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个100】访惠聚之星:前进!向着“星”的希望(87)

2017-12-20 新疆访惠聚

近万支工作队、5万余名驻村干部扎根天山南北广袤大地,就像一粒粒种子深深扎根在群众中,把为人民服务看成“天大的事”,维护了社会稳定,加强了基层基础,密切了干群关系,增进了民族团结,促进了民生改善,转变了干部作风。

“新疆访惠聚”今日推出“五个100”新作为展示第82期,看看那些在身在基层的队伍,是如何带着希望、改变乡村,让群众满意的。

用心驻村情满“萨依”

记中石油吐哈油田驻疏附县兰干镇萨依村工作队

中石油吐哈油田驻疏附县兰干镇萨依村工作队驻村以来,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围绕驻村工作重点任务,建强基层组织、做好群众工作、推动脱贫攻坚,让萨依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建强基层组织聚民心

针对萨依村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工作队把工作重点放在建强村级组织上,以整治村干部不良作风为突破口,通过多轮走访、分析研判和集体座谈,将一些巧立名目多收乱收农民水费、电费、土地承包费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查清落实。

工作队梳理汇总后及时召开清退大会,将侵害群众利益的286项问题,逐一向群众反馈说明,并退还侵占村民利益资金13万元,建议乡党委辞退不称职村干部3人,党内纪律处分村干部1人,移交司法部门处理村干部2人。

为进一步巩固作风建设成果,强化党员干部履职担当,工作队制定出台作风建设规章制度,为村干部划出红线,明确指出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同时,研究出台了党支部建设五年规划、经济发展三年规划、党员发展培养计划、村干部培养计划、萨依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5项规划计划,规范了“三会一课”“三务”公开等10余项制度,以制度推进工作落实,向制度要执行力。

通过一系列整改“组合拳”的实施,村“两委”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党支部的工作方向明确了,村干部队伍精干了,村委会为民办事效率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了。村民们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的党组织靠得住,现在的村委会办实事,农民的靠山更牢实了。” 

推进脱贫攻坚谋发展

一说到工作队,村民阿不力孜·达吾提就开心地说:“工作队让我逐渐摸到了致富的门路,现在我家新修了羊圈,养的羊长势也很好,年底出栏卖了,至少能赚8千块。”

萨依村村民发展观念落后,贫困人口集中,贫困家庭较多。立足萨依村实际,工作队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效果,三年上台阶”的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对内在落实好政府扶贫基金上用力,对外在引进企业和社会援助上用功,竭尽全力扩大脱贫攻坚成果。

工作队利用自身和单位优势,积极引入企业和社会资金帮助村民改善生活环境,先后争取广东省援疆资金35万元,新修公路1000米;协调单位资金90余万元,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改造117户村民庭院,帮助140户群众进行棚圈改造。工作队还与群众一起种蔬菜、搞养殖,通过网络、书本学习种植技术,手把手传授群众现代农业知识,努力帮助群众实现增收多元化。

为稳步推进农村安居富民房建设,工作队积极帮助村民选购建筑材料、盯紧施工方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确保工程质量,让100户群众实现了“安居梦”。同时,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引入项目资金10万元,帮助萨依村建设群众活动阵地,组建各类文艺宣传队,大力宣传身边增收致富的典型,营造起全村谋富裕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作队加大培训力度,利用“农牧民夜校”阵地,持续推进就业技能大培训工作,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目前,已有60名国语交流能力和生产技能较好的村民顺利就业。

做实宣传教育转民风

萨依村民风淳朴,但由于村民文化水平低,加之以前村里文化娱乐活动少,村民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蛊惑。工作队以宣传教育为抓手,每名队员自觉担任惠民政策宣讲员,深入农户家中、走进田间地头、登上夜校讲台,向群众宣传身边发生的可喜变化,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工作队充分利用周一升国旗、宣讲活动,开展去极端化、法制教育宣讲10余场,引导群众擦亮眼睛,认清“三股势力”和宗教极端思想的本质,讲清维护社会稳定与享受美好生活的关系。为进一步抵御渗透,凝聚起反恐维稳的强大力量,工作队先后组织开展了21场发声亮剑大会,工作队、党员干部、群众纷纷公开亮明态度、举拳宣誓,誓与“三股势力”斗争到底。

