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线报道】一只“喀蜜瓜”的华丽逆袭

2017-09-05 新疆访惠聚

我出生在布尔津县窝依莫克镇托库木特村,我的家很大,兄弟姐妹很多。

因为我出生在喀纳斯湖畔,所以我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喀蜜瓜!

前几年,由于市场销路不畅,我的日子不太好过……

还好,今年在布尔津县林业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我获得了全新的包装,有了进入内地市场的机会,并且发展前景一路看好,这里头的故事且听我慢慢道来……

没落的佼佼者


我们喀蜜瓜是新疆哈密瓜品种之一,也是瓜中精品。仅喀蜜瓜就有西洲小蜜17号、西洲小蜜25号、早王蜜、绿贵人、金皇后和黄河蜜等11个品种,其中佼佼者自然就是我——西洲小蜜。

托库木特村水质和土质都非常好,日照也很充足,所以我果肉厚、汁液多、甜味浓,咬一小口,用舌尖轻轻一品,香甜立刻就能填满整个口腔,慢慢咽下,润泽五脏,回味无穷。

工作队长刘军和瓜农商量卖瓜大计

但我生性有些娇气,保质时间短,加上我的主人们原来都是小规模种植,出瓜晚且价格高、没有固定销路市场,我和兄弟姐妹们往往还没有来得及“走出去”,就瓜落家中……


崛起的希望


好,驻村工作队长刘军发现我的尴尬处境后,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在开拓销售渠道上下功夫,实现产供销联通”的发展思路。

有了他们的规划,我的好日子来了!为了我美好的前景,为了我能及时寻到“好婆家”,工作队可谓是呕心沥血,为我量身订制了“三步走”战术。

第一步,给我起了好听的名字——“喀蜜瓜”,并申请商标注册,还统一制作带有商标图案的外包装纸箱,印发大量彩色宣传单,会同布尔津县旅游局在全县各酒店、村电商平台、网络、微信、QQ等大力宣传推销 ,提高我的知名度。

统一的瓜棚,整齐又显眼

第二步,在旅游沿线建立蜜瓜销售基地。这一点我得细说一下,为了让我们及时“嫁”出去,工作队在托库木特村位于布尔津、五彩滩至喀纳斯旅游沿线公路边停靠站,修建统一瓜棚30个,每个瓜棚都配有40平方米左右的瓜房和凉棚,还设置了显眼的瓜摊号,方便回头客及时找到熟悉的瓜“东家”。为方便客户自己选瓜,还建了瓜果采摘园,想吃什么瓜自己摘,很温馨哦!

瓜果采摘园,想吃哪个摘哪个

第三步,针对过往游客吃完蜜瓜,还想带回家的情况,工作队积极联系快递公司在瓜摊设点,做到现场包邮包送,游客只需扫描摊主的微信二维码,其他一切服务工作队都包办了,让游客省心、省力。

今后,我的兄弟姐妹足迹将遍布全国,就算客人远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想我的时候,只要发一个微信,我们就会飞过去,我们可是来自喀纳斯的礼物,名扬全国指日可待!

工作队为喀蜜瓜定制的包装箱


美好的未来


今年我们全村种植喀蜜瓜达到800多亩,产量高达2000吨。随着销售渠道的逐步打开,从广州、上海、杭州在我们这买瓜的人越来越多了。

现在,我每天的工作主要就是晒晒日光浴、多吸收吸收养分,为“出嫁”做好准备。为了确保我的绿色品质,遇到咳嗽感冒,我只采取物理方法治疗,绝不打针吃药,更别提抗生素了。

马颜明搬运客人订购的喀蜜瓜

现在我的主人种瓜积极性可高了。我的主人之一,家住库木特村的马颜明这段时间干劲十足,今年他种了300亩,比往年多了10倍,预计每亩产量在2吨,每亩保守收入在5000元。

打包发往上海的喀蜜瓜

现在马颜明可忙了,白天在瓜摊上忙着招呼客人,打包发快递。晚上在自家瓜地里忙着为“姐妹们”修枝剪叶,做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时也会看看微信,学习一下种瓜经验,为自己充充电。

马颜明对前景很看好,他说:“今年,工作队很给力,让喀蜜瓜有了较稳定的销售市场,我也不像以往那样小打小闹,第一次尝试大规模种植,就是希望打开市场,推出我们的喀蜜瓜。”

我和马颜明一样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你呢?(阿勒泰地区“访惠聚”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胡俊秀 供稿)

【编辑:冯新华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