降级。


对于这些人,钱是变多了一点,但是很多商品价格也涨上去了,消费不起了,只能去买更便宜的东西,这是底层比较悲哀的地

生死有命,恭候多时,无论是生老病死,还是经济周期,都是一种自然规律,该来的总会来,该去的也总会去,头顶希望,脚踏实地,才是最好的状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