祖农·艾沙说:“工作队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的脑袋里有了知识,知道了什么是好坏,我也要这样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的同时,工作队始终把关心群众疾苦、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积极组建志愿服务队,帮助困难家庭搞好生活生产,累计购买85350元农用物资,切实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头。

群众的心暖了,跟着工作队与村“两委”干事创业的热情也渐渐被激发出来了,萨依村正“昂首阔步”地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激活“后进村”前进新引擎

记昌吉州经信委驻木垒县雀仁乡正格勒得村工作队

木垒县雀仁乡正格勒得村过去是被邻村看不上眼的“后进村”,洪水多次侵袭加之村集体收入微薄,导致村里残垣断壁四处可见、夜晚全村漆黑一片,与一路之隔、灯火通明的邻村形成鲜明对比,近几年村里不断有人上访的现象更被邻村人冷嘲热讽。

“因为落后,过去我们全村人在邻村人面前抬不起头。昌吉州经信委驻村工作队到我们村后,我们村就像是车子换了个新的发动机,有了动力,有了干劲,村里焕然一新!”村民捷克山自豪地说。

“强筋壮骨”明方向

驻村伊始,工作队及时补齐村“两委”短板,将不能发挥作用的村干部进行调整,并将6名年轻、懂双语、要求进步的入党积极分子纳入后备干部库重点培养,为基层党组织增添了发展后劲。同时,工作队着力加强各类工作机制,从“帮着干”“带着干”逐渐过渡到让“村干部自己干”,如今村干部,农民党员在值班备勤、环境整治、调解矛盾纠纷等大事小事上都坚持带头表率、冲锋在前、各负其责。

两年前,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村“两委”计划购买并托养80峰骆驼,一些村民觉得这样“不划算”,坚持要求把骆驼发放给个人,因为争执不下,这项工作就搁置一旁。今年,在工作队鼓励支持下,村“两委”决定再难也要做通村民思想工作。情真意切的话语和切实可行的计划直抵群众心坎,让村民看到了村“两委”为群众谋福祉的实干,得到了全村人的支持,原有计划得以顺利实施,自此村民们也对村“两委”更加信任了。

村民努拉西说:“现在,村干部精神面貌好了,为我们全村人谋福利,所以我们愿意听他们的话,愿意找村‘两委’办事说事,愿意在他们的带领下一起把日子越过越好。”

“开路架桥”畅通途

2011年,正格勒得村56户牧民因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芨芨湖工业园开发,与企业发生了草场纠纷问题,连续几年,牧民们一直在群体上访。工作队驻村后多次与村“两委”、牧民群众座谈了解情况,与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相关企业沟通协商,并带领村干部多方奔走协调,终于妥善处理了这一问题。

工作队发挥优势,广挖资源,积极协调资金,推进民生项目建设,努力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工作队推进实施供电线路和供水设施改造、绿化亮化工程、宽带进村入户、便民超市和文化阵地等一批工程,使20户牧民住上了定居房,对5公里的村道巷道进行改造,修建了、3公里文化墙,安装88盏太阳能路灯,彻底改变了正格勒得村曾经破屋土路灯下黑的村容村貌,全新的正格勒得村令人眼前一亮,所有牧民都住上了定居房,村里有了直通县乡、学校、医院的道路,内容丰富的文化墙更成了各族群众的“精神高地”。

工作队还将更多的关爱给予困难群众。发动单位干部职工为困难群众捐款,协调爱心人士为村里的困难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共计2万元,为患病家庭发放医疗救助金共计2.1万元,先后帮助7名住院治疗的群众解决了12.1万元医药费,为困难群众发放了800吨冬季暖心煤,帮助他们渡过生活难关。积极争取木垒县“培育富民产业脱贫”惠民政策,为20户特殊困难群体争取到了每年4000元的帮扶资金。

工作队一个个暖心惠民的举动,牧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里76岁的哈色英老人看着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满面笑容,高竖拇指说:“生活越来越好,共产党佳克斯、工作队佳克斯、村干部佳克斯!”

