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一年,村民很忙~

2017-12-30 新疆访惠聚

走进博乐市达勒特镇呼热布呼村,17800亩土地整齐划一,12个种植养殖合作社收益显著,20余家中小企业纷纷兴起,265户棉农有了致富门路,村子出产的瓜果和甜点在各果蔬市场小有名气,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


引领理念转变,为乡村振兴培育现代农民

“没有博乐市纪委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说起村里的变化,呼热布呼村党支部书记王海军高兴地说。博乐市纪委工作队驻村以来,带领村民持续推进“一个龙头(棉花)、三个产业(砂石料、蛋糕加工、纯净水)、四小特色(果园、养殖、庭院、芦草)”建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出了一条集种植、养殖、砂石料加工、乡村工业为一体的发展新路子。


呼热布呼村辣椒基地

大棚里的“红色光景”

驻村伊始,工作队发现,呼热布呼村土地抛荒、半抛荒现象突出,青年人都想出去,不愿在家乡发展。究其根源,是因为传统农业收益无法留住青壮年劳动力,村队发展规划不得力。许多村民自主创业的意愿强烈,却缺少致富技能,村队发展不均衡。

面对现实情况,工作队采取“请进来教”与“走出去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创业就业技能培训,通过农牧民夜校、现场培训、专业授课、手把手讲解等形式,帮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此举不仅促进了本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还引来越来越多的人员回流农村,担起乡村振兴的大任,让乡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充满活力。


做好土地集约经营文章

土地整合便于大规模机械种采

呼热布呼村全村九成以上村民种植棉花,五成以上的劳动力在市镇务工,工作队依照“合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吸纳外出务工、弃农经商村民流转土地,对承包地实行反租倒包,由合作社集中经营,规模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由原来每个条田10多户,到现在一个条田最多3-4户,土地承包价格每亩上涨了200元,优化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模式,村民有了稳定的租金收入,还可以在自家地里打工挣钱,成为拿“股金、租金、薪金”的新型农民。

“地是我的,收成也是我的,耕种、打药、丰收都是‘田保姆’负责,而且棉价高出市场价,只等售棉数钱了。”棉农王龙所说的“田保姆”是指亚中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的“增益型、套餐式土地托管”。在不改变集体所有制性质、土地承包所有权及用途的基础上,由合作社按照“十统一”为农户提供从种到管、从技术服务到物资供应的全程“保姆式”托管服务,实现规模化种植。王龙算了一笔账:一年下来,托管后每亩产量提高35公斤,每亩增收约400元。

做好发展实体经济文章


农民在大棚里耕作

工作队依托呼热布呼村良好的农业发展资源,帮助村队逐步建成果蔬产业、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循环经济等特色产业板块,打造出错落有致的农业发展平台,引导村民通过流转土地、优化模式,走特色农业转型之路,让村民尝到了甜头,焕发出新活力。

把培育产业作为壮大集体经济、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突出产业帮带的“治本作用”。鼓励该村棉花种植大户、能手利用本村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通过招商引资、集体参股等形式,陆续引进了心坊面包坊加工基地、春克克纯净水厂、小型包装厂、砂石料厂等实体项目,成立了红光农机合作社、中亚轧花厂、巾帼养殖合作社等小微企业,流转土地8000亩,吸收周边806名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5万余元,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5700元,增加到2017年的近3万元。全村已连续3年实现分红。

做好资源开发文章

呼热布呼村砂石、芦草资源丰富,工作队决定培育以石料加工、日光温室、露天蔬菜、芦草编织为主的特色产业,念好“砂字经”,唱好“林草戏”,把砂的特色、林草的优势充分挖掘出来。一批小微企业落户呼热布呼村后,赶上了该村正在进行经济转型升级,有的边建设边运营,前景喜人。

村民用芨芨草扎扫把带动乡邻增收致富

生长在渠边、路旁无人问津的芨芨草成了抢手货,工作队依托村队芦草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引导“扫把能手”买买提明发展壮大芦草加工产业,帮助能人开办合作社,吸引20户农民编织扫把,年人均收益4万余元。

做好特色产业文章

实施养殖扶贫

工作队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优化种养殖结构,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使群众从中获得更多收益。农户采取林果套种的方式种植了400亩法兰西梅,用地膜压种方式试种了50亩葡萄,建立了100亩优质苹果基地,开辟了100亩中草药种植试验田,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积极发展畜牧业,推进牛羊驴规模化养殖,推广林下养鸡、屋顶养鸽等 55 31497 55 17366 0 0 3678 0 0:00:08 0:00:04 0:00:04 3678,争取资金为20户贫困户解决了生产鸡苗。

工作队与村“两委”讨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在工作队的鼓励下,村民于海生尝试将400亩棉田改种法兰西梅,亩产0.2吨,市场价46元/公斤,相比棉花而言每亩可增收5000余元。“由于是订单销售,我们也不愁销路,对于这项产业我还是很看好的。”于海生乐滋滋地说。仅种植法兰西梅,他家的年人均收入就在20万以上。如今,呼热布呼村已经逐渐划分出了产业区域,一、二队瓜果,三队蔬菜,160余户种植瓜果蔬菜700多亩,年产值500余万元。

棉花水肥一体化暨肥料示范区、锌肥示范推广项目、现代农业示范区、千亩高效节水灌溉智能化项目……呼热布呼村走出了一条实业强村、绿色振兴的致富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