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05-31


在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驻村干部聚焦总目标,紧握“接力棒”,肩扛责任和使命,扎根基层保稳定谋发展,甩开膀子干实事暖民心,帮助一人、感动一户、带动一村、影响一片,在广阔的基层天地,不断开创“访惠聚”驻村工作新局面。


“新疆访惠聚”今日推出“五个100”新作为展示第9期,看“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把真情洒满村庄。

苦干实干加巧干书写驻村情

记自治区招商发展局驻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尤喀尔克喀库拉村工作队


“以前这里是个垃圾场,一下雨都没法走,如今这是咱村民最喜欢来的地方,大伙儿有事没事都来广场转一转,跳跳舞、健健身,感谢工作队和村‘两委’给咱搭建的这个交流、健身、娱乐的好去处……”村民们指着已投入使用的村级文化广场高兴地说。


驻村以来,自治区招商发展局驻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尤喀尔克喀库拉村工作队围绕“1+2+5”目标任务,主动作为,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拓宽致富门路、为民排忧解难等,苦干实干巧干,带领村民创造幸福新生活,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倾注式”培养素质过硬队伍


驻村伊始,工作队走访调研了解到,村“两委”班子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工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为补齐“短板”,工作队健全完善了村“两委”班子周三、周五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学习文件精神、政策法规等多项内容,并借助“积分争星”制度,压实村干部责任。9名村干部通过例会的形式,及时汇报工作完成情况、梳理下步工作任务,履职尽责表现计入年底考核内容。“例会上要汇报工作实绩,大家都在监督着,特别有压力,如果干不好自己多没面子,要对得起肩上这份责任。”村干部们纷纷说。



为提升村干部综合能力水平,工作队还推行了“1+1”帮带工作机制,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结成“一对一”帮学对子,在思想上引、方法上教、行动上促,给村干部交担子、压任务,敦促履职尽责,共促基层工作上台阶。


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的同时,工作队协助做好村级储备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帮助村党支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9名,培养发展党员4名,并建立村级储备年轻干部库,选拔培养了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等27名年轻干部,“晒”在公示栏,接受广泛监督,缓解了村“两委”储备年轻干部人选缺乏的问题。


为了调动妇女参与村级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在工作队帮带下,成立了“巾帼志愿服务队”,村里30名妇女主动加入服务队,具体做好打造庭院经济、环境卫生、义务劳动等工作,引导村民参与村级事务,共建美丽乡村。


“造血式”帮扶铺就致富道路


尤喀尔克喀库拉村距离喀什市3公里,地处城乡结合部,工作队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推荐一些商会组织到村里进行考察,经工作队和村“两委”商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将村里486亩村民零散土地,采取流转形式,转包给疆内喀什森城生态园林绿化公司、丝路林果科技公司等2家企业,打造成集种植、采摘、休闲等为一体的“现代苗圃生态园”,237户村民与企业签订了10年承包协议,村民每年每亩可收入800-1000元的租金,还能外出务工。


其中企业雇聘了村里40名贫困户走进“现代苗圃生态园”就业,人均月收入2700元。“土地承包出去了,不但能拿上流转金,还能在家门口企业打工,收入相对稳定,干起来有劲。”受益的村民连连称赞。


“一人富了不算富,带动大家致富才算富。”村民库尔班·吾布力会木工的手艺,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扶持帮助下,成立了木器合作社。“多亏工作队和村干部帮忙,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合作社,我要把技术教给徒弟们,有钱大伙儿一起赚。”目前,该合作社吸纳6名贫困村民就业,收入可观,当年就可以脱贫。

 

“暖心式”关爱叩开村民心扉


办实事解难事,真正为村民谋福利。工作队结合村情现状,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协调资金为村里修建了一条3公里的水泥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同时又修建了文化广场,为村民休闲娱乐搭建了大舞台。通过牵线搭桥联系当地企业,村委会获捐资4万元,购置了观赏苗木,用于村里的美丽乡村建设,如今村民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一派生机。


春耕时节,工作队、村干部、党员等积极加入“志愿服务队”,帮助缺少劳动力的95户困难家庭,做好平整土地、插秧等工作。在村里设置“优秀学生助学金”,32名大中专生从中受益。“谢谢党的好政策,能让我去内地上医科大学,我一定好好学习,学成归来回村工作,报答党的恩情。”得到帮助的大学生们感激地说。



驻村以来,工作队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他们反映的事不仅记在民情日记本上,更是挂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为村民送去爱心衣物、爱心煤,开展捐资助学、志愿服务等活动,目前已办实事好事108件,送去价值10万余元爱心衣物、儿童书籍、玩具等物品。如今,村民们对工作队和村干部更加信任了,在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