 “添砖加瓦”增动能

为使正格勒得村在小康路上加速前行,工作队带领村“两委”想方设法谋划富民产业,为全村增收致富注入了新的动能。

工作队在村里建起渔具加工车间、民族刺绣车间、食品加工车间,使206名哈萨克族妇女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协调中石油、蓝山屯河等大企业到村里招工,使部分村民顺利实现就业。

为带动村民整体增收致富,工作队带领村“两委”大力转型升级全村主要产业——畜牧业,将村里撂荒的5000亩耕地用来建立饲草料基地,为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这个方法使荒地变成了宝地,牧民们每年可以获得土地承包费,还可以在地里打工赚取收入。今后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起来,搞养殖的牧民还能赚得更多!”雀仁乡党委书记尹志刚对工作队的这一举措感到十分欣喜。

村集体“钱包”充实,才能支持村里更好发展。驻村以来,工作队全力支持村“两委”购买并托养90峰奶驼幼驼,购置并承包大型铲车,修建并承包了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等,仅半年多时间,便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25万元收入。

“在工作队引领帮助下,现在我们正格勒得村上下人心齐了、信心强了、底气足了,今后我们还要更加努力,不仅要赶上先进村,还要争当先进村!”村党支部书记道凯满怀信心地说。

“健康”守护者

记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驻新和县塔木托格拉克乡兰干村工作队

在群众的期盼中,在村民的敬佩中,他们来了,带来了健康的福音,吹响了脱贫的号角,播下了爱的种子。他们就是医技精湛、心怀大爱的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驻新和县塔木托格拉克乡兰干村工作队员。

医者仁心写大爱

村民艾斯凯尔·图尔荪本是一个勤快上进的年轻人,以前还是乡里的民兵。但是受家庭浓厚的宗教氛围影响,艾斯凯尔被清除出民兵队伍,还出现了走上“歪路”的趋势。工作队及时介入,邀请他参加村里的集体活动,并一对一对他进行思想开导,通过不懈努力,艾斯凯尔开始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成为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还成了村里的应急队员。艾斯凯尔深有感触地说:“以前错失了太多的美好生活,现在这么好的政策,只有跟着共产党,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同胞们,我们现在的生活多美好啊,有吃的有住的,孩子有学上,学费不用管,这些美好生活必须要用我们的团结和智慧去延续……”工作队员阿迪力·加马力在学习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同志的先进事迹后,结合自己从农村走到城市的成长经历,满怀深情地向群众宣讲。像这样定期举行发声亮剑和宣讲教育,已成为工作队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工作队的宣传引导下,村民主动发声,积极亮剑。“在外求学很不容易,假期回到村里,有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的关心、关爱,我感觉自己很幸运。只有民族团结,各族群众才能过上好日子,新疆才能安定祥和,祖国才能繁荣富强。我会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继续努力,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在方方面面当好表率,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党和国家。”兰干村返乡大学生努日曼古丽·阿帕尔听过一次大宣讲后,和其他村民一样,主动要求站在国旗下表明自己的态度。

目前,兰干村共举行大宣讲51次,成立了由31名党员组成的巡回发声亮剑组,在每周一升国旗、重大节日率先带头发声亮剑,村里汇集起了满满的正能量。

悬壶济世妙回春

 “听说了吗?这次来的是大专家,有很多是内地来的呢!”原来,村民议论的是工作队邀请援疆医疗专家到村坐诊的事。

“大姐,您的血压有点高,平时饮食要清淡,烤肉、烤包子少吃一点,皮牙子、胡麻什多吃一点。”在义诊现场,专家们耐心细致地为群众把脉问诊,发现村里大部分群众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工作队协调专科医生为村民开设“慢性病大讲堂”,并发放常规预防治疗药物。

