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结亲周 | 四个结亲干部的故事,总有一个触动你~

2017-12-28 新疆访惠聚

随着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的有序开展,我区各部门各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分批次深入亲戚家中,与结亲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在日常点滴中融洽感情、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今天,小编为你讲述几个暖心小故事。


我的亲戚爱学习

我的亲戚阿卜杜热扎克·萨伍提是皮山县木吉镇萨依村村民,老人今年74岁,黝黑的面庞,胡须花白,见到我们总会露出微笑。这几天我们住在他家,看到他一有时间就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有不懂的地方还向我们请教,他的热情让我们感动。

到亲戚家的第二天晚上,阿卜杜热扎克老人拿出笔和纸,问我的名字怎么写、“亲戚”怎么写。我写给他看后,他认真地写下了“我的亲戚是金磊,我爱他”。看到这句话,我心里热热的,语言的交流真的可以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

每次吃过饭,阿卜杜热扎克老人就会拿出纸和笔向我们请教学写汉字,一笔一划,写得很认真,嘴里还一遍遍念着。遇到笔画多的字,他就让我们写大点,然后照着写几遍。有一次,他学写“安徽”两个字,但是“徽”字就是写不好,于是让我教他。我一问,原来是他在路边看见一些标语路牌上有这个字,就记下了。我告诉他,安徽省对口援助的就是皮山县,老人听了开心地笑了。

我们和老人坐着电动摩托车去镇上巴扎买东西时,看到路边有一个机井,他指着说“井”,并用手指比划着写了出来。我说对,那是浇地的抽水机井。他点头表示听懂了。到市场上,我们进了一家蔬菜店,他就说这是土豆、这是胡萝卜、黄瓜……说的不正确,或者看到不认识的,我就教他怎么读。

阿卜杜热扎克老人都70多岁了,还身患糖尿病,但学汉语的热情和认真让我很钦佩。我问他为什么要学汉语?他说,他去过乌鲁木齐,不会汉语问路都困难,外孙女在昌吉市上大专,他多学点汉字,也方便出远门去看她!(新疆人民广播电台 金磊 供稿)


我为亲戚讨工钱

12月17日,伊河建管局结亲干部乔江、刘国富、杨随柱、夏力哈尔入住莎车县喀群乡喀拉央塔克村村民图尔荪·麦麦提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大家一起干农活、扫庭院、维修老旧电线……图尔荪一家觉得开心又温暖。 

乔江发现,每当图尔荪独自一人的时候总是闷闷不乐。乔江细心地询问:“图尔荪,是不是有什么困难?我看你总是一个人发呆。”“没什么,没什么。”老实巴交的图尔荪没有表露心事,在乔江的一再追问下,图尔荪才道出原委。

今年7月,乡里一家砖厂招聘货车司机,但因路途遥远、工作辛苦,许多年轻人不肯接这个活儿。50岁的图尔荪身体还硬朗,生活并不宽裕的他想用这份收入来补贴家用,便接了这份工作。但整整一个月的辛勤汗水没有换来应有的回报,砖厂始终以各种理由拖欠图尔荪8000元运输费。图尔荪也委托过律师,但砖厂负责人一再推脱,这件事终是不了了之,也成了图尔荪一家人的心结。 

结亲干部听了后当即承诺“这事儿我们管到底”。4名干部做了分工,有的翻阅图尔荪与砖厂负责人签订的相关凭证,有的详细询问图尔荪相关问题。他们连夜联系到砖厂负责人,向他摆出法律依据,讲明道理原委,反复沟通,多次协商,终于做通了砖厂负责人的工作。

22日,结亲干部将8000元钱塞到图尔荪手里,此时的图尔荪开心得像个孩子。“我是个农民,不会说客套话,我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激动的图尔荪连忙点头,用深深的拥抱表达谢意。

大家团坐在热炕上,图尔荪的妻子端来热茶,图尔荪感激地说:“如果可以,请你们再多住一段时间,我会怀念和你们相处的每一天……”(新疆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管理局 常安宁、李浩 供稿)