这些“铿锵玫瑰”也是蛮拼的

记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国税局驻水塔山街道水塔山社区工作队

 

“她们心地善良、无私,心里想的都是社区居民,骨子里有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热血。”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水塔山街道水塔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哈晓玲的眼里,来自水磨沟区国税局驻社区工作队的女干部们头脑转得快,有眼光,敢担当,她们把居民事当家事,每天想的是能让居民多一份幸福。


因工作队5名成员中有4名女同志,被居民称为“铿锵玫瑰”,驻社区以来,她们肩扛责任,怀揣使命,和社区干部共同在维护社会稳定、建强基层组织、为民办实事好事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作用,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换信任,赢得了广大居民的交口称赞。


党建引领凝聚民心


成立于2013年的水塔山社区有473户1087人,辖区有2个网格党支部,29名党员。驻社区以来,工作队通过走访发现,随着基层工作任务的不断增大,社区党总支组织生活的形式已满足不了党员的个体需要。



针对这一实际,工作队立足社区实情、把准工作定位,与社区干部共同建立了“每日自学半小时、每月坚持讲党课、每次学习有心得”学习制度,形成工作队与社区干部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为了丰富党员学习教育形式,采取“党员活动日+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党员集中收看红色教育视频、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利用组织生活会、党员大会、每周一升国旗宣讲及楼栋长、双联户长大会等时机,认真抓好无职党员管理教育。79岁的老党员郭占斌感慨地说:“我是一名退休多年的老党员,现在社区党组织的贴身服务‘不断档’,感觉特别温暖。”


为进一步提升履职和联系服务居民能力,工作队与社区干部组建“一带一、一帮一”对子,在思想上帮、工作中带、业务上传,合力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开展“我是共产党员我承诺”“佩党徽、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等主题活动,主动践行岗位承诺,争当为人民服务的表率,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目前,已有11名居民向社区网格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帮办实事温暖民心


关注民生办实事,政通民乐促和谐。工作队和社区干部时刻把关注民生、为民解忧放在重要位置,看到居民就嘘寒问暖。“我们在生活中不管遇到啥难事儿,他们都能很耐心地聆听,并帮着及时解决,对他们的工作很满意!”提起工作队员和社区干部怎么样?社区居民们纷纷如是说。


26岁的居民杨贺前几年不慎摔伤,导致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父母早年离异,他和七旬的奶奶相依为命。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帮助跑办申请残疾人补贴事项,并鼓励杨贺要坚定生活信心。杨贺的奶奶逢人就夸:“她们真是党的好干部,经常来家里陪我聊聊天,讲讲国家的惠民政策,还帮我收拾房子干家务,让我和孙子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啊!”


为了尽快解决困难群众的诉求,工作队采用“工作队员+党员骨干+志愿者”的工作模式,组成50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本着“居民最需要啥,我们就干啥”的目标,党员带头做好认岗、认亲、认难题,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62件。并建立了困难台账,明确责任人,细化帮扶措施,倾心倾力对社区20户低保户、贫困户开展帮扶行动。工作队还筹资为小区公共区域购置桌椅等设施,组织干部为社区捐赠500余册文化书籍,利用为民办实事经费,在小区设立宣传栏、铺设防滑步道……

 

文化育人滋润民心


水塔山社区流动人口比较多,针对不同人群,工作队以文化惠民、文化乐民,不断凝聚力量。“明天社区要举办一期技能培训,居民们要积极参与哟!”周一升国旗时,工作队向居民们通知道。为帮助社区无业居民掌握实用技术,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工作队与社区“两委”集中开展了“关怀关爱·优质服务”“精神大餐搬进家”“学本领·建家园”等活动,引导居民主动加入,在参与活动中掌握实用技术。



很多社区儿童放学后因家长上班无人看管,为了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让社区称心,工作队协助社区做好“一家亲·六点半课堂”,集中对社区儿童提供免费托管与课业辅导、播放爱国主义电影、开展社会实践等服务,还设立了“红花榜”,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工作队还组织辖区的文艺人才、社区干部、退休居民等,开展经常性的文体娱乐活动,并组建了“一枝花”麦西来甫民族舞蹈队,在春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节庆日进行演出,为辖区居民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向上的温馨家园。“现在小区活动多了,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邻里之间的心贴得更近了,幸福感也越来越强了。”居民们打心眼里高兴。