“医生,麻烦您看一下,这是我在县医院检查的病历。”70多岁的阿布拉·如则向前来坐诊的心血管医生卢志怡咨询,卢医生看了他的病历,心里一沉,这是典型的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缓解症状,才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是老人家年事已高,且家里条件有限,经征询本人及其家人意愿,他们选择在县医院保守治疗,工作队与县医院对接,由工作队派驻单位承担自费药品部分,其余的费用走新农合报销程序,阿布拉老人热泪盈眶地说:“我都一把老骨头了,就是不治疗这辈子也满足了,是工作队让我享受到了这么多好政策,感谢你们。”

驻村以来,工作队在村里开展义诊活动3次,问诊就医群众400多人次,送药价值逾万元,开展健康知识讲座6场次,为28位村民及时施治避免了小病拖成大病。同时,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与乡卫生院建立“医联体”帮扶合作模式,建立远程会诊平台,让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

杏林高手破症结

“村干部不一样了,对我们的事情上心多了,以前跑几趟都办不成事,现在只要村干部在,来一趟就可以办成了。”村民安瓦尔·如则满脸笑容地说。

工作队采取“一对一”结对帮带的方法,让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结成工作对子,手把手给村干部教方法、讲政策、谋思路,破解村干部不会作为、不愿作为的顽症。

村民阿布力孜·扎克尔3次中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妻子常年过度操劳造成膝关节不可逆损伤,女儿严重的气虚不调,一家4口人,仅有上七年级的13岁儿子是个健康人,因病致贫的这个家几欲倒塌。工作队带领着村“两委”协调解决了阿布力孜夫妻二人常年用药的问题,并为阿布力孜办理了慢性病报销手续,将一家人都纳入了低保,兜底保障终于让这个贫困的家庭回到了正轨。工作队常常将买来的生活物资、营养品等交给村干部送到他家。在十一升国旗仪式后,阿布力孜拄着双拐吃力地走到国旗下,面向全体村民发表了宣讲:“工作队是党派来的‘白衣天使’,改变了村干部,也改变了我对村干部的看法,我在此代表全家谢谢你们,同时也呼吁全村的乡亲们,我们要共同抵制 ‘三股势力’,团结起来保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在工作队的努力下,现在的兰干村气象焕然一新,“白衣天使”们救治的不只是群众躯体上的病,还涤荡了心灵的蒙尘,领着干部群众健健康康地奔向幸福的生活。

 

抓准“龙头”为群众撑起一片天

记兵团第十三师驻哈密市伊州区陶家宫镇牙吾龙村工作队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兵团十三师驻哈密市伊州区陶家宫镇牙吾龙村工作队驻村以来,心系民情,为民谋利,用点滴行动“细水滴灌”,赢得了村民的拥护和信任。

抓党建,夯实基层固根基

工作队驻村后,走家入户,细致了解民情。牙吾龙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党员基数相对小,基层党建基础薄弱。要想强基础,必先强队伍。工作队通过大量走访,摸清了全村八个小组126名党员的分布情况,按照就近原则,在政治坚定、有文化、素质高、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党员家里,设立了2个“家庭党校”。3组组长王生军家就是“家庭党校”之一。经过与王生军沟通交流,综合素质较高的王生军成了3组“家庭党校”第一任校长。每月中旬和月底组织党员开展学习的王生军,也为自己能成为3组“家庭党校”第一任校长感到自豪:“我提供场所把党员聚集起来谈学习、聊工作、话家常,学习党和政府各类文件会议精神,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不仅提高了大家的理论素质,还能带动村民向党组织积极靠拢。”

牙吾龙村2所“家庭党校”在工作队的引领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主题活动日,将党课开到农民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民情恳谈、居民说事……发挥了“小党课、大课堂”作用,拓展和延伸了党员受教育面。目前,工作队依托 “家庭党校”开展政策宣传、专题党课、各类学习等20余场次、覆盖800余人次。

