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线报道】农牧民转移就业 “转”出生活新气象

2018-03-24 新疆访惠聚


纺织工人、建筑工人、园林工人······

连日来,全区“访惠聚”驻村工作队

助力农村富余劳动力

走上就业岗位

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1

村民出门学技术


3月14日,一场简短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在博斯腾湖南岸的上海金恪集团罄玉酒庄举行。100余名企业员工手持横幅,热烈欢迎来自巴楚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陈老七村的20名农民兄弟姐妹入职。

火红的欢迎横幅、亲切热情的笑脸、崭新整齐的宿舍、一应俱全的生活设施,使村民一下车就感觉到家一样的温暖。

自治区统计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宋秀红鼓励新员工们要迅速转变思想观念,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学习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经验,团结互助,遵纪守法,早日脱贫致富,住上宽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房,盖上高标准的牛羊暖圈,过上富裕的好日子。

陈老七村人多地少、土壤贫瘠、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空间非常有限,脱贫攻坚面临很大挑战。工作队把转移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做为增收致富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积极协调,对接联系,先后转移39名富余劳动力进入企业务工,协调30多名不便出远门的村民就近在建筑工地务工。

村民艾海提·麦麦提和妻子帕提古丽·玉素因去年4月至12月在罄玉酒庄务工,除去日常消费,年底高兴地带着3万多元钱回到村里,成为村里的劳动致富模范,工作队还专门邀请夫妻俩在村民大会上为大伙儿介绍经验,让更多的村里人走出农村,依靠技能去致富。在艾海提的感召下,村里今年又有15人加入到外出务工的行列。(自治区统计局驻巴楚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陈老七村工作队 供稿)

2

梦想从这里起航


3月21日,在皮山县木吉镇萨依村村民的挥手送别中,一辆满载44名村民的大巴车驶出村口,全体外出务工人员带着家人的嘱托踏上了新征程。这批人员由皮山县委统一部署安排,集中转移到阿克苏地区从事棉田管理工作。

“要想增收就要转变观念,走出家门,融入现代化生产,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外出务工的机会,用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在送别仪式上,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王宏鼓励大家要好好工作,早日致富,同时为他们赠送由工作队购买的衣物及生活用品。

村民麦麦提托合提·马木提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家5口人只有4亩地,一年的收入仅够解决温饱,由于缺少技能以往只能打零工。“到了用工单位后,我一定好好干,多学习,靠双手和努力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麦麦提托合提说。

为了做好转移劳动力的统一管理,驻村工作队选派萨依村第一村民小组组长艾合麦提托合提·麦合木提作为此次外出务工人员的领队,他表示要带领好44名村民,关心大家生产生活和学习,积极配合好用工单位,努力完成交办的工作任务。

转移就业是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工作队的宣传动员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外出就业,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驻皮山县木吉镇萨依村工作队 邱锦、李随红 供稿)

3

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3月15日,墨玉县喀尔赛镇艾普艾格勒村村委会大院热闹非凡,自治区公路管理局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举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欢送会,来自喀尔赛镇艾普艾格勒村、台吐尔库勒村、阿孜艾格勒村和吉格代库杜克村的60名外出务工人员身着整齐的服装,胸戴大红花,个个喜气洋洋,在家人们的声声叮嘱下,启程出发到和田公路管理局墨玉分局、洛浦分局公路养护站进行为期半年的外出务工。

喀尔赛镇人多地少,增收途径有限。面对这种现状,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用工单位沟通联系,为有意愿、有能力外出务工人员寻找合适的岗位。

“去年,我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到墨玉公路分局从事路面保洁和路肩整修等工作,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单位不仅对我们进行安全、技能、纪律培训,还为我们每个人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今年我第一个报名参加外出务工。”村民阿卜杜杰力力·图荪尼亚孜和村民们分享外出务工的收获。

自治区公路管理局驻村工作队总领队艾尼瓦·尼亚孜嘱咐大家:“希望大家要珍惜外出务工的机会,努力工作,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让全家人都过上好日子。”

截至目前,工作队已累计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40余人。下一步,工作队将继续协调接收单位完善管理制度,确保转移就业人员生产生活安全有序,巩固和稳定就业率。(自治区公路管理局驻墨玉县喀尔赛镇工作队 曹利娟 供稿)

4

家门口就业走上增收路


3月10日,阿克苏地区工商局驻沙雅县英买力镇也克先拜巴扎村工作队举行劳务输出签约仪式和欢送大会,33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身着统一工装,满怀信心和希望,踏上赴阿克苏疆渝纺织有限公司就业的专车。

“村民就业前有1个月的岗前培训,培训期每月工资1500元,正式上岗后,根据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完成产品数量,每人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工作队长王宏说。

村民塔依尔·合孜尔家是传统的种植、养殖户,增收有限,报名外出务工后,他在第一周培训中表现积极,成绩突出,已提前进入实践操作培训阶段。“在这里很充实,每天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过几天我就可以正式上岗啦。”塔依尔在电话中给家里人讲述着培训的收获。

“作为本地成长起来的企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助力当地脱贫攻坚。”阿克苏疆渝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华表示,“今后企业将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工作队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多措并举,抓好抓实,为贫困群众谋求增收致富渠道,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的基础。(阿克苏地区“访惠聚”办公室 魏霞、徐涛 供稿)

5

就地“淘金”鼓起“腰包”


3月21日,走进呼图壁县石梯子乡多斯特克村卫星工厂,40余名女工正赶制一批毛巾订单。

今年26岁的叶尔古丽·奴鲁沙海一直想外出打工,但由于丈夫跑运输,只能在家照看孩子和老人,村上建立的卫星工厂让叶尔古丽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现在厂子建在了家门口,可以就近上下班,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块钱,而且还能照顾家里,家里人非常支持我,我很满意!”叶尔古丽说。

今年年初,昌吉州国税局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方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在村里建起了卫星工厂,并为企业和村民搭建起面对面、零距离对接平台,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目前,已解决15名贫困家庭妇女的就业,她们每月收入不等,要是手艺好、技术精的可以拿到3000元以上,村民的务工热情很高。”多斯特克村党支部副书记吾尔肯·满吾提说。

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冯亚希说:“今后,工作队将努力开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特色职业技能培训和订单培训,实现定向就业,保证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真正实现人人有事干、户户有收入。”(昌吉州“访惠聚”办公室 李存玲、彭海东 供稿)

6

村里建起劳务服务队


“我们每天工作8个小时,可以挣到150-200元,都是简单的农活,收入也不少”。3月20日,在博乐市小营盘镇贝德布拉格村棚菜种植基地的大棚里,李雪莲说,“这些农活都是驻村工作队介绍的

博乐市统计局驻村工作队针对人多地少,年轻人在外务工经商多,部分中年人有就业愿望的实际,成立劳务服务队搞创收。劳务服务队主要从事绿化养护、公路管养、农业生产、卫生保洁、保安服务等季节性、短期性、临时性工作。

考虑到劳务服务队年龄偏大、劳动技能有限,工作队在联系工作的基础上,邀请住建等部门专业人员上门进行培训,提高工作技能。牧民奥尤特在工作队帮助下,农闲时可以到附近的村和团场打短工,负责清理蔬菜大棚,他高兴地对工作队竖起了大拇指。

目前,贝德布拉格村劳务服务队在承揽本村劳动力务工的同时,还吸引周边村民纷纷“加盟”,实现他们在家门口有事干、有钱挣的梦想。(博乐市“访惠聚”办公室 董晔波 供稿)  


【编辑:年磊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