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坝上的神秘来客,迟到一甲子的青春往昔

港小航 杭州港航 2019-05-19

潺湲子陵濑,仿佛如在目。

七里人已非,千年水空绿。

新安江上孤帆远,应逐枫林万馀转。

古台落日共萧条,寒水无波更清浅。

台上渔竿不复持,却令猿鸟向人悲。

滩声山翠至今在,迟尔行舟晚泊时。

——刘长卿《严陵钓台,送李康成赴江东使》


1200多年前,时任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的刘长卿用这首诗歌,送别新安江上的友人。



今天,巍峨的新安江大坝迎来了三位特殊的故人。他们是来自淳安县左口乡龙源庄村的耄耋老人,洪跃荣洪如昌洪根生


他们是谁?原来这几位老人是新安江大坝的建设者,他们从1957年开始参与建设,到1961年离开。



虽然经历了近60年的变迁,但登上大坝,依旧像见到久别的老友一样。三位老人看着、看着,眼中满是欣喜。



是什么机缘巧合

让三位老人圆了这份迟到的青春记忆?





5月3日,杭州市港航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挺理一行在淳安开展“百千万”蹲点调研。在走访村民时,杨挺理遇到了正在务农的洪根生老人。经过交谈,杨挺理了解到,他是当年新安江大坝的建设者之一,建设完成后返乡务农。由于身体原因,几十年来未曾回到当初挥洒汗水和青春的地方,如今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到大坝上看看。



像他这样的老人,村里一共有三位。


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当时正值五四青年节前夕,杨挺理握着老人的手,告诉他们:“你们的心愿,就是我们的方向,我们尽快安排,接你们回去看一看。”他决定帮助老人完成梦想,回味他们的青春。


5月16日上午,3位老人踏上了这次“圆梦之旅”。




忆往昔峥嵘岁月

道不尽怀念和感激




洪跃荣老人当年从事电气工作,负责中央控制室建设,新安江大坝的第一台变压器就是他亲手安装的。


看着远处的变电站,他动情地回忆道:“当年我国工业基础落后,建设条件艰苦,搬运和组装都要通过人力。一组空气开关足足有两人高,我就和同事两个人一点一点搬运,一步一步组装,安装一组空气开关需要一天。工程繁忙的时候,饭菜由工友送上来,夜里就在大坝上睡觉,最长的一次我连续七天没下过大坝。”


随后,老人们参观了新安江水电站博物馆,通过老照片追忆自己的峥嵘往昔。洪根生洪如昌两位老人当年从事钻探、灌浆工作,一组组黑白照片重现了当年热火朝天的场景。虽然并不是照片的主角,但当年的回忆就像潮水一般涌入到老人的脑海中,历历在目。


参观过程中,洪根生老人突然在一张照片前驻足,他兴奋地指指照片中的劳模潜水员姚新根,对大家说,这是我当年的队长,言语中满是自豪。


他还特地带来了当年的证件以及工友们的合照。


馆中的游客听闻三位老人是大坝当年的建设者,纷纷向三位无名英雄投来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参观完毕,老人们重复说着“高兴”、“开心”、“圆梦”,朴实的话语让人感动。洪如昌老人说道:“当得知有机会重回大坝后,我心里想这次机会我无论如何都要把握住。当年我来的时候只有19岁,大坝建设是我参与的第一份工作,今天终于完成了梦想。谢谢港航局的关心和帮助!”老人对大坝的深厚感情和对港航局的感激溢于言表。




你们的梦,我们来圆

百千万持续“圆梦”





目前,港航部门的“百千万”蹲点调研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持续的“圆梦计划”也在酝酿出台。接下来,港航部门还将会有“助学圆梦”计划,资助贫困小学生教育,“文化圆梦”计划,帮助结对村修葺文化礼堂等等。




稿源:杭州市港航管理局 金健


点击一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

制服青春 不惧挑战

劳动节,就该这样过

今天,桐庐水上搜救中心成立

@船老大:狭路相逢勇者胜?这里要划严管区了

行动起来!去拍碧水清波,一起瓜分7万大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