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访惠聚·宣传组 2018-05-31

 随着“访惠聚”驻村工作持续接力开展,全区驻村(社区)工作队聚焦总目标,全力维护农牧区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倡导现代文明新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广大农牧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新疆访惠聚”今日推出“五个100”新作为展示第5期,我们一起看看这几个 “颜值”“气质”爆表的魅力村庄。


阿热吾斯塘村:聚力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阿热吾斯塘村维吾尔语意为“渠边村”。终年流淌的渠水傍村而行,高大挺拔的白杨密布村庄,一排排红白相间的安居富民房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林荫道旁、村间田野、农家小院,三五成群的孩童嬉戏玩耍……自治区教育厅驻库车县玉奇吾斯塘乡阿热吾斯塘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正团结带领当地群众奋力描绘着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基层基础强 干事创业劲头足


“基层工作对‘数字化、无纸化’办公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少村干部面对电脑,只能干瞪眼。”


2017年驻村伊始,工作队发现村干部几乎不会使用计算机办公,便邀请专业教师每周对村干部开展两次计算机操作培训。如今的村委会,告别了纸片“满天飞”的工作状态,村干部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通过参加工作队组织的培训班,现在我学会了使用word文档和制作电子表格,可以带领村干部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了。” 村党支部书记依泰克·伊布拉高兴地说。



语言不通是工作推进缓慢的又一障碍。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拼音开始教起,改变村干部“哑巴式”学习,每天早听写晚朗读,鼓励他们开会时讲国家通用语言,提高学习积极性。“今天,我们计划组织志愿者去‘四老’人员家打扫卫生。”村干部吾买尔江·依明在晨会上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汇报一天的工作安排。


工作队还注重对村级储备年轻干部的培养,鼓励他们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提建议、作决策。在工作队的传帮带下,基层组织注入了新活力,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针对村里孩子学习底子薄、基础差的实际,工作队与村“两委”精心打造“家校联系”模式,定期与学校老师进行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思想状态;积极发挥40名返乡大中专学生懂电脑、会说普通话的特长,在村里办起了“假期补习班”,从写好作业入手,帮助孩子解疑释惑,解决学习困难。假期里,孩子学习有人管,家长们也更加放心地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现在的阿热吾斯塘村,“两委”班子作风扎实,凝聚力、执行力、号召力显著提升。


产业促发展 共奔脱贫致富路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4月8日,吐地·艾依提等6户村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小客人”——3000只45天大的黑土鸡。这也意味着阿热吾斯塘村第二轮林下养鸡项目正式启动。


2017年,工作队结合当地环境实际,提出“林下养鸡”发展模式,建起现代化鸡舍,邀请专家给予技术指导,联系销售渠道。经过一年探索,看到效益的村民主动找到工作队,纷纷要求加入养鸡队伍。


“我们搞脱贫,除了帮助村民‘富口袋’,更要帮助村民‘富脑袋’。”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孙红新说:“通过林下养鸡,教会村民大规模养殖技术,提升庭院效益,拓宽他们的致富思路,帮助他们脑子转起来、心里热起来、身子动起来。”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工作队指导村民打造当地品牌土鸡蛋、小白杏干、核桃等特色农产品,销往乌鲁木齐、内地等城市,进一步提高了村民收入。


面对同样薄弱的村集体经济,工作队积极对接援疆单位,争取到一批甬甜5号甜瓜种子,在村18亩集体经济地上进行耕种,提前与库车当地企业联系甜瓜销路,待7月中旬成熟后统一进行收购,打造“产销一条龙”,预计可帮助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倡文明新风 展民族团结和谐


工作队结合“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定期将网格单元内的结对亲戚和住户组织在一起,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在载歌载舞中,潜移默化地传播科学种植养殖、庭院美化、孩子教育等知识。在拉家常中,将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浸润到村民思想深处,体现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将结亲活动打造成“文化活动周”,不仅拉近了干部与村民的关系,也促进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在一次联谊活动中,村民帕提古丽·艾买提了解到左热木·依不拉音身体不好,还得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难,便萌生了帮助左热木的想法。“帕提古丽经常来我家帮我做饭、收拾房子,是‘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让我们邻里关系更亲密了,现在我不仅有了汉族亲人,还有了一个好妹妹!”左热木感动地说。