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陈新华说:“我们工作队的女同志充分发挥耐心、细心、善于体谅他人的优势,多为居民办好实事好事。”这是工作队对水塔山社区居民作出的承诺,更是驻社区工作的真实写照。

 

真爱汇聚幸福情

记中国银行新疆分行驻疏勒县艾尔木东乡阿亚克艾尔木东村工作队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中国银行新疆分行驻疏勒县艾尔木东乡阿亚克艾尔木东村工作队员说,“组织选派我们去驻村,深感肩上的重任,带着使命我们来到群众中,从乡间的泥土味中找寻自身价值。”今年,从银行柜台走来的这些“白领”们围绕“1+2+5”目标任务,怀揣责任和使命,进千家门、解千家难、暖千家心,用心用力用情做好每一件小事,以真情赢得村民信任,因实干受到村民拥护。


用“心”帮带强基层


驻村伊始,工作队带领驻村各支力量,每天深入村民家中聊家常、谈变化、讲政策,掌握村情民意,真心为民服务。在全面走访的基础上,梳理出村级组织存在的一些“短板”问题。为全面补齐“短板”,工作队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协调机制,有效统筹驻村各支力量。



为提升村干部工作能力,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工作队员与村干部建立了“1+1”结对帮带制度,注重在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辅导、能力素质提升等“四个教育”上持续用力,通过工作上指导、作风上帮带、生活上关心,不断增强村干部“我能行”的主体意识。并放大“1+1”结对组合效应,统筹推进后备干部、群团组织、农民合作社等工作,将各支力量和村“两委”真正拧成一股绳。平日里,工作队协同村“两委”利用村级阵地,组织开展各类扶贫帮困、节庆慰问、文体活动等,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参加村里各项活动,村党支部逐渐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成了村民信任的领导核心。


截至目前,村里已培养村级储备年轻干部25人,发展党员6人,组织35名入党积极分子外出观摩学习,有效夯实了农村发展基础。“现在村干部办事效率提高了很多,这都是工作队帮带转变作风的结果。”村民们纷纷称赞。

 

用“力”帮扶促脱贫


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是艰巨的任务,越是需要一支能打硬仗的工作队。驻村以来,工作队始终以“严抓细抠”的银行职业操守,强化政策法规学习,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阿亚克艾尔木东村有贫困户322户,要脱贫、要致富,人多地少怎么办?工作队和村“两委”商议后,在广泛征求村民意愿基础上,将全村170户村民1300亩棉花地进行整合,实行条田化管理,提高种植科学管理水平,每亩棉田可增产100公斤,实现每亩增收800元。


扶贫先扶志、扶智。工作队积极组织本地致富能手、乡土人才上台讲“励志故事”,通过现身说法,引导村民向先进看齐,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为帮助村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工作队邀请新疆农业科学院、自治区林科院、县农林局专家到村里,集中开展技术讲座、常驻技术指导,面对面、手把手教村民用科学种养殖技术。农闲时节,在村里组织开办就业技能培训班,邀请县职业技术学校讲师到村传授刺绣、裁缝等技术,提高村民增收致富的能力素质。



要真正带动“造血式”脱贫,关键要让有能力、有意愿的村民先发展起来,再帮带其他村民。为此,工作队指导帮助村民阿依古丽成立“农家饭庄”,凭借着娴熟的厨艺,生意越来越火,月收入1800元,还吸纳了村里的5名贫困户就业。


如今,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越来越足,都表示要依靠勤劳双手摆脱贫困。截至目前,村里开设各类培训班36场次,受教育村民1350人次,95户192人通过掌握了实用技术实现了就业。

 

用“情”付出聚民心


工作队始终把“发挥银行优势、担当社会责任”作为座右铭,坚持用实招、使长劲、下工夫,积极落实各项帮扶资金,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已完成各类民生项目9个,协调派出单位为村委会赠送了价值50万元的电脑、办公桌椅、会议桌椅等办公用品,并购置安装了乒乓球台、篮球架、排球架、音响等文化娱乐设施,改善了村级阵地条件。


驻村以来,工作队为村民办实事好事140余件,定期走访慰问贫困户、老党员,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赠予“爱心衣物”250余件……


如今的阿亚克艾尔木东村,有了宽敞的柏油路,通亮的太阳能路灯、休闲娱乐的文化广场……到处欣欣向荣、一派生机。“我们还计划引进羊殖中心项目,中国银行新疆分行拟投资280万元扶持贫困户,实现每户年增收2000元的目标,使驻村帮扶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谈及到下一步工作,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邓世民信心满满地说道。

实干促发展  真情聚民心

记博州工商局驻温泉县扎勒木特乡博格达尔村工作队

 

