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自治区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引领各族群众感党恩跟党走

2017-09-23 新疆访惠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为全面、深入、细致地解决群众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治区党委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创新丰富群众工作思路和举措,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用的群众工作机制,让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走访联系群众机制增进党群干群的“鱼水情”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稳定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自治区党委坚持干部下沉基层、转变作风,深入群众、联系群众,甘当群众公仆,建立同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关系。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驻沙湾县四道河子镇下沙门子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

“访惠聚”驻村工作常态化,干部深入群众、融入群众。2017年,自治区党委决定继续开展新一轮为期5年的“访惠聚”驻村工作,使干部驻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自2014年以来,共下派四批次“访惠聚”驻村工作队43852个、275828人次。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通过“访惠聚”驻村工作,各级干部下沉基层,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使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有了新局面,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有了新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了新提升,乡村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进一步打牢了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群众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感谢驻村工作队。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持续深入,各民族干部群众走动互动、交融交心。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坚持不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尤其是从2016年10月开始,在全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目前,全区共有109万余名干部职工与146万余户各族基层群众结对认亲,已累计走访群众687万余户次。亲戚越走越亲、情谊越聚越浓,涌现出很多模范人物和动人故事,像千万条涓涓细流汇聚成民族大团结的大河,有效促进了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阿克苏地区财政局驻沙雅镇其乃巴格村驻村工作队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重拳出击整治作风,群众多了笑容、有了信心。自治区党委反复强调:“三股势力”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的敌人,作风不实是我们更大的敌人。坚持直面矛盾、刀刃向内、重拳出击,在全区开展“四风”及隐形变异“四风”、党政机关干部不作为、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三项治理”;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专项活动,专门整治“四风”“四气”,切实改进干部作风,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有序推进工作落实,推动党风政风向上向善。通过整治,各级干部作风明显改善,群众对干部的认可度、支持度有了显著提高,群众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

宣传教育群众机制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思想引领、科技引领、文化引领,帮助广大基层群众厘清模糊认识,抵制宗教极端,崇尚现代文明,把主要精力用于发展生产奔小康。

于田县阿亚格喀群村村民在“农牧民夜校”交流学习国语的方法。

大工程、大活动,“大水漫灌”、涤荡尘埃。积极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知识下乡村、进社区等文化惠民活动,推动“户户通工程”“村村通工程”“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在农村基层落实见效。进一步规范全区村级阵地每周一升国旗宣讲、每周至少开办一次农民夜校工作,将爱国教育、宗教事务、民族团结、国语学习、技能培训、普法警示等内容纳入宣讲学习内容。这些“大工程”“大活动”和“规定动作”让宣传有声势、有力量、有成效。通过大喇叭、宣传栏、看专题片、座谈宣讲、现身说法等常态化宣传方式,把党的方针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讲党中央对新疆的特殊关怀、援疆省市的无私支援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在各族群众心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自治区审计厅驻和田市古江巴格乡特根拉村工作队员和村民一起包粽子。

面对面、心贴心,“细水滴灌”、润物无声。发挥“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干部、县乡包村包户干部、双语支教干部等驻村力量的作用,通过结对子、认亲戚、交朋友的方式,利用入户走访、节庆集会、文体活动、帮助生产等时机,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地宣传群众,润物无声地深入到群众心中,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挥“四老”人员、“草根”宣讲员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威信高的优势,以聚集“村头”、深入“地头”、坐在“炕头”的方式,向群众宣讲党的决策部署、惠民政策以及家乡的巨大变化和身边的先进典型,让群众听得懂、记得牢,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自治区文化厅组织开展的“访惠聚”文化惠民活动在农村火热上演。

讲文明、树新风,寓教于乐、喜闻乐见。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群众大舞台、体育健身等设施,扶持乡村建立各类文体协会,组织成立村文化、体育队伍,指导定期开展活动。重视和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凝聚群众。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现代文明,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扫除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引导各族群众在精神情趣和生产生活上走向世俗化、现代化。

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驻和田市肖尔巴格乡合尼村工作队组织党员干部发声亮剑。

齐发声、共亮剑,铿锵有力、振聋发聩。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纷纷以宣誓、宣讲、表态、发言等多种形式表明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领导干部带头在报刊上发表署名文章、到电台电视台进行宣讲、在干部群众大会上表态发言,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声亮剑活动响彻天山南北。此起彼伏的发声亮剑活动,引发了全疆干部群众的思想共鸣,凝聚了各族人民反分裂斗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强大正能量。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阿亚克喀拉库勒诺村“四老”人员努拉克·麦麦提说:“今年我家新盖了安居富民房,全家都参加了免费体检,孙女在北京内高班上学……这些好政策都是党给我们的,我们要坚决和‘三股势力’‘两面人’作斗争。”