工作队还定期组织党团员志愿者服务队,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帮助村民美化庭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增强村民自我管理意识。以网格单元为单位,每周评比,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要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级建设的积极性,通过比学赶帮超,营造良好的庭院环境和人文氛围。”孙红新欣慰地说。


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文明互助蔚然成风,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如今的阿热吾斯塘村,坚持在“和谐稳定”上做文章,在“乡风文明”上下功夫,以文化立民,以产业富民,在建设美丽和谐新家园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自治区教育厅驻库车县玉奇吾斯塘乡阿热吾斯塘村工作队 供稿)



其盖克其克村: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


红瓦白墙干净整洁,柏油马路通村入户,道路两旁绿柳成荫,太阳能路灯整齐划一,巷道一角,不时传来拉家常村民的阵阵笑声……这是走进库尔勒市阿瓦提乡其盖克其克村的第一印象。库尔勒市国税局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改变乡村面貌、改善生活环境,推动村民增收致富,打造出一个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


拴心留人  让年轻人愿意留下来


工作队驻村后,发现部分村民只关注发展生产,对村级事务参与较少,不少年轻人宁愿留在城里务工,也不愿回到农村。


工作队从发挥村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抓起,通过周一升国旗宣讲、入户走访和农民夜校,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香梨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技术、棉花种植技术等培训,不断吸引年轻人参与到村里组织的活动中,向党组织靠拢。截至目前,有43名优秀青年递交入党申请,培养村级储备年轻干部9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20名,发展预备党员6名。




“现在村里基础设施健全,文化活动丰富,村里的年轻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少年轻人靠微商、网店卖起了自家的农副产品,足不出村也能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村党总支副书记苏勇说道。


为确保村“两委”开展工作有章可循,工作队还帮助健全《党员管理制度》《党员承诺制度》《学习制度》《党务公开制度》等。以落实“三会一课”为抓手,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村干部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


村民们都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变化大,不仅工作干得好,还能给我们讲技术、讲政策,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内外兼修  让环境更美生活更和谐


村民们都说,如今的其盖克其克村不一样了,参加周一升国旗的人多了,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的事少了;村庄的空气更清新了,随意堆放垃圾的人少了;人们的观念转变了,勤劳致富的门路变宽了……


其盖克其克村发生的变化,村民心里有本账——工作队得记头功。


为增强村民集体观念,发挥群策群力作用,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打造美丽幸福乡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经过反复商量,拿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利用“农牧民夜校”,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每个月进行“美丽庭院”评比、每两个月举办一次“敬老爱老文明家风”集体生日活动,引导群众转变陈旧思想观念,培养文明健康生活习惯。



工作队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问题抓起,对村内居住功能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区进行改造升级,完善农村生活设施。通过硬化村庄干路、支路、巷道,增加道路两旁绿化、亮化,完善村庄排水设施、环卫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工作队还从细节着眼,为村里购置卫生清扫、下水道疏通工具及维修设施,为村活动室购买体育健身用品,为村委会办公楼和村民小组活动阵地接入天然气,解决冬季取暖、洗澡等问题……村里需要解决的大小问题,都被工作队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持续增收  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其盖克其克村常住村民134户,总人口551人,全村以种植香梨为主。要带动村民持续增收,工作队围绕香梨产业做文章。


工作队与村“两委”通过狠抓香梨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升香梨品质、拓宽销售渠道,做优做精香梨产业,让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经过实践探索,形成“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远教”工作模式,定期组织村民学习香梨种植技术,邀请农科所、市香梨研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村民通过科学种植提升果品质量,增加人均收入。


村民刘利兵由于缺乏科学种植管理技术,导致8亩梨园的产量和质量较低。为改变现状,工作队联合村“两委”为他出谋划策,提供技术支持,引导他加入村里的香梨专业合作社中,保证了销量渠道。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如今的刘利兵成了香梨剪枝的一把好手,在自家梨园基础上又承包了8亩梨园,非农忙季节,他还外出做些零活补贴家用,全家收入直线上升。



2017年,香梨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普遍偏低,销售困难。工作队和村“两委”帮助村民利用网络、微信、朋友圈拓宽香梨销售渠道。工作队还积极联系本地仓储企业建立香梨保鲜储藏合作关系,利用先进气调仓储设备,使香梨保鲜时间延长到12个月,并时刻关注水果价格走向,帮助村民分批次分时段销售,实现香梨季产年销。