“每天早上8点半村里大喇叭准时响起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党的惠民政策,如今在工作队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村发展越来越好了,我们的干劲也更足了,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这样的驻村干部佳克斯(哈萨克语意为“好”)!”说起村里的变化,温泉县扎勒木特乡博格达尔村的村干部们深有感触。


驻村以来,博州工商局驻村工作队聚焦总目标,围绕“1+2+5”目标任务,肩扛责任和使命,将民心民事铭于心、立于言、践于行、成于效。

 

强基固本 基层组织“强起来”


“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党员一根桩,代表的是方向,凝聚的是力量,要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带动村民,牢记党的恩情,用行动传递正能量。”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匡文军说。驻村伊始,第一书记在全面掌握村情的基础上,统筹好驻村各支力量,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



针对村“两委”发展思路窄、凝聚力不强等“短板”,工作队指导帮助村“两委”量身订制帮扶措施,规范“三会一课”、培养村级储备年轻干部等方面入手,实打实引学促行,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工作队还坚持每天开短会,开门见山说问题,手把手教村干部思考问题、梳理思路、落实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疑难杂症”。对村民反映和自查发现的问题,逐一分析,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和销号台账,并逐一进行调查核实,明确责任人及整改完成时限,确保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


几个月来,通过一系列帮带措施,村干部积极性高了,工作方法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了。截至目前,村里确定了12名村级储备年轻干部,重点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名,为基层组织补充了新鲜血液。


“工作队领着、带着、教着我们干,帮我们理思路、教办法、找资源,真心帮助我们。如今村里各支力量分工更合理了,责任明确了,班子也更团结了,工作越干越有劲!”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别克·巴合提说。

 

发挥优势 村民腰包“鼓起来”


博格达尔村185户467人,距离县城3公里,处于城乡结合部,但受气候条件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制约,村民增收缓慢。


随着温泉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几年来农家乐、牧家乐悄然兴起。工作队依托村里地缘、资源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村“两委”商议后,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引导和鼓励村民吃“旅游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感谢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助,现在每天要接待三四拨客人,在家门口就能稳稳当当赚大钱!”村民依曼艾力・道力达,提起农家乐的收益笑得合不拢嘴。


为让农家乐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源,工作队还组织19名村民参加了冷水鱼烹饪、服装技能培训班3期,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如今,全村已发展有规模的农家乐10家,21户村民建起了民俗特色毡房,并吸纳本村7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预计今年人均收入可达9000余元,村集体收入8.5万元。“下一步,我们还要把冬不拉弹唱、黑走马舞蹈、哈萨克族刺绣等民族特色文化融入农家乐、牧家乐,增加趣味性,吸引游客,让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匡文军说。

 

交流交融 干群关系“亲起来”


今年3月上旬,室外温度低到10摄氏度左右,一场八级大风,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村民吐尔逊·哈米提家用彩钢板搭建的牛圈房顶,被这场大风掀落了。面对家里缺少劳力,即将转场的30余头只牲畜“断粮”的状况,让他一筹莫展。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与村“两委”商议,动员党员干部一起给他帮忙,有的帮着修葺牛圈,有的给他送来饲草料,有的帮他联系收购牛羊的老板……就这样,在大伙儿的共同努力下,吐尔逊的“心病”终于消除了。这场大风,让村里4户村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由工作队、党员干部组成的“志愿突击队”,活跃在每个需要的地方,为民排忧解难,目前已办实事好事30余件,谱写了一曲共同抗击风灾、共建美好家园的民族团结赞歌。


博格达尔村主要由哈萨克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居民组成,只有王军一户汉族人家。今年2月初,王军的女儿要出嫁了,邻居们得到消息后,比嫁自家女儿还要忙活儿,提早很多天就到王军家帮着张罗,并衷心地送上祝福。“在跟前看着长大的娃娃,就跟我们自家的一样,这如今都成大姑娘要嫁人了,真心替她高兴,还挺舍不得的!”村民们纷纷说。平日里工作队员和王军,总会到街坊邻居家,帮助大家发展庭院经济,毫无保留的教教他们怎么种菜,怎么经营……



工作队通过选树“爱心妈妈”“致富带头人”等身边人的“微故事”,引导村民们在生产生活中互帮互助,相互融合。在工作队的带动下,民族团结之花在村里各个角落里竞相绽放,成为村子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扬帆正当时,起航砥砺行。”如今的博格达尔村“两委”干劲更足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更好了,村民们与党的心贴的更近了……

做好“加减法” 晒出“幸福菜单”