祖孙三代走亲戚

12月20日,阿勒泰市红墩镇多拉特村村民哈兰别克·木坦家里迎来了3位特殊的“亲戚”——结亲干部马忠的父母亲和孩子。两家祖孙三代人同吃一桌饭、共话民族团结情,为这个冬天增添了一缕温情。

阿勒泰地委编办的干部马忠12月16日开始与亲戚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通过几天的相处,马忠认为应该把自己的家人也带过来跟自己的亲戚相互认识,让这份情亲上加亲。马忠说:“今天我带着家人来亲戚家,就是希望能够相互认识、多沟通,两家人能在生活上互相帮助,成为真正的亲戚,成为一家人。”

哈兰别克与马忠的父亲马建民一见如故,很快就称兄道弟起来。同为多民族家庭出身的马建民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两家人坐在一起,共同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马建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弟弟哈兰别克一家介绍了十九大报告里的农业、乡村振兴、土地承包再延长三十年等内容。哈兰别克高兴地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基层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坚信以后会更好!”

席间,马建民与哈兰别克谈到他们一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听到院子里有一亩地可以种蔬菜,便热情地为他出谋划策。说到兴起时,两位老人迫不及待地穿上外套到院里进行了一场实地规划。马建民还告诉哈兰别克,春天他要和老伴过来帮忙种菜。

老人们聊天之际,马忠跟着哈兰别克的小儿子萨巴依干起了活,一起劈木柴,给家里的牛羊准备草料。两人齐心协力,干起活来也是又快又好。马忠说:“家里的两位老人称兄道弟,我们也成为兄弟吧。以后我们常来往,有困难了更要找我。萨巴依听了用力地点点头。

 哈兰别克说:“今天我们两家亲上加亲,以后我们要成为真正的亲戚,常走动,共同迈进新时代,共同实现美好生活。” (文/美丽)


医院里的“全家福”

我是今年新入职哈密市委组织部的干部,这次参加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也是我第一次和结对亲戚见面,心里不免有些激动。

12月24日一大早,我打电话给亲戚依不拉音大叔,大叔说他的妻子生病住院了,让我不要去家里了,家里没人给我们做饭。我听后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虽然素未谋面,我还是特别期待和他们见面,于是连忙买了些营养品和同事一起赶往医院看望。

到医院后,我给大叔打电话问病房号,大叔惊喜之余又有点责备地说:“丫头,天气这么冷,不让你来你怎么又来了?”说着他急忙下楼把我们接进了病房。

看到病床上的帕里旦阿姨,我赶忙自我介绍,大叔帮我翻译,阿姨听后非常高兴,用不太流利的汉语拉着我的手说:“丫头,你比我大女儿小两岁、比二女儿大4岁,以后你就是我二女儿了,有时间就到家里玩,等我病好了我给你做抓饭吃!”阿姨掌心的温度瞬间传遍了我的全身,让我感到特别亲切。

这时,大叔拍着我的肩膀说:“丫头,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一起来照个相吧!”大叔整整衣服,笔挺地站在我旁边,同病房的人看着我们拍“全家福”,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拍完“全家福”,大叔拉着我说:“丫头,我们一起去楼下看看吧,我爸爸妈妈也在住院,我想让他们见见你。”我有点不知所措,因为之前大叔没有告诉我爷爷奶奶也住院了,现在空着手去看望老人,感觉特别不好意思。大叔看我有些为难,明白了我的心思,连忙说:“没事儿,丫头!都是一家人了,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我跟着大叔来到了爷爷奶奶住的病房,两位老人都80多岁了,身体不是很好。大叔把我介绍给他们后,他们吃力地从病床上坐起来和我说话。一家人把我围在中间,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让独自一人来哈密工作的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们虽然民族不同、血缘不同、语言不同,但我们彼此关心,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独在异乡又多了一个新家,多了这么好的亲人,有家的感觉真好!(哈密市“访惠聚”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贺华、孙蓉花 供稿)



编辑:冯新华】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