如今,环境优美、村容整洁、基础设施完善、百姓安居乐业的其盖克其克村,展现了独特的时代文明新村气息。(库尔勒市国税局驻阿瓦提乡其盖克其克村工作队 供稿)



阿亚克科克其村:旧村“蝶变”


走进疏勒县亚曼牙乡阿亚克科克其村,苍翠茂盛的林带让人流连忘返、干净整洁的庭院让人倍感惬意,穿着时尚的村民来往穿行……村里处处洋溢着崭新的精神面貌。这个曾经因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方式滞后的自治区深度贫困村,在驻村工作队连续四年的接力下,已发生“蝶变”,昔日的旧貌已不见踪影。


美丽转身的“动力源”


驻村伊始,疏勒县政协办公室驻亚曼牙乡阿亚克科克其村工作队发现村党支部在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等方面,内生动力不足,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为建强基层组织,工作队积极协调乡党委,选派1名素质过硬、群众基础好的国家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又将1名大学生村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有效提升了村“两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执行力。


工作队结合实际制定了《全村综合整治目标任务书》,以党小组为单位,组织群众开展乡村环境、卫生、设施(公厕、垃圾池、排水沟)“门前三包”集中整治,累计整治庭院148户、清理路边林带5.5公里、粉刷墙体2320平方米,改善了全村整体面貌;积极协调县交通局为村里修建5.2公里水泥路,改变了村主干道凹凸不平的状况;组织群众在房前屋后栽种白杨、法桐等树木3.6万棵,为村里绿化美化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对村规民约进行修改完善,结合实际制定“乡村文明公约”,引导村民远离宗教极端,树立崇尚科学、热爱集体、朝气蓬勃、文明健康的良好风尚。



“现在我们村庭院经济已改造124户、新建垃圾池4个、设置垃圾桶12处,有效解决了到处堆放杂物、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排乱放等问题,村里环境变好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变亮了!”村第一书记景招宏高兴地说。


化蛹成蝶的“新转变”


工作队员至今记得第一次入户走访时,掀开贫困户阿卜来海提·约麦尔家的门帘,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贫困艰辛的生活让这个中年汉子越过越没有信心。作为村里重点扶持对象,工作队每次走访,都主动询问他家里有没有困难、需不需要帮助解决问题,并及时将1万元庭院经济项目补贴款送到家里,帮助他对庭院进行整体规划。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他率先实施庭院“三区分离”,改变了垃圾乱堆乱放、人禽混居现状,生活环境彻底转变。


为帮助村民整治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工作队积极协调村“两委”,将村里10名党员和5名致富能手树为“庭院改造示范户”,以“先进”带“后进”,实施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三区分离”,分类别、分片区、分小组修建公共厕所、垃圾池、排水沟。引导群众发扬邻里互助精神,以十户为一个单元,集体出工出力,大家你一砖、我一瓦,推动了全村庭院经济项目顺利实施。



“我们家庭院变得这么干净、舒适、美观,都是工作队帮助我们改善生活条件的结果,现在我们不仅生活质量提高了,致富的能力也增强了……”45岁的阿卜来海提聊起家庭生活的改变对工作队有说不尽的感激。


崇尚文明的“新开端”


今年以来,兵团第十三师、伊犁师范学院、疏勒县政协办公室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带领村民大力整治乡村环境,倡导文明新生活。


工作队结合周一升国旗、“5+X”党日主题教育、“好婆婆·好媳妇·好家庭” 评选、唱红歌、跳广场舞等活动,将移风易俗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干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释放乡村文化发展活力。为强化宣传引导,工作队在村文化活动广场、村委会宣传栏、活动室等位置,张贴婚育新风、村规民约、乡村振兴等宣传内容,让移风易俗、崇尚文明、勤劳致富的美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现在家里不但干净整洁,村民们也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这样的新生活我们真是渴望已久!”家里泥土院子变成宽阔的水泥地面,自来水直接通到灶台,卫生间安装了“坐便式”马桶……村民麦热姆罕·亚库普高兴地引着客人参观自家庭院。


 “生活习惯的转变只是一个方面,真正转变的是激发了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 工作队长努日曼古丽·图尔荪总结道。


如今的阿亚克科克其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环境优美、窗明几净,生活时尚,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乡村景象正逐步变成美丽现实。(兵团十三师、伊犁师范学院、疏勒县政协办公室驻疏勒县亚曼牙乡阿亚克科克其村工作队 供稿)