作为“家庭党校”校长,王生军也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快到年底了,我们大家一起总结一下2017年的成果,也提出一些对2018年的想法,到时候我们也会把大家的意见上报给村“两委”,把咱们牙吾龙村建设得越来越好。”

办实事,凝聚民心聚合力

民生连着民心。牙吾龙村2组村民王萍和袁丽薇身患癌症,这让原本条件一般的家庭雪上加霜。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利用周一升国旗,组织开展捐款活动,发动驻村各支力量、党员干部、村民积极参与。经过各方努力,筹得爱心款1.7万余元,缓解了两个家庭的负担。

3组村民只要说到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工作队,工作队修通的不仅仅是路,还是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心桥”。

原来,在乡村公路村村通项目实施过程中,牙吾龙村3组修通了柏油路,可是乡村主路与自家院子之间没有铺柏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工作队决定用好50万自治区村级惠民生项目资金,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要为村民打通最后一公里柏油路,打通村民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工作队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前期跑手续,施工盯现场,经过一周的努力,一条总长1.5公里的沥青路通到83户村民家门口。走在平坦干净的柏油路上,村民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5组村民邹二媛也感受到了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邹二媛已是80岁的耄耋老人,但是,家门口60余米的道路没有铺上沥青,砂石路面经过多年的使用坑洼遍地,对老人的出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考虑到老人年龄较大,双腿患有痛风行动不便,为彻底解决安全隐患,工作队与村“两委”从为民办实事经费中拿出2万余元,修建了一条4米宽的水泥道路,方便老人的出行。

促发展,富民增收绘蓝图

牙吾龙村临近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一场,村民多以种植棉花、葡萄和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村民经济收入的高低基本以农作物产量的多少来定,但是村民在种植技术和水肥管理等方面有短板,增收效果不大。

工作队积极入户走访,对接村民诉求和短板,专题调研,有的放矢,努力探索惠利民生、富民增收的新路子、新方法。发挥兵地融合共建优势,互学互助,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为村民传经送宝,累计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讲解80余次,推动富民增收。

祁风玲是牙吾龙村1组的村民,看着邻里种植葡萄钱袋子鼓起来了,也种了4亩地的葡萄,今年开始挂果了。没有任何葡萄田间管理和后期病虫害防治经验的祁风玲找到了工作队,希望能够提供指导和帮助。工作队实地查看后,多次邀请兵团农业技术专家给包括祁风玲在内的村民现场授课解惑,这让祁风玲受益匪浅:“专家讲的每一堂课我都不落下,我把重点和平时管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都记在了本子上,这比我在书上学到的要直观清楚,对我在葡萄管理上的帮助特别大。”像祁风玲这样现场参加专家授课的村民达2391人次,村民在科学种植和管理上获益良多。

工作队不光在技能指导和科学种植上帮扶,还在提高村民收入上用心。积极组织有外出打工意向的35名村民参加红星一场转移劳动力就业招聘会,还通过各种渠道向村民发布用工招聘信息,帮助54名村民实现就业,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开辟多元增收新途径。

“这支队伍真心访民情、真干惠民生、真情聚民心,用实际行动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他们的真情实意深得民心。”村民提起兵团十三师满心都是欢喜。

下真功夫带给群众真满意

记富蕴县发改委驻喀拉布勒根乡喀拉塔斯村工作队

“农牧民住上了安居房,通了柏油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工作队为我们出了好大的力、办了好多的事!”每每说起工作队,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喀拉塔斯村党支部书记赵勇臣就会赞不绝口。驻村以来,富蕴县发改委驻村工作队融入基层,用真心访民情,实干惠民生,真情聚民心,赢得了各族群众的一致赞许。

真心“访”,访出父女情

3月的一天,村民胡沙因·易占拜心绞痛发作,痛得在床上打滚,恰巧被第一次入户的工作队副队长王春花看到。正当王春花准备询问病情时,胡沙因语气中带着戒备说:“小姑娘,你是干什么的,我家不欢迎外人,你赶快走吧!”冰冷的话语让王春花吃了“闭门羹”。“怎么还不走?”老人提高了嗓门,为避免老人情绪激动,王春花赶紧从屋里退了出来。