服务管理群众机制拓宽惠民利民的“小康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 42 31371 42 13305 0 0 5931 0 0:00:05 0:00:02 0:00:03 5929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持续出台惠民政策,持续推进脱贫攻坚,持续完善服务群众的机制和手段,在各族群众中汇聚起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强大力量。

拜城县赛里木镇英赛买里村村民住上了整齐漂亮的安居富民房。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让群众得实惠。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党委以各族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主要用于住房、就业、医疗、教育、扶贫等方面。用于民生建设的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超过7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以来,自治区全面实施就业、教育、医疗等九大惠民工程,实施“南疆四地州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计划”,全疆范围内全面取消农村义务工……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沙湾县公路管理局驻乌兰乌苏镇苏家庄村工作队邀请专家给村民讲解棉花种植、防虫技术。

持续推进脱贫攻坚,让群众富起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确保扶贫政策、攻坚举措精准到村到户。广泛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全区28个贫困县、1743个贫困村、122万贫困人口“一个不掉队”,如期脱贫。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以上率下,带头联系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坚持包村联户,因地制宜制定扶贫计划、统筹协调各类扶贫资源、宣传教育激发内生动力,打好扶贫攻坚“组合拳”。很多群众反映:“现在我们的技能提高了,致富有门路了、生活有奔头了!”

持续拓展服务群众途径,让群众更便捷。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网上办公,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方便人民群众。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和联合审批运作机制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让群众不再感到“办事累”“办事烦”。村(社区)党组织全面落实“四项活动”服务机制,在服务群众中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在规范管理中推进移风易俗、确保和谐稳定。

组织发动群众机制织密社会稳定的“防护网”

反恐维稳力量在人民。没有同心同向的各族群众作后盾,社会稳定就没有基础,长治久安就没有根基。

福海县阔克阿尕什乡喀拉塔合尔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宣传发动群众,让群防力量强起来。基层组织、“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等各支力量,齐心协力宣传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打赢反恐维稳人民战争。创新社会管理,让群防体系密起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城乡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社会面防控能力显著提高,老百姓安全感显著增强。创新基层治理,让群治机制实起来。坚持依法治疆理念,把法治进乡村与村民自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基层组织和群众开展协商民主,制定内容具体、措施量化、通俗易懂、操作简便的新型村规民约,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用性和实效性。重点将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脱贫致富、计划生育等内容纳入其中,以合同约定、相互承诺的形式,明确村务管理各方的义务和责任,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福海县齐干吉迭乡加郎阿什村党支部书记孟祥军说:“现在,无论是清渠植树,还是村上有重大事情,我们都按照村规民约来执行,这样干啥都规范化、制度化了。”

解决群众诉求机制开动化解矛盾的“直通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多样化,尤其在新疆,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事关总目标的实现。

拓展诉求表达渠道,让社情民意畅通起来,及时化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建立领导接待周、信访接待日、群众说事点等主动倾听民意诉求的常态化制度,使之成为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拦洪坝”。建设政务网站、设立领导信箱、开通热线电话、开展网上群众满意度调查,做到民意在哪里,群众工作就拓展到哪里,使之成为社情民意的“信息台”。自2016年起,每年印发《惠民政策明白册》,累计发放800多万册,做到全疆农牧民每户一册、驻村工作队队员人手一册。广泛设立一站式办公服务大厅,强化公务员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整合办事指南,发布民意诉求表达路线图,最大限度畅通广大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让民意诉求更加顺畅,流向更加明确、有序、到位。

新疆财经大学驻麦盖提县巴扎结米乡尤汉巴什墩村工作队在“农牧民夜校”给村民讲解惠民政策。

完善纠纷化解调处制度,让矛盾消弥于萌芽状态。建立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化“被动”为“主动”。干部下沉基层驻村(社区)开展工作,全面推广“早派工、晚研判”工作方法,及时研判,及早调解,推动群众工作由应急“救火”向超前“防火”转变。建立信访例会、领导包案、入户释法等工作制度,推动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常态化。统筹驻村工作队、县乡基层干部等各支力量,开展“民声大走访、矛盾大调处、隐患大整治”活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区的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机制。突出从土地清理、乡村财务、城乡低保、计划生育等群众普遍反映的焦点问题入手,一个一个列清单,一个一个推进解决,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赢得群众。

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的“访惠聚”巡回医疗服务走进温宿县克孜勒镇古洛克村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用好用活群众工作这个“法宝”,建立健全管用的群众工作机制,做好群众工作,就能赢得各族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能进一步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凝聚起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建设好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方惠举)

【编辑:张亚娟】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