欧吐拉喀什村:村美 民乐 人和


初夏的和田县巴格其镇欧吐拉喀什村,郁郁葱葱的核桃树迎风摇曳,错落有致的安居富民房装点其中,淳朴勤劳的村民在和田县委编办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的带领下正致力于乡村规划好、道路建设好、造林绿化好、庭院面貌好、环境卫生好、致富就业好、民族团结好、遵纪守法好、乡风文明好、条田管理好的“十好”新村建设。


小康路上展新颜


“艾比拜,你这个月领了多少钱啊?”“2100元,你呢”“我这个月2800元。”“哇!你真厉害,这个月我也要快快的干,争取多拿点。”5月初,在位于欧吐拉喀什村的和田县富农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里,100余人一边挑选着核桃仁一边讨论着各自领到的工资,欢笑声夹杂着核桃破壳的“喀嚓声”,交织成为一首民富民乐的和谐乐曲。


“在家门口上班,既能顾家又能挣钱,这个月我挣了2800元,除了给家里买台冰箱,还能余下些给孩子们买衣服。”35岁的村民布再娜甫·吐送买买提开心地说。


和田县富农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是村民居买尼亚孜·买买提明及其兄弟于2017年10月合伙开办的。合作社的运营,为村里群众提供了130余个就业岗位,有力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几年前,居买尼亚孜在工作队的鼓励下,大胆走出家门,在湖北、重庆等地做起了核桃生意,赚得人生“第一桶金”,让颗颗核桃成为致富的“金蛋蛋”。


居买尼亚孜创业成功的事例,激励着村里的年轻人。一些80、90后青年纷纷走出家门到乌鲁木齐等地务工,月收入3400元左右;村民阿布都克热木·吐送巴克在家门口办起了畜禽养殖合作社,吸纳5名村民就业;平时赋闲在家的买买提艾力·吾买尔,也主动参加了村里组织的技能培训……


村容整洁换新貌


“再过几天我们的灯光夜市就要开业了,还是工作队有办法,把这片废墟改造成了夜市,既美化了环境,还让我们有钱挣。”刚与村“两委”达成了门面房租赁协议的村民努斯热提·艾则孜开心地说。“谁说不是呢,工作队帮我把院子进行了规划,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三区分离’,生活区也进行了硬化,没想到我的院子还可以这么漂亮。”一旁的阿依古再丽·艾麦尔也深有感触。


为让欧吐拉喀什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正在开展的庭院经济改造,引导村民将庭院内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进行分离。现在,家家户户生活区整洁起来了,养殖区规范起来了,种植区肥沃起来了。


工作队员与村“两委”进一步修订村规民约,教育引导村民自觉规范言行。实行联户管理责任制,采取“村干部+工作队员+村民小组长+十户长+村民”包干负责,推动全村群众自觉参与到环境维护中。工作队还建立环境卫生巡查评比制度,督促村民自觉管理好辖区环境卫生,并大张旗鼓地对做得好的村民予以表彰奖励。



“打扫卫生就像给自己‘洗脸’,我们要把自己的家收拾得干干净净才能居住得舒心!”村民巴依曼·努日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家院内院外清扫一遍。 


和谐文明树新风


“阿布都克尤木,又来给吐地大哥送饭啊!”阿布都克尤木·加拉力丁是欧吐拉喀什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也是全村的“名人。”


36岁的阿布都克尤木是个热心肠,他五年如一日,照顾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吐地·巴吾东。5年来,他每天为老人端茶送水、洗衣送饭、打扫庭院。谁家有困难,他从不推辞主动上门帮忙。阿布都克尤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尊老爱幼、为善是举”的家风,赢得村民交口称赞。



工作队因势利导,倡树典型,用先进典型带动民风转向。孤寡老人阿布都合力力·买吐送生病了,邻居库迪亚孜·热合木吐拉主动送老人看病,为老人买药、买生活用品,帮助老人渡过难关;困难户改造庭院资金不足,富裕户主动出资出力……一个个“好媳妇”“好公婆”“好青年”选树出来了,志愿者服务队组建起来了,讲奉献、讲道德、讲文明的社会氛围根植民心。


如今的欧吐拉喀什村,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干群和睦融洽,一幅幅家富、村美、民乐、人和的幸福画卷正铺展开来。(和田县委编办驻巴格其镇欧吐拉喀什村工作队 供稿)