记克拉玛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克拉玛依区天山路街道油北社区工作队


5月17日傍晚,克拉玛依区天山路街道油北社区小广场热闹非凡,小区的居民们跟着乐曲,跳起欢快的舞蹈,围观的一些居民时不时地还鼓掌叫好。以前不爱出门的许多居民,现在特别喜欢来这跳舞、打拳……而这一场景只是社区各族居民同欢乐的一个缩影。


克拉玛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队驻社区以来,聚焦总目标,围绕“1+2+5”目标任务,立足社区实际,积极创新服务方式,用“加减法”书写“幸福菜单”,通过有温度的服务,提升居民生活的质感,得到居民的连连点赞和好评。


“亲情+”  让邻里亲又亲


居住在社区的孜伯热尼萨·喀德尔和老伴,年老体弱,家庭并不富裕,还要照顾患重病瘫痪的侄子,承受着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和负担。“多亏了工作队员来得勤,跑前跑后帮着照料孩子身体状况……”提起干部的帮助,老俩口感动得直落泪。



而这只是“油北一家人”相亲相爱的其中一个场景。“我们社区工作的灵魂是服务,为各族居民排忧解难,这是我们每一名党员的责任!”社区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曾宪新说。


正是怀揣着这样一片热忱,工作队把油北社区这个由20余个民族居民组成的“大家庭”牢牢凝聚在一起。为引导大家敞开心扉、结亲交友,工作队联合社区积极组织结亲联谊、故事会等接地气、有温度、形式新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大家从中感受团结真情。


“工作队做的好事,就像架子上的葡萄数不清。”在社区举办的“‘晒’出我们的故事”活动中,居民们自编自演的相声《夸夸咱们工作队》,一张口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居民们将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自编自演成相声、小品、诗朗诵等,一周内连演三场,场场爆满。


目前,社区已开展各类民族团结联谊活动20余场次,参与居民1000余人次。各族居民走动多了、交流多了,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责任+” 让党员有担当


53岁的居民张兰凤体弱多病,丈夫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两人膝下也无子女,日子过得清贫。今年2月底,“红细胞”党员们得知此事,经常轮流去家里看望,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困难。像这样将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的事情在社区还有很多。


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今年初,工作队和社区创新“红细胞”党员管理制度,由“红细胞”党员与社区党支部签订承包服务协议,通过定人、定格、定责,把“红细胞”党员志愿活动上升为政治责任。承包服务协议中最大亮点是建立了“我们来帮您”微信群,每天通过网络收集居民诉求并整理为清单。党员可随时通过清单认领自己“责任田”内居民反映的问题,问题解决进度向居民和工作队同时汇报,直到问题“销号”为止。工作队根据问题解决所用时长、效果、居民满意程度进行打分。同时,定期将党员履职情况反馈给党员所在单位的党组织,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居民们纷纷感叹:“党员真正成为了我们的‘办事员’,这个法子好啊!”有了这个“紧箍咒”,党员提高了为民服务的先锋模范意识。目前,党员为社区居民解决各类难题100余件,受益居民1000余人次。


医疗减负   让就医不再难


“在我们社区,有难题真有人管!”居民提起如今的变化,很骄傲地为社区干部和工作队点赞。原来,为了减轻居民负担,把民生切实做实,工作队充分发挥派出单位的部门优势,在社保惠民政策宣传与落实、就业创业等方面精准服务。


在社区召开的大党委联席会上,工作队员和社区干部共同研究通过了几个事项:一是邀请医疗专家在社区开展免费巡回义诊服务;二是在社区开设一家惠民药店……消息一经传出,小区居民乐开了怀。



经工作队协调,自治区中医研究所和济仁堂大药房的两名医生每周三、周五到社区义诊。义诊已超过70场,受益1000余人次。社区惠民药店开张,问诊取药的居民络绎不绝。截至目前,工作队已为居民办实事好事130余件,居民的获得感大幅提升。“这下子可好了,出门就是药店,再不用跑老远排长队等半天买药了。医疗专家还时不时上门服务,真好!”77岁的居民王月莲高兴地说。


加加减减做深做细服务,踏踏实实干好“访惠聚”驻社区工作,成为工作队凝心聚力的不二“法宝”。他们将倾心为民、奋力前行,让驻社区的铿锵足音更加响亮。


【编辑:胡玉萍  刘立枫


推荐阅读:

1.关注!自治区扶贫办主任“直通车”正式开通

2.雨夹雪+冰雹+沙尘+霜冻组团来袭,看工作队的各种最威风姿势!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