“虽然他态度不好,但我不能不管他。”王春花边想边拨通了队长张勇的电话。张勇带领村干部火速赶到,将胡沙因送到了卫生院,经过一番救治后,胡沙因脱离了危险。事后,工作队了解到胡沙因患有冠心病,儿女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来。得到及时治疗的胡沙因心里非常感谢工作队对他的帮助,并为当时的态度表示歉意。

喀拉塔斯村是一个人多耕地少的农业村,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经商、务工。年轻人一走,村里就成了“老人村”。随着走访的不断深入,工作队发现村里像胡沙因这样的独居老人就有26人。

至此,工作队把关心服务独居老人作为重要工作,加大走访频率,做到周周都能与老人见面。工作队还组织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等成立19人的“代理儿女服务队”,组团为老人开展上门测血压、跑腿代缴电费等13项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便民联系卡710余张,为群众代缴电费53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1件。

如今,村里的老人们都有了可以依靠的“儿女”,胡沙因还把王春花认作“干女儿”,两人结下了深厚的“父女情”。

真情“惠”,惠出增收路

喀拉塔斯村的地大多在戈壁滩上,盐碱化程度高,村民通过种地增收乏力。工作队多次邀请县农、林、水、牧等专家到村实地调研论证。经过考察,专家们认为土地板结贫瘠、产量不高,再这样耕种下去,产量会越来越低、收入会越来越少。

工作队四处探寻增收路。针对喀拉塔斯村的现状,立足村情,把退耕还林作为解决土地盐碱化、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手段。说干就干,在征求村民代表同意后,工作队第一时间协调县林业局将村里的18户250亩盐碱地纳入退耕还林项目。截至目前,已带领群众植树2万棵。

 “以前,我们的地白白撂在那里浪费了,一分钱都没有,现在,地里不仅有了树,而且每亩地还有1500元的补助,工作队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在工作队帮助下,村民海拉提·艾比吾将自家的20亩盐碱地全部栽种了杨树,领到退耕还林补助的海拉提很是激动。

今年夏天,工作队还启动“林下经济”模式,从帮扶企业争取5000元“光彩事业金”,购买1000只鸡苗发放给了34户贫困户,鼓励村民通过树林、庭院发展土鸡养殖,带动群众增收9万多元。“工作队来了后,不但给我们铺了路、修了渠,还帮我们找到了很多增收路子,我们的口袋会一天比一天鼓,生活会越来越好。”村民王少栾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真意“聚”,聚来众人心

“我觉得首当其冲的是要提高村党组织和村干部的威信,只有村党组织说话有人听,行动有人跟,强大的正能量才能形成。”这是工作队在一次晨会上针对如何统一群众思想、统一步调,最大程度地调动全村上下聚焦总目标,让老百姓的心凝聚到村级发展上来的分析对策。

针对村党组织凝聚力不强、村干部服务意识欠缺等问题,工作队从落实早派工晚研判、联席会等制度抓起,坚持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天早上召开分工会,给每名干部分工派活。通过工作队对村干部“一对一、手把手、面对面”的传帮带,村干部解决土地纠纷、上访等问题26个。工作队还将争取到的防渗渠、自来水入户等2个100多万元的民生项目放手交给村党组织实施,树立党组织和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党员杜军逢人便说:“工作队帮我们把村‘两委’班子带强了。现在,村干部能力提升了,能为我们老百姓办事了,有事我们也愿意找他们了。”

“看到这么多群众都支持我们、拥护我们,我们才明白工作队的良苦用心,他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村干部努尔沙拉说。

工作队通过努力,现如今,喀拉塔斯村的干部懂管理、党员会致富、农民有干劲,这个处在戈壁滩的小村庄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编辑:李武斌 刘立枫】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