头工村:五弦河边一颗璀璨的明珠


洁净平坦的柏油路、迎风起舞的道旁树、绿意盎然的蔬菜棚……静静流淌的五弦河从塔城市二工镇头工村穿过,处处呈现和谐美丽的景象。在塔城市委统战部、编办驻村工作队接力引领下,头工村干群心贴得更近了、建设家园干劲更足了,在蓝天白云映衬下,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徐徐展开。


创新管理培养好习惯


今年,在工作队的帮带下,头工村始终把党支部建设作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确立“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环境美村”发展思路,经过打造“学习型党支部”,村“两委”班子能力不断提升,全村23名党员主动申领岗位,先后有3名党员受到各级表彰。  


头工村在抓党建的同时狠抓村民道德建设,多次召开村民大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通过在醒目位置悬挂、入户宣传,引导村民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移风易俗、科学致富。



在村规民约的基础上,头工村还实施了积分管理制度,引领村民主动参与村级事务。“自从实行了积分管理,每次升国旗和夜校学习大家都积极参加,这种管理公平公正,我们都支持。”村民程学元说。


“这个积分不光能激励约束我们,还能用积分兑换奖品呢!”村民朱红军高兴地说。


头工村通过“积分超市”,对每月积分超过100分的村民实行超出部分兑换商品活动。截至目前兑换积分商品价值5000余元,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使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悄然形成。


蔬菜出口装满“钱袋子”


座座大棚紧相连,棚内蔬菜绿意浓、菜农相见笑意漾、车车蔬菜促增收。


头工村依托巴克图口岸优势,把绿色蔬菜发展作为支柱产业,成立民瑞、永绿蔬菜合作社,建起2300座大棚,带动全村 130 户村民参与蔬菜产业发展,每年销售收入 78 万元。现如今,头工村已成为巴克图口岸蔬菜出口重要货源地。


“出口的蔬菜价格比本地市场高出不少,一个棚下来就能多卖几千块钱。”说起种菜的效益,头工村菜农陈生虎高兴得合不拢嘴。


得益于蔬菜出口绿色通道,菜农王占军家生产的彩椒,中午1点从巴克图口岸出口,当晚就能摆上哈萨克斯坦人家的餐桌,48小时后,就会出现在俄罗斯的超市,10天后就能抵达德国。


经营蔬菜大棚的同时,王占军还是村里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之一,多种经营让他家年收入10余万元。



壮大蔬菜产业的同时,工作队、村“两委”提出“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饲养户”模式,成立杰石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养殖户赴山西、甘肃等地学习技术,选购优质西门塔尔牛310头,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5头牛以上的养殖户有32户,实现人均增收5000余元。


村民薛亮军现有西门塔尔牛50多头,巴什拜羊1000余只,他说:“工作队提出的致富模式让我家年纯收入15万元以上,一人富不算富,我要带动其他村民一起致富。”


村容整治描绘新画卷


村民钱袋子鼓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作队和村“两委”又大力推进“环境美村”。围绕“补短板、促发展”主题制定三年环境整治计划,聚焦村级公路建设、危房整治、垃圾污水治理等,全面告别村队“脏乱差”,改善村民人居环境。


工作队、村“两委”采取“政府扶一点、干部帮一点、农户出一点”的形式,协调投入260万元修路、铺设人行道、安装路灯;争取项目资金1200万元,拓宽改造村庄主干道12公里;争取国开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1000万元,解决村民安置小区硬化、绿化、亮化、美化。



工作队持续发力,开展“全民动员,共建‘美丽乡村’”行动,广泛宣传、倡导文明新风。全村男女老少积极响应,义务出工,实现干净、整洁、路畅、村绿,维护村庄环境已成为村民自觉行为。


如今的头工村面貌大变样,整齐划一的院落,错落有致的暖棚,完善的基础设施,处处呈现满眼的绿、满村的净、满心的美,犹如镶嵌在五弦河边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里走亲串户、喝茶聊天,好不惬意,真是“看着美、住着爽、感觉好”!(塔城市委统战部、编办驻二工镇头工村工作队 供稿)


【编辑:刘正 张亚娟


推荐阅读:

1.关注!自治区扶贫办主任“直通车”正式开通

2.这样的“全家福”,值得你来投一票